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阻止接通和断开的重复的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70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阻止接通和断开的重复的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一种插座连接器和一种包括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组合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电连接的多引脚连接器被用在移动式或者便携式装置上。因为便携式装置向小型化发展,装置的部件也要求小型化。因此,在这种类型的多引脚连接器中,有必要减小由绝缘体保持的多个触点的间距。然而,当间距变窄时,相邻触点之间的距离变小。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接触条件的质量易于受到不利的影响。
比如,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3-297485的披露了一种通过使用压紧装置电力地和机械地固定在安装目标上的一种连接器。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2-305047中披露了一种通过压入配合到绝缘体中的压紧装置机械强度提高的连接器。
在公开中披露的每一个连接器中,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连接时,插头连接器的绝缘体和插座连接器的绝缘体相互配合。在这样的连接器中,在绝缘体的装配和分离重复期间,绝缘体可能被磨损或者破裂。假定当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分开时,绝缘体相对于彼此扭曲以便被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绝缘体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变形。在任一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正确的装配,并且在触点之间可能会引起不正确的接触或者短路,这会导致接触失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阻止接通和断开的重复的电连接装置。
随着说明的进行,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也会变得明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多个导电触点,保持上述触点的绝缘插头壳体,和用来加强所述插头壳体的由金属制成的两个插头加强部件。所述插头壳体具有一对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第一插头壁部分和与第一插头壁部分共同限定第一插头壁部分之间的矩形空腔的一对第二插头壁部分,每一个第一插头壁部分具有面向矩形空腔的插头壁内表面,与插头壁内表面相对的插头壁外表面,和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之间的插头壁周边表面。所述触点设在至少一个第二插头壁部分上。所述插头加强部件分别设在第一插头壁部分上,并沿着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多个导电触点,保持上述触点的绝缘插座壳体和用来加强所述插座壳体的且由金属制成的两个插座加强部件。所述插座壳体具有一对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第一插座槽部分和与第一插座槽部分共同限定第一插座槽部分之间的矩形区部分的一对第二插座槽部分。每一个第一插座槽部分由以下部分限定由矩形区部分限定的插座槽内表面和面向插座槽内表面的插座槽外表面。所述触点被设置成面向至少一个第二插座槽部分。所述插座加强部件分别沿着插座槽内表面和插座槽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种电连接装置,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上述插头连接器和上述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头壁部分设计成具有适于分别装配到第一和第二插座槽部分上的尺寸。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装配前的截面前视图;图2是图1中的电连接装置装配后的截面前视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的电连接装置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是图1和图2中的电连接装置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使用在图3中的插头连接器上的插头加强部分的透视图;图6是用在图4中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加强部分的透视图;图7是图3中插头连接器局部截面平面图;
图8是图4中插座连接器局部截面平面图;图9是图5中所示的插头加强部件的变型的透视图;图10是使用图9中所示的变型的插头连接器的局部透视图;图11是图6中所示的插座加强部件的变型的透视图;图12是使用图11中所示的变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局部透视图;图13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装配前的截面前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电连接装置装配后的截面前视图;和图15是使用在图13和图14中电连接装置上的插座加强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作整体上的说明。
所述图中所示的电连接装置包括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当如图1中所示的相互面对的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朝着彼此移动时,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如图2中所示。结果,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彼此电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3对插头连接器1进行说明。
插头连接器1包括多个导电插头触点11和用来保持插头触点11的绝缘插头壳体21。每一个插头触点11具有插头保持部分11a、从插头保持部分11a向插头壳体21内延伸的插头触点部分11b和从插头触点部分11b向插头壳体21外延伸的插头端子部分11c。
插头壳体21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得到,并且具有矩形框架形式的插头侧装配部分23。插头侧装配部分23具有一对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及一对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所述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彼此平行延伸并在它们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彼此平行延伸并在它们之间留有间隔。在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上,插头触点11的插头保持部分11a平行地排列并且在间距方向A上相互间隔开。
在插头壳体21的纵向(间距方向A)上的相对端,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连接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的相对端。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在与插头壳体21的间距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这样,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和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的组合在插头壳体21内形成矩形空腔29。
