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97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ー种包括用于对驱动器框架所具有的磁体的有效磁通进行强化的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光学对光盘进行信号的读出或者写入的光学头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将安装有物镜(Objective lens)的物镜保持件(以下称作OBL保持件)能够相对于驱动器框架移位地支承在该驱动器框架上。另外,OBL保持件的结构如下所述通过将聚焦线圈和循迹线圈、或者根据需要将倾斜线圈安装于OBL保持件,并且将这些驱动线圈的有效区域配置在由磁路形成的规定的磁场内,而根据对各驱动线圈供给的信号驱动物镜。以往存在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构造例如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參照该文献的图3,在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线圈保持部24的内部收纳有聚焦线圈25和循迹线圈26。于是,利用聚焦线圈25和循迹线圈26的磁作用,将包括线圈支承部24的物镜驱动装置8向规定方向驱动。并且,參照该文献的图2,在倾斜磁体29的背面配置有背磁轭2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302161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虽然通过设置背磁轭28強化了倾斜磁体29的有效磁通,但是,为了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降低成本,需要进ー步扩大该效果。作为该应对方法,也可考虑在磁体的周围配置许多个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但这样会导致物镜驱动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等并增强磁体的有效磁通的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物镜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镜;第I循迹线圈和第2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第I侧壁部的外侧;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与上述第I侧壁部相対的第2侧壁部的外侧;驱动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镜保持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物镜保持件;和第I磁体、第2磁体、第3磁体和第4磁体,其为了对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驱动器框架,上述第I循迹线圈和上述第2循迹线圈通过将导线相对于上述第I侧壁部倾斜地卷绕而形成。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物镜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镜;第I循迹线圈和第2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第I侧壁部的外侧;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与上述第I侧壁部相対的第2侧壁部的外侧;驱动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镜保持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物镜保持件;和第I磁体、第2磁体、第3磁体和第4磁体,其为了对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驱动器框架,上述第I磁体和上述第2磁体固定于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一部分弯曲加工而成的第I磁轭,上述第3磁体和上述第4磁体固定于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另一部分弯曲加工而成的第2磁轭,为了分别对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配置将上述第2磁轭的两端部分别进一歩弯曲而成的各副磁轭。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搭载于外売。采用本发明,由于将循迹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物镜保持件的侧壁部倾斜地配置,因此,循迹线圈接近磁体,作用于循迹线圈的磁体的有效磁通被強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背磁轭的侧方端部弯曲而做成副磁轭,由背磁轭和副磁轭包围磁体。