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和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24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和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从而保证再现信号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近来,全息信息存储技术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全息数据存储单元将信息以光学干
涉图样的形式存储在光敏材料(例如,光聚合物)中。通过使用具有不同路径并相互干涉的
两个相干激光束(即,参考光束和信号光束)来形成光学干涉图案。光学干涉图案在光敏信
息存储介质中产生化学或物理改变,从而光学干涉图案被记录在光敏信息存储介质中。为
了从干涉图案再现信息,将参考光束照射到记录在光敏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干涉图案上。因
此,由于干涉图案而产生衍射图样,从而恢复信号光,并因此再现信息。 该信息存储技术可被分类为体(volume)全息方法,逐页地执行记录/再现;显
微全息方法,使用各个干涉条纹来逐位地执行记录/再现。根据体全息方法,大量的信息被
同时处理,但是由于通常需要非常精确地调整的光学系统,因此针对一般消费者,体全息技
术难以商业化。 同时,根据显微全息方法,通过形成微小的干涉条纹将信息三维地记录在信息存 储介质中,其中,通过两个会聚的光束在焦点的干涉形成所述微小的干涉条纹。记录层通常 包括多个这样的微小干涉条纹,记录层位于信息存储介质的平面上。在信息存储介质中,在 不同深度形成多个记录层。 通常,根据显微全息方法,通过形成多个记录层来增加记录容量。然而,如果在记 录干涉图案的区域中不能保证图案稳定性,则在再现信息的同时会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和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其中,再现 信号的稳定性被保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包括通过在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 全息记录层中记录一个或多个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通过在信息层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进 行定影。 可在全息记录层的不同深度处形成多个信息层。每个信息层在下一信息层被形成 和定影之前被形成和定影。 当对信息层进行定影时,也可在形成下一信息层之前对全息记录层的所述信息层 和下一信息层之间的区域进行定影。换句话说,定影可包括对全息记录层的没有记录全息 图的区域(即,所述信息层和下一信息层之间的区域)进行定影。 根据一些实施例,多个信息层可被顺序地形成和定影,并且所述多个信息层的各 个信息层之间的区域可随后被定影。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信息层可包括记录有全息图的记录区域和间隔区域。定影 光束可被照射在记录区域和间隔区域。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定影的光源也可用于记录。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可包括反射层和全息记录层。从光源获得 的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可经由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相同侧被照射到全息信息存储介质上, 以形成组成信息层的全息图。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可在全息记录层中的焦点上直 接聚焦,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另一个可在被反射层反射之后在所述焦点上聚焦。第一 个信息层可被形成在全息记录层的离反射层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可使用从光源发出的以没 有被反射层反射的方式在信息层上聚焦的光来对信息层进行定影。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可通过将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照射通过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 相对侧来形成信息层。通过从全息记录层的一侧开始顺序地形成信息层。可使用在信息层 上聚焦的定影光来对信息层进行定影,所述定影光不首先通过全息记录层的未记录部分。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可从单个光源发出的光分割出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来自光 源的未分割的光可被用于对信息层进行定影。可通过改变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聚焦的焦点 的深度来在全息记录层中的不同深度处形成信息层。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记录和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光 学拾取器,通过将光束照射在包含全息记录层的全息信息存储介质上,在全息记录层上记 录全息图(信息层)。光学拾取器通过将光束照射到全息图上来对记录的全息图进行定影, 其中,通过使用上述方法记录全息信息。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 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发明的实施而得知。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进行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 会变得清楚并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的示 图,所述设备执行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可由图1的设备采用的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图3至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的示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 备的示图; 图7至图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的示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其中,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以下,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各个 方面。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将全息图(干涉条纹图案)记录在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 全息记录层上来形成信息层。然后,通过在信息层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定影(fix)。这样, 通过对信息层定影,干涉图案的稳定性被保证,因此在再现期间产生的噪声被减少。此外,小该后续的信息层的厚度并抑制当光到达该后续的信息层 时产生的球面像差,提高记录精度。此外,获得再现期间的稳定性。 根据下面将要描述的不同实施例,在形成另一信息层之前对信息层定影,因此,用 于记录/再现的光束也可用于对信息层定影。因此,可不需要用于对信息层定影的单独的 光源。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全息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示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可由 图1的设备采用的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示图。 参照图1,设备将信息记录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中,并再现记录的信 息。所述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500,将光照射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平面上; 控制器600,控制光学拾取器500 ;以及电路单元(未示出)。控制器600控制光学拾取器 500,从而通过经从光学拾取器500所照射的光将全息图记录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200上,来形成信息层,并通过照射光对信息层定影。 光学拾取器500可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全息记录层的不同平面中形
