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353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⑶(小型盘)和DVD (数字多功能光盘)以及BD (蓝光盘,注册商标)等的光盘的再生、记录的光拾取装置、或者装入光拾取装置的光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用于⑶和DVD以及BD等的光盘的再生、记录的光拾取装置、或者装入 光拾取装置的光盘驱动装置做成用如图2所示那样的结构。用于构成光学系统的部件配 置、粘接固定在以Zn、Mg、Al等的金属以及PPS (聚苯硫醚)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由压铸和 模制构成的光拾取器用外壳9上。光拾取器的光学路径如图3所示,构成如下来自激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11的 出射光通过透镜12、棱镜13、反射镜等的光学零件导入物镜15并在光盘16上聚光之后,将 来自光盘16的返回光通过物镜15以及其它各种透镜、反射镜等的光学零件,利用用于将光 输出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17接受光。但是,就⑶和DVD以及BD等的光记录介质而言,光源波长、光保护层的厚度、所需 的物镜的开口数(NA)各不相同。由此,为了对应任一规格的盘,除了物镜15以外,需要补 正球面像差的机构。为了补正该球面像差,需要在光拾取装置的物镜的跟前设置可动透镜14,并用如 2所示的透镜进给装置10对该可动透镜14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对球面像差进行 补正。关于透镜进给装置10,例如做成如日本特开2009-4013号公报(以下,称之为专利 文献1)所示的结构,作为代表例子,图4表示使可动透镜14移动的透镜进给装置10的立 体图。如该图所示,可动透镜14固定并保持在由耐磨性且摩擦系数小的合成树脂的成 形体构成的可动部件15的前端部侧。在可动部件15的中间位置上朝向可动透镜14的光 轴方向一体设置成为空心状的框体部16,在该框体部16的与可动透镜14相反侧的基端部 侧上一体形成侧面形成为大致“二”字状的嵌合部17。在上述框体部16的内侧贯通地插入驱动轴18,上述嵌合部17可滑动地嵌合在副 轴19的外周部上。驱动轴18和副轴19平行地设置,可动部件15 (可动透镜14)由驱动轴 18和副轴19在可动透镜14的光轴方向被引导。在上述框体部16的内侧除了驱动轴18之外配置压接在驱动轴18上的压接部件 20、和插入在该压接部件20和框体部的侧壁之间的压接用弹簧部件,通过用压接用弹簧部 件的弹簧力将压接部件20压接在驱动轴18上,其结果,框体部16以能够在驱动轴18上滑 动程度的适当的压力被按压。在壳体21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分别相对地设有一对驱动轴支撑壁22a、22b和一对 副轴支撑壁23a、23b。上述驱动轴18的两端部以具有稍小的间隙并在轴向可滑动的方式支 撑在形成于上述驱动轴支撑壁22a、22b的引导孔24a、24b中。另一方面,副轴19的两端部固定在上述副轴支撑壁23a、23b上。在上述驱动轴18以及副轴19上通常为了提高轴和嵌合部的滑动性,涂敷有润滑 齐U。润滑剂一般使用聚烯烃系合成油、氟系树脂、硅酮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润滑脂或者油。 另外,在运转透镜进给装置10的场合,利用涂敷在轴上的润滑剂提高可动透镜14 的滑动性,但因润滑剂的飞散或者润滑剂在框体的壁上附着、流出引起的光学零件的污染 成为问题。在光拾取装置中,关于防止透镜进给装置驱动时的润滑脂飞散污染的结构例如记 载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76115号公报)等中。一直以来,用于补正球面像差的透镜进给装置10分体组装且搭载在光拾取器100 上。但是,为了实现光拾取器的进一步小型化、成本降低,将透镜进给装置10的轴与框体9 一体化,进行光拾取器的球面像差的补正的方法是有效的。该方法的场合,由于能够削减透 镜进给装置10的壳体21,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以及成本降低。但是,在将轴和框体一体化的场合,在透镜进给装置滑动时,则发生涂敷在轴上的 润滑剂被推压向壁侧,沿着壁的拐角部流出污染其它光学零件的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可知,要将透镜进给装置的轴和框体一体化,需要能够防止润滑剂沿着 壁流出污染光学零件的结构。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具备框体、发出光的发光元件、接受光的受光元件、 涂敷有润滑剂的轴、以及将轴作为引导件可动地设置并具有光学零件(透镜)的光学零件 搭载部件的光拾取装置中,框体具有截面为大致U字状的壁面,壁面的对应部分架设轴,形 成从该壁面延长至轴的保持壁,将保持壁的端面作为轴从而将轴和框体一体化。