由此,能够进一歩增强磁体的有效磁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图,图3的(A)是将OBL保持件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3的(B)是表示驱动器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图,图4的(A)是表示物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4的(B)是物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的图,图5的(A)是表示装入有各种线圈等后的状态的物镜保持件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装入线圈之前的状态的物镜保持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图6的(A)是表示装入有各种线圈等后的状态的物镜保持件的立体图,图6的(B)是其俯视图,图6的(C)是将其局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图7的(A)是表示经由线圈骨架供给粘接剂的エ序的立体图,图7的(B)是详细表示其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图1 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0的概略的俯视图。光拾取装置100作为一例子成为与CD (Compact Disc)规格、DVD (DigitalVersatile Disc)规格和BD (Blu — ray Disc)规格的各光盘相对应的结构,通过将物镜驱动装置50和各种光学部件设置于外壳51而构成。光拾取装置的概略功能在于,通过向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照射规定规格的激光,接受由该信息记录层反射的激光,相对于光盘读出或者写入信息。物镜驱动装置50用于将物镜(Objective lens)保持件(以下称作OBL保持件)21能够移动地保持。OBL保持件21可安装与上述各规格中的任一种规格或者全部规格相对应的物镜31。激光单元I包括激光二极管,自该激光二极管放射上述规格的激光。具体地讲,自激光二极管放射适合BD的蓝紫色(蓝色)波段395nm 420nm (例如405nm的波长)的激光、适合DVD的红色波段645nm 675nm (例如650nm的波长)的激光、或者适合⑶的红外波段765nm 805nm (例如780nm的波长)的激光。自激光単元I放射出的激光利用衍射光栅6分离为0级光、十I级光、一I级光而利用半反射镜13反射之后,通过I / 4波片9和准直透镜12,利用未图示的立起镜(立ち上ばミラ一)反射而利用物镜31对焦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层。另外,自激光単元I放射出的激光的一部分透射半反射镜13而利用FMD20检测,基于该检测来调整激光单元I的输出。然后,利用光盘的信息记录层反射来的返 回光的激光透射立起镜、准直透镜12、I / 4波片9、半反射镜13,之后利用第I板16和第2板19消除无用的像散,付与了期望的像散之后,利用光检测器17 (PDIC)检测该返回光的激光。基于利用光检测器17检测出的信号向OBL保持件21的线圈供给控制信号,向聚焦线圈、循迹线圈或者倾斜线圈供给控制电流。结果,进行聚焦控制、循迹控制及径向倾斜控制。在此,在后述的物镜驱动装置50的情况下,聚焦线圈兼任倾斜线圈的功能,倾斜线圈被省略。在此,图1所示的Dt方向是切线方向,Dr方向是循迹方向(光盘的径向方向),Df方向是聚焦方向。这些各方向互相正交。參照图2说明装入到上述光拾取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50。物镜驱动装置50由驱动器可动部40和驱动器框架41构成。另外,驱动器可动部40由OBL保持件21和支承线45构成。驱动器框架41由硅钢板等磁性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局部地被弯曲加工成直角而形成后述的各磁轭。驱动器可动部40利用支承线45被能够相对于驱动器框架41向聚焦方向(Df方向)、循迹方向(Dr方向)及径向倾斜方向(Drt方向)移位地弹性支承。支承线45的一端固定于OBL保持件21的侧壁,其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基板44,该固定基板44固定于驱动器框架41。上述固定基板44粘接于填充有用于将支承线45减振的减振材料的辅助构件43,该固定基板44与辅助构件43 —同螺纹固定于驱动器框架41。支承线45在驱动器框架41的I个侧面架设有例如各3根,以中空状态机械地支承驱动器可动部40,并且,也起到供向驱动器可动部40所具有的各线圈供给的电流流动的连接部件的功能。參照图3,说明装入到图2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50的驱动器可动部40的结构。图3的(A)是局部地表示驱动器可动部40和驱动器框架41的图,图3的(B)是仅将驱动器框架41提取来表示的立体图。參照图3的(A),驱动器可动部40主要包括OBL保持件21、固定在OBL保持件21的上表面的物镜31、卷绕在OBL保持件21的侧壁部的外侧面的循迹线圈36 39、及内置在OBL保持件21的聚焦线圈29、30。在与配置于OBL保持件21侧壁部外侧的各循迹线圈36 39相面对的驱动器框架41的各背磁轭配置有磁体32 35。具体地讲,在OBL保持件21的纸面上的下方的侧壁部设有循迹线圈39和循迹线圈38,与循迹线圈39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5,与循迹线圈38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4。