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引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734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引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系统零组件,特别是一种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
背景技术
一般供家庭或商业使用的投影机,都必需符合相关电磁波测试的规定, 以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投影机投射影像时,会对其它电器产生所谓的电磁
干矛尤(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现象,而影响其它电器正常的运作。
在投影机内部会产生电磁波的电子零件很多,其中可产生影像的影像单 元,例如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简称LCoS)显示器,因为是
利用传输线自另一独立的驱动模块传输高频影像信号,所以传输线所经之处 会有较高数值的电磁波产生,如不加以解决降低,将无法通过相关电磁波测 试的规定。目前投影机的解决设计方法是使用铜箔包覆所述传输线后,再贴 上导电胶带用以将所述传输线电连接导通至金属壳体上;如此,若还无法通 过相关电磁波测试的规定,还会再覆盖上金属钣金件,用以将电磁波封闭住, 以减少外漏;但是上述的设计需要额外的材料及组装步骤,才可以达到改善 电磁干扰的目的,既费钱又费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投影机需要额外 的材料和组装步骤来改善电磁干扰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简便改善电磁干扰的 光学引擎。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引擎,包 含有成像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成像容室的成像壳体,及设置 于所述成像容室中的影像单元;
驱动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驱动容室的驱动壳体,及设置 于所述驱动容室中的驱动电路板;及
衔接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分别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与驱动电路板的传输 线,及至少一个由所述成像壳体与驱动壳体其中一者延伸并接触另一者的导 电凸耳组件,而所述传输线是设置于所述凸耳组件之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凸耳组件具有彼此面对且中间留有间 隙的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而所述传输线是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耳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成像模块的成像壳体具有配合界定出 所述成像容室的成像盖板与成像底板,且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壳体具有配合 界定出所述驱动容室的驱动盖板与驱动底板。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第一凸耳均是由所述成像盖板延伸并 接触所述驱动盖板。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第二凸耳均是由所述成像底板延伸并
接触所述驱动底板。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驱动盖板和驱动底板上,分别设置有 容纳所述第一、第二凸耳的第一、第二缺口。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衔接单元更包括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凸 耳与所述驱动盖板的第一导电弹性件,以及分别接触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驱 动底板的第二导电弹性件。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衔接单元更包括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凸 耳与所述传输线的第三导电弹性件,以及分别接触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传输 线的第四导.电弹性件。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凸耳组件有多个且彼此单独分开。
在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引擎中,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小于
3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凸耳组件可以使所述成像壳体与驱动电路板壳体导通,如此,所述成像模块与驱动模块可以组合成封闭且电导通的环 境,让设置于所述成像容室中的影像单元,及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与驱动电 路板并设置于所述凸耳组件中的传输线,所产生的电磁波将获得良好的屏蔽 效果,改善电磁干扰的问题,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的第一较佳 实施例;
图2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是沿图1中线A-A所取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 例的衔接单元;
图4是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的第二较佳 实施例;及
图5是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光源模块31...........…驱动壳体
……"成像模块311…………驱动容室
21…………"成像壳体…驱动盖板
211… 成像容室313....驱动底板
212'………"成像盖板314...第一缺口
213 "……成像底板32…""…'…驱动电路板
22……-一光管理单元…衔接单元
23…"'…-…影像单元4i…"………传输线
231 ""……"LCoS显不器42………""'凸耳组件
3……"-一驱动模块421、 421,"' 第^凸耳第三导电弹性件 第四导电弹性件
200710186455.7
422、 422'……第二凸耳
43—。第一导电弹性件 44…—'……第二导电弹性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两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 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参阅图1 ~ 3,说明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的第一较佳实施 例,本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光源模块l、成像模块2、驱动模块3、衔接单 元4,及投影镜头5。
所述光源模块1 ,提供所述成像模块2与投影镜头5所需的光源。
所述成像模块2,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成像容室211的成像壳 体21,及设置于所述成像容室211中的光管理单元22与影像单元23;其中, 所述成像壳体21具有相互配合出所述成像容室211的成像盖板212与成像底 板213。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管理单元22是供各色光束分离及合 成的X型分合光棱镜,而所述影像单元23则具有三个可产生影像的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显示器231 。
所述驱动模块3,是邻近所述成像模块2并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 出驱动容室311的驱动壳体31,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容室311中可用来驱动所 述影像单元23的驱动电路板32;其中,所述驱动壳体31具有相互配合出所 述驱动容室311的驱动盖板312与驱动底板313。