通过使形 成于壁面的大致U字状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比形成于壁面和润滑剂保持部之间的曲率半 径还大,从而抑制润滑剂在壁面上濡湿上升而流出,将润滑剂保持在保持壁上,进而实现上 述目的。此外,通过使形成于壁面的大致U字状的截面上的角度比形成于壁面和润滑剂保 持部之间的角度还大,从而同样地抑制润滑剂在壁面上濡湿上升而流出,将润滑剂保持在 保持壁上,从而实现目的。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是将透镜进给装置的驱动轴与光拾取器的 框体一体化的场合,也可抑制润滑剂流出而污染其它光学零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可靠性的 光拾取装置。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说明图。图2是现有的光拾取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光拾取装置的光路的概要说明图。图4是表示现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概要。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框体拐角部的曲率半径和濡湿上升的关系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框体拐角部和濡湿上升的关系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中1-框体拐角部,2-副轴,3-第一壁,4-第四壁(润滑剂保持部),5-第三壁,6_第 二壁,7-可动透镜,8-主轴,9-光拾取器的框体,10-透镜可动装置,11-激光二极管,12-调 整用透镜,13-棱镜,14-可动透镜,15-物镜,16-光盘,17-嵌合部,18-驱动轴,19-副轴, 20-压接部件,21-壳体,22a、22b-—对驱动轴支撑壁,23a、23b-—对副轴支撑壁,24a、 24b-引导孔,25-润滑剂,26-濡湿上升高度,27-副轴厚度,28-第四壁厚度,29-贯通孔, 100-光拾取装置,101-光盘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2以及图5 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配置在光拾 取装置100的光路上的各种光学零件用至少以聚烯烃、丙稀的任一种为主要成分的模制件 构成,为将该光学零件固定在光路上,光拾取器的框体9的材料用至少以Zn、Mg、Al、PPS (聚 苯硫醚)的任一种为主要成分的压铸或者模制件构成。另外,BD盘由于在一张光盘内并在 盘的厚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因此在从一方的记录层转换 为另一方的记录层时,发生球面像差。于是,为了修正该球面像差,搭载透镜可动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光拾取器的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对在上述透镜可动装置 10与框体9 一体化的场合,防止轴用润滑剂向光学零件的附着的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根据图1以及图5 图7,对本实施例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透镜驱动装置的副轴2、具有透镜(光学零件)7a的光学零件搭载部件 7、以及涂敷在副轴2上的润滑剂的光拾取装置。框体具有彼此相对且架设副轴2的平坦的 第一壁3以及第二壁6,并设有平坦的第三壁5,以连接这些第一壁3和第二壁6,由第一至 第三壁形成截面为大致U字形的壁面。再有,在用第一壁3、第二壁6、第三壁5和副轴2包 围的区域中设有润滑剂保持部(第四壁)4,在润滑剂保持部4的端面上设有副轴2。该润 滑剂保持部保持副轴2,并且保持从轴溢出来的润滑剂。光学零件搭载部件7可在副轴上移 动直至第一壁3附近以及第二壁4附近。本实施例是第一壁3和第三壁5形成的拐角部1 以及第二壁6和第三壁5形成的拐角部1做成曲面的结构例。其次,使用图5 图7对拐角部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a)、(b)分别是现有 结构的光拾取装置的拐角部1附近的俯视图以及立体图。在将副轴2与框体一体化的场合,在光学零件搭载部件7滑动时,则涂敷在副轴2 上的润滑剂被推压向壁侧,并集中在壁的角部。由润滑剂25引起的光学零件的污染在现有 结构的场合,由于润滑剂25中的油分利用毛细管现象从角部沿着拐角部濡湿上升的现象而产生。毛细管现象是根据细管状物体的内侧壁面的濡湿性的高度,液体在壁面上濡湿上 升,并在管中上升的现象。在拐角部1中,由于两个壁形成的角度较小,所以产生与在细管 状物体中相同的现象。在如本实施例这样的拐角部1的结构中,液体上升的力因壁面的濡 湿性而产生,液体上升。即、对于液体的量,提升液体与壁面接触部分的润滑剂的力越大,液 体的上升量变得越大。上述第一壁3和第三壁5的拐角部在现有结构的图5 (a)、(b)的场合,第一壁3和 第三壁5正交,因而角度较小。