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记录器中的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02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带记录器中的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盒式磁带记录器,特别是涉及盒式磁带记录器内部传动效率的改进。
近年来,为了降低盒式磁带记录器的电功率消耗以便实现长时的信息重放或记录,已经出现了各种方案。目前在市场上可见到的多数盒式磁带记录器采用如图22所示驱动系统,在本文中根据该图来说明现有技术。
如图22所示,该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轮33,与第一和第二滚轮同轴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飞轮34a及34b,以及一个惰轮34c。为了把驱动电机31的动力传送到传动轮33上,采用了一条环形传动带32。如图所示,传动带32的第一面在绕过第一飞轮34a后从驱动电机31延伸到传动轮33,以便朝一个方向驱动飞轮34a,并且还绕在第二飞轮34b上,使其朝着与第一飞轮34a的转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传动带32的第二面在绕过惰轮34c之后从传动轮33延伸到驱动电机3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当盒式磁带放音机被设定在快进模式或重绕模式下以便快速地从一个轴向另一个轴输送一定长度的磁带时,驱动电机的负载最大。环形传动带的牵引力通常是根据允许施加在驱动电机上的最大负载来调节的,以便防止传动带的断裂,并且保证有足够的力被传递到盒式磁带放音机的其他运动部件上。
然而,在图22所示的驱动系统中可以看出,在驱动电机正向驱动的快进模式期间或是在驱动电机在相反的反方向上驱动的重绕模式期间,驱动电机31的动力被传送到传动轮33,传动带32的正转方向,也就是传动带32的第一和第二面之一朝着驱动电机31移动,而返回面,也就是传动带32的第一和第二面中的另一面则离开驱动电机32,它们分别受到牵引和放松,传动带的被牵引面上的牵引力相应地得到调整,通过驱动电机31逆时针转动期间所传递的驱动力而获得所需的牵引力。举例来说,如果在快进期间传递的驱动力低于重绕期间的驱动力,在快进期间获得的牵引力就可被调整到所需的力。
然而,若按上述方式来选择传动带的牵引力,带的一面就会受到较大的牵引力,例如在重绕期间,传动带受到的牵引力有可能会增大到高于所需牵引力的量值,因此,作用于传动带上的负载以及作用在驱动电机31,传动轮33以及第一和第二飞轮34a,34b上的横向压力会明显地增大,其转动效率会相应地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基本上消除现有技术的盒式磁带放音机驱动系统中固有的上述缺点,并且提供一种磁带记或和/或重放装置中所用的改进的驱动系统,其中把用于传递驱动电机的转动力的牵引力降低到所需的最小值,以便提高转动的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为磁带放音机提供了一种驱动系统,它包括旋转传动机构,用于把驱动电机的旋转传递到用于驱动磁带卷轴的传动齿轮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环形带,用于把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与第二滚轮同轴的第二飞轮上,一个中间传动轮,它包括一个齿轮,该齿轮与同轴地设在第二飞轮上的一个齿轮啮合,以及第二环形带,用于把中间传动轮的转动传递到与第一滚轮同轴的第一飞轮上。根据需要把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中间传动轮或是第二飞轮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
按照本发明,传动带的受牵引和放松面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即使是在利用驱动电机的正向和反向驱动而使磁带的长度快进以及重绕期间也是一样的,并且可以选择最小的所需牵引力,从而使传动带的转动负载最小,由此实现高效的传动,这样就能节省磁带放音机的能量。
另外还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使驱动电机的动力可以通过中间传动轮或是第二飞轮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由传动齿轮机构产生的负载仅是传动带的负载,因此可以把第二传动带的牵引力选择为进一步的最小值,使磁带放音机获得进一步的节能效果。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图中相同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标号,其中

