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744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可穿戴设备本体和电池;电池置于腕带中,与腕带固定连接;腕带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电池接触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端电连接;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电连接;电池接触板的另一端与第一焊片电连接,电池的另一端与第二焊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由于体积小,使得存储的容量有限,从而不能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的电量,即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方案相比,其通过在腕带内部上设置电池,使腕带通过电池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为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电源,由于腕带空间大,故电池的体积也能够设置较大,从而使得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量,用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
【专利说明】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屏幕技术的改善和电池技术的提高,可穿戴设备也在迅速发展。
[0003]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设置有屏幕,用于使用户进行操控;可穿戴设备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电池用以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电源。随着可穿戴设备本体的小巧化发展,其内部电池的体积在不断缩小,从而使可穿戴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0004]随着现在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日益强大,用户对电池存储的电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生产体积小、容量大的电池是电池厂商无法突破的瓶颈;故电池由于体积小,就使得能够存储的容量有限,从而不能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的电量,即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可穿戴设备本体和电池;
[0007]电池置于腕带中,与腕带组成一个整体;腕带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电池接触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端电连接;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电连接;电池接触板的另一端与第一焊片电连接,电池的另一端与第二焊片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腕带上还设置有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电池的一端通过第三电极片与电池接触板的一端电连接;电池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极片与第二焊片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接触点;
[0010]电池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接触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接触点,接触点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用于为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电能。
[0011]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解除按钮和锁定按钮;
[0012]电池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衔接解除按钮,衔接解除按钮包括居中端和上下两端,居中端的宽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宽度;可穿戴设备本体,与电池接触板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锁定按钮;锁定按钮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与居中端卡接连接,用于锁定电池接触板和可穿戴设备本体。
[0013]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
[0014]腕带内部还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与电池电连接,用于实时采集信息。
[0015]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接触口 ;
[0016]电池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传感器接触口 ;传感器接触口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以便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可穿戴设备本体。
[0017]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卡口 ;
[0018]电池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衔接卡口,衔接卡口与可穿戴设备本体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卡口 ;
[0020]电池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衔接卡口,衔接卡口与可穿戴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可穿戴设备本体和电池;电池置于腕带中,与腕带固定连接;腕带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电池接触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端电连接;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电连接;电池接触板的另一端与第一焊片电连接,电池的另一端与第二焊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由于体积小,就使得能够存储的容量有限,从而不能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的电量,即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方案相比,其通过在腕带内部上设置电池,使腕带通过电池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为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电源,由于腕带空间大,故电池的体积也能够设置较大,从而使得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量,用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腕带和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腕带11、可穿戴设备本体17和电池12 ;电池12置于腕带11中,与腕带11组成一个整体;腕带11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13,电池接触板13的一端与电池12的一端电连接;可穿戴设备本体17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电连接;电池接触板13的另一端与第一焊片电连接,电池12的另一端与第二焊片电连接。