由此,在拐角部的局部中,液体能够与第一壁3和第三壁5 的双方接触,液体在第一壁3和第三壁5濡湿上升,因而提升液体的力从第一壁3和第三壁 5这两方向作用,变得更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该濡湿上升现象,需要分散从第一壁3和第三壁5这两方向作用的提升液体的力。为此,若采用用图5(c)、(d)以及图5(e)、(f)所述那样的结构,则认为是有效 的。图5(c)、(d)分别是将框体拐角部1做成曲面结构的俯视图以及立体图。另外,图 6是验证了框体拐角部1的曲率半径R和润滑剂的濡湿上升高度的结果。框体使用PPS,并 使用4种润滑剂A、B、C、D进行了验证。再有,润滑剂的涂敷量为0. 4mg。其结果,润滑剂A、 B、C、D均有个体差,确认了在R > 0. 2mm的濡湿上升降低效果。根据以上的结果,对于拐角 部1的曲率半径R期望R彡0. 2mm。另外,在制作光拾取器的框体方面的曲率半径R的公差为士0. 1mm。在此次的验证 中,设计上的曲率半径R为0. 2mm,但如果考虑到其公差,则可以说R > 0. Imm具有效果。在图5 (e)、(f)分别是将框体拐角部1的角度做成第一壁3和上述第三壁5形成 的拐角部1的角度比润滑剂保持部4和上述第一壁3 (或者第三壁6)形成的拐角部1的最 小角度大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立体图。就拐角部1而言,在第一壁3和上述第三壁5之间 形成朝向不同方向的壁,从而将第一壁3和上述第三壁5形成的拐角部1的最小角度加大 为约135°。另外,图7是验证了框体拐角部1的角度和润滑剂的濡湿上升高度的结果。再有, 框体是使用铝(Al),并使用两种润滑剂A、B进行了验证。再有,润滑剂的涂敷量是与在图6 中的验证同量的0.4mg。其结果,润滑剂A、B均在Θ >125°确认濡湿上升降低效果。根 据以上的结果,拐角部1的角度期望为 彡125°。由此,例如图5(f)中的θ以及θ ‘ 希望分别为125°。另外,在制作光拾取器的框体方面的角度公差为士5°。由此,在此次的验证中,在 设计上的曲率半径(R)为 ≥125°,但考虑到其公差,可以说θ≥120°有效果。再有,在上述验证中的润滑剂Α、B、C、D使用了以烯烃润滑油为基础油的材料。润 滑剂濡湿上升试验在将润滑剂涂敷在框体上并在85°C的环境下放置10分钟之后,进行了 高度测定。在图5(c) (f)的任意一个中加大了第一壁面3和第三壁面5之间的曲率半径 和角度,但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保持部(第四壁)4之间以及第三壁面5和润滑剂保持部4 之间的曲率半径和角度维持较小,润滑剂变得容易濡湿上升。由此,变得容易将润滑剂保持 在润滑剂保持部4上。另外,利用将润滑剂保持在润滑剂保持部4上的力,还具有能够利用 表面张力减少润滑剂的濡湿上升的效果。即、通过使第一壁面3和第三壁面5之间的曲率半径(以壁面的截面在壁面上形成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保持部4之间以及第 三壁面5和润滑剂保持部4之间的曲率半径大,从而能够减少拐角部1的润滑剂上升。另 夕卜,通过使第一壁面3和第三壁面5之间的壁面所形成的角度(以壁面的截面并由壁面彼 此形成的角度)比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保持部(第四壁)4之间以及第三壁面5和润滑剂 保持部4之间的壁面所形成的角度大,从而能够减少拐角部1的润滑剂的濡湿上升。此时,通过推压拐角部1的润滑剂的濡湿上升,从而润滑剂向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 保持部4之间的濡湿上升变大。在润滑剂的濡湿上升之前,由于存在副轴2,所以还可得到 润滑剂利用润滑剂的濡湿上升而向副轴2返回来的效果。就该润滑剂的返回效果而言,如 上所述若还抑制第三壁面5和润滑剂保持部4之间的润滑剂的濡湿上升,则润滑剂向第一 壁面3和润滑剂保持部4之间的濡湿上升变大,效果变大。即、通过使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 保持部4之间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壁面3和第三壁面5之间以及第三壁面5和润滑剂保持部 4之间的曲率半径小(使接近副轴2部分的曲率半径比远离副轴2部分的曲率半径小),从 而能够加大润滑剂向副轴2的返回。另外,通过使第一壁面3和润滑剂保持部(第四壁)4 之间的壁面所形成的角度比第一壁面3和第三壁面5之间以及第三壁面5和润滑剂保持部 4之间的壁面所形成的角度大(使接近副轴2部分的角度比远离副轴2部分的角度小),从 而能够加大润滑剂向副轴2的返回。实施例2图8(a) (d)是框体拐角部1的方式为反映了上述图6、图7中的验证结果的结 构例的俯视图。在该实施例以后,在实施例用未说明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图8(a)是使 光拾取器的框体拐角部1的曲率半径R为R > 0. 2mm的结构例,图8 (b)是使光拾取器的框 体拐角部1的角度θ为θ > 125°的结构例。图8(c)是使光拾取器的框体拐角部1的角 度θ为θ >125°且朝向两端拐角部使曲率半径R为R > 0.2mm的结构例。图8 (d)是使 光拾取器的框体拐角部1的角度θ为θ > 125°且朝向两端拐角部接受多个 ^ 125° 的角的结构例。在任一结构中,第一至第三壁3 5形成截面为大致U字状的壁面。