图1是体现本发明的一个盒式磁带放音机的解剖的顶视图;图2是从放音机后方看到的盒式磁带放音机的后视平面图,表示了磁记录和/或重放头及其有关的部件;图3是卸掉了盒式外壳的盒式磁带放音机的底视平面图;图4是一个放大的底视平面图,表示了图3中的一部分机构,其中的快进杆被静止保持在停止位置;图5类似于图4,表示在驱动电机的反向驱动期间用第一控制杆使快进杆从停止位置被释放的情况;
图6类似于图4,表示快进杆被释放的瞬间状态;图7类似于图4,表示快进杆在刚刚释放时的状态;图8类似于图4,表示重绕模式期间的状态;图9类似于图4,表示快进模式期间的状态;图10类似于图4,表示从停止位置或重绕模式转换到正向驱动重放模式的过渡状态;图11类似于图4,表示正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12类似于图4,表示反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13是盒式磁带放音机的底视平面图,表示了诸如齿轮等各个旋转件,它们在快进杆被释放之后的停止位置期间处于各自的位置;图14类似于图13,表示正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15类似于图13,表示反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16类似于图13,表示快进期间的状态;图17类似于图14,表示重绕期间的状态;图18A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压轮和磁记录和/或复制头在快进,重绕和停止位置上的状态;图18B是一个解剖的平面图,表示用于控制图18A中所示的压轮和磁头的各个位置的控制元件;图19A类似于图18A,表示正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19B类似于图18B,表示正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20A类似于图18A,表示反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20B类似于图18B,表示反向驱动重放期间的状态;图21类似于图3,表示本发明的驱动系统的一种变更形式;以及图22是现有技术的盒式磁带放音机的示意性底视图。
参见附图,按照本发明的盒式磁带放音机包括一个普通的矩形平板式带盒,它是有沿着带盒的前沿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并且由带盒可转动地支撑着这些滚轮,使它们在一个方向上从带盒中垂直伸出。第一滚轮1a被用来朝一个方向传送磁带盒内(参见图1,18A,19A和20A中所示的虚线)的一定长度的磁带(未示出),用于正常重放这一磁带长度上的信息,而第二滚轮1b被用来朝相反方向传送一定长度的磁带,用于从该磁带长度上反向重放出信息。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与第一和第二飞轮2a和2b分别同轴地连接,与其一起转动,上述第一和第二飞轮2a和2b被定位在带盒的一侧,该侧与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所处的一侧相对,如图2中所示。
标号3代表一个可电动反向的驱动电机,它连接到第二飞轮2b,并通过第一环形带4a连接到第二滚轮1b。传递到第二飞轮2b上的驱动电机3的动力接着传送到中间传动轮5,它具有一个与其同轴地构成一体的大直径齿轮5a,齿轮5a与大直径齿轮2ba啮合,齿轮2ba与第二飞轮2b同轴地构成一体,以便一同转动。中间传动轮与通过第二环形带4b与第一飞轮2a形成传动连接,将动力传到第一滚轮1a。显然,第一和第二飞轮2a和2b是由驱动电机3在彼此相反的各个方向上驱动的。
标号6代表一个传动齿轮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把驱动电机3的动力传送到第一和第二卷轴7a和7b之一,当磁带盒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被加载到盒式磁带放音机上时,卷轴7a和7b与磁带盒内的卷筒相互啮合。这一传动齿轮机构包括由底盘可转动地承载的第一中继齿轮6a,它包括一个与大直径齿轮5a相啮合的大直径齿轮6aa,一个与大直径齿轮6ab同轴地构成一体的小直径齿轮6ab,以及与小直径齿轮6ab相啮合的主齿轮6b。主齿轮6b被摩擦安装在摩擦齿轮6d的轴承套筒上,摩擦齿轮6d被压入一个摩擦轮6c并且在一个压力弹簧的作用下通过一个垫片与摩擦轮6c形成摩擦接触。如图13至17中所示,上述的摩擦齿轮6d通常被定位在主齿轮6b和底盘之间的中央位置。
标号6e表示介于主齿轮6b和底盘之间的游动齿轮,参见图13至17。该游动齿轮6e与摩擦齿轮6d相啮合并且可转动地装在支撑销9a上,支撑销9a固定安装在可绕着枢轴销8转动的一个游动杆9上。游动齿轮6e按照以下要说明的方式可以根据游动杆9绕枢轴销8转动的位置到达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之一。具体地说,当游动齿轮6e位于第一位置时,游动齿轮6e上的转动力被传递到与第一卷轴7a同轴的第一卷轴齿轮6h上;当游动齿轮6e处于第二位置时,游动齿轮6e上的转动力被传递到与第二卷轴7b同轴的第二卷轴齿轮6j上;而当游动齿轮6e处于第三位置时,游动齿轮6e脱离任何一个第一和第二卷轴齿轮6h和6j。
