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754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些年来的无线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普及,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等便携设备方面也出现了无线LAN功能内置型的设备。但是,为了把无线LAN用的天线等内置于这样的小型的设备内,天线等也必须小型化。
在日本特开2001-16862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具有液晶显示器的盖部上,设置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将芯片天线和地线图形安装在印制基板上,使地线图形的总周长为接近无线通信频带的波长的1个波长的长度。对于该技术,由于前提是把地线图形重叠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上,故不存在进一步小型化的必然性。此外,未考虑应对双频带。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2-73210号公报中,公开了把适合于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多个天线设置在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上部的技术。但是,天线的地线图形的总周长,被设定为频带的0.8波长~1.25波长,如果是例如2.4GHz频带,则变成为20mm×45mm这样的大小。在本技术中,由于把地线图形重叠在液晶面板的背面,故不存在进一步小型化的必然性。此外,为了应对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还必须使用多个大的天线。
再有,在日本特开2002-151928号公报中,公开了把天线内置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上部的技术。在这里,本天线的接地导体的总周长必须接近于无线频率的1个波长,具体地说,设定在约0.7~约1.4波长的范围内,理想的是设置在约0.8~1.25的范围内,更为理想的是设定在约0.85~1.05的范围内。因此,如果是2400MHz~2483.5MHz频带,则接地导体的尺寸就将变成为20mm×45mm、20mm×25mm、20mm×35mm这样的大小。即便是该技术,也由于把接地导体重叠在液晶面板背面,故不存在进一步小型化的必然性。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2-33002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天线装置在基体的表面,设置分成2个分枝发射电极的馈电发射电极,在该馈电发射电极的两侧,设置与各自的分枝发射电极接近配置且接地的寄生发射电极。虽然说是寄生发射电极,但是由于已接地,故实际上不过是示出了地线与馈电发射电极之间的关系。此外,连接在寄生发射电极上的地线,由于连接在电路基板的地线上,故地线的尺寸非常大。
再有,在日本特开2000-278025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1-313516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电介质基板的两面,形成与第1频率谐振的第1偶极元件,在第1偶极元件内,借助于在该元件上设置的切口,形成与第2频率谐振的第2偶极元件,以下同样地形成第3、...、第n偶极元件,同时,在第1、第2、第3、...、第n偶极元件之中,为了使单个或多个频带宽频带化,在与该频率谐振的偶极元件的上方、或者左侧、或者右侧、或者左右侧面,与偶极元件平行地配设寄生发射电极。公开的是寄生元件的利用,但是未考虑地线图形小型化。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1-298313号公报中,公开了支持多频带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在该天线中,在电介质基板的表面彼此存在着间隔地形成有馈电元件和寄生元件。但是,寄生元件连接在地线端子上,实际上不过是示出了地线与馈电元件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地线端子连接在电路基板的地线上,故未考虑地线图形的小型化。
日本特开2001-1686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73210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2-15192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3002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7802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313516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298313号公报发明内容如上所述,对于现有技术,包含地线图形的天线整体的小型化是有极限的。此外,关于寄生元件的使用虽然有公开了的技术,但是天线整体的小型化不能说是充分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来在保持充分的特性的同时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的新的技术。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有充分的特性的小型的双频带天线。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来把具有充分的特性的小型天线内置于电子设备内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包括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上述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上述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寄生元件。通常,必须具有与天线元件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但是,通过象本发明这样设置寄生元件,能使地线图形的尺寸比通常的大小更小,即便是作为整个天线也可以形成得较小。
另外,也可以使上述的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天线的尺寸。
再有,也可以是在电介质基板上形成上述天线元件的结构。整个天线可以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的第1面侧的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基板的第1面侧,在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天线元件并列设置的地线图形;配置在与第1面相对的基板的第2面侧,使得与天线元件和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寄生元件。如果如上所述把寄生元件配置为使得与天线元件和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则可以提高特性,而且还可以使天线整体小型化。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得上述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即便是这样小的寄生元件也会有效地对天线特性的提高发挥作用。