另ー方面,在OBL保持件21的纸面上的上方的侧壁部设有循迹线圈36和循迹线圈37,与循迹线圈36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2,与循迹线圈37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3。各磁体32 35的、与各循迹线圈36 39相对的面是同一个极性(例如N极)。另夕卜,各磁体32 35对循迹线圈36 39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在利用这样的结构向循迹线圈36 39供给电流时,通过由电流在循迹线圈36 39流动而产生的磁场与由磁体32 35生成的磁场形成的磁路间的协作,OBL保持件21向Dr方向移位。在夹着物镜31的部位的OBL保持件21的内部配置有在Df方向具有卷绕轴的两个聚焦线圈29、30,磁体32 35对聚焦线圈29、30的有效区域也产生有效磁通。因而,在向聚焦线圈29、30供给电流时,通过由电流在聚焦线圈29、30流动而产生的磁场与由磁体32 35生成的磁场形成的磁路间的协作,OBL保持件21向Df方向移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聚焦线圈29、30赋予用于对倾斜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来将OBL保持件21控制为倾斜方向(Drt方向)。如图3的(B)所示,背磁轭46A是将驱动器框架41的端部弯曲加工成直角而成的部位,在与OBL保持件21相面对的背磁轭46A的侧面固定有磁体35、34。如上所述,通过在由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背磁轭46A固定磁体35、34,能够增强磁体35、34的有效磁通。并且,通过将驱动器框架41的其他部位弯曲加工成直角而形成有背磁轭46B,在与OBL保持件21相面对的背磁轭46B的侧面固定有磁体32、33。并且,通过使背磁轭46B的两端部从Df方向看弯曲成直角而设有副磁轭47。由此,磁体32、32被背磁轭46B和副磁轭47所包围。通过磁体32、33的単一磁极(例如S扱)密合于背磁轭46B,各副磁轭47产生有效地作用于各循迹线圈36、37的磁通,磁体32、33侧的磁路的有效磁通增强。在此,也可以在用于保持磁体34、35的背磁轭46A的侧方设置上述副磁轭,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那样设置。其原因在于,若在背磁轭46A的侧方设置副磁轭,则该副磁轭接触干支承线45,有可能阻碍使用状况下的OBL保持件21的动作。相对磁轭48、49与背磁轭46A等同样,是使驱动器框架弯曲成直角而成的部位(參照图3的(B)),分别设置在向聚焦线圈29、30插入的位置(參照图3的(A))。通过这样地配置相对磁轭48、49,能够增强有效地作用于聚焦线圈29、30和各循迹线圈36 39的有效磁通,对于提高OBL保持件21的Df方向、Dr方向及Drt方向的灵敏度是有效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參照图3的(A),将循迹线圈38、39相对于OBL保持件21的侧面倾斜地配置。具体地讲,循迹线圈38、39以其内侧部分相对于外侧部分接近磁体34、35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由此,循迹线圈38、39的内侧部分与磁体34、35的距离变短,因此,作用于循迹线圈38、39的有效磁通变强。另外,将循迹线圈38、39倾斜地卷绕的方法參照图6见后述。另ー方面,循迹线圈36、37并不倾斜地卷绕,而密合于OBL保持件21的侧面地平行卷绕。其原因在于,虽然也可以将循迹线圈36、37倾斜地形成,但这样的话,其与聚焦线圈29、30的距离变长,在聚焦方向上的灵敏度变差。在固定有用于对循迹线圈36、37产生有效磁通的磁体32、33的背磁轭46B形成有切ロ 80,该切ロ 80用于确保向配置在OBL保持件21的下方、用于向物镜31引导激光的反射镜的激光光路。为了确保上述光路,该切ロ 80的宽度被设定得大于形成在固定有磁体34、35的背磁轭46A的切ロ 81的宽度。因此,使用一对宽度分别小于另ー对磁体34、35的宽度的磁体32、33。由于这些磁体32、33、34、35由同一种类的磁体构成,因此,根据磁体形状的大小,由一对磁体32、33产生的磁力小于由另一对磁体34、35产生的磁力,但在磁体32、33侧的磁路中,在背磁轭46B形成分别对循迹线圈36、37产生有效磁通的副磁轭47,增大作用于循迹线圈36、37的有效磁通,利用各副磁轭47的作用,补偿由磁体32、33小于磁体34,35引起的磁力低下。相反,在磁体34、35侧的磁路中,通过使用一对比另一对磁体32、33大的磁体34、35,并使循迹线圈38、39的内侧部分相对于其外侧部分接近磁体34、35,来增强有效地作用于各循迹线圈38、39的磁通。參照图4说明上述物镜驱动装置50所具有的罩24。图4的(A)是表示装备有罩24的物镜驱动装置50的侧视图,图4的(B)是表示从上方看到的物镜驱动装置50的俯视图。參照图4的(A),罩24与驱动器框架41同样,由磁性体材料构成,其以覆盖各磁轭和OBL保持件21的方式固定在驱动器框架41的上表面。參照图4的(B),罩24的俯视的外形形状为能够覆盖各磁轭(图4的(A)所示的背 磁轭46A、46B、相对磁轭48)和OBL保持件21的大小。并且,设有使罩24的中央部附近开ロ而成的开ロ部25,物镜31自该开ロ部25暴露。在罩24还设有其他多个开ロ部,因此其整体呈框形状。另外,在自背磁轭46A将相对磁轭48覆盖的部分形成有将罩24加粗而成的被覆部26。參照图4的(A),利用该被覆部26,背磁轭46A和相对磁轭48磁连接。由此,參照图3的(A),作用于循迹线圈38、39和聚焦线圈29的磁体34、35的有效磁通增强。另ー方面,在图4的(B)的纸面上的上方的背磁轭46B的部分,未设置上述被覆部26那样的宽幅的部分。