成信息层。光学拾取器500可通过将光照射到信息层上来对信息层定影。 光学拾取器500可包括第一光源510、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反射元件524、第
一分束器526、偏振转换单元528、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四分之一波片532、物镜534以及
第一光学检测器570。第一光源510发出用于记录/再现和/或定影的光Ll,第一光源510
可以是发出绿光或蓝光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改变光Ll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中的焦点的位 置。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可包括多个中继透镜。例如,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可包括中 继透镜521和522。中继透镜521和522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被驱动器(未示出)操作而 沿光轴移动。通过沿光轴移动中继透镜521和52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 可改变光L1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中的焦点。可通过使用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 将多个信息层记录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中。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从光Ll获得 的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被会聚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中的焦点(F)上, 因此,由于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相互干涉,信息层被形成为全息图。此外,当第一 聚焦控制单元520改变光Ll的焦点时,可在不同的深度记录另一信息层。因此,可在全息 记录层260中形成多个信息层。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中继透镜521和522的扩束器被用作第一聚焦控 制单元520,然而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可 以是液晶透镜。根据施加到液晶透镜的电压的大小,具有预定偏振的光的折射角改变。因 此,可改变光的焦点。由于液晶透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这里不 提供液晶透镜的细节。 如图2所示,信号光束Lll的焦距比参考光束L12的焦距长。通过相同的光路将 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传输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可通过偏振选择折射 透镜530获得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的不同焦距。 反射元件524是合适地调整光路的反射镜,并使得光学拾取器500中的光学器件 能够被合适地布置。反射元件524根据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倾斜来二维地移动 反射平面。因此,光学拾取器500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倾斜相对应。
6
第一分束器526可用作偏振分束器,以分离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光Ll。第一分 束器526可用作稍后描述的第二光源550的伺服光束L3的简单反射镜。照射到反射型全 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的光Ll的偏振方向与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光Ll 的偏振方向垂直(将在后面描述)。因此,当第一分束器526用作光Ll的偏振分束器时,第 一分束器526可分离传输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光Ll和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 储介质200反射的光L2。 偏振转换单元528可根据光透射的区域来改变偏振转换。例如,参照图2,偏振转 换单元528可被构造为包括非转换区域528a,在记录模式或再现模式期间,从第一光源 510发出的p偏振光被没有任何偏振转换地透射通过非转换区域528a ;和选择性偏振转换 区域528b,在记录模式期间将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p偏振光转换为s偏振光。偏振转换 单元528在再现模式或定影模式期间,没有任何偏振转换地透射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p 偏振光。这里,非转换区域528a可以在偏振转换单元528的中央区域,选择性偏振转换区 域528b可以在偏振转换单元528的围绕中央区域的边缘区域。或者,选择性偏振转换区域 528b可以在偏振转换单元528的中央区域,非转换区域528a可以在偏振转换单元528的所 述边缘区域。 在偏振转换单元528中,非转换区域528a可由透明材料形成,选择性偏振转换区 域528b可以是主动(active) 1/2波片。通过将光轴相对于p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设置成45 度角,主动1/2波片可在记录模式期间将p偏振光改变为s偏振光。同时,由于非转换区域 528a透射p偏振光而不管记录模式,所以透射通过非转换区域528a的p偏振光可对应于参 考光束L12,来自选择性偏振转换区域528b的s偏振光可对应于信号光束Lll。