再有,也可以构成为使得上述地线图形在长边方向具有与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实质上包括1/4的情况)。如果预定的频带高,则波长变短,故地线图形的长度也变短。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电介质基板上形成上述天线元件。可以使天线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包括第1频带用的第1天线元件;连接在第1天线元件上,比第1频率低的第2频带用的第2天线元件;在第1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第1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与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实质上包括1/4的情况)的地线图形;以及与第2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第1寄生元件。具有与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对于比第1频带低的第2频带用的第2天线元件,虽然过短,但是通过设置第1寄生元件,在第2天线元件与第1寄生元件之间将产生电容耦合。这样,将会产生第2天线元件对第1寄生元件的激励,即便是短的地线图形,在第2频带中也能得到充分的特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中,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1面侧设置了第1天线元件、第2天线元件和地线图形的基板;配置在与第1面相对的第2面侧,使得与第1天线元件和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第2寄生元件。借助于在第2寄生元件和地线图形以及第1天线元件之间产生的电容成分和基于元件的长度的电感成分,可以对阻抗进行调谐,改善天线特性。
此外,也可以是第1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第2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天线整体也可以小型化。
再有,也可以是第2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即便是短的元件也可以充分地改善天线特性。
另外,也可以是在电介质基板上形成第1天线元件和第2天线元件。天线整体可以小型化。
此外,也可以是第1天线元件具有对地线图形的距离连续地变化的边缘部,第2天线元件连接在第1天线元件的顶部中央这样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第1频带和第2频带可以独立地得到良好的特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该天线包括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寄生元件;上述的地线图形与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的地线是分开的。如果如上所述,地线图形与无线通信设备的地线是分开的,则可以与无线通信设备独立地进行天线的设计,可以把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的专用化(customization)抑制在最小限度,提高设计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该天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的第1面侧的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基板的第1面侧,在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天线元件并列设置的地线图形;以及配置在与第1面相对的基板的第2面侧,使得与天线元件和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寄生元件;地线图形与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的地线是分开的。
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该天线包括第1频带用的第1天线;连接在第1天线元件上,比第1频率低的第2频带用的第2天线;在第1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第1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与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实质上包括1/4的情况)的地线图形,具有与第2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第1寄生元件,地线图形与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的地线是分开的。
根据本发明,能在保持充分的特性的同时,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能提供具有充分的特性的小型的双频带天线。
再有,本发明能把保持充分的特性的小型天线内置于电子设备内。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的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仰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中去除了第2寄生元件的情况下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4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中去除了第1寄生元件和第2寄生元件的情况下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的效率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6A~图6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的发射方向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的情况下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天线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的情况下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A~图1C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结构。天线1,例如是可以在用于无线LAN中的2.4GHz频带(使用频带2.4GHz~2.5GHz/中心频率2.45GHz)和5GHz频带(使用频带4.9GHz~5.8GHz/中心频率5.4GHz)这2个频带中进行通信的双频带天线,例如,包括作为由FR-4制作的印制布线基板的基板8;设置在基板8的上面的地线图形2;配置在基板8的上面且形成有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电介质基板10;设置在基板8的上面的第1寄生元件3;配置在基板8的下面的第2寄生元件7;芯线5连接在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馈电位置12b上、而且屏蔽层连接在地线图形2上的同轴线缆4;以及连接在同轴线缆4上的高频电源6。