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分别具有插头壁周边表面或者第一插头装配表面25a和26a、在插头侧装配部分23内与第一插头装配表面25a和26a相邻的第一插头壁内表面25b和26b,以及在插头侧装配部分23外与第一插头装配表面25a和26a相邻的第一插头壁外表面25c和26c。
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设置有由金属制成的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分别盖住第一插头装配表面25a和26a及第一插头壁内表面25b和26b。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由插头壳体21保持。特别地,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通过模制入的方式(模制在里面)(mold-in)由插头壳体21整体地保持,从而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的表面分别与第一插头壁部分25和26的表面大体齐平。
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分别具有第二插头装配表面27a和28a、在插头侧装配部分23内与第二插头装配表面27a和28a相邻的第二插头壁内表面27b和28b,以及在插头侧装配部分23外与第二插头装配表面27a和28a相邻的第二插头壁外表面27c和28c。
插头侧装配部分23保持插头触点11的插头保持部分11a。插头触点11具有沿着第二插头装配表面27a和28a、第二插头壁内表面27b和28b以及第二插头壁外表面27c和28c延伸的U形部分。在第二插头壁外表面27c和28c的下表面,插头触点11的插头端子部分11c在与间距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从插头壳体21向外延伸。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对插座连接器101进行说明。
插座连接器101具有多个导电的插座触点111和用来保持插座触点111的绝缘插座壳体121。每一个插座触点111具有插座保持部分111a、从插座保持部分111a的一端向插座壳体121内延伸的插座触点部分111b,以及从插座保持部分111a的另一端向插座壳体121外延伸的插座端子部分111c。
插座壳体121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得到,并且具有矩形区部分或者矩形形状的插座侧装配部分123、一对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其中所述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在插座侧装配部分123外延伸并且留下从插座侧装配部分123起的间隔,以及一对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所述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在插座侧装配部分123外延伸并且留下从插座侧装配部分123起的间隔。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相互平行。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相互平行。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与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的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端连接。这样,在插座侧装配部分123与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之间分别形成了一对槽或者第一插座槽部分,在插座侧装配部分123与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之间分别形成了一对槽或者第二插座槽部分。第一插座槽部分与第二插座槽部分的组合称为插座侧侧装配槽。在这里,插座侧装配槽设计为具有适于与插头连接器1的插头侧装配部分23相装配的形状和尺寸。
插座侧装配部分123在间距方向A上的相对端具有一对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以及连接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的第二插座内壁部分128。插座触点111在间距方向A上平行排列以面向第二插座槽部分。
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分别具有一对第一插座装配表面125a和126a、一对第一插座内壁表面125b和126b以及一对第二插座内壁表面125c和126c。另一方面,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分别具有一对第一插座装配表面131a和132a、一对第一插座内壁表面131b和132b以及一对第一插座外壁表面131c和132c。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的第一插座内表面125b和126b中的每一个被称为插座槽内表面,而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132的第一插座内部表面131b和132b中的每一个被称为插座槽外表面。上述的插座侧装配槽由插座槽内表面和插座槽外表面限定。
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设置有由金属制成的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沿着第一插座装配表面125a和126a和第一插座内壁表面125b和126b延伸。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由插座壳体121保持。特别地,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通过模制入的方式由插座壳体121整体地保持,从而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的表面分别与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的表面大体齐平。
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具有保持插座触点111的插座保持部分111a的外表面。插座触点111的插座接触部分111b具有大体U形形状且从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的内表面延伸到形成在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和126上的槽部分136。在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的下表面上,插座触点111的插座端子部分111c在与间距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向插座壳体121的外面延伸。
下面将参照图5对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进行说明。因为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此只对插头加强部件41进行说明。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冲压然后折弯金属板制成。