因此,在记录模式期间,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在被分割为外部光通量和内 部光通量之后,信号光束Ll 1和参考光束L12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沿相同的光路通过 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在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光Ll被分为内部光通量和外部光通量,并 在单个偏振状态下传播。 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根据偏振方向对透射通过偏振转换单元528的光的屈光力 (refractive power)进行区分。例如,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可透射p偏振光并折射s偏 振光。根据偏振方向区分屈光力的液晶透镜或偏振全息图装置可用作偏振选择折射透镜 530。液晶透镜使用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当将电压施加到液晶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改变, 因此,液晶对于P偏振光分量和s偏振光分量具有不同的屈光力。偏振全息图装置根据接 收的光的偏振方向具有不同的屈光力,具有梯状或炫耀全息图样,并且可折射具有第一偏 振分量的光并透射具有第二偏振分量的光。由于液晶透镜和偏振全息图装置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细节。 例如,参照图2,在记录模式期间,p偏振参考光束L12被照射到偏振选择折射透镜 530的第一折射透镜区域530a。第一折射透镜区域530a对应于偏振转换单元528的非转 换区域528a,因此入射到第一折射透镜区域530a上的参考光束L12没有折射地透射通过 第一折射透镜区域530a。 s偏振信号光束Lll被照射到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的第二折射 透镜区域530b。第二折射透镜区域530b对应于偏振转换单元528的选择性偏振转换区域 528b,因此入射到第二折射透镜区域530b上的信号光束Lll被折射。在图2中,第一折射 透镜区域530a和第二折射透镜区域530b被指示,以对与非转换区域528a和选择性偏振转换区域528b相应的区域进行划分,而不是针对光学结构划分非转换区域528a和选择性偏 振转换区域528b。 当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透射通过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时,通过物镜534 获得的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的焦距彼此不同。在图2中,作为外部光通量的信号 光束Lll的焦距大于作为内部光通量的参考光束L12的焦距。然而,可形成偏振选择折射 透镜530,使得参考光束L12的焦距大于信号光束Lll的焦距。或者,具有更近的焦点的内 部光通量可用作信号光束L11,具有更远的焦点的外部光通量可用作参考光束L12。
在再现模式或定影模式期间,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光Ll以单个偏振状态传播, 而没有由偏振转换单元528分割为内部光通量和外部光通量。因此,像在记录模式期间的 参考光束L12 —样,光Ll没有折射地透射通过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20,并且沿与参考光束 L12相同的光路传输。换句话说,在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光L1没有任何折射处理地在物镜 534的焦点上聚焦。 返回参照图1,四分之一波片532对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的光 Ll的偏振和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光L2的偏振进行转换。例如,四分之一 波片532可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可将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圆偏 振光转换为与接收的线偏振光垂直的线偏振光。因此,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 射的光L2的路径可与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的光Ll的路径分离,并且从 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光L2可被光学检测器570检测。
在记录模式期间,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经由四分之一波片532以彼此垂 直的圆偏振方向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在再现或定影期间,选择偏振转 换区域528b以不对入射光进行偏振转换的方式透射入射光。因此,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 P偏振光没有被偏振转换地透射通过偏振转换单元528,并且没有任何折射角改变地透射 通过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因此,p偏振光Ll通过四分之一波片532被转换为圆偏振状 态,沿在记录模式期间的参考光束L12的路径被照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并 且直接聚焦于焦点F。这样,p偏振光Ll在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具有与在记录模式期间的 参考光束L12相同的偏振特性和焦距。因此,可在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使用参考光束L12。
物镜534在记录、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将光Ll和伺服光束L3会聚在反射型全息 信息存储介质200的预定区域。如上所述,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具有彼此垂直的 不同的圆偏振方向,并且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根据偏振方向区分屈光力。因此,物镜534 对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的焦距可不同。这里,物镜534或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 的屈光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被设计,即,通过将参考光束L12的焦急调整得比信号光束Lll 的焦距短,参考光束L12可直接会聚在信息层270上的焦点F上,信号光束Lll可从反射层 240被反射,然后会聚在焦点F上。物镜534或偏振选择折射透镜530的屈光力可根据光学 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特性而不同。 光学拾取器500可包括第二光源550、第二聚焦控制器562、第二分束器560、第 三分束器566和第二光学检测器572,以获得伺服信号。 第二光源550发出伺服光束L3,并且可以是发射红光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伺服 光束L3可沿一个方向线偏振,从而根据偏振方向,分离从第二分束器560被传输到反射型 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伺服光束L3和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伺服光束L4(将在后面描述)。衍射光栅(未示出)还可被包括在第二光源550的前部,以将伺服光束L3衍射为0级衍射光、± 1级衍射光等。因此,可使用3光束法或差分推挽法来检测伺服误差信号。在图1中,为了读取伺服信息,从不同的光源发出具有不同波长的光L1和伺服光束L3。然而,不需准备单独的伺服光学系统,第一光源510可被构造为也发出伺服光束L3。 偏振分束器可用作第二分束器560。由于四分之一波片532,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伺服光束L3的偏振方向与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伺服光束L4的偏振方向以直角相交。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分束器作为第二分束器560,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伺服光束L3的光路与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伺服光束L4的光路彼此分离。 包括中继透镜563和564的扩束器可被用作第二聚焦控制单元562。或者,液晶透镜可被用作第二聚焦控制单元562。第二聚焦控制单元562调整伺服光束L3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上的焦点。第二聚焦控制单元562的结构类似于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的结构,因此不再重复对其的描述。 第三分束器566可透射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的光L2,并且可用作伺服光束L3和L4的简单反射镜。