标号6f代表由底盘转动支撑并可在游动齿轮处在第一位置时与其啮合的一个惰轮。传递到惰轮6f上的游动齿轮的转动力可以通过介于第一卷轴齿轮6h和惰轮6f之间的第一卷轴驱动齿轮6g传递到与第一卷轴7a同轴的第一卷轴齿轮6h上。这样就可以看出,当游动齿轮6e处于第一位置时,游动齿轮6e的转动力可以依次通过惰轮6f和第一卷轴驱动齿轮6g传递到第一卷轴7a。
标号6i代表由底盘可转动地支撑并与和第二卷轴7b同轴的第二卷轴齿轮6j相啮合的一个第二卷轴驱动齿轮。当游动齿轮6e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与其啮合,把游动齿轮6e的转动力传递到第二卷轴齿轮6j。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游动齿轮6e处于第二位置时,游动齿轮6e的转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传递到第二卷轴7a上。
标号6Ka代表可与主齿轮6b啮合的第一快进齿轮,而标号6Kb代表可以有选择地与第一和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g和6i之一啮合的第二快进齿轮。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被可转动地同轴安装在快进杆10上,借助一种偏置弹簧例如一个压簧(未示出)使第一快进齿轮6Ka与第二快进齿轮6Kb形成摩擦接触。快进杆10具有一个大体上为弧形的第一槽10a,该槽被限定在快进杆10之间,并在其中接收一个固定在第二控制杆11的一端上的销11a,并且还有一个限定在其内的大体上为弧形的第二槽10b,其内接收销12。快进杆10可以在销11和12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中间位置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绕枢轴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然后移入各个第一和第二槽10a和10b。具体地说,当快进杆10处于第一位置时,带动快进齿轮6Ka使其与主齿轮6b啮合,如图8所示,使得第二快进齿轮6Kb与第一卷轴驱动齿轮6g形成转动啮合;当快进杆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快进啮轮被带动与主齿轮6b啮合,使第二快进齿轮6Kb与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相啮合,参见图9和16;而当快进杆10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二快进齿轮6Kb被保持在与第一和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g和6i全都脱离的位置,如图3,4和13。
标号13表示一模式选择机构,用于控制传动齿轮机构6从而改变磁带T长度上的运行方向。模式选择机构13包括由底盘可转动地支承并且包括一大直径齿轮13aa的第二中继齿轮13a,它与主齿轮6b啮合,以及一个与大直径齿轮13aa同轴地形成一体的小直径齿轮(未示出),还有一个由底盘转动支承的第三中继齿轮13b,它包括与第二中继齿轮13a的小直径齿轮(未示出)相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3ba和一个与大直径齿轮13ba同轴地形成一个整体的小直径齿轮13bb。模式选择机构13还包括凸轮13c,它以一种间歇的方式与第三中继齿轮13b的小直径齿轮13bb啮合,参见下文。
凸轮13c具有开齿的外部边沿,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无齿部分13ca,13cb和13cc,当小直径齿轮13bb与第一至第三无齿部分13ca,13cb,13cc之一对齐时将小直径齿轮13bb隔离,参见下文。这一凸轮13c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对着底盘。凸轮13c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轮槽13cd和第二凸轮槽13ce。凸轮13c的第一表面中邻近其外圆周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三和第四凸轮13cf和13cg。
标号13d表示包括一个板状铁心13da和一个吸引元件13db的电磁装置。该电磁装置13d的结构是这样的,即只要是去掉电激励,铁心13da就被一个永磁体(未示出)吸引到吸引元件13db一侧,而在电磁装置13d受到电激励时,被永磁体吸引的铁心13da就被释放。电磁装置13d还包括一端绕枢轴连接在铁心13da的自由端的电磁驱动臂13e,它被一个弹簧件13f朝着所需的方向偏置,从而把铁心13da推到电磁装置13d的外部,也就是使铁心13da与吸引元件13db分离。电磁驱动臂13e的另一端有一个固定安装在其上的销13ea,见图4,上述销13ea被滑动地啮合在凸轮13c的第二凸轮槽13ce中。