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11、可穿戴设备本体17和电池12 ;电池12置于腕带11中,与腕带11固定连接;腕带11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13,电池接触板13的一端与电池12的一端电连接;可穿戴设备本体17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电连接;电池接触板13的另一端与第一焊片电连接,电池12的另一端与第二焊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由于体积小,就使得能够存储的容量有限,从而不能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的电量,即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方案相比,其通过在腕带内部上设置电池,使腕带通过电池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为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电源,由于腕带空间大,故电池的体积也能够设置较大,从而使得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量,用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0027]首先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迷你MP3等智能设备,本实用新型对比不做具体限制。[0028]本实施例中,电池12优选为弧形电池,因为弧形电池本身体积大,其外形也正好能够与腕带11相配合,并且弧形电池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弯曲,正好能够配合腕带带着用户的手腕上等。其中,弧形电池置于腕带中,同腕带组成一个整体;具体的,弧形电池可以置于腕带内部,与腕带固定连接,也可以与腕带组成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只置于腕带内部;也可以使用多弧形电池,使多个弧形电池串联连接在一起;只要使其与腕带组成一个整体即可,本实施例对电池与腕带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另外电池12也可以是纽扣电池,若使用普通的纽扣电池,可以使用多个纽扣电池,使多个纽扣电池串联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池也可以是其他的电池,本实用新型对比电池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0029]另外,本实施例中,电池12的一端、电池接触板13的一端、电池接触板13的另一端、第一焊片、第二焊片和电池12的另一端形成电流的回路,从而为可穿戴本体提供电能。具体的,电池12分为正负极两端,电池12的两端的正负极不做具体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的正负极是与电池12两端的正负极相对应的;即,与第一焊片连接的电池12的一端是正极,那么第一焊片端也是正极;与第二焊片连接的电池12的一端是负极,那么第二焊片端也是负极。
[00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的腕带可以为两个独立分开的腕带,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腕带;当腕带为两个独立分开的腕带中,电池可以设置在其中的一个腕带中,也设置在两个独立的腕带中。
[0031]进一步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腕带11上还设置有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电池12的一端通过第三电极片与电池接触板13的一端电连接;电池1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极片与第二焊片电连接。
[0032]具体的,电池12的两端分别通过电极片与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连接,使得电能的传输效果更好,并且也方便连接。
[0033]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接触点18 ;电池接触板13,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接触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接触点18,接触点18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电连接,用于为可穿戴设备本体17提供电能。
[0034]具体的,腕带11与电池12组成的整体中,主要是通过该接触点18为可穿戴设备本体17提供传输电能,从而为可穿戴设备本体17提供足够的电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0035]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解除按钮14和锁定按钮16 ;电池12接触板,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衔接解除按钮14,衔接解除按钮14包括居中端和上下两端,居中端的宽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宽度;可穿戴设备本体17,与电池12接触板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锁定按钮16 ;锁定按钮16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与居中端卡接连接,用于锁定电池接触板13和可穿戴设备本体17。
[0036]电池接触板13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连接的部分采用卡口锁定,并采用多重锁定按钮16,电池12接触版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的接触衔接处需按住衔接解除按钮14并同时划开锁定按钮16,可穿戴设备本体17才会从衔接锁定口解除锁定;具体的,锁定按钮16上的卡接部与居中端卡接连接,卡接部具有一定的紧固力,将居中端紧紧卡接住,当按下或者拉上衔接解除按钮14后(具体拉上还是按下,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卡接部与解除按钮的上端或者下端相配合,此时,卡接部的宽度大于上端或者下端的宽度,即上端或者下端在卡接部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然后在划开锁定按钮16,此时,锁定按钮16带动卡接部与上端(下端)分开,从而接触电池12接触版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的锁定。使用这种双重锁定的设计方式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本体17与电池接触板13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003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19 ;腕带11内部还设置有传感器19,传感器19与电池12电连接,用于实时采集信息。
[0038]具体的,不同的传感器19可实时采集不同的信息,用以来实现不同人的需求。例如,爱好运动的用户可以在腕带11内部安装加速传感器、电子罗盘、重力传感器、脉搏心跳传感器和三轴陀螺仪等,以便这些传感器实时捕获用户的运动信息,帮助用户更好的安排运动。或者,对于一些更注重健康的用户来说,可以在腕带11内部安装心跳脉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用以来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信息;或者,爱好旅游的用户还可以在腕带11内部安装GPS传感器、方向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加速传感器和磁力传感器等,用以使用户的旅行变得更加方便。具体的,上述传感器的种类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置。
[003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接触口 20 ;电池接触板13,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传感器接触口 20 ;传感器接触口 20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电连接,以便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可穿戴设备本体17。
[0040]具体的,上述传感器19可通过传感器接触口 20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可穿戴设备本体17,以便可穿戴设备本体17实时显示这些信息,用以供用户查看。
[0041]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卡口 15 ;电池接触板13,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衔接卡口 15,衔接卡口 15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固定连接。
[004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衔接卡口 15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可固定连接,将腕带11、电池12和可穿戴设备本体17设计成一个本体,不可拆卸,该方法能够使可穿戴设备防水,同时也能够避免可穿戴设备和腕带11的接口处进灰、损坏等问题。
[0043]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衔接卡口 15 ;电池接触板13,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衔接卡口 15,衔接卡口 15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可拆卸连接。