因此,第三分束器566可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被设计为根据波长透射或反射光。 在光L2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526和第三分束器566之后,第一光学检测器570检测光L2。第二光学检测器572检测从第二光源550发出,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反射,并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526、第二分束器560和第三分束器566的伺服光束L4。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示例。然而,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不限于图2示出的结构。换句话说,尽管图2中的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包括反射层240、全息记录层260和基底210,但是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可选择性地包括其他和/或另外的元件。 参照图2,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包括按下面陈述的次序顺序叠置的基底210、伺服层220、缓冲层230、反射层240、间隔层250、全息记录层260和覆盖层290。基底210是用于保持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形状的支撑物,并且可由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树脂形成。 例如,如果全息记录层260不是由坚固的材料形成,则覆盖层290保护全息记录层260,并且还可保持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形状。抑制表面反射的抗反射层(未示出)还可被布置在覆盖层290的顶表面。通过经覆盖层290被透射到全息记录层260,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记录信息。 间隔层250保证全息记录层260和反射层240之间的空间,并保证反射层240和信息层270之间的距离。间隔层250的厚度根据全息记录层260的性能而不同,并且可小于大约100 ii m。通过将反射层240和信息层270分开,可在再现期间减少由从反射层240反射的光产生的噪声。将在后面描述间隔层250与噪声减小之间的关系。间隔层250不是必须的,例如,全息记录层260的厚度方向上的未记录部分可替代间隔层250。
关于垂直的第一圆偏振方向和第二圆偏振方向,反射层240可由反射第一圆偏振方向的光并透射第二圆偏振方向的光的偏振选择材料形成。此外,可形成反射层240以将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保持在第一圆偏振方向。反射层240可由由液化的或固化的液晶薄膜形成的胆固醇液晶形成。胆固醇液晶的液晶指向矢为以螺旋形状扭曲。胆固醇液晶反射与该螺旋形状对应的圆偏振光,并透射与该螺旋形状的相反方向相应的圆偏振光,从而将两个正交的圆偏振光束分离,并将反射的光保持在原始的圆偏振状态。这里,反射层240的材料不限于这样的偏振选择材料,可以是用于形成反射层的一般材料。在该情况下,反射光的圆偏振的方向可被转换为相反的方向,第一圆偏振光束和第二圆偏振光束可以以相同的偏振状态透射通过覆盖层290。 如图2所示,在信号光束Lll在从反射层240反射之后在焦点F上聚焦。偏振转换单元528和四分之一波片532可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信号光束Lll是第一圆偏振光,参考光束L12是第二圆偏振光。 缓冲层230被布置在反射层240和伺服层220之间,并且可由透明材料或吸收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的材料形成。缓冲层230覆盖在伺服层200上形成的伺服信息的图案,以平面化反射层240。 伺服信息被记录在伺服层220上,伺服层220反射伺服光束L3。由于伺服光束L3的波长与光Ll的波长不同,所以缓冲层230、反射层240、间隔层250、全息记录层260和覆盖层290被布置为透射伺服光束L3。 当所述设备记录全息信息时,根据全息记录层260中的干涉条纹通过记录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270。在记录全息信息之前,信息层270仅虚拟地存在并且与全息记录层260的其他区域没有物理上的不同。 全息记录层260由光反应(photoreactive)材料形成。例如,全息记录层260可由光聚合物(photopolymer)或热塑材料形成。当吸收光时,光敏材料的折射率通常与光强成比例地改变。光反应材料可具有预定阈值,并且可具有非线性特性,其中,光反应材料仅对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光起反应。当全息记录层260的材料具有非线性特性时,可在全息记录层260的深度方向形成多个信息层270。 S卩,随着干涉条纹离开焦点,干涉条纹的光强减小,因此,折射率不改变。因此,在选择的深度根据折射率的改变来形成信息层。因此,通过合适的控制在预定深度实现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光强,通过控制该预定深度来形成多个信息层,并且记录密度相应地增加。 包含用于对信息层270进行识别的信息的层识别区域280可形成在全息记录层260的一侧,例如,内圆周或外圆周。层识别区域280可包括多个反射层282,所述多个反射层282与布置在反射层(界面)282之间的多个信息层270和多个透明间隔层281相应。
层识别区域280通过使用从相应的反射层282反射的光来识别相应的一个信息层270的位置(深度位置)。 一个信息层270的层号信息可被记录在相应的一个反射层282中。通过使用反射层282,可识别每个信息层270,并且可确定相应的信息层270的深度。因此,可通过反射层282的号码来确定层号信号。或者,层号信息可用作信息层270的实际层号。除了层号信息之外,每个信息层270的固有信息也可被记录在相应的反射层282中。此外,关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信息可被记录在反射层282中。可以以如CD或DVD中使用的坑(pit)、抖动(wobble)或标记(mark)来将这样的信息记录在反射层282中。
反射层282可用于确定在全息记录层260的厚度方向上将要形成的信息层270的位置(深度)。通过使用层识别区域280,可在与具有期望的层号信息的反射层282相应的全息记录层260的位置(深度)处形成信息层270。 现在将描述使用参照图1和图2描述设备的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参照图l,光学 拾取器500将光照射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层识别区域280上,以读取记录在 层识别区域280中的层识别信息,从而确定物镜534的焦点。这里,照射到层识别区域280 上的光可以是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光Ll。例如,可使用在透射通过覆盖层290之后在层 识别区域280上直接聚焦的参考光束L12,或者在通过再现模式或定影模式期间产生的未 分割的光,来读取层识别区域中记录的层识别信息。 然后,物镜534的焦点F移动到与将要在其上记录信息或从其读取信息的信息层 270的位置相应的层识别区域280的一个反射层282。通过使用第一聚焦控制单元520来 改变焦点F。由于未分割的光足以识别信息层270的层位置,因此偏振转换单元528可以以 不对光Ll进行偏振转换的方式透射光Ll 。换句话说,光学拾取器500在对信息层270的层 位置进行识别时可像其处于再现模式中那样操作。 然后,在保持物镜534的焦点F的深度的同时,光学拾取器500移动到全息记录层 260的信息记录区域,以形成信息层270或读取记录在信息层270中的信息。