标号13g表示绕枢轴安装在一个枢轴销18上的转换杆。该转换杆的一端上固定地装有一个导向销13cd,并且滑动地啮合在凸轮13c中的第一凸轮槽13cd中,在转换杆的另一端装有一个固定的连接销13gb,它与滑动控制板13h相连。从图2和18至20中看得最清楚,滑动控制板13h沿着底盘的前沿延伸并且载着第一和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a和13hb,它们是分别通过承载臂13he装在其上的。具体地说,每个承载臂13he把对应的控制销13ha或13hb固定地安装在其一端,并且具有一个总体的中间部分绕枢轴安装在一个枢轴销13hf上,枢轴销13hf装在控制板13h上。各个承载臂13he通常由一个对应的弹簧件13hg偏置,直至使其另一端与设在滑动控制板13h上的停止凸块13hh对接。由于承载臂13he是由各自的弹簧件13hg这样偏置的,就会强迫第一和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a和13hb朝向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压轮17a或17b移动。
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a和13hb与设在第一和第二压轮臂16a和16b上的各个控制件16ab和16bb啮合,压轮臂16a和16b由一个共同的延长支架15支撑,以便绕着相应的销16aa和16ba转动。与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分别被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压轮臂16a和16b上。第一和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a和13hb可以通过操作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相互啮合以及分离,即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滚轮啮合以及分离。从图1中可以看出,支架15由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第一和第二支架支撑件14a和14b用枢轴支撑着。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压轮臂16a和16b可以自由地绕枢轴转动,未受到任何方向的偏置。然而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即仅当盒式磁带放音机被设定为信息重放或记录模式时,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之一才与相应的滚轮1a或1b形成摩擦啮合,以便输送一定长度的磁带,而当盒式磁带放音机被设定在快进或重绕模式时,使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之一脱离相应的滚轮1a或1b。
标号13i表示一个借助枢轴销19被支撑在底盘下面的传动杆,以便绕枢轴销19转动。该传动杆13i的一端连接到固定在控制板13h上的销13hc,从而跨过底盘的厚度而延伸,其另一端可操作地通过一个固定在其上的连接销13ia连接到游动杆9,连接销13ia啮合在游动杆9中所限定的一个缝9b中。
标号20表示一个由支架15通过枢轴销20a承载的磁带承载臂,以便能绕着枢轴销20a转动。在这一磁头承载臂20的大约中间部位固定地装有磁记录和/或复制头21,另具有一个由控制件20b构成的后表面。磁头承载臂20在常规情况下由弹簧22朝一个方向绕着枢轴销20a偏置。从而使磁头21与磁带T的长度分离,也就是使磁头21缩进支架15内,当盒式磁带放音机处于信息重放或记录模式时,也可以反抗弹簧22使磁头21与磁带实现滑动接触,接触到处于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之间的那部分长度的磁带T。在信息重放或记录模式期间,磁头承载臂控制销13hd推动与磁头承载臂20一体的控制件20b,使磁头承载臂20反抗弹簧22绕枢轴转动,这样就能使磁头21与磁带T的一个长度部分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B,19B和20B所示,磁头承载臂控制销13hd是由树脂性的弹簧构成的,从而使其能在远离该长度部分的磁带T的方向上躲开,从而使磁头21朝着该长度部分的磁带T的突出量不会超过要求的距离。
