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50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是电连接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元器件,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池连接器包括塑胶支架1和导电端子2,一般均是以塑胶支架1的顶部平面作为连接器中导电端子2的最大压缩行程的限位止挡面。当与所述电池连接器配合的机构需要限制塑胶支架1的高度且要求导电端子2的弹高较高时,导电端子2的下压行程无法得到限位,则导电端子2容易在跌落或者使用不当的过程中过压而产生塑性形变,使导电端子2与电池的接触不好,而导致功能信号传输不稳定。另一方面,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容易钩挂住其他物体而发生反向弯折,使导电端子2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导电端子过压的电池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塑胶支架和两个以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塑胶支架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自由端向下弯折且为悬空状态,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设置有止挡件。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为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所述止挡件的底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端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两侧均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塑胶支架的收容槽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出部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0°。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所在平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导电端子自由端增加止挡件,可有效防止导电端子过压而发生塑性变形,确保产品的功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正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端子被压缩前的内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端子被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的内部状态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电池连接器压缩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连接器压缩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塑胶支架;11.收容槽;111、凹槽;2、导电端子;21、自由端;22、固定端;23、凸出部;3、止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导电端子的自由端增设止挡件,有效防止导电端子过压而发生塑性形变。

请参照图2以及图3,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塑胶支架和两个以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塑胶支架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自由端向下弯折且为悬空状态,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设置有止挡件。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导电端子的自由端增设止挡件,在导电端子受到过压时,所述止挡件可与导电端子的固定端相接触,形成限位,防止导电端子的自由端继续下降而发生过度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为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所述止挡件的底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端相抵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止挡件的结构尺寸可有效保障导电端子只能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而不会超出正常工作行程的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两侧均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塑胶支架的收容槽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出部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导电端子两侧的凸出部与塑胶支架上的凹槽相卡接,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导电端子钩挂住其他物体而发生向上弯折;另一方面,导电端子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所述凸出部可与所述凹槽的下侧相抵接,也可以防止导电端子过压而继续下移。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0°。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自由端所在平面重合。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电池连接器,用于插接电池,其包括塑胶支架1和若干个导电端子2,所述塑胶支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端子2一一对应的收容槽11,所述导电端子2容置于所述收容槽11内,所述导电端子2与电池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器包括四个导电端子2,相应地,所述塑胶支架1上设置有四个收容槽11。所述导电端子2为U型结构,其包括自由端21和固定端22,所述固定端22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1的底面且部分伸出所述收容槽11外;所述自由端21为向下弯折结构且为悬空状态。所述每个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均设置有止挡件3,所述止挡件3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一体成型,而且是由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向下延伸而形成。当然,所述止挡件3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零件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的下面,所述止挡件3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所述止挡件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3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所在平面重合,所述止挡件3是由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垂直向下延伸而形成。

所述止挡件3的尺寸可根据所述导电端子2的最大正常工作行程而定。请参考图4,所述导电端子2被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所述止挡件3的底部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固定端22相抵接,能够有效防止在跌落或者使用不当的过程中导电端子2受到过大的压力而过度向下弯曲发生塑性变形。

请参考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电池连接器压缩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以及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电池连接器压缩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比较两个电池连接器的受力分析图可知,当所述导电端子2被下压超出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本实施例中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能够承受的力远远超过现有技术的电池连接器。例如,当导电端子2同样受到一个10N的压力时,现有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的下移行程会超过1.5mm,而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的下移行程则为1.31mm左右,相比之下,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更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比较图5和图6两个受力分析图也可获知,当所述导电端子2的下移行程同样为1.5mm时,现有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所能承受的压力为9.5N,而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所能承受的压力为170N。而在一般的跌落或使用不当的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2所受到的压力远小于170N。故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导电端子2在跌落或使用不当时过压而发生塑性变形。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2的自由端21两侧均设置有凸出部23;所述塑胶支架1的收容槽1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111;所述凸出部23卡接于所述凹槽111内。若导电端子2意外钩住其他物体时,所述凸出部23可与所述凹槽111的上侧相抵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2向上弯折而损坏;若导电端子2被下压至最大正常工作行程时,所述止挡件3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固定端22相抵接,所述凸出部23与所述凹槽111的下侧相抵接,可进一步防止导电端子2过压而继续向下弯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连接器可有效防止导电端子2过压而发生塑性变形,确保产品的功能稳定性,有效提高产品的接触可靠性;所述导电端子2两侧的凸出部23可有效防止导电端子2意外钩住其他物体发生反向弯折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