在记录模式期间,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经相同的物镜534(沿相同的路 径)传输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信号光束Lll在从反射层240反射后在信息层 270上聚焦,参考光束L12在透射通过覆盖层290之后(没有被反射)在信息层270上直接 聚焦。这样,当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在信息层270上聚焦时,在信息层270上形成 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根据光L1的调制状态而改变。因此,根据干涉条纹的形状来记 录信息。干涉条纹可通过在相同平面上沿轨道被记录而形成一个信息层270。此外,可通过 在全息记录层260中形成干涉条纹并改变焦点的深度来形成多个信息层270。反射型全息 信息存储介质200可使用显微全息方法,从而在每一焦点,单比特的信息被记录在干涉条 纹中,然而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可使用任何其他方法。例如,可使用体全息方法, 从而通过在焦点F处叠加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来形成三维干涉条纹,从而同时地 记录多条信息。 这里,代替使用光Ll,可使用从第二光源550发出的伺服光束来识别信息层270的 位置。或者,还可包括单独的光源和光学系统,以通过使用从该单独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识别 信息层270的位置。 根据所述方法,通过在全息记录层260的期望的层位置的相同平面上沿轨道记录 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270。通过根据控制器600的控制将光照射到信息层270上来对信息 层270定影。 如果在没有对信息层270定影的情况下执行再现,则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200中没有改变为聚合体的未反应单体与再现光起反应,因此干涉条纹的形状被改变,从而 产生噪声。或者,当信息层270被定影时,信息层270中的未反应的单体被定影,从而与再 现光起反应。因此,干涉条纹被保持,从而噪声被减少或去除。控制器600可控制第一光源 510,以在记录模式期间调制光Ll并在再现或定影模式期间不对光Ll进行调制。
当形成有全息图的多个信息层270将在全息记录层260的深度方向上被形成时, 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在焦点F上聚焦,经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的干涉获 得的全息图被记录,从而形成信息层270-l,如图3所示。然后,如图4所示,参考光束L12'被照射到信息层270-1上,以对信息层270-1定影。在定影处理期间,光LI没有偏振转换
地透射通过偏振转换单元528。这里,光L1可用作参考光束L12'。考虑于此,不同的标号
用于定影处理期间的参考光束(L12')和记录处理期间的参考光束(L12)。 在对信息层270-1定影之后,物镜534用于将焦点F移动到形成下一信息层270_2
的位置,如图5所示。然后,形成下一信息层270-2 。通过参考光束Ll2'对下一信息层270-2定影。 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当不被反射层240反射的光(例如,参考光 束L12')用于定影处理时,通过参考光束L12',未反应区域(即,全息记录层260的还没有 被记录的区域)的感光度(sensitivity)被减小并且Mft损失增加。对此,当光被多次照射 到全息记录层260上时,发生感光度下降和M#损失。因此,为了减轻未反应区域的感光度下 降和Mft损失,在定影处理期间可使用不通过未反应区域的光。考虑未反应区域的感光度下 降和Mft损失,可从临近位于反射层240的相对侧的入射面的位置开始形成多个信息层270。 然而,可从临近反射层240的位置开始形成多个信息层270。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第一信息层270-1、通过照射光将第一信息层270-1定影、然 后通过改变物镜534的焦点的深度形成第二信息层270-2,可在全息记录层260的不同深度 形成多个层270 (即,第一信息层270-1至第n信息层270_n (n是最小为2的整数)),并且 所述多个层270被定影。 每个信息层270包括记录有全息图的记录区域271和间隔区域273。在定影处理期 间,定影光被照射到记录区域271和间隔区域273上。通过在记录区域271和间隔区域273 上照射定影光,信息层270的整个区域被定影,同时降低了记录区域271和间隔区域273之 间的折射率差异。因此,在形成另一信息层270时,可降低像差(例如,球面像差),从而保 证记录稳定性。 由于在每个信息层270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在每个信息层270之间形成间隔层 278,如图5所示。间隔层278是指信息层270之间的区域。因此,为了减小由于间隔层278 中单体的散射导致的噪声的产生,也通过定影光对间隔层278进行定影。
间隔层278可被如下地定影。在形成第一信息层270-1并对第一信息层270_1定 影之后,并且在形成第二信息层270-2之前,可对第一信息层270-1和第二信息层270-2之 间的间隔层278进行定影。例如,可通过形成第一信息层270-1、对第一信息层270-1进行 定影、对相邻的间隔层278进行定影、形成第二信息层270-2、对第二信息层270-2进行定影 等来形成多个信息层270。 或者,可重复执行信息层270的形成和定影,然后对信息层270之间的间隔层278 进行定影。换句话说,多个信息层270可被顺序地形成和定影,然后可通过将光照射到间隔 层278上对间隔层278进行定影。 当使用包括反射层240的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时,信号光束Lll和参考 光束L12入射到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相同平面,S卩,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 L12被照射到存储介质200的相同侧。这里,信号光束Ll 1和参考光束L12之一 (例如,参考 光束L12)在全息记录层260的全息图形成位置上直接聚焦,信号光束Lll和参考光束L12 中的另一个(例如,信号光束Lll)在从反射层240反射后在全息图形成位置上聚焦。通过 照射信号光束Ll 1和参考光束L12,从离反射层240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地形成信息层270。图3至图5示出从离反射层240最远的位置开始形成信息层270的示例。 在定影处理期间,光没有偏振转换地透射通过偏振转换单元528的选择偏振转换
区域528b。因此,第一光源510发出的p偏振光可沿与记录模式中参考光束L12的光路相
同的光路在焦点F上直接聚焦,而没有从反射层240反射。因此,可通过使用来自单个光源
的光(例如,沿着从第一光源510发出的参考光束L12的光路并被照射到全息图形成位置,
而没有被反射层240反射的光)对信息层270或间隔层278进行定影。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
备的示图。参照图6,所述设备将信息记录在两侧都被光照射的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790上,并再现记录的信息。所述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700,将光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
储介质790的两侧上,并接收照射的光;控制器800,控制光学拾取器700 ;电路单元(未示出)。 光学拾取器700通过将光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全息记录层的平 面上来记录全息图,从而形成信息层。光学拾取器700通过照射光对信息层进行定影。
光学拾取器700可包括光源710,发出光LL ;光路分离装置730,将光LL分离为 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 ;第一物镜760,将信号光束LL1会聚在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 介质790上;第二物镜770,将参考光束LL2会聚在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光学 检测器780,检测从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反射的再现光束LL2r'。光学拾取器700 还可包括改变焦点的深度的第一聚焦控制单元750和第二聚焦控制单元753。此外,光学 拾取器700还可包括准直透镜720,将从光源710发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第一至第三反 射元件732、734和736,合适地限定光路。光学拾取器700还可包括伺服光学系统(未示 出)。参照图1描述的结构可用作伺服光学系统。 光源710和光路分离装置730形成发出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的光源单元。发出绿 光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可用作光源710。 准直透镜720对从光源710发出的光LL进行准直,并将光LL转换为平行光。在 图6中,准直透镜720位于光源710和偏振转换单元725之间。或者,准直透镜720可位于 偏振转换单元725和光路分离装置730之间,或者光LL的光路上的任何位置。