标号23表示一个中间部位由枢轴销23a绕枢轴支撑的第一控制杆,它可以绕着枢轴销23a转动。第一控制杆23的一端与第三凸轮13cf滑动啮合,并一端设有一个啮合销23b,销23b按照由第三凸轮13cf的形状受到控制的第一控制杆23的位置有选择地与啮合沟10c啮合以及分离。根据啮合销13b相对于啮合沟10c的位置,不仅可以调整快进杆10的位置,还可以使其释放,以便使主齿轮6b的转动力在快进或是重绕模式期间以及选择一种模式的时候能被传递到第一快进齿轮6Ka,从而使第一快进齿轮6Ka的转动能通过摩擦传递到快进杆1使其移动,这样就能使第二快进齿轮6Kb与第一和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g和6i中选定的一个相啮合。
前述的第二控制杆11的大约中间部位绕枢轴安装在枢轴稍23a上,其一端与第四凸轮13cg滑动啮合,而载有销11a的另一端上带有一个后齿轮11b,参见图3。后齿轮11b可以与和第一快进齿轮6Ka一起装在快进杆10上的第二快进齿轮6Kb啮合,这取决于快进杆10的位置,快进杆10可操作地通过接收在第一缝10a中的销11a连接到第二控制杆11。当第二控制杆11的端部与第四凸轮13cg滑动啮合时,第二控制杆11绕枢轴11a转动,而后齿轮11b朝着主齿轮6b移动,第一快进杆6Ka与主齿轮6b啮合。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按照上述方式的啮合发生在快进杆10按下述规则运动的时候,在第一控制杆23从暂停状态快速释放时,啮合销23b使快进杆暂停,上述啮合还发生在从暂停状态释放快进杆从而从快进模式转换到重绕模式的时候,以及在从重绕模式转换到快进模式的时候,在下文中还要对此加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后齿轮11b与第二快进齿轮6Kb的啮合使得与主齿轮6b啮合的第一快进齿轮6Ka的转动力能够传递到快进杆10,与施加在相对于快进杆10的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上的摩擦负载无关。还要注意的是标号25代表一个偏置弹簧。用于迫使第一和第二控制杆23和11的端部接近凸轮13c,以便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凸轮13cf和13cg形成磨擦接触。
按上述方式构成的盒式磁带放音机的操作方式如下所述。在说明盒式磁带记录器在任一操作状态下的工作方式之前,首先要对凸轮13c加以说明。
如上所述,凸轮13c上开齿的外部边沿上设有无齿的部位13ca,13cb和13cc。当凸轮13c处于一个位置使得第三中继齿轮13b的小直径齿轮13bb与无齿部位13ca,13cb和13cc中的任意一个对齐时,就保持在各种模式中选定的一种模式。具体地说,当小直径齿轮13bb与无齿部位13ca对齐时,盒式磁带记录器处于正向驱动信息重放模式;当小直径齿轮13bb与无齿部位13cb对齐时,盒式磁带记录器处于反向驱动信息重放模式;而当小直径齿轮13bb与无齿部位13cc对齐时,盒式磁带记录器处于停止位置,快进模或及重绕模式中的一种模式。
同样,按照凸轮13c的角度位置,各个凸轮13cd至13cg执行其适当的功能,从而选择各种操作模式之一。具体地说,第一凸轮13cd被用于控制转换杆13g上的导向销13,从而使控制板13h的位置可以通过转换杆13g来确定,适应各种操作模式中选定的一种。第二凸轮13ce被用于提供一种模式转换的触发器,这种触发是由电磁装置13d通过凸轮13c产生的,因此,当电磁装置13d受到电激励时,板状铁心13da随之被释放,电磁臂13e上的销13ea与第二凸轮13ce的一个倾斜的凸轮面形成滑动啮合,使凸轮13c顺时针转动一个很小的距离,使凸轮13c的开齿的外部边沿与小直径齿轮133啮合,如图10所示。一旦在小直径齿轮13bb与凸轮13c的开齿的外部边沿之间形成了这种啮合,凸轮13c就在驱动电机3驱动第三中继齿轮13b的过程中转动,直到后续的下一个无齿部位与小直径齿轮13bb对齐时为止。
第三凸轮13cf与第一控制杆23上远离啮合销23b的一端摩擦啮合,从而按照选定的操作模式来控制第一控制杆23上的啮合销23b的位置。第四凸轮13cg与第二控制杆11的端部摩擦啮合,用于控制快进杆10的位置,也就是控制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相对于主齿轮6b的位置。停止位置(见图4和18)当盒式磁带放音机处于停止位置时,第三中继齿轮13b的小直径齿轮13bb与凸轮13c的第三无齿部位13cc对齐,如图4所示。在这一状态下,通过第一凸轮13cd的作用把控制板13h保持在穿过转换杆13g的中间位置,在图18所示的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a和13hb被保持在不推动与第一和第二压轮臂16a和16b的相应控制件16ab和16bb的状态,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分别脱离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此时通过传动杆13i和游动杆9使游动齿轮6e与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j和惰轮6a脱离。另外,磁头承载臂控制销13hd处于不会向与磁头承载臂20构成整体的控制件20b施加推力的位置,参见图18,因此,载有磁头21的磁头承载臂20就被向后缩回,也就是在偏置弹簧22的作用下朝着支架15缩回,使磁头21几乎保持在与磁带T的长度部分相接触的状态。