图1A表示天线1的俯视图。在上边也已讲过,在基板8的上面,配置有地线图形2、电介质基板10和第1寄生元件3。地线图形2的长度L2是14mm,宽度L1是4mm。长度L2的14mm是5.4GHz的波长的大致1/4。通常,地线图形2的长度L2,优化为与低的一方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一致。在这里,2.4GHz频带的中心频率2.45GHz的波长的1/4约为31mm。此外,如果使地线图形2的长度L2为2.45GHz的波长的1/4,则在2.45GHz频带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特性,但是在5GHz频带中,由于地线图形2接近中心频率5.4GHz的波长的1/2,故特性不稳定,在使用频带中特性变化较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地线图形2的长度L2,由于已经优化为与高的一方的5GHz频带的中心频率5.4GHz一致,故比通常的情况短,天线1整体可以小型化。
如果使地线图形的长度L2与5GHz频带的中心频率5.4GHz一致,则可以改善5GHz频带的特性,但是在2.4GHz频带中地线图形2的长度L2过短而特性恶化。具体地说,阻抗偏离50Ω,天线增益降低,谐振频率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第1馈电元件3。第1寄生元件3的长度L3是13mm,比2.4GHz的中心频率2.45GHz的波长的1/4短。因此,即便是地线图形2与第1寄生元件3的长度加在一起也比2.4GHz的中心频率2.45GHz的波长的1/4短,对天线的小型化做出了贡献。第1寄生元件3的宽度与地线图形2的宽度L1相同。另外,第1寄生元件3未连接在其它的地线上。
在电介质基板10上形成有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电介质基板10,通过层叠多个电介质基板10并烧制来形成,天线元件,例如通过在内部的1层电介质基板上用银浆印刷来形成。因此,即便是从上面看实际上也不能看到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如图1A所示。但是,也可以是用1层电介质基板构成电介质基板10。在该情况下,从上面看,由于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形成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上面,故看到的如图1A所示。电介质基板10,配置为与地线图形2具有约1mm的间隔,与第1寄生元件3也具有约1mm的间隔。
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在电介质基板10的侧面的馈电位置12b与同轴线缆4的芯线5连接起来。此外,5GHz频带天线元件12,是具有距地线图形2的上边缘部的距离连续地增加的(反过来说,朝向馈电位置12b带有斜坡)边缘部12a和顶部12c的倒三角形天线元件。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高度L3,大约2mm。该高度是从该电介质基板10的侧端部到顶部12c的距离。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是从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顶部12c的中心开始延伸的T形的天线元件。为了以小面积确保必要的长度,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在中途进行分枝,并向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方向折返回去。从电介质基板10的侧端部到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折返后的端部为止的长度L4为约5mm。另外,为了进一步小型化,有时还使分枝后的元件的一部分弯曲。在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端部与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顶部12c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在这里,约3mm),由此,彼此不会产生干扰。
第1寄生元件3,为了产生与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之间的电容耦合,配置在与馈电位置12b相反的一侧,即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侧。借助于第1寄生元件3与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之间的电容耦合,产生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对第1寄生元件3的激励。因此,通过调谐由该电容成分与由元件长度产生的电感成分,将阻抗适当地调整为50欧姆。
该第1寄生元件3,理想的是配置在激励效果大的天线元件的开放端附近,即接近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开放端进行配置。另外,在这里,开放端定为包括T形的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中的在中途分枝前的所有部分。此外,只要是可以在第1寄生元件3中产生激励的距离,就可以说是接近。再有,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的是把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配置在基板8的表面侧的例子,但是,在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与第1寄生元件3相对的状态下,也可以把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配置在基板8的背面侧。
图1B表示天线1的侧视图。在上边也已经说过,在基板8的上面侧设置有地线图形2;在内部含有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电介质基板10;以及第1寄生元件3。地线图形2和第1寄生元件3,并不是必须设置在基板8的上表面,有时也在地线图形2和第1寄生元件3上设置一些保护层等。此外,第1寄生元件也可以设置在下面侧,而不是上面。电介质基板10的尺寸,长度L5为10mm,厚度为1mm,宽度为4mm。
