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装置及数据写入方法

文档序号:8529023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磁盘装置及数据写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磁盘装置及数据写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开发了用于在磁盘上高密度地写入磁道的技术。作为该技术的一种,具有例如使磁道局部重叠而进行写入的瓦记录(shingledwriterecording)技术。通过使用瓦记录技术,能够高密度地写入磁道,因此能够增加记录容量。[0003]另外,为了高密度地写入磁道,要求对磁道高精度地进行写入。通过对磁道高精度地进行写入,例如能够防止发生已经写入的磁道的数据被覆盖而损坏的情况。[0004]数据通过写入磁头而被写入到磁道,因此为了高精度地写入数据,需要减少写入磁头的定位误差。但是,写入磁头的定位误差受到干扰等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难以使写入磁头的定位误差显著减少。[0005]另外,在磁道从所期望的位置偏离而被写入的情况下,需要对偏离而被写入的磁道再次进行写入。存在由于再次写入而导致已经写入的磁道被破坏或写入速度降低的情况。即,在写入数据时,要求对写入磁头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写入完毕的信息被破坏的可能性的磁盘装置及数据写入方法。[0007]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具有:[0008]磁盘,其定义有多个磁道,且各磁道交替地具有多个包含位置信息的伺服区域、和数据区域;[0009]磁头,其用于对所述磁盘进行数据的写入及再现;以及[0010]处理器;[0011]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处理:[0012]在向第I磁道的数据区域记录所述数据时,通过所述磁头再现所述第I磁道的伺服区域的所述位置信息,由此按每个所述伺服区域检测表示所述第I磁道相对于目标写入位置的偏离的定位误差;[0013]将所述检测出的每个所述伺服区域的各定位误差存储在存储部中;[0014]对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第I磁道的定位误差,在关于一个伺服区域的定位误差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用所述多个定位误差中的接近与所述第I磁道相邻地定义的第2磁道的定位误差进行更新;[0015]使用所述更新了的定位误差,通过瓦记录方式向所述第2磁道上写入所述数据,以使得写入到所述第I磁道的数据不被所述第2磁道的数据覆盖。【附图说明】[001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磁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0017]图2是表示数据扇区Dn与伺服扇区syy的位置关系的图。[0018]图3是表示定位误差表的一个例子的图。[0019]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0020]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22][第I实施方式][002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磁盘装置I的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I作为概略结构而在壳体(未图示)的内部具有:磁盘11、使磁盘11旋转的主轴马达(SPM)12、磁头22、执行臂(致动臂)15、音圈马达(VCM)16、和斜坡(ramp)23等。[0024]磁盘11以同心圆状定义有多个磁道,各磁道具有包含位置信息的多个伺服扇区和包含数据区域的多个数据扇区。磁盘11通过SPM12而旋转。执行臂15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枢轴17上。在该执行臂15的一端安装有磁头22。在执行臂15的另一端连接有VCM16。该VCM16使执行臂15绕枢轴17旋转,将磁头22以浮起的状态定位于磁盘11的任意的半径位置上。