S卩,覆盖背磁轭46B的部分的罩24的宽度小于覆盖背磁轭46A的部分的罩24的宽度。在此,被覆部26与覆盖背磁轭46B的部分的罩24相比,即可以更宽也可以更厚,并且,也可以既宽又厚,由此,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如上所述,虽然在背磁轭46A未设置副磁轭,但通过在罩24设置宽幅的被覆部26,能够增强固定于背磁轭46A的磁体的有效磁通。參照图5说明上述驱动器可动部所包含的OBL保持件21的结构。图5的(A)是表示装备有各线圈的状态的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仅表示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OBL保持件21的概略形状是在下方设有开ロ部的框体形状。具体地讲,OBL保持件21包括主面部56,其设有可用于安装物镜31的圆形的开ロ部;4个侧壁部,其自主面部56的周边部向下方一体地连续。作为该侧壁部,包含在纸面上的靠里侧且长度方向的第I侧壁部52、在纸面上的跟前侧且与第I侧壁部52相対的第2侧壁部53、设置在纸面上的右侧的宽度方向的第3侧壁部54、及设置在纸面上的左侧端部的第4侧壁部55。第I侧壁部52和第2侧壁部53的主面与Dr方向平行,第3侧壁部54和第4侧壁部55的主面与Dr方向垂直。在第I侧壁部52的外侧主面设有线圈骨架57、58,在这些线圈骨架分别卷绕有循迹线圈36、37。另外,在第2侧壁部53的外侧主面设有线圈骨架59、60,在这些线圈骨架分别卷绕有循迹线圈38、39。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骨架57 60在Dr方向配置在比物镜31靠外侧的端部。其原因在于,在将OBL保持件21收纳于小型的光拾取装置时,需要在物镜31的正下方配置立起镜,并且将用于确保向上述立起镜的光路的空间70 (图5的(B))设置于从OBL保持件21的第I侧壁部52和/或第2侧壁部53的中央到下方的区域,在该区域不存在用于收纳线圈等零件的富余空间。卷绕于各线圈骨架的循迹线圈36 39由I根细长的漆包线等导线构成,其一端缠在使第3侧壁部54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缠绕部61,其另一端缠在设置于第4侧壁部55的缠绕部61。在此,各循迹线圈36 39在Dt方向具有卷绕轴,以整体呈将角做成圆度而成的四边形状的方式卷绕于线圈骨架57 60。另外,循迹线圈36 39是用于利用磁作用驱动OBL保持件21自身的驱动线圈,该功能对于后述的聚焦线圈29、30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侧壁部52所具有的循迹线圈36、37以其卷绕轴与第I侧壁部52的外表面垂直的方式与该第I侧壁部52的外表面平行地卷绕。另ー方面,第2侧壁部53所具有的循迹线圈38、39相对于第2侧壁部53的外表面倾斜地配置。该事项參照图6的(C)见后述。在第3侧壁部54配置有3个缠绕部61,在两个缠绕部61分别缠有用于构成聚焦线圈29的漆包线的两端,在I个缠绕部61缠有循迹线圈36 39的端部。同样,在第4侧壁部55也设有3个缠绕部61,在两个缠绕部61缠有用于构成聚焦线圈30的漆包线的两端部,在I个缠绕部61缠有循迹线圈36 39的另ー个端部。图2所示的支承线45分别连接于缠在这些缠绕部的漆包线。聚焦线圈29、30收纳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聚焦线圈29配置在设置于第3侧壁部54侧的端部的收纳区域22,聚焦线圈30配置在设置于第4侧壁部55侧的端部的收纳区域。由此,聚焦线圈29、30在Dr方向配置在比物镜31靠外側。用于收纳聚焦线圈29、30的收纳区域22、23设置在比物镜31的外周端部靠外侧的端部的原因与将上述线圈骨架57 60配置在端部的原因是同样的。在此,俯视的收纳区域22、23的大小被设定为与被收纳的聚焦线圈29、30的大小相同或者比其大ー些的程度。另外,聚焦线圈29、30在Df方向上具有卷绕轴,以整体呈将角做成圆度而成的四边形状的方式卷绕漆包线而构成。在此,上述循迹线圈36 39直接卷绕于作为OBL保持件21的一部分的线圈骨架57 60,而聚焦线圈29、30以卷绕的状态准备,其借助粘接剂固定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另外,虽未图示,但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设有用于将聚焦线圈29、30收纳在规定位置的突起部。參照图5的(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卷绕于线圈骨架59的循迹线圈相对于第2侧壁部53的侧面倾斜地卷绕,在线圈骨架59的附近设有使第2侧壁部53的侧面向外侧突起而成的突起部27A。突起部27A是使比线圈骨架59靠内侧的第2侧壁部53的外侧侧面局部地突起而成的部位,呈在Df方向细长的矩形形状。通过设置突起部27A,卷绕于线圈骨架59的循迹线圈接触于突起部27A,其卷绕轴从垂直于第2侧壁部53向远离上述突起部27A的反向倾斜地卷绕,从而倾斜地形成。同样,使线圈骨架60的内侧侧方的第2侧壁部53局部地突起而形成有突起部27B。于是,通过卷绕于线圈骨架60的循迹线圈接触于突起部27B,其卷绕轴从垂直于第2侧壁部53向远离上述突起部27B的反向倾斜地卷绕,从而倾斜地形成。參照上述各图、图6及图7,接下来说明制造上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的方法。图6的(A)是表示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图6的(B)是从上方看该OBL保持件21的俯视图,图6的(C)是将循迹线圈39的局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首先,准备具有图6的(A)所示的形状的OBL保持件21。