此外,在基板8的下面侧,设置有第2寄生元件7。第2寄生元件7,也并不是必须设置在下表面,有时也在第2寄生元件7上设置一些保护层等。第2寄生元件7与地线图形2的一部分以及电介质基板10的一部分(大致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一部分)重叠。该第2寄生元件7,是为了对5GHz频带的阻抗特性进行调谐而设置的。通过在基板8的背面侧配置为与地线图形2和电介质基板10的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双方重叠,使因第2寄生元件7与地线图形2和电介质基板10的5GHz频带天线元件12之间的耦合而产生的电容成分和基于元件长度的电感成分进行组合,实现阻抗的匹配。这样,第1寄生元件3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参与2.4GHz频带的谐振,第2寄生元件7和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参与5GHz频带的谐振。另外,天线1的厚度为1.8mm。
图1C表示天线1的仰视图,基板8的长度L7为39mm,第2寄生元件7的长度L6为11mm,宽度都为4mm。第2寄生元件7的长度L6小于5GHz频带的中心频率5.4GHz的波长的1/4。此外,第2寄生元件7也未接地到其它的地线上。
包含地线图形2的平面,包含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平面,包含第1寄生元件3的平面,以及包含第2寄生元件7的平面,全都平行或实质上平行。包含地线图形2的平面,包含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平面,以及包含第1寄生元件3的平面,可以全都包含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如图1B所示,一部分的平面包含在同一平面内,还可以是所有的平面都包含在不同的平面内。即,地线图形2和5GHz频带天线元件12以及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和第1寄生元件3,也可以配置为如图1A所示,从上面透视观察时,看起来是并列的,即并列配置。但是,根据情况,也有时把它们的一部分重叠起来。
图2示出了图1A~图1C所示的天线1的频率特性。在图2中,纵轴表示VSWR(电压驻波比),横轴表示频率(GHz)。如上所述,从2.4GHz到2.6GHz附近,VSWR小于或等于2。在2.4GHz频带中,由于只要可以确保100MHz左右的频带即可,故是充分的。此外,在5GHz频带中,从4.3GHz频带到超过6GHz为止,VSWR小于或等于2。由于使用频带是从4.9GHz频带到5.8GHz频带,故5GHz频带也可以确保充分的频带。
图3表示从天线1中除去了第2寄生元件7后的情况下的频率特性。在图3中,纵轴表示VSWR,横轴表示频率(GHz)。在该情况下,在2.4GHz频带中,在从大致2.4GHz到2.5GHz的100MHz的频带中,VSWR小于或等于2,第2寄生元件7的存在并没有大的作用。但是,在5GHz频带中,当VSWR小于或等于2的范围为约4.0GHz~4.6GHz左右时,偏离使用频带较多。此外,与图2相比,在使用频带中,可看到特性的劣化。这样,第2寄生元件7只对5GHz频带起作用,具有改善5GHz频带的特性的功能。
图4表示进一步除去了第1寄生元件3后的情况下的频率特性。在图4中,纵轴表示VSWR,横轴表示频率(GHz)。在该情况下,虽然5GHz频带多少存在一些变化,但是,在使用频带中,特性劣化这一点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对于2.4GHz频带,VSWR比2低的频带消失了。即,第1寄生元件3,只对2.4GHz频带起作用,具有改善2.4GHz频带的特性的功能。
图5表示关于图1A~图1C所示的天线1的效率的频率特性。在图5中,纵轴表示效率(%),横轴表示频率(GHz)。效率是对所有方向进行测量的。根据测量结果,天线1的效率,在2.4GHz频带中为45%左右,而在5GHz频带中为80%左右。这样,5GHz频带的效率就变得非常好。
图6A~图6D表示天线1的发射方向性。图6A表示E面(E Plane)上的关于2.45GHz的发射方向特性。在图6A中,细线示出了关于主极化波(Main polarization)的特性,具有以90°和270°为中心的方向性,在0°和180°处分别跌落到约-35dBi和-26dBi。另一方面,粗线示出了关于正交极化波(Cross polarization)的特性,可知没有方向性。
图6B表示在H面(H plane)上的关于2.45GHz的发射方向特性。在图6B中,细线示出了关于主极化波的特性,可知几乎没有方向性。另一方面,粗线示出了关于正交极化波的特性,虽然复杂,但是却具有主要以90°和180°为中心的方向性。
图6C表示在E面上的关于5.4GHz的发射方向特性。在图6C中,细线示出了关于主极化波的特性,具有以90°和270°为中心的方向性,在约0°和180°处跌落到达到-30dBi和-43dBi左右。另一方面,粗线示出了关于正交极化波的特性,具有以180°为中心的方向性,一部分在270°处跌落到-40dBi左右。
图6D表示在H面上的关于5.4GHz的发射方向特性。在图6D中,细线示出了关于主极化波的特性,可知没有方向性。另一方面,粗线示出了关于正交极化波的特性,虽然复杂,但在约40°、150°、220°和310°处却具有方向性。这样,可知本天线1,表现出了与通常的偶极天线或单极天线非常相似的发射方向特性。
其次,用图7说明在把图1A~图1C所示的天线1安装到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时的结构,在图7中,示出了把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具有LCD(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盖部100打开时的状态。天线1,在打开了盖部100的状态下设置在作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最上部的面102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LCD面板作为正面的情况下,在面102上以在图1C所示的状态下所看到的形式设置天线1。即,在面102上配置为与天线1的侧面进行连接。但是,也可以做成为在面102上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所看到的那样。象这样在盖部100上设置天线1,并使其与盖部100的框体的金属部分不进行电接触。LCD面板的外框和LCD面板背面的框体部分,虽然大多使用的是金属,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天线1的地线不与该金属接触。
图8和图9表示这样设置的天线1的特性。图8示出了2.4GHz频带的频率特性,纵轴是VSWR,横轴是频率(GHz)。从该图来看,VSWR小于或等于2的范围,是2.25GHz~2.55GHz,包括使用频带,具有充分的宽度。此外,图9示出了5GHz频带的频率特性,纵轴是VSWR,横轴是频率(GHz)。从该图来看,VSWR小或等于2的范围,是图9所示的5.0GHz~6.0GHz的整个区域,根据该曲线形状,可知即便是在小于5.0GHz时,在大于或等于0.1GHz的宽度内也小于2。
这样,即便是把天线1设置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盖部100的上端,特性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具有足以实用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虽然把天线1的地线与盖部100的金属部分配置为不进行接触,但是,由于单个天线1的特性和把天线1设置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盖部100上后的特性几乎没有变化,故可知天线1不容易受到周围的金属的影响。
