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aAs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821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InGaAs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具体是指P-InP/InGaAs/n-InP (PIN)低台面线列 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PIN铟镓砷探测器主要分为平面型和台面型两类。平面型PIN铟镓砷 探测器大多采用Zn扩散的方法在n-InP/ InGaAs / n-InP的帽层InP实现p型 掺杂。这种方法能够得到较高探测率的铟镓砷探测器,但它具有一些不可避免 的缺点扩散工艺复杂、光敏面扩大及Zn扩散会在InP层中造成大量的缺陷, 这些都限制了铟镓砷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台面型铟镓砷探测器是将外延材料中 的p-InP/InGaAs刻蚀成一个台面,帽层p-InP较薄, 一般为0. 1 0. 5 u m, InGaAs 吸收层较厚, 一般为1.5 3"m。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工艺较为简单,缺点是较厚 吸收层的侧面暴露引入大量的界面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器件探测率的提 高,而且不良的侧面钝化会使器件的可靠性降低。另外,在P-InP帽层上可靠 地实现欧姆接触电极引出也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己有器件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 P-InP/InGaAs/n-InP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通过降低台面的高度 来解决吸收层侧面暴露的问题,通过优化欧姆接触层来达到与P-InP层的良好 欧姆接触。
本发明的P-InP/InGaAs/n-InP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包括 在p-InP/InGaAs/n-InP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线列或面阵p-InP微台面。在 p-InP微台面的局部区域上置有与p-InP欧姆接触的Au/Zn/Pt/Au/P电极区,在 线列或面阵微台面边上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层上的公共电极区, 即N电极区。除P、 N电极区外,整个外延片上,包括侧面覆盖有氮化硅钝化层。 在Au/Zn/Pt/Au/电极区上置有与读出电路互连的电极互连区,该电极互连区覆 盖部分微台面,并从微台面延伸至平面。 本发明的优点是
1. 相对于传统的台面型结构而言,保留的InGaAs层相当于自体钝化膜, 可使台面的侧面得到有效保护。
2. 氮化硅钝化层可有效的起到抗反射和减小InP和InGaAs层表面态的作 用,可以增加探测器的量子效率和减小暗电流,并可起到钝化加固作用。
3. P电极采用AuZnPtAu, AuZnPtAu可与P-InP形成很好的欧姆接触,并且 Pt可以有效的阻止Zn的外扩散,提高器件可靠性。


图l为外延片的结构示意图2为铟镓砷线列探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3为图2的俯视图4 -图8为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见图l,本实施例所用的外延片为用MBE技术在厚度为350 y m的半绝缘InP
衬底l上依次生长厚度为llim的n型InP层2,载流子浓度大于2X 1018cm—3;
厚度为2. 5 u m的In。.53Ga。.47As本征吸收层3;厚度为0. 5 u m的p型InP帽层
4,载流子浓度大于2X1018011—3。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线列p-InP 微台面4。在p-InP微台面的局部区域上置有与p-InP欧姆接触的Au/Zn/Pt/Au/P 电极区6,在线列微台面边上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层上的Cr/Au公 共电极区7,即N电极区。除P、 N电极区6、 7夕卜,整个外延片上覆盖有氮化硅 钝化层5,在Au/Zn/Pt/Au/电极区上置有与读出电路互连的电极互连层8,该电 极互连层覆盖部分微台面,并从微台面延伸至平面。^[台面上没有覆盖电极互 连层的为探测器的光敏感区9。
本实施例的芯片制备采用常规方法,其过程为
1. 依次用三氯甲垸、乙醚、丙酮、乙醇超声清洗外延片,氮气吹干;
2. 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20分钟;
3. Ar+离子刻蚀除p-InP微台面以外的p-InP层,离子能量为300eV,束流 为80cm—3,然后利用HCl和H3P04混合液腐蚀剩余的p-InP层,要确保p-InP层 腐蚀干净,最后形成线列微台面4,见图4;
4. 丙酮去光刻胶,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
5. 刻蚀公共电极孔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20分钟;Ar+刻 蚀InGaAs吸收层,然后使用酒石酸溶液和仏02选择性腐蚀溶液,35'C下湿法化 学腐蚀InGaAs吸收层,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形成公共电极孔10,见图5;
6. 丙酮去光刻胶,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
7. 硫化,在60。C (Mi)2S溶液中,硫化30分钟,去离子水清洗,氮气吹干;
8. 采用PECVD法,对裸露的整个外延层表面和侧面,包括公共电极孔的侧 面淀积氮化硅钝化层,见图6;
9.腐蚀p、 n电极区的氮化硅钝化层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 干20分钟;首先等离子空气清洗8分钟,然后采用HF:NH4F:H20=3:6:9的混合 液,5(TC下腐蚀8秒,见图7;
10. 生长p-InP欧姆接触的Au/Zn/Pt/Au/电极区6,见图8;
11. 丙酮去光刻胶,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进fi^退火处理;
12. 离子束溅射在公共电极孔10内生长Cr/Au公共电极层及Cr/Au电极互 连层8,生长前首先用Ar+辅源清洗3分钟;
13. 浮胶丙酮浮胶,乙醇清洗,氮气吹干,低台面线列芯片制备完成,见 图2。
权利要求
1.一种InGaAs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包括半绝缘InP衬底,在InP衬底上生长有p-InP/InGaAs/n-InP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在p-InP/InGaAs/n-InP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了线列或面阵p-InP微台面(4),在p-InP微台面的局部区域上置有与p-InP欧姆接触的Au/Zn/Pt/Au/P电极区(6),在线列或面阵微台面边上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层上的公共电极区(7),即N电极区,除P、N电极区外,整个外延片上,包括侧面覆盖有氮化硅钝化层(5),在Au/Zn/Pt/Au/电极区(6)上置有与读出电路互连的电极互连区(8),该电极互连区覆盖部分微台面,并从微台面延伸至平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nGaAs低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包括在p-InP/InGaAs/n-InP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线列或面阵p-InP微台面。在p-InP微台面上置有与其欧姆接触的Au/Zn/Pt/Au/P电极区,在线列或面阵微台面边上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层上的公共N电极区。除P、N电极区外,整个外延片上,包括侧面覆盖有氮化硅钝化层。在P电极区上置有与读出电路互连的电极互连区,该电极互连区覆盖部分微台面,并从微台面延伸至平面。本发明的优点是保留的InGaAs层可使台面降低,InGaAs层的侧面得到有效保护。氮化硅钝化层可有效的起到抗反射和减小InP和InGaAs层表面态的作用,可以增加探测器的量子效率和减小暗电流。P电极采用AuZnPtAu,可与p-InP形成很好的欧姆接触,并且Pt可以有效的阻止Zn的外扩散,提高器件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L31/102GK101170144SQ20071004762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刘向阳, 吴家荣, 吴小利, 唐恒敬, 张可锋, 雪 李, 李永富, 洋 汪, 龚海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