用作光源710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通常发出具有单偏振分量的激光束。偏振转换 单元725可位于光源710和光路分离装置730之间。 波片(例如,半波片或四分之一波片)可用作偏振转换单元725。例如,当主动半 波片用作偏振转换单元725时,具有预定线偏振的光通过透射通过主动半波片而被旋转一 个偏振方向,因此可被转换为具有两个线偏振分量(即,以直角相交的s偏振分量和p偏振 分量)的光。当主动四分之一波片用作偏振转换单元725时,具有预定线偏振的光被转换 为圆偏振光。该圆偏振光可被分割为以直角相交的两个线偏振分量。这样,透射通过偏振 转换单元725的光的s偏振分量和p偏振分量可分别被用作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
偏振转换单元725可以是在记录处理期间执行偏振转换功能并且在再现处理期 间不执行偏振转换功能的主动型偏振转换单元。换句话说,偏振转换单元725可以是主动 半波片或主动四分之一波片。这样,当主动装置用作偏振转换单元725时,从光源710发出 的大部分光用作再现光(再现光束)。 当所述设备使用显微全息方法时,当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相互干涉时形成的干涉条纹在每个焦点处包括单比特的信息,这是因为从光源710发出的光按一比特被 调制。因此,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都包括记录信息,并且由于信号光束LL1和参考 光束LL2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可以被互换地命名。为了便 于描述,与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的再现光束LL2i'具有相同的光路的光 可被称为参考光束LL2。 光路分离装置730分离垂直的两个偏振分量,从而具有每个偏振分量的光沿不同 的光路被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光的透射和反射根据光的偏振方向而不 同的偏振分束器可用作光路分离装置730。例如,照射到光路分离装置730上的p偏振光可 透射通过光路分离装置730,照射到光路分离装置730上的s偏振光可被光路分离装置730 反射。在再现处理期间,光路分离装置730可分离被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 上的再现光束LL2i'和从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反射的再现光束LL2r'。
光学检测器780位于光路分离装置730的一侧,并检测从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 质790反射并透射通过光路分离装置730的再现光束LL2r'。由光路分离装置730分离的 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经由聚光光学系统被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
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是透射型介质。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被照 射透过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相对的两侧。聚光光学系统可被划分为会聚信号光 束LL1的第一聚光光学系统和会聚参考光束LL2的第二聚光光学系统。第一聚光光学系统 可包括光闸740、第一聚焦控制单元750、第一反射元件732、第二反射元件734、第一四分 之一波片765和第一物镜760。第二聚光光学系统可包括第二聚焦控制单元753、第三反 射元件736、第二四分之一波片775和第二物镜770。 第一反射元件732、第二反射元件734、第三反射元件736是弯曲光路的光学元件, 从而光学器件被适当地布置。第一反射元件732、第二反射元件734、第三反射元件736的 每个可以是反射镜或全反射棱镜。 光闸740允许光透射通过光闸740或阻挡光。在记录处理期间,信号光束LL1透 射通过光闸740,在定影处理期间,信号光束LL1被光闸740阻挡,从而仅参考光束LL2被使 用。在再现处理期间,再现光束LL2i'透射通过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并沿与信号 光束LL1的光路相反的光路前进,因此被阻止照射到光路分离装置730。如将在后面描述 的,当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都用于定影处理时,光闸740可允许信号光束LL1和参 考光束LL2在定影处理期间透射通过光闸740。 从光源710发出的光束LL不是完全线偏振的,并且可包括其他的线偏振分量。因 此,在再现处理期间,会不仅仅存在再现光束LL2i'和从光路分离装置730反射的光。如上 所述,在再现处理期间,一些光被光闸740阻挡并且没有透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790。 第一聚焦控制单元750和第二聚焦控制单元753改变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 LL2在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的焦点(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的焦点可被 设置在相同的点)。例如,第一聚焦控制单元750包括第一中继透镜751和第二中继透镜 752。第一中继透镜751沿光轴移动,以改变信号光束LL1的焦点。第二聚焦控制单元753 包括第三中继透镜754和第四中继透镜755。第三中继透镜754沿光轴移动,以改变参考光 束LL2的焦点。这样,通过改变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的焦点,干涉条纹(即,全息
14图)被记录在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多个层中。 第一偏振片765和第二偏振片775将传输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光从 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包括位于基底(未示出)上的全 息记录层791 (如图7所示),并且可包括其他元件。换句话说,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790具有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类似的结构(其中,伺服层、缓冲层、全息记录层和 覆盖层顺序地叠置在基底上),但包括不同的反射层和间隔层。 包含用于识别形成在全息记录层791上的信息层的信息的层识别区域可形成在 全息记录层791的一侧(例如,内圆周或外圆周)。层识别区域可包括分别与信息层相应的 多个反射层和位于反射层之间的透明的间隔层。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每个层和 区域的材料和物理/光学特性与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200的每个层和区域的材料和物 理/光学特性相似,因此将不再重复其细节。 参照图7至图9,在记录处理期间,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各侧的 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在全息记录层791上相互干涉。通过记录处理,通过将全息图 记录在全息记录层791中来形成信息层793(793-1至793-m,其中,m是最小为2的整数)。 在记录信息之前,信息层793仅虚拟地存在,并且与全息记录层791的其他区域没有物理上 的不同。 全息记录层791由根据干涉条纹以全息图记录有信息的光反应材料形成。例如, 全息记录层791可由光聚合物或热塑材料形成。当吸收光时,光反应材料的折射率通常与 光强成比例地改变。