OBL保持件21通过将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树脂材料注入到铸型模具的模腔中而形成。OBL保持件21具有4个侧壁部,在第I侧壁部52和第2侧壁部53,与侧壁部一体地设有用于卷绕循迹线圈的线圈骨架。接着,通过在各线圈骨架57 60上卷绕漆包线而形成循迹线圈36 39。循迹线圈36 39由I根漆包线构成,按照线圈骨架59、58、57、60的顺序利用自动化的机械卷绕。成为循迹线圈36 39的漆包线的一端缠在设置于第3侧壁部54的缠绕部61。另外,该漆包线的另一端缠在设置于第4侧壁部55的缠绕部61。并且,将聚焦线圈29、30收纳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具体地讲,将聚焦线圈29、30从OBL保持件21的开ロ的下部收纳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OBL保持件21的Dr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收纳区域22、23,在各个收纳区域收纳聚焦线圈29、30。然后,将用于构成聚焦线圈29的漆包线的两端分别缠在设置于第3侧壁部54的缠绕部61。另外,将用于构成聚焦线圈30的漆包线的两端分别缠在设置于第4侧壁部55的缠绕部61。另外,借助绝缘性的粘接剂将物镜31固定在设置于OBL保持件21的主面部56的固定部62。參照图6的(B),在上述循迹线圈36 39中,循迹线圈36、37与OBL保持件21的第I侧壁部52平行地形成。另ー方面,循迹线圈38、39从Df方向看,以其内侧部分相对于外侧向外部突出的方式相对于第2侧壁部53倾斜地配置。參照图6的(C),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线圈骨架60的附近配置突起部27B,将循迹线圈39倾斜地配置。像參照图5的(B)说明的那样,突起部27B是使线圈骨架60附近的第2侧壁部53局部地突起而成的部位。另外,为了防止用于构成循迹线圈39的漆包线缠在突起部27B,突起部27B的侧面朝向第2侧壁部53成为下部扩展的倾斜面。在将漆包线卷绕于线圈骨架60时,卷绕的漆包线接触于突起部27B,循迹线圈39以向ー Dt方向被推出的方式卷绕。结果,与突起部27B的厚度相对应,该部分的循迹线圈39向一 Dt侧移动地形成,循迹线圈39倾斜地形成。參照图6的(B),循迹线圈38与循迹线圈39的情况同样,图5的(B)所示的突起部27A设置在线圈骨架59附近。因而,通过用于构成循迹线圈38的漆包线接触于突起部27A,循迹线圈38相对于第2侧壁部53倾斜地配置。接着,參照图7,为了将聚焦线圈30固定于OBL透镜保持件而供给粘接剂。图7的(A)是表示本エ序的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图7的(B)是图7的(A)沿B — B’线的剖视图。參照图7的(B),卷绕有循迹线圈36的线圈骨架57包括自第I侧壁部52以圆筒状向外侧突出的筒状部65、使筒状部65的外侧端部扩大而成的凸缘部66。而且,筒状部65的内部成为使保持件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63,而且,贯穿筒状部65的一部分地设有贯通孔64。该构造对于其他的线圈骨架也是同样的。在本エ序中,向连通孔63供给液状的粘接剂。供给到连通孔63的粘接剂68浸渗在构成聚焦线圈30的导线彼此之间。另外,粘接剂68的一部分也进入到第I侧壁部52的内壁与聚焦线圈30之间。同样地,也自设置于第2侧壁部53的线圈骨架60 (參照图7的(A))向聚焦线圈30供给粘接剂。并且,也经由线圈骨架58、59 (參照图7的(A))向聚焦线圈29供给粘接剂。供给到连通孔63的粘接剂的一部分也被供给到循迹线圏。具体地讲,供给来的粘接剂68经由贯通孔64浸入到由凸缘部66和第2侧壁部53围成的空间。于是,浸入的粘接剂浸渗在构成循迹线圈36的导线彼此的间隙。将粘接剂68供给到循迹线圈36的上述方法对于其他的线圈骨架也是同样的。之后,通过使粘接剂68固化,能够对各循迹线圈36 39、聚焦线圈29、30进行固化及固定。经过上述エ序,制造图5所示结构的OBL保持件21。另外,參照图2,通过将OBL保持件21经由支承线45固定于驱动器框架41来制造物镜驱动装置50。并且,參照图1,通过将该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50与其他的光学元件一同装入到外壳51来制造光拾取装置100。附图标记说明1、激光单元;6、衍射光栅;9、1/4波片;12、准直透镜;13、半反射镜;16、第I板;17、光检测器;18、1 / 4波片;19、第2板;20、FMD ;21、OBL保持件;22、收纳区域;23、收纳区域;24、罩;25、开ロ部;26、被覆部;27A、27B、突起部;29、聚焦线圈;30、聚焦线圈;31、物镜;32、磁体;33、磁体;34、磁体;35、磁体;36、循迹线圈;37、循迹线圈;38、循迹线圈;39、循迹线圈;40、驱动器可动部;41、驱动器框架;43、辅助构件;44、固定基板;45、支承线;46A、46B、背磁轭;47、副磁轭;48、相对磁轭;49、相对磁轭;50、物镜驱动装置;51、外壳;52、第I侧壁部;53、第2侧壁部;54、第3侧壁部;55、第4侧壁部;56、主面部;57、线圈骨架;58、线圈骨架;59、线圈骨架;60、线圈骨架;61、缠绕部;62、固定部;63、连通孔;64、贯通孔;65、筒状部;66、凸缘部;67、孔部;68、粘接剂;70、空间;80、81、切ロ。