图4所示的状态是在盒式磁带放音机刚刚进入停止状态时形成的。相应地,即使驱动电机3继续正向转动,与主齿轮6b啮合的第一快进齿轮6Ka被驱动,快进杆10却不会移动,因为与第一控制杆23固定的啮合销23b被嵌在快进杆10的啮合槽10c中,因此还能使第二快进杆6Kb,与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保持分离,从而使第二卷轴7b保持静止。因此,在到达停止位置前的一瞬间,磁带T的长度上没有运动。释放快进杆(见图5至7和13)在快进杆10被释放时,图4中所示的停止位置可以被转换到重绕或快进模式,不必改变凸轮13c的位置。换句话说,在从停止位置起动驱动电机3使其朝着与正向方向相反的反方向转动时,主齿轮6b朝着反方向被驱动,从而驱动第一快进齿轮6Ka,并且通过施加在第一快进齿轮6Ka和快进杆10上的摩擦负载使快进杆10如图5所示在销11a和12的引导下顺时针绕枢轴转动,然后,销11和12移入各个第一和第二缝10a和10b中。由于快进杆10绕枢轴运动的结果,第二快进齿轮6Kb与后齿轮11b啮合,使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的转动力依次传递到快进杆10,与施加在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之间的摩擦负载无关,从而使快进杆10继续顺时针转动。快进杆10的进一步转动导致与第一控制杆23固定在一起的啮合销23b与快进杆10中的啮合槽10c分离,使快进杆10释放,参见图6。在快进杆10被释放的瞬间,与第一控制杆23固定在一起的啮合销23b脱离设在槽10c的自由端的凸块10ca,到达图7所示的位置。处于停止位置的盒式磁带放音机在图7所示的快进杆10已被释放之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这一状态下,接近凸轮13c的第一控制杆23的一端与第三凸轮13cf的槽对齐,并在图4的状态期间与其保持分离,此时可以调整快进杆10,在图5和6所示的释放过程中也是一样。然而,一旦快进杆10如图10所示被释放,第一控制杆23就在弹簧25的偏置力作用下顺时针绕枢轴转动,使接近凸轮13c的第一控制杆23的一端逐渐与第三凸轮13cf形成摩擦接触,参见图7。重绕模式(见图8,17和18)如果从图7和13的状态起动并且正向驱动驱动电机3,主齿轮6b就绕枢轴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控制杆11与第四凸轮13cg啮合,通过销11a使快进杆10朝着主齿轮6b绕枢轴转动,从而使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啮合。通过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之间的啮合,第二快进齿轮6Kb啮合到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通过第二卷轴齿轮6j驱动第二卷轴7b高速转动,从而实现磁带T长度的重绕。在磁带T长度的重绕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分离,并且装在磁头承载臂20上的磁头21被弹簧22偏置保持在几乎接触到磁带T长度部分的位置,象停止位置期间的情况一样。快进模式(见图9,16和18)如果从重绕状态或是图7和13所示的状态开始正向驱动驱动电机3,主齿轮6b就被顺时针驱动,而快进杆10依靠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之间的啮合而顺时针绕枢轴转动。在快进杆10的枢轴运动期间,第二快进齿轮6Kb与后齿轮11b啮合,由于后齿轮11b与第二快进齿轮6Kb之间的啮合,快进杆10朝着第一位置绕枢轴高速转动,第二快进齿轮6Kb在第一位置上与第一卷轴驱动齿轮6g啮合,从而通过第一卷轴齿轮6h高速驱动第一卷轴7a,实现磁带T长度上的快速推进。即使在这种快进模式下,第一和第二压轮17a和17b仍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滚轮1a和1b脱离接触,而装在磁头承载臂20上的磁头21受到弹簧22的偏置,磁头21象停止位置的情况一样被保持在几乎接触到磁带T长度部分的位置。正向驱动重放(见图11,14和19)如上所述,在任何一个停止位置,重绕模或及快进模式期间,凸轮13c相对于第三中继齿轮13b是这样定位的,即使得小直径齿轮13bb与凸轮13c的无齿部位3cc对齐。从这一状态开始并且当电磁装置13d受到电激励而使板状铁心13da脱离永磁体时,凸轮13c可以在与第二凸轮13ce上的电磁臂13e固定在一起的销13ea的作用下顺时针稍微转动一定的距离,达到图13中所示的状态。此时,凸轮13c处于与小直径齿轮13bb啮合的位置,因此,由于驱动电机3朝着正向驱动,主齿轮6b的逆时针转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和第三中继齿轮13a和13b传递到凸轮13c上,使其顺时针转动。进一步朝正方向驱动驱动电机3可以把凸轮13c带到某一位置,在该位置上使第一无齿部位3ca与第三中继齿轮13b的小直径齿轮13bb的啮合位置对齐,形成图11和14所示的正向驱动重放模式。