光反应材料可具有预定阈值,并且可具有非线性特性,其中,光反应材 料仅对等于或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光起反应。当全息记录层791的材料具有非线性特性 时,可在全息记录层791的深度方向形成多个信息层793。 S卩,随着干涉条纹离开焦点,干涉 条纹的光强减小,因此,折射率不改变。因此,在选择的深度的区域附近根据折射率的改变 来形成信息层。因此,通过合适的控制在预定深度实现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光强。通过控制 该预定深度形成多个信息层,并且记录密度相应地增加。 现在将描述使用图6描述的所述设备来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参照图6,所述设备 首先定位光学拾取器700,以将光照射到透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的层识别区域,以读 取存储在层识别区域中的层识别信息,从而检查第一物镜760和第二物镜770的焦点。照射 到层识别区域上的光可以是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 可以是未调制的光,而非在记录处理期间使用的调制光。 然后,针对层识别区域的反射层并相应于将要在其上记录信息或从其读取信息的 信息层793的位置,调整第一物镜760和第二物镜770的焦点F。通过使用第一聚焦控制单 元750和第二聚焦控制单元753来执行焦点F的改变。 在保持焦点F(焦点深度)的同时,光学拾取器700移动到全息记录层791的信息 记录区域,以通过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信息来形成信息层793或从信息层793读取信息。
在记录处理期间,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通过第一物镜760和第二物镜770 在信息层793中的焦点F上聚焦。这样,当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在信息层793上 聚焦时,在信息层793中形成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的形状根据光束LL的调制状态而改 变,因此可以以干涉条纹记录信息。干涉条纹被记录在相同的平面上,以在全息记录层791 中形成一个信息层793。通过改变全息记录层791中的焦点F的深度,形成信息层793。
可使用显微全息方法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进行记录,或者可使用任 何其他合适的方法在反射型全息信息存储介质790上进行记录。例如,可使用体全息方法。
通过在全息记录层791的期望的层位置的平面上记录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793。 通过根据控制器800的控制在信息层793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793进行定影。控制器800 可控制光源710在记录处理期间对光Ll进行调制,并且在再现或定影处理期间不对光LI 进行调制。 当记录信息层793时,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的焦点被设置到将形成第一 信息层793-1的焦点F (如图7所示),以形成第一信息层793-1 。然后,通过操作光闸740以 阻挡信号光束LL1,仅参考光束LL2被照射到第一信息层793-1上,以对第一信息层793-1 进行定影(如图8所示)。 其后,通过改变第一物镜760和第二物镜770的焦点,焦点F被定位在将形成第二 信息层793-2的深度(如图9所示)。然后,第二信息层793-2被形成。仅通过照射例如参 考光束LL2来对第二信息层793-2进行定影。 当在定影处理中仅使用一个光束(例如,参考光束LL2)时,通过使用不照射通过 未反应区域的光(例如,参考光束LL2),由在定影处理期间照射的光导致的全息记录层791 的未反应区域(即,还没有记录信息的区域)的感光度下降和Mft损失被最小化。当光被多 次照射到全息记录层791上时,可发生感光度下降和M#损失。因此,为了减轻未反应区域 的感光度下降和Mft损失,在定影处理期间可使用不透射通过未反应区域的光。考虑未反应 区域的感光度下降和M#损失,可从临近参考光束LL2的入射面的位置开始形成信息层793。
如上所述,通过在改变第一物镜760和第二物镜770的焦点的同时形成第一信息 层793-1、对第一信息层793-1进行定影、形成第二信息层793-2、对第二信息层793-2进 行定影等,在全息记录层791的不同深度形成信息层793-1至793-m,并且信息层793-1至 793-m被定影。 每个信息层793包括记录有全息图的记录区域794和间隔区域795。在定影处理 期间,定影光被照射到记录区域794和间隔区域795上。通过在记录区域794和间隔区域 795上照射定影光,整个信息层793被定影,同时降低了记录区域794和间隔区域795之间 的折射率差异。因此,在形成另一信息层793同时,可降低像差(例如,球面像差)。因此, 可获得记录稳定性。 在信息层793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在每个信息层793之间存在间隔层798,如图9 所示。因此,间隔层798也通过定影光被定影,从而抑制由于间隔层798中单体的散射导致 的噪声的产生。间隔层278可被如下地定影。 例如,在形成第一信息层793-1并对第一信息层793-1定影之后,在形成第二信息 层793-2之前,可对第一信息层793-1和第二信息层793-2之间的间隔层798进行定影。 换句话说,可通过形成第一信息层793-1、对第一信息层793-1和相邻的间隔层798进行定 影、形成第二信息层793-2、对第二信息层793-2和相邻的间隔层798进行定影等来形成多 个信息层793。 或者,可形成信息层793并对其定影,然后对信息层793之间的间隔层798进行定 影。换句话说,可形成第一信息层793-1并对第一信息层793-1进行定影,可形成第二信息 层793-2并对第二信息层793-2进行定影等,然而可通过将光照射到间隔层798上对间隔层798进行定影。 当首先形成第一信息层793-1,并最后形成第m信息层793_m时,经与第m信息层 793-m相比更接近第一信息层793-1的入射面透射的光(例如,参考光束LL2)可用于对信 息层793进行定影。 在图8中,仅示出了参考光束LL2用于定影处理。然而,信号光束LL1也可用于定 影处理。第一控制单元750和第二控制单元753中的至少一个被操作,以改变信号光束LL1 和参考光束LL2中的至少一个的焦点,从而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在定影位置不形 成干涉条纹。这样,当在定影处理中使用信号光束LL1和参考光束LL2时,在记录处理期间 未反应单体被减少或去除,同时不影响记录的全息图标记。记录区域794和间隔区域795 的折射率之差减小,并且信息层793和间隔层798的折射率之差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通过定影处理提高了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 且抑制了在再现处理期间噪声的产生。此外,记录区域和间隔区域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可被 减小。因此,在光被传输到下一信息层时,球面像差的产生被减小。因此,增加了在记录处 理期间的数据产生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 的范围有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在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全息记录层中记录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通过在信息层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进行定影;在全息记录层的不同深度处重复所述形成步骤和所述定影步骤,以形成多个信息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每个信息层的步骤包括从全息信息存储介质 的反射层反射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每个信息层进行定影的步骤包括对全息记录层 的未记录区域进行定影,其中,所述未记录区域位于所述信息层和全息记录层的将要形成 下一信息层的区域之间。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有的信息层被形成并被定影之后,对全息记 录层的位于信息层之间的区域进行定影。