以往,在把天线1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时,使用的是金属板式天线、图形天线、芯片天线等,不论安装哪一种天线,为了得到必要的特性,都把框体的地线用做天线的地线。因此,框体的材质、形状或安装位置等变化时,都必须进行用来找出在该情况下天线所需要的性能的研究,在得到性能之前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设计改变了的情况下,在天线1的安装位置变化了的情况下,或者在框体材料改变了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不利用框体特性的结构,故具有这样的效果可以使用通用的结构或元件,可以削减用于找出必要的天线特性的时间和劳力。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虽然以上说明的是双天线的情况,但是,应用范围并不是非要限定于双天线不可。有时也可以应用于仅仅支持1个频带的天线。
此外,在图7中,虽然示出的是仅仅把1个天线1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盖部100上的例子,但是,为了构成分集式天线也可以把2个以上的天线设置在盖部100上。此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以在盖部100的外侧突出出来的形式设置的例子,但是,有时也安装在盖部100的内部。
再有,天线1也可以安装在其它的便携式信息设备中,而不仅仅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这时,可以使地线不与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框体的金属连接地进行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上述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上述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寄生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
3.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上述基板的第1面侧的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上述基板的第1面侧,在上述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天线元件并列设置的地线图形;以及配置在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上述基板的第2面侧,使得与上述天线元件和上述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寄生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地线图形在长边方向具有与上述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
6.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频带用的第1天线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天线元件上,比上述第1频率低的第2频带用的第2天线元件;在上述第1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第1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与上述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上述第2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第1寄生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1面侧设置了上述第1天线元件、上述第2天线元件和上述地线图形的基板;以及配置在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侧,使得与上述第1天线元件和上述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第2寄生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第2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寄生元件,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
10.一种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包括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上述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小于与上述预定的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上述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寄生元件;上述地线图形与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的地线是分开的。
11.一种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包括基板;设置在上述基板的第1面侧的预定的频带用的天线元件;在上述基板的第1面侧,在上述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天线元件并列设置的地线图形;以及配置在与上述第1面相对的上述基板的第2面侧,使得与上述天线元件和上述地线图形的双方重叠的寄生元件;上述地线图形与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框体的地线是分开的。
12.一种具有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包括第1频带用的第1天线;连接在上述第1天线元件上,比上述第1频率低的第2频带用的第2天线元件;在上述第1天线元件的馈电位置侧与上述第1天线元件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具有与上述第1频带对应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以及与上述第2天线元件接近配置的第1寄生元件;上述地线图形与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地线是分开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该天线具有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的电介质基板(10);在5GHz频带天线元件(12)的馈电位置侧并列设置,在长边方向上具有5GHz频带的波长的1/4的长度的地线图形(2);并列设置在2.4GHz频带天线元件(11)侧的第1寄生元件(3);以及配置在与地线图形(2)相反的一侧的面侧,使得与5GHz频带天线元件(12)和地线图形(2)的双方重叠的第2寄生元件(7)。在保持充分的特性的同时,使天线进一步小型化。
文档编号H01Q9/38GK1655396SQ20051000772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0日
发明者冈户广则 申请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