再有, 任一结构中,无需将两端的拐角部1做成相同的结构,对于框体拐角部1的结构只要做成为 曲率半径R为R≥0. 2mm,或者角度θ为θ≥125°即可。图9(a)是图8(a)a-a'线的放大剖视图。0 9(a) 图9(d)是副轴2和上述第四 壁4的关系为上述轴厚度27 >上述第四壁厚度28,第四壁4作为润滑剂保持部发挥作用的 结构例。图9(a)是相比第四壁厚度,副轴2上下突出而成为凸型的结构例。图9(b)是相 比第四壁厚度28,副轴2向上突出而成为凸型的结构例。图9(c)是从第四壁朝向副轴2缓 慢变宽广的结构例。图9(d)是相比第四壁厚度28,副轴2向下突出而成为凸型的结构例。 再有,上述实施例的框体拐角部1(未图示)的方式做成反映了上述图6、图7中的验证结果 的结构。实施例4图10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是图8(a)的a_a ‘线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从图10(a)至图10(e)是上述轴和上述第四壁4的关系为上述轴厚度27 <上述第四壁厚度28, 设有轴引导件的结构例。图10(a)是在双方设有凹型的凹部作为轴引导件的结构例。图 10(b)、(c)是在上下的任一方设有凹型的凹部,作为轴引导件的结构例。图10(d)、(e)是在 上下任一方的轴上作为轴引导件设置凹部的结构例。再有,上述实施例的框体拐角部1(未图示)的方式做成反映了上述图6、图7中的验证结果的结构。实施例5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是图8(a)的a_a ‘线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从图11(a)至图10(c)是上述轴和上述第四壁4的关系为上述轴厚度27 <上述第四壁厚度28, 从上述第四壁到上述轴至少上下一方设有缓慢的倾斜度,并能够将剩余的润滑剂积极地向 轴返回的结构例。图11(a)是从上述第四壁厚度(b)到上述轴厚度(a)缓慢倾斜的结构例。 图11 (b)、(c)是从上述第四壁厚度28到上述轴厚度27上下一侧缓慢倾斜且另一侧设有凹 型的凹部作为轴引导件的结构例。再有,上述实施例的框体拐角部1(未图示)的方式做成 反映了上述图6、图7中的验证结果的结构。实施例6图12(a) (f)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是反映了上述图6、图7中的验证结果的 方式,以第一壁3或者第二壁6、第三壁5共用的平面方向(第四壁4的法线方向、图面的上 下方向)敞开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12(a)是在第四壁4的拐角部1设置了贯通孔29的结构例。图12(b)是第四 壁4仅支撑副轴2的中央部的结构例。图12(c)是第四壁4中的副轴2侧在上下方向敞开 的结构例。图12(d)是第四壁4中的第三壁5侧在上下方向敞开的结构例。图12(e)是第 四壁4中的中央部在上下方向敞开的结构例。图12(f)是去掉第四壁4自身的结构例。在 任一结构的场合中,若规定框体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或者角度,则均可得到充足的效果。另外,从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6全部的形状在说明上虽然将全部的角记载为方 形状,但为了提高滑动性,还可以为流线型。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1和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6可全部组合应用,但 作为润滑剂的濡湿上升防止结构,即使仅规定框体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或者角度,也有充分 的效果。涉及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框体中的润滑剂的濡湿上升防止结构主要以对光拾取 器的透镜运转装置的应用为主,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关于反射镜(镜)等光学零件以外 的光学零件的进给装置,其它驱动装置和使用润滑剂环境下的装置一般都可应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一种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发出光的发光元件;接受光的受光元件;涂敷有润滑剂的轴;以及将上述轴作为引导件可动地设置并具有光学零件的光学零件搭载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框体具有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且用彼此相对的部分架设上述轴的壁面;以及设置在上述壁面和上述轴之间的保持壁,用上述壁面的截面形成于上述壁面上的曲率半径比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壁之间的曲率半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壁面的截面形成于上述壁面上的最小曲率半径比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 