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450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具体是一种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城市的各大小区中,不少人的工作地点离小区的家较远,早出晚归是一种常态,因此为了保护家庭财产,防止盗贼从阳台入室盗窃,不少家庭在阳台上安装了防盗网,然而由于栏栅式钢结构防盗网设置在阳台上会造成阳台整体效果不美观,很多小区禁止在面向中心花园侧的阳台上安装防盗网。开放式阳台如果没了防盗网的防护,防盗问题始终让人难以放心,于是很多家庭在开放式阳台上安装防盗报警器。市面上的阳台防盗报警器种类繁多,但大多采用明装的形式,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小偷的破坏而导致功能失效。因此,我们希望能开发一种隐蔽安装在阳台两侧,利用配对使用的红外对管来实现监控的防盗报警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以解决现有明装式阳台防盗报警器容易受到小偷破坏而导致功能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由相互独立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NE555集成电路作为控制芯片,并采用一对相互匹配的红外对管分别作为发射头和接收头。

所述发射端的电路采用6V电池E1供电,电池E1的负极为地端,电池E1的正极串接开关S后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一端以及NE555集成电路IC1芯片的4、8、3脚,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IC1芯片的2、6脚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IC1芯片的1脚接地,3脚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红外发射二级管D1的正极,红外发射二级管D1的负极接地。

所述接收端的电路采用6V电池E2供电,电池E2的负极为地端,电池E2的正极接电阻R3、R5、R6、R7的一端和NE555集成电路IC2芯片的4、8脚;电阻R3的另一端接芯片IC2的2、6脚和红外接收三极管D2的集电极,红外接收三极管D2的发射极接地,IC2芯片的5脚串接电容C3后接地,1脚接地,3脚串接电阻R4后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7的另一端接蜂鸣器BZ的一端,蜂鸣器BZ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共同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

所述红外发射二级管D1和红外接收三极管D2为一对相互匹配的红外对管。

所述电容C1采用100μF的电解电容,电容C2和C3采用0.01μF的瓷介电容,所述三极管Q1采用PNP三极管9012。

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时将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隐蔽安装在阳台两侧相对的位置,工作时由发射端内的红外发射二级管不断向接收端内的红外接收三极管发送脉冲红外光束。当有小偷从阳台闯入时,小偷一旦阻断红外光束,接收端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由于红外线光束人的肉眼无法看到,发射端和接收端不容易被小偷发现,因此不容易受到破坏,其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市面上普通的明装式阳台防盗报警器,非常值得向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阳台防盗报警器由相互独立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NE555集成电路作为控制芯片,并采用一对相互匹配的红外对管分别作为发射头和接收头。

所述发射端的电路采用6V电池E1供电,电池E1的负极为地端,电池E1的正极串接开关S后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一端以及NE555集成电路IC1芯片的4、8、3脚,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IC1芯片的2、6脚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IC1芯片的1脚接地,3脚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红外发射二级管D1的正极,红外发射二级管D1的负极接地。

所述接收端的电路采用6V电池E2供电,电池E2的负极为地端,电池E2的正极接电阻R3、R5、R6、R7的一端和NE555集成电路IC2芯片的4、8脚;电阻R3的另一端接芯片IC2的2、6脚和红外接收三极管D2的集电极,红外接收三极管D2的发射极接地,IC2芯片的5脚串接电容C3后接地,1脚接地,3脚串接电阻R4后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7的另一端接蜂鸣器BZ的一端,蜂鸣器BZ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共同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

所述红外发射二级管D1和红外接收三极管D2为一对相互匹配的红外对管。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隐蔽安装在阳台两侧相对的位置,使发射端的红外发射头正好对着接收端的红外接收头。本实用新型电路工作时,发射端的IC1时基电路产生振荡,输出的脉冲方波通过红外发射二级管D1变成脉冲红外光束。当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无人遮挡时,接收端的红外接收三极管D2因接收到红外光束而导通,使接收端IC2的6、2脚变为低电平,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不导通,用于声光报警的发光二极管D3不亮,蜂鸣器BZ不响。当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有小偷进行遮挡时,接收端的红外接收三极管D2因不能接收到红外光束而截止,使接收端IC2的6、2脚变为高电平,3脚翻转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导通,用于声光报警的发光二极管D3点亮,蜂鸣器BZ响起。

上述图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