插头加强部件41具有扁平形状的第一插头板部分41a、与第一插头板部分41a的一边连接并被弯成大致呈倒U形的第二插头板部分41b、一对在与第二插头板部分41b相反的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第三插头板部分41c、与第一插头板部分41a的下边连接并且在与第二插头板部分41b相同的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插头连接板部分41f以及一对在与间距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从插头连接板部分41f延伸的插头焊接部分41d。
第二插头板部分41b具有设置在第一插头壁部分25的第一插头壁外表面25c上的端部41j。第三插头板部分41c通过模制在里面在形成插头壳体21时被嵌入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这样插头加强部件41被保持。插头焊接部分41d和42d在与插头触点11的插头端子部分11c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焊料与基板基板(没有示出)连接。插头端子部分11c利用焊料与基板的导电的线路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6对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进行说明。因为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此只对插座加强部件141进行说明。每一个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可以通过冲压金属板然后折弯金属板制成。
插座加强部件141具有扁平形状的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与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的一边连接并且大致弯成倒U形状的第二插座板部分141b、一对与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的其他边连接并在与第二插座板部分141b的相同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第三插座板部分141c、与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的下边相连且在与第二插座板部分141b的相反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第四插座板部分141d,以及一对通过连接板部分141p与第四插座板部分141d的两边连接且形成在相对端部的插座焊接部分141e。
插座加强部件141还具有一对在第四插座板部分141d附近相对于第四插座板部分141d大致垂直弯曲且与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平行的第五插座板部分141f,以及一对从第五插座板部分141f弯曲并与第三插座板部分141c平行的第六插座板部分141g。
第二插座板部分141b的端部141j以及第三插座板部分141c通过模制在里面在形成插座壳体121时被嵌入第一插座内壁部分125中,这样插座加强部件141由插座壳体121整体地保持。第六插座板部分141g通过模制在里面在形成插座壳体121时被嵌入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这样,插座加强部件141由插座壳体121整体地保持。
插座焊接部分141e在与插座触点111的插座端子部分111c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焊料与基板(没有示出)连接。插座端子部分111c利用焊料与基板的导电的线路连接。
如果不必要,也可不设置插头加强部件41的插头焊接部分41d和插座加强部件141的插座焊接部分141e。
回到图1和图2,下面将对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101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从图1中显示的状态,插头连接器1的插头侧装配部分23被容纳在插座连接器101的插座侧装配部分123内,如图2中所示。当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101如上所述相互装配在一起时,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的第一插头板部分41a和42a与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的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和142a彼此摩擦接触。因此,即使在其中在间距方向A上插头触点11和插座触点111的距离或者间距窄的窄间距情况下,在间距方向A上产生不当连接的可能性很低。
在装配的时候,装配由插头加强部件41、42和插座加强部件141、142决定或者完成。因此,在装配与拆卸的重复过程中防止插头壳体21和插座壳体121磨损或破裂是可能的。
下面将参照图7和图8作补充说明。
图7清楚地表明,插头加强部件41的第三插头板部分41c被嵌入插头壳体21的第二插头壁部分27和28中。因此,插头壳体21刚性进一步增加。即使在将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101分离时施加了扭力,插头壳体21也几乎不变形。
图8清楚地表明,插座加强部件141的第五插座板部分141f和第六插座板部分141g被嵌入插座壳体121的第一插座外壁部分131和第二插座外壁部分134和135内。因此,插座壳体121的刚性进一步增加。即使在将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101分离时施加扭力,插座壳体121也几乎不变形。
在插头加强部件41、42和插座加强部件141、142中,在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之一内可形成弹簧部件或者突起。在装配时,该弹簧部件或者突起在任一方向上与插头加强部件41、42或插座加强部件141、142产生接触。
下面将参照图9和图10对插头连接器1所作的变型进行说明。
图9中所示的插头加强部件41没有上述的插头焊接部分。在图10中显示了具有插头加强部件41的插头连接器1。另一个插头加强部件42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插头焊接部分。
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对插座连接器101所作的变型进行说明。
图11中所示的插座加强部件141不具有上述的插头焊接部分。在图12中显示了具有插座加强部件141的插座连接器101。另一个插座加强部件142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插头焊接部分。
参见图13和图14,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进行整体上的说明。相同的部件用于类似的标号表示且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图中所示的电连接装置中,插头连接器1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电联接装置相似。另一方面,在插座连接器201中,第一插座外壁部分分别设置有由金属制成的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沿插座装配表面131a和132a以及第一插座内壁表面131b和132b延伸。
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由插座壳体121保持。特别地,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通过模制在里面由插座壳体121整体保持,所以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的表面与插座装配表面131a和132a以及第一插座内壁表面131b和132b的表面大体齐平。
下面将再参照图15对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进行说明。因为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具有同样的形状,在此只对插座加强部件241进行说明。每一个插座加强部件241和242可以通过冲压然后折弯金属板制成。