[0044]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衔接卡口 15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7可拆卸连接,该连接方式能给用户带来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更换腕带。
[0045]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上述两种连接方式的任意一种,从而能够使用户体验更好。
[0046]自从进入了21世纪,人们就开始了对可穿戴设备的探索,到了最近几年,随着电池体积的缩小技术的发展和屏幕技术的改善,可穿戴设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苹果发布了 ipod nano,其小巧的外形与完美的触控让很多人都愿意将它戴在手上;2012年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大会上,索尼发布了继Live View的新产品:Sony Smart Watch。它能够与智能终端进行蓝牙连接,从而实现接收短信、收发邮件和切换歌曲等快捷功能。2013年,Google和三星分别推出了 Google glass和Galaxy Gear等可穿戴设备,让穿戴设备开始流行。在即将召开的2014MWC (Mobile WorldCongress,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HTC即将也发布智能手表,苹果也会在秋季发布会发布新的智能手表。都推进了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
[0047]综上,可穿戴设备无疑会将人们的智能生活推向新的高度,电池的体积缩小也加快了微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但也正是因为电池的原因也大大的限制了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面又能够装下大容量的电池,基本是不可能的。电池在目前计算能力日益强大,且功能繁多的智能设备面前,其容量显得尤为吃力,而对于体积更小、更薄、更便捷的可穿戴设备面前,电池成了其无法突破的瓶颈。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为例,在目前上市的所有智能手表中,以三星Galaxy Gear为例,其本身是一款很好的产品,从外形到功能都显示出了三星强大的制作功力,配合自家的Galaxy系列产品,发挥出了强大的产品优势。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公司,也无法解决电池能够盛放的电量的问题,电池仅的电量仅仅只有300mA。在强大的功能面前,电池脱了长长的后腿。而本专利针对电池问题,将做出一系列改进,让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的续航得到极大的提升。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将电池的容量做得更大,体积做得更大,来解决电池能够容纳的电量的问题。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便携与小巧则是其卖点,故只能增加电池的体积。
[0048]目前,一块体积不变的电池既然不能装下更大的容量,那就多做几块电池,而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下文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里面显然是不能装下那么多电池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将电池内置到了智能手表里面,这样既缩小了里面的空间,电池的容量也做不大;故本实用新型针对智能手表的表带进行设计与研究。表带作为智能手表不可或缺的东西,必须时常连接到手表上面,将电池置于表带中,正是极大的改善智能手表电池的续航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是金立Elife S5.5,它仅仅拥有
5.55mm厚的机身,减去前后玻璃面板Imm,机身主板Imm,屏幕Imm,留下给电池的空间最多只有3mm而已,而这个厚度下,却容下了 2450mA的电池容量。而智能手表的低功耗情况下,1000-1500mA的容量已经足矣,所以,理论来说能够将电池做得更小,更薄,而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将电池做成弯曲形状,放入一个表带中足矣。综上所述,将电池与表带融合,不仅增加了电池的容量,也增加了手表自身的可使用体积,从而能够给智能手表提供更多的电量,使智能手表的发展以及应用扩展有更好的前景。
[0049]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腕带内部设置有电池,然后通过电池与可穿戴设备本体相连接,对于腕带,理论厚度应在4_以下,使用弧形电池,其中,一块电池的容量应为500mA-1000mA,这样的话,两块电池的容量即可以达到1000mA-2000mA,大大的增加了电池存储的电量,这对于可穿戴设备中电池的续航而言,将会是极大的突破,并且其可拆卸设计,能够及时更换电池,也让续航得到再一次提升。至于电池的充电方式,可以使用无线充电,NFC近场通讯等功能为电池充电,即让可穿戴设备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可穿戴设备本体和电池; 所述电池置于所述腕带中,与所述腕带组成一个整体;所述腕带上设置有电池接触板,所述电池接触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焊片和第二焊片;所述第一焊片和所述第二焊片电连接;所述电池接触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焊片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焊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 所述腕带上还设置有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所述电池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极片与所述电池接触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焊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点; 所述电池接触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接触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所述接触点,所述接触点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提供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解除按钮和锁定按钮; 所述电池接触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衔接解除按钮,所述衔接解除按钮包括居中端和上下两端,所述居中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上下两端的宽度;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与所述电池接触板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锁定按钮;所述锁定按钮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居中端卡接连接,用于锁定电池接触板和可穿戴设备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 所述腕带内部还设置有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实时采集信肩、O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接触口; 所述电池接触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所述传感器接触口 ;所述传感器接触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电连接,以便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卡口; 所述电池接触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所述衔接卡口,所述衔接卡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卡口; 所述电池接触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所述衔接卡口,所述衔接卡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
【文档编号】G11C7/16GK203773244SQ20142015161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曾星辰 申请人:曾星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