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5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连接器,提供一种可将电池固定,并且不易脱落的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扁平状的电池,例如水银电池等等,由于其体积小,已经大量被人们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提供相机、手表、计算机主机板或玩具等电源,而扁平状的电池与前述的物品结合方式为于前述的物品设有一电池连接器。
常用的电池连接器,请配合参考台湾专利公告第554447号“电池连接器”,请配合参考图7所示,其包括有一绝缘的座体50,其外围上形成有一段弧形突片且在突片上形成有一端子夹固座51,于相对位置的外围上突出设有二间隔设计的夹固片52,于二夹固片52之间设有一端子座53,并于座体50上设有电池容置区54,电池容置区54是位于二夹固片52与端子夹固座51之间;一第一端子60,夹固设置于端子夹固座51,第一端子60朝向电池容置区54的一端弯折形成有夹固端61;一第二端子70,设置于端子座53处,其一端朝向电池容置区54内延伸,并且形成有接触端71。
于使用时,将电池置入电池容置区54内,电池会被夹固片52与夹固端61固定于电池容置区54内,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会分别与接触端71与夹固端61接触,借以提供电源给与常用的电池连接器所连接的物品。
反之,当欲取下电池时,只需将夹固端61推离电池,请配合参考图8所示,并迫使夹固片52朝向外侧偏移变形,如此就可取出位于电池容置区54内的电池。
由于每一夹固片52是由座体50的底板向上突出一定高度且宽度较窄的弧形单一片体所构成,所以经过多次变形的夹固片52可能会造成其过度变形或断裂,使其无法再次将电池固定,因此造成设有常用的电池连接器的物品无法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者有鉴于常用的夹固片在实际使用提供电池的置入或取出有着易于变形断裂的问题,故重新设计一种具有连接不断的边框的电池连接器,通过连接不断的边框夹固设置于电池连接器内的电池,使其不易脱落,为其创作目的。
为了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座体上设有一电池容置区,于电池容置区的周围突设有边框,在边框上分别形成有两相互对应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
一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端子座处,第一端子的一端经弯折形成有弹力部,并于该端的自由端设有一推动部;一第二端子,设于第二端子座处,第二端子的一端设有接触端。
当电池置入容置区时,第一端子的弹力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端会分别与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相互接触,借以提供连接有本实用新型的物品电源。
当欲取出电池时,将推动部朝向第一端子座方向推压,如此使得边框相邻于第二端子座的部分产生变形,并且迫使电池相邻于第二端子座的一端被推入电池容置区内,另外,电池的另端会朝向远离电池容置区的方向移动,而使得电池相对于电池容置区形呈倾斜状,如此就可轻易的取出电池。
由于边框为一连续完整的框体,因此当部分边框因变形或断裂时,不会使得设置于电池容置区内的电池,由电池容置区中掉落,故本实用新型为一具有实用性的创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结合的动作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结合的剖面图。
图5为电池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立体图。
图6为电池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7为常用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常用的夹固片的动作参考图。
10座体11电池容置区12边框121卡擎部13第一端子座 131嵌槽132容置槽 133第一座体14第二端子座 141嵌槽142穿孔 143容置槽144第二座体 20第一端子21弹力部 22推动部23第一端部30第二端子31接触端 32第二端部40电池50座体51端子固定座 52夹固片53端子座 54电池容置区60第一端子61夹固端70第二端子71接触端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连接器,请配合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座体10、一第一端子20与一第二端子30;座体10上设有一电池容置区11,于电池容置区11的周围突设有边框12,在边框12上分别形成有两相互对应的第一端子座13与第二端子座14,于边框12相邻于第一端子座13与第二端子座14的位置处分别突出形成有若干卡擎部121,各卡擎部121位于边框12的顶端并朝向电池容置区11突伸出;第一端子座13具有一第一座体133,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嵌槽131,并且电池容置区11的底端相对于第一端子座13的位置处设有一容置槽132;第二端子座14具有一第二座体144,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嵌槽141,请配合参考图2及图5所示,并且电池容置区11的底端相对于第二端子座14的位置处设有一穿孔142,穿孔142远离第二端子座14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槽143,容置槽143与穿孔142相通;请再配合参考图1所示,第一端子20具有一第一端部23,第一端部23系设置于第一端子座13的第一座体133上,并且其延伸端分别嵌入固定于第一端子座13的嵌槽131内,第一端部23的一端连接设有一经弯折形成有弹力部21,弹力部21朝向容置槽132处延伸,并于弹力部21的自由端连接设有一推动部22;第二端子30具有一第二端部32,第二端部32设置于第二端子座14的第二座体144上,并且其延伸端分别嵌入固定于第二端子座14的嵌槽141内,第二端部32的一端连接设有一经弯折而呈倾斜状的接触端31,请再配合参考图2及图5所示,接触端31朝向于穿孔142与容置槽143处延伸。
于实际使用时,请配合参考图3及图4所示,将电池40置入电池容置区11时,电池40会被边框12、弹力部21与卡擎部121所夹固,另电池40会将接触端31推压入容置槽143内,而弹力部21与接触端31会分别与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相互接触,借以提供电源给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物品。
请配合参考图5及图6所示,当欲取出电池40时,可将推动部22朝向第一端子座13方向推动,使得弹力部21压缩变形,而不再与电池40相互接触,并且会连带使得相邻于第二端子座14位置处的边框12产生变形,而朝向电池容置区11紧缩变形,该紧缩变形会迫使电池40相邻于第一端子座13位置处的一端朝远离电池容置区11方向移动,另外,电池40的另端会被迫压入电池容置区11内,同时接触端31亦会提供一力量将电池40由电池容置区11内推出,而电池40脱离电池容置区11的一端,其边缘会与边框12的顶端相互靠抵,所以使得电池40相对于电池容置区11呈倾斜状,如此就可将电池40取出。
由于边框12不是由一单独的片体所构成的,并且边框12为一连续完整的框体所构成,即使部分的边框12产生断裂的情况,亦不会使得电池40由电池容置区11内掉出,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就不会产生因电池40脱落,而无法运作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有一座体上设有一电池容置区,于电池容置区的周围突设有边框,在边框上分别形成有两相互对应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一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端子座处,第一端子的一端经弯折形成有弹力部,并于该端的自由端设有一推动部;一第二端子,设于第二端子座处,第二端子的一端设有接触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边框为一连续完整的框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边框相邻于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的位置处分别突出形成有若干卡擎部,各卡擎部位在边框的顶端并朝向电池容置区突伸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端子座具有一第一座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嵌槽,并且电池容置区的底端相对于第一端子座的位置处设有一容置槽;第二端子座具有一第二座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嵌槽,并且电池容置区的底端相对于第二端子座的位置处设有一穿孔,穿孔远离第二端子座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与穿孔相通;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端部,其设置于第一端子座的第一座体上,其延伸端分别嵌入固定于第一端子座的嵌槽处,并且与第一端部相互连接的弹力部朝向容置槽处延伸;第二端子具有依第二端部,其设至于第二端子座的第二座体上,其分别嵌入固定于第二端子座的嵌槽处,并且与第二端部相互连接的接触端朝向于穿孔与容置槽处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座体上设有一电池容置区,于电池容置区的周围突设有边框,在边框上分别形成有两相互对应且设有端子的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设置于第一端子座的第一端子,其一端经弯折形成有弹力部,并于该端的自由端设有一推动部,由于边框为一连接不断的框体,因此当部分边框因变形或断裂时,不会使得设置于电池容置区内的电池,由电池容置区中掉落。
文档编号H01R13/24GK2783558SQ200420118008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5日
发明者黄凰洲 申请人:实盈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