插座加强部件241具有扁平形状的第一插座板部分241a、与第一插座板部分241a的一边连接并且大致弯成倒U形状的第二插座板部分241b、一对与第一插座板部分241a的其他边连接并在与第二插座板部分241b的相同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第三插座板部分241c、与第一插座板部分241a的下边连接且在与第二插座板部分241b相反的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弯曲的插座连接板部分241f,以及一对在与间距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从插座连接板部分241f延伸的插座焊接部分241d。
第二插座板部分241b的端部241j设置成与第一插座外壁表面131c大体齐平。第三插座板部分241c通过模制在里面在形成插座壳体121时被嵌入第二插座壁部分134(见图4)。插座焊接部分241d在与触点111的插座端子部分111c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焊料与基板(没有示出)连接。
如果不必要,可以不设置插头加强部件41的插头焊接部分以及插座加强部件241的插座加强部分241e。
回到图13和图14,下面将对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01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从图13中显示的状态,插头连接器1的插头侧装配部分23被容纳到插座连接器201的插座侧装配部分123,如图14所示。当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01如上所述相互装配在一起时,插头加强部件41和42的第一插头板部分41a和42a与插座加强部件141和142的第一插座板部分141a和142a彼此摩擦接触。因此,即使在其中在间距方向A上插头触点11和插座触点111的距离或者间距窄的窄间距情况下,在间距方向A上产生不当连接的可能性很低。
在装配时,装配由插头加强部件41、42和插座加强部件141、142决定或者完成。因此,在装配与拆卸的重复过程中防止插头壳体21和插座壳体121磨损或破裂是可能的。
进一步地,插头加强部件241的第三插头板部分241c以与在图8中说明的方式相似的方式被嵌入插座壳体121中。因此,插座壳体121的刚性进一步增加。即使在将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101分离时施加扭力,插头壳体21也几乎不变形。
在插头加强部件41、42和插座加强部件141、142中,在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101之一内可以形成弹簧部件或者突起。在装配时,该弹簧部件或者突起在任一方向上与插头加强部件41、42或插座加强部件141、142产生接触。
在每一个前述的实施例中的电连接装置适合于诸如印刷板、FPC(柔性印刷电路)的基板或各种电气装置中类似部件的连接。
尽管结合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其他方式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连接器(1),包括多个导电触点(11),保持所述触点的绝缘插头壳体(21),和用于加强所述插头壳体且由金属制成的两个插头加强部件(42,42);所述插头壳体具有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第一插头壁部分(25,26),和与第一插头壁部分共同限定位于第一插头壁部分之间的矩形空腔(29)的一对第二插头壁部分(27,28);所述第一插头壁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面向矩形空腔的插头壁内表面(25b,26b),与插头壁内表面相对的插头壁外表面(25c,26c),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之间的插头壁周边表面(25a,26a);所述触点设置在第二插头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插头加强部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插头壁部分上,并沿着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加强部件进一步沿着插头壁周边表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加强部件中每一个具有与插头壳体的表面大体齐平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加强部件通过模制在里面由插头壳体整体地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壁部分中的每一个延伸以便将第二插头壁部分彼此连接,所述插头加强部分分别绕在第一插头壁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加强部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插头壳体向外凸出的焊接部分(41d,42d)。
7.一种插座连接器(101),包括多个导电触点(111),保持所述触点的绝缘插座壳体(121),和用于加强所述插座壳体且由金属制成的两个插座加强部件(142,142);所述插座壳体具有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一对第一插座槽部分(25,26),和与第一插座槽部分共同限定位于第一插座槽部分之间的矩形区部分(123)的一对第二插座槽部分;所述第一插座槽部分中的每一个由以下部分限定由矩形区部分限定的插座槽内表面(125b,126b),和面对插座槽内表面的插座槽外表面(131b,132b);所述触点设置成面向第二插座槽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插座加强部件分别沿着插座槽内表面和插座槽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以便面对第一插座槽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加强部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插座壳体的表面大体齐平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加强部件通过模制在里面由插座壳体整体地保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槽部分中的每一个延伸以便将第二插座槽部分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加强部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插座壳体向外凸出的焊接部分(141e,142e)。
12.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头壁部分设计为具有适于分别装配到第一和第二插座槽部分上的尺寸。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保持触点(11)的绝缘壳体的连接器,所述壳体由金属制成的两个加强部分(41,42)加强。壳体具有一对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第一插头壁部分(25,26)和与第一插头壁部分共同限定位于第一插头壁部分之间的一对矩形空腔(29)的第二插头壁部分(27,28)。每一个第一插头壁部分具有面向矩形空腔的插头壁内表面(25b,26b)、与插头壁内表面相对的插头壁外表面(25c,26c)以及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之间的插头壁周边表面(25a,26a)。所述触点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插头壁部分上;插头加强部件分别设在第一插头壁部分上,并沿着插头壁内表面和插头壁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881705SQ20061008487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3日
发明者带金宏明, 小寺真史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