在向正向驱动重放模式过渡的过程中,第二控制杆11在第四凸轮13cg的作用下从图10中所示的状态逆时针绕枢轴转动,使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啮合,从而令快进杆10在逆时针方向上绕枢轴转动,同时,第一控制杆23在第三凸轮13cf的作用下逆时针绕枢轴转动。因此,第一控制杆23上的啮合销23b被接受到快进杆10中的啮合槽10c之内,以便在图11和14所示的正向驱动重放状态下调整快进杆10。此时,第二控制杆11在第四凸轮13cg的作用下已经朝一个方向使快进杆10移动了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快进齿轮6Ka脱离了主齿轮6b,因此,主齿轮6b的转动不会传递到任何一个第一和第二快进齿轮6Ka和6Kb上,这样就不可能有转动负载被加在驱动电机3上。
在正向驱动重放模式期间,在停止位置期间处于中间位置的控制板13h通过第三中继齿轮13b在第一凸轮13cd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滚轮1a移动,如图19所示,第一压轮臂控制销13ha推动第一压轮臂16a的控制件16ab,使第一压轮17a与第一滚轮1a形成驱动接触。此时,控制板13h的这种运动通过传动杆13i和游动杆9使游动齿轮6e与惰轮6f啮合,从而通过第一卷轴驱动齿轮6g和第一卷轴轮6h驱动第一卷轴7a,实现磁带T长度上的信息的正向驱动重放。此时,磁头承载臂20的控制元件20b受到磁头承载臂控制销13hd的推动,如图19所示,从而推动载有磁头21的磁头承载臂20反抗弹簧22的偏置力朝着磁带的长度部分推进。反向驱动重放(见图12,15和20)盒式磁带放音机被设定在反向驱动重放模式时的状态如图12和15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在上述的正向驱动重放状态期间由于电磁装置13d受到激励而使板状铁心13da从永磁体上释放并导致凸轮13c与第三中继齿轮13b啮合之后,如果从正向驱动重放的状态进一步朝正方向驱动驱动电机3,就可以使凸轮13c的第二无齿部位13cb与第三中继齿轮13b的小直径齿轮13bb对齐。在这种反向驱动重放模式下,借助于第一凸轮13cd的作用通过转换杆13g使控制板13h从邻近第一滚轮1a的位置穿过停止位置期间所处的中间位置朝着邻近第二滚轮1b的位置移动,如图20所示,第二压轮臂控制销13hb推动第二压轮臂16b的控制元件16bb,使第二压轮17b与第二滚轮1b形成驱动接触。此时,控制板13h的这种运动通过传动杆13i和游动杆9使得游动齿轮6e与惰轮6f啮合,从而通过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和第二卷轴齿轮6j驱动第二卷轴7b,实现磁带T长度上的信息的反向驱动重放。此时如图20中所示,磁头承载臂20上的控制元件20b受到磁头承载臂控制销13hd的推动,从而推动载有磁头21的磁头承载臂20反抗弹簧22的偏置力朝着磁带的长度部分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反向重放模式期间电磁装置13d受到电激励,使得板状铁心13da从永磁体上释放,与电磁臂13e固定在一起的销13ea就作用在第二凸轮13ce上,使凸轮13c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距离,使小直径齿轮13bb与凸轮13c啮合。其结果是,在驱动电机3朝着正方向被连续驱动期间,凸轮13被小直径齿轮13bb转动,并且在小直径齿轮13bb被带到与凸轮13c的第三无齿部位对齐的位置时被暂停。因此,即使在凸轮13c暂停并且小直径齿轮133bb如上所述与第三无齿部位13cc对齐的状态期间,第二控制杆11也可以在第四凸轮13cg的作用下绕枢轴逆时针转动,使第一快进齿轮6Ka与主齿轮6b啮合,由于第一控制杆23上的啮合销13b被接收在快进杆10中的啮合槽10c之内,第二快进齿轮6Kb不会啮合到第二卷轴驱动齿轮6i上。因此就可以避免磁带T长度上的不必要的运行。
在以上的说明中已经描述了传动齿轮机构6和模式选择机构13的细节,在它们的操作中所需的全部动力都是由驱动电机3传递的,通过中间齿轮5的大直径齿轮5a,中间齿轮5是通过与第二飞轮2b同轴地构成整体的大直径齿轮2ba,再通过第一中继齿轮6a,最终通过主齿轮6b由第一环形带4a驱动的。按照这种方式,由于是通过中间齿轮5传递除了与第一滚轮1a同轴驱动连接的第一飞轮2a之外的驱动系统的动力,第二环形带4b上的拉力可以被减至最小。这一点可以通过图21的结构来实现,在这种结构中,为了代替中间齿轮5的大直径齿轮5a与第一中继齿轮6a的大直径齿轮6aa之间的啮合,在第二飞轮2b的大直径齿轮2ba与第一中继齿轮6a的大直径齿轮6aa之间使用了中间传动齿轮30,因此,由驱动电机3的驱动形成的第二飞轮2b上的动力可以通过中间传动齿轮30传递到第一中继齿轮6a。