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信息层包括记录有全息图的记录区域和没有记录全息图的间隔区域; 对每个信息层进行定影的步骤包括对记录区域和间隔区域进行定影。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从单个光源发出的光执行每个信息层的 记录和定影。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全息信息存储介质包括反射层;从光源发出的光被分割为经相同光路照射到全息信息存储介质上的信号光束和参考 光束,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在全息记录层中的焦点上直接聚焦,信号光束和参考 光束中的另一个在聚焦于焦点之前被反射层反射;在全息记录层的深度方向,从全息记录层的距离反射层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地 形成信息层;对信息层进行定影的步骤包括将来自光源的处于未分割状态的光直接聚焦在每个信 息层上,所述来自光源的处于未分割状态的光没有从反射层反射。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分割为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 形成每个信息层的步骤包括使信号光束通过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第一表面照射到全息记录层上; 使参考光束通过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照射到全息记录层上,使得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相互干涉并在全息记录层中形成干涉条纹;对每个信息层进行定影的步骤包括使用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其中,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所述一个在聚焦到每个信息层上之前没有通过全息记录层的未反应部分。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每个信息层的步骤包括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分割为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其中,信 号光束和参考光束相互干涉以形成每个信息层;对每个信息层进行定影的步骤包括使用从光源发出的处于未分割状态的光,以对每 个信息层进行定影,同时通过改变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至少一个的焦点来抑制信号光 束和参考光束之间的干涉。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全息信息存储介质包括反射层;形成每个信息层的步骤包括经相同的光路将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照射到全息信息存 储介质上,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直接在全息记录层中的焦点上聚焦,并且信号光 束和参考光束中的另 一个在被反射层反射之后在所述焦点上聚焦;从全息记录层中距离反射层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地形成信息层。
11. 一种在包括全息记录层的全息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和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所述 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将光照射在全息记录层上;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以通过在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全息记录层中记录全息图来 形成信息层,通过在信息层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进行定影,在全息记录层的不同深度处重 复所述形成和所述定影以形成多个信息层。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用于发光;偏振转换单元,将发出的光转换为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其中,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将从光源发出的处于未转换状态的光照射到信息层,以 对信息层进行定影。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 全息信息存储介质包括反射层;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使得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直接在全息记录层中的焦 点上聚焦,并且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另一个在被反射层反射之后在所述焦点上聚焦;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从全息记录层的距离反射层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地形 成信息层。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光学拾取器包括 第一光路,用于对参考光束通过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第一侧进行聚焦; 第二光路,用于对信号光束通过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相对的第二侧进行聚焦, 其中,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使用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对信息层进行定影,其中,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所述一个在聚焦到每个信息层上之前没有通过全息记录层 的未反应部分。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使用用于记录全息图的 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对信息层进行定影,并且在通过改变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至少一 个的焦点来抑制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对信息层进行定影。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 全息信息存储介质包括反射层;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沿相同的光路将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照射到全息信息存储介 质上,信号光束和参考光束中的一个在全息记录层中的焦点上直接聚焦,并且信号光束和 参考光束中的另一个在被反射层反射之后在所述焦点上聚焦;控制器控制光学拾取器从全息记录层的距离反射层最远或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地形 成信息层。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和记录/再现全息信息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在全息信息存储介质的全息记录层中记录全息图来形成信息层;通过在记录有全息图的信息层上照射光来对信息层进行定影。
文档编号G11B7/12GK101751942SQ20091022245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
发明者郑文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