[0025]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磁盘装置I作为电气硬件结构而具有:马达驱动器21、磁头放大器24、RDC(ReadWriteChannel,读写通道)25、HDC(HardDiskController,硬盘控制器)31、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兀)26、作为动作用存储器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27、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快闪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28、和暂时存储用的缓冲器(缓存器)RAM29。[0026]马达驱动器21根据来自CPU26的指令驱动SPM12,使磁盘11以旋转轴为中心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另外,马达驱动器21根据来自CPU26的指令驱动VCM16,使执行臂15前端的磁头22沿磁盘11的半径方向移动。[0027]磁头22用于对磁盘11写入数据,并用于读入被写入到磁盘11上的数据。[0028]以往,在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的磁头定位技术中,定位目标位置当然固定于预先确定的磁道中心(磁道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位置)。表示磁道实际写入中心(实际记录的磁道的半径方向的中心位置)与预先确定的磁道中心之间的误差的定位误差具有分布。定位误差大致分为重复性定位误差(RepeatableRunOut)和非重复性定位误差(Non-RepeatableRunOut)这两者,两者的和在宏观上为正态分布。在此,当定位误差分布的标准偏差为Optjs=s[nm]时,由于分散的加法性,相邻的两磁道之间的距离的分布的标准偏差为σtp=V2.s,与本来的定位误差相比较成为较大的分布。[0029]在此,考虑相邻写入磁道对写入完毕的磁道宽度的擦去(erase)的影响,换言之,考虑写入完毕的磁道的狭窄的频率(频度)和分布。在不是瓦记录的以往的记录方式中,相邻写入顺序不是恒定的(能够随机地写入两侧的相邻磁道),因此通过对于预先确定的磁道中心实施磁头定位,最能够确保实际写入磁道宽度。在利用了现有技术的瓦记录技术中,相邻的两磁道之间的距离大致为直接写入完毕的磁道的磁道宽度。即,相对于定位误差的实际值σ,写入完毕的磁道宽度的分散的标准偏差变大V2倍,狭窄的频率大。[0030]在瓦记录方式中,例如,在彼此相邻的第I及第2磁道的同一伺服帧中,若第I磁道的定位误差向第2磁道方向产生,且第2磁道的定位误差向第I磁道方向产生,则第I磁道的宽度狭窄。若该狭窄量较大,则很可能由第2磁道的狭窄部的数据将第I磁道的写入完毕的数据覆盖或删除。抑制这样的狭窄的第I方法为:在定位误差或狭窄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根据狭窄量和设计磁道宽度(目标磁道间距)计算出实际的磁道宽度、且实际的磁道宽度为预定宽度以下的情况下,中止该写入对象数据扇区的写入。另外,抑制狭窄的第2方法为:为了使磁道宽度恒定,利用写入完毕的磁道的定位误差信息,来改变现在将要写入的磁道的各伺服扇区中的磁头定位目标位置。其结果是,新写入的磁道的磁头定位目标位置与写入完毕的磁道成为并行。[0031]这样,通过利用写入完毕的磁道的定位误差来实施写入目标轨道的修正,“避开”存在由定位误差引起的局部狭窄的可能性的部位、或者关于具有余量的部位“填满”磁道宽度而进行写入,由此能够抑制磁道宽度的分散。统计而言,在定位误差为正态分布且标准偏差σ=s时,现有技术中的狭窄量的标准偏差由于分散的加法性而成为V2.S,但通过应用抑制狭窄的第2方法而能够最高停留在“S”,由此,在统计上,狭窄减少。[0032]在此,第I及第2抑制狭窄的方法共通的是,写入定位轨道(定位误差)的准确的存储和利用成为抑制磁道狭窄的大前提。但是,在以往,关于该写入定位轨道的准确的存储和利用并未有公开。[0033]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在磁盘上定义的多个磁道各自所包含的数据扇区与伺服扇区的位置关系的图。以下,参照图2说明瓦记录方式的动作。此外,该动作通过由CPU26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快闪R0M28中的、或存储在磁盘11中的程序而实现,也可以构成专用的硬件来进行执行。[0034]在图2中,Dn表示记录属于LBA(LogicalBlockAddress,逻辑块地址)n的数据的数据扇区区域,sxy表示预先通过伺服写入器等而记录有伺服柱面编号X和帧编号y的半径位置信息的、伺服扇区区域。图中的磁盘为如下设计:为了简化而在I周上具有10个数据扇区及伺服扇区,并且为了等待旋转时间而将相邻磁道之间的磁道偏斜(trackskew,磁道偏离)配置2扇区的量。通常,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的各磁道的先头数据扇区(最早的地址的数据)为了等待各磁道间的定位等待时间(=旋转时间)而在物理上每一当前第1页1 2 3 4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