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的磁带放音机装有旋转传动机构,用于把驱动电机的转动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去驱动磁带卷轴,该传动机构包括用于把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与第二滚轮同轴的第二飞轮上的第一环形带,包括与同轴地设在第二飞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的一个齿轮的中间齿轮,以及用于把中间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与第一滚轮同轴的第一飞轮上的第二环形带。因此,即使在通过驱动电机的正向和反向驱动在磁带长度上执行任意一种快进和重绕的过程中也可以环形带的受牵引面和放松面具有相等的长度,并且可以选用所需的最小牵引力,从而减少环形带上的转动负载,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由此就能节省磁带放音机的能量。
另外,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其中通过中间齿轮或第二飞轮把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由传动齿轮机构形成的负载就仅是环形带的负载,因此,第二环形带上的牵引力可以选择更小的值,使磁带放音机获得进一步的节能效果。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和最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还应该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实现各种变更和修改。因此,只要是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这类变更和修改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磁带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的一种驱动系统,包括一个旋转传动机构,用于把驱动电机的转动力传递到用于驱动磁带卷轴的传动齿轮机构,上述旋转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环形带,用于把驱动电机的转动力传递到与第二滚轮同轴的第二飞轮,一个中间齿轮,它包括与同轴地装在第二飞轮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的一个齿轮,以及第二环形带,用于把中间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与第一滚轮同轴的第一飞轮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驱动系统,其特征是驱动电机的转动力通过中间齿轮和第二飞轮中的一方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驱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传动齿轮机构包括一个卷轴驱动齿轮系,用于驱动另一端固定着一定长度的磁带的磁带卷轴,一个凸轮驱动齿轮系用于驱动模式选择凸轮,一个游动齿轮用于正向或反向地转换磁带长度上的运行,以及一个快进齿轮,用于转换到快进模式或是重绕模式。
4.按照权利要求3的驱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模式选择凸轮包括多个凸轮,并可以按照一种选定的模式通过与这些凸轮啮合的一个杆来操作,从而转换游动齿轮和快进齿轮,使磁记录和/或复制头朝着磁带的长度方向伸出。
全文摘要
一种磁带放音机的驱动系统包括一个旋转传动机构,用于把驱动电机的转动传递到用于驱动磁带卷轴的传动齿轮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环形带,用于把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与第二滚轮同轴的第二飞轮,一个中间齿轮,它包括的一个齿轮与同轴地装在第二飞轮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以及第二环形带,用于把中间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与第一滚轮同轴的第一飞轮。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中间齿轮或第二飞轮把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传动齿轮机构。
文档编号G11B15/26GK1149179SQ9611046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7日
发明者篠原功, 久保健次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