一种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65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远程家电控制系统多以控制电器的开关为主,有部分产品虽然能够对电器进行功能上的遥控,但由于家电普遍采用红外射频信号,而红外射频信号穿墙性差,因此,这部分产品只能在小范围内对电器进行遥控,对于房间多的住宅或是多层住宅,则需要多个设备才能起到遥控效果,增加了安装及维护成本,而一味加大射频发射功率则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易出现误动作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将远程控制系统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或是房间内遥控器发射的红外射频信号以电力载波的形式进行跨房间转接的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包括:

插座开关,该插座开关为用户提供正常的插座及开关功能;

电源变换模块,该电源变换模块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控制芯片所需的5V直流电;

载波传输模块,该载波传输模块采用双向电子载波芯片,能同时实现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并在程序中加入逻辑判断及信号识别功能;

红外模块,该红外模块包括接收部分与发送部分,接收部分对外部的红外射频信号进行收集处理,并通过载波传输模块以电力载波形式发送,发送部分对载波传输模块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进行还原放大,并以红外射频信号形式发送给电器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电子载波芯片为C7710载波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开关至少两个为一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配置有载波传输模块和红外模块的插座开关,将红外射频信号和载波信号进行互相转换,并利用电力线传输载波信号,使得远程控制系统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或者房间内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以电力载波的形式进行跨房间的转接,从而实现穿墙进行电器功能遥控的效果,另外,载波传输模块加入逻辑判断及信号识别功能,可以避免电器控制紊乱,控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家电远程控制的信号转接插座开关,包括:

插座开关1,该插座开关1为用户提供正常的插座及开关功能;

电源变换模块,该电源变换模块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控制芯片所需的5V直流电;

载波传输模块,该载波传输模块采用双向电子载波芯片,能同时实现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并在程序中加入逻辑判断及信号识别功能;

红外模块2,该红外模块2包括接收部分21与发送部分22,接收部分21对外部的红外射频信号进行收集处理,并通过载波传输模块以电力载波形式发送,发送部分22对载波传输模块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进行还原放大,并以红外射频信号形式发送给电器设备。

其中,所述双向电子载波芯片为C7710载波芯片,所述插座开关至少两个为一组配合使用,将插座开关安装在不同房间,通过电力线传输载波信号,使得远程控制系统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或者房间内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以电力载波的形式进行跨房间的转接,从 而实现穿墙进行电器功能遥控的效果。

使用时,插座开关1的电源由220V交流市电直接取得,载波传输模块以及红外模块2的电源由电源变换模块转换后的5V直流电提供。

本发明作为外部红外射频信号的中转接收端时,红外模块2接收部分21接收外部红外射频信号,经过红外解调放大,由载波传输模块进行电力载波调制,并向电力线发送载波信号。

本发明作为外部红外射频信号的中转发射端时,载波传输模块对电力线上的载波信号进行信号识别,将对应的载波信号解调后,经由红外模块2发送部分22调制处理,转换为红外射频信号发射给受控电器。

本发明既作为中转接收又作为中转发射时,载波传输模块先对处理优先顺序进行逻辑判断,然后按照优先顺序完成接收或者发射工作。

本发明采用配置有载波传输模块和红外模块的插座开关,将红外射频信号和载波信号进行互相转换,并利用电力线传输载波信号,使得远程控制系统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或者房间内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射频信号以电力载波的形式进行跨房间的转接,从而实现穿墙进行电器功能遥控的效果,另外,载波传输模块加入逻辑判断及信号识别功能,可以避免电器控制紊乱,控制效果好,本发明只需对原有插座开关进行替换,无需另外加装远程控制设备,成本更低廉,安装更便捷,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大功率红外射频信号对其他房间设备的干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