权利要求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镜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镜; 第I循迹线圈和第2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第I侧壁部的外侧; 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与上述第I侧壁部相对的第2侧壁部的外侧; 驱动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镜保持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物镜保持件;和第I磁体、第2磁体、第3磁体和第4磁体,其为了对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驱动器框架, 上述第I循迹线圈和上述第2循迹线圈通过将导线相对于上述第I侧壁部倾斜地卷绕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通过在使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侧壁向侧方突出而成的第I线圈骨架、第2线圈骨架、第3线圈骨架和第4线圈骨架上卷绕导线而形成; 使上述第I线圈骨架和上述第2线圈骨架附近的第I侧壁部局部地突起而设置突起部,构成上述第I循迹线圈和上述第2循迹线圈的上述导线通过接触于上述突起部而以相对于上述第I侧壁部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收纳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内部的循迹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镜保持件经由支承线能够相对于上述驱动器框架移动地被支承在该驱动器框架; 上述支承线架设在上述第I磁体和上述第2磁体的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从上表面被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罩。
6.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镜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镜; 第I循迹线圈和第2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第I侧壁部的外侧; 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与上述第I侧壁部相对的第2侧壁部的外侧; 驱动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镜保持件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物镜保持件;和第I磁体、第2磁体、第3磁体和第4磁体,其为了对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驱动器框架, 上述第I磁体和上述第2磁体固定于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一部分弯曲加工而成的第I磁轭; 上述第3磁体和上述第4磁体固定于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另一部分弯曲加工而成的第2磁轭;为了分别对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配置将上述第2磁轭的两端部分别进一步弯曲而成的各副磁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收纳在上述物镜保持件的内部的循迹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镜保持件经由支承线能够相对于上述驱动器框架移动地被支承在该驱动器框架; 上述支承线架设在上述第I磁体和上述第2磁体的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从上表面被覆上述驱动器框架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罩。
10.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其外壳搭载有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物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该物镜驱动装置能够抑制磁体的大型化、高成本等而增强磁体的有效磁通。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50)由以使OBL保持件(21)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OBL保持件(21)的驱动器框架(41)构成。在OBL保持件(21)的侧壁安装有循迹线圈(36~39),以与循迹线圈(36~39)相对的方式,在驱动器框架(41)的背磁轭安装有磁体(32~35)。并且,循迹线圈(38、39)相对于OBL保持件(21)的侧壁倾斜地配置。
文档编号G11B7/1374GK103021428SQ20121036462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森本俊一, 松崎伸悟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