壁之间的曲率半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壁面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和连接上述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 的第三壁面,上述保持壁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壁面连接,上述曲率半径是形成于上述第一壁面和上述第三壁面之间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上述壁面上的曲率半径R为R彡0. 2mm。
5.—种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发出光的发光元件;接受光的受光元件;涂敷有润滑 剂的轴;以及将上述轴作为引导件可动地设置并具有光学零件的光学零件搭载部件,其特 征在于,上述框体具有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且用彼此相对的部分架设上述轴的壁面;以及 设置在上述壁面和上述轴之间的保持壁,用上述壁面的截面并由上述壁面彼此形成的角度比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壁之 间的角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壁面的截面并由上述壁面彼此形成的最小角度比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 壁之间的角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壁面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和连接上述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 的第三壁面,上述保持壁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壁面连接,上述角度是形成于上述第一壁面和上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壁面彼此形成的角度θ为θ彡1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壁之间的曲率半径的接近上述轴的部分比远离上述轴的 部分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壁面和上述保持壁之间的角度的接近上述轴的部分比远离上述轴的部分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壁面、上述保持壁以及上述轴一体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和上述保持壁的关系为上述轴厚度>上述保持壁厚度, 上述保持壁形成润滑剂保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壁以及上述轴上沿着轴向设有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和上述保持壁的关系为上述轴厚度<上述保持壁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零件搭载部件可动至上述壁面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上述保持壁的法线方向敞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体的材质以Zn、Mg、Al、PPS (聚苯硫醚)的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将光拾取装置的透镜进给装置的轴与框体一体化的场合,可抑制润滑剂沿着壁的拐角部流出而污染其它光学零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可靠性的光拾取装置。框体具有截面为大致U字状的壁面(3、4、5),壁面的对应部分架设轴,形成从该壁面延长到轴的润滑剂保持壁(4),将保持壁的端面作为轴(2)从而将轴和框体一体化。通过使形成于壁面的大致U字状的截面上的曲率半径或者角度比形成于壁面和润滑剂保持部之间的曲率半径或者角度还大,从而抑制润滑剂在壁面上濡湿上升而流出,将润滑剂保持在保持壁上,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文档编号G11B7/135GK101847422SQ200910246688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加藤盛一, 木下康, 都鸟和弘, 野村里佳, 高桥和巳 申请人: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