所述衔接单元4,包括三条分别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23的LCoS显示器 231与驱动电路板32的传输线41、三件由所述成像壳体21延伸并接触驱动 壳体31的凸耳组件42;其中,每一凸耳组件42具有由所述成像盖板212延 伸与并接触驱动盖板312的第一凸耳421,及由所述成像底板213延伸与并 接触驱动底板313的第二凸耳422,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是彼此面对且中间留有间隙,以便将传输线41夹持在中间。而所述第一、第二凸耳
421、 422均是由导电材质制成,且每一传输线41各是设置于凸耳组件42的 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之间。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421 与第二凸耳422之间的间隙是小于3mm。在驱动壳体31的驱动盖板312与 驱动底板31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的第一 缺口 (未图示)和第二缺口314。当组装完毕,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分 别伸入第一缺口、第二缺口314,且如图3所示,第一凸耳421的顶面与驱 动盖板312接触,第二凸耳422的底面与驱动底板313接触。
所述投影镜头5是以一端部设置于所述成像模块2内,另一端部露于所 述成像模块2外,并供所述成像模块2的影像投影输出。
接着说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如何改善电磁干扰当本第一较佳实施例运 作时,因为是利用所述传输线41从所述驱动电路板32传输高频影像信号至 所述影像单元23产生影像,所有会有较高数值的电磁波产生,但因为本第一 较佳实施例的设计是让所述凸耳组件42的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将所述 成像模块2与驱动模块3接触导通,即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像是两 个模块2、 3之间的桥梁,所以所述成像模块2与驱动模块3通过所述第一、 第二凸耳421、 422可以组合形成封闭且电导通的环境;如此,电连接所述影 像单元23与驱动电路板32的所述传输线41无论是在所述成像模块2内、或 驱动模块3内,或是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之间的部份,均得到 良好的屏蔽,大幅减少电磁波的外泄,达到改善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是由所述成像模块2 延伸后再接触所述驱动模块3,或者是改变成由所述驱动模块3延伸后再接 触所述成像模块2,再或者所述第一凸耳421与所述第二凸耳422是分别由 不同模块延伸,皆可以达到减少电磁波的外泄的目的。另外,为了增加所述 第一凸耳421与驱动盖板312之间的电导通性,及所述第二凸耳422与驱动 底板313之间的电导通性,所述衔接单元4可以更包括三个分别接触所述第 一凸耳421与所述驱动盖板312的第一导电弹性件43、三个分别接触所述第 二凸耳422与所述驱动底板313的第二导电弹性件44。如图所示,第一导电弹性件43设置在第一凸耳421的顶面上,而第二导电弹性件44设置在第二 凸耳422的底面上。当然,第一导电弹性件43也可设置在驱动盖板312的第 一缺口内的对应位置上,第二导电弹性件44也可设置在驱动底板313的第二 缺口 314内的对应位置上。如此,所述凸耳421、 422与驱动模块3之间 因为有了良好的接触而增加了电导通性,让整个屏蔽的效果更佳。同样地, 为增加所述第一凸耳421与所述传输线41之间的电导通性,及所述第二凸耳 422与所述传输线41之间的电导通性,所述衔接单元4可以更包括三个分别 接触所述第一凸耳421与所述传输线41的第三导电弹性件45,及三个分别 接触所述第二凸耳422与所述传输线41的第四导电弹性件46。第三导电弹 性件45设置在第一凸耳421的底面上,第四导电弹性件46设置在第二凸耳 422的顶面上,两者相对设置,当成像模块2的成像盖板212与成像底板213 组合后,第三导电弹性件45与第四导电弹性件46将传输线41夹持在中间, 并分别从上下两侧对其施加弹力,让所述凸耳421、 422与所述传输线41之 间因为有了良好的接触而增加了电导通性,让整个屏蔽的效果更佳。
参阅图4、图5,说明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的第二较佳实 施例,其中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所述第 二较佳实施例的衔接单元4只包括一件凸耳组件42,而所述凸耳组件42具 有第一凸耳421'与第二凸耳422',但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的尺寸 大到可以将三条传输线41 一起覆盖住;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 对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是单独分开的,而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对第 一、第二凸耳421'、 422,可以看成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三对第一、第二 凸耳421、 422的一体成型连接着;如此在加工模具、或组装步骤上皆可以达 到简化及省成本的优点。
综合上述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具 有下列优点
一、可改善电磁干扰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将所述成像 模块2与驱动模块3接触导通,形成两个模块2、 3之间的桥梁,可以让所述 成像模块2与驱动模块3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凸耳421、 422组合形成封闭且电导通的环境;而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23与驱动电路板32的所述传输线41 无论是在所述成像模块2内、或驱动模块3内,或是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 耳421、 422之间的部份,均得到良好的屏蔽,大幅减少电磁波的外泄,达到 改善电磁干扰的目的。
二、容易维修更换因为本发明可改善电磁干扰的光学引擎没有利用目 前投影机常使用的铜箔包覆所述传输线41,及贴上导电胶带等技术手段,仅 在所述成像模块2与驱动模块3的封闭及电导通上,利用所述第一、第二凸 耳421、 422的设计达到形成封闭且电导通的环境,所以欲维修更换时,只要 打开所述盖板212、312即可进行维修,没有拆掉导电胶带与铜箔的麻烦工作, 具有容易维修更换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成像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成像容室的成像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成像容室中的影像单元;驱动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驱动容室的驱动壳体,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容室中的驱动电路板;及衔接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分别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与驱动电路板的传输线,及至少一个由所述成像壳体与驱动壳体其中一者延伸并接触另一者的导电凸耳组件,而所述传输线是设置于所述凸耳组件之中。
2.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组件具有彼此面 对且中间留有间隙的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而所述传输线是设置于所述第 一、第二凸耳之间。
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块的成像壳体 具有配合界定出所述成像容室的成像盖板与成像底板,且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壳体具有配合界定出所述驱动容室的驱动盖板与驱动底板。
4.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均是由所述 成像盖板延伸并接触所述驱动盖板。
5. 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耳均是由所述 成像底板延伸并接触所述驱动底板。
6. 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盖板和驱动底板 上,分别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第二凸耳的第一、第二缺口。
7. 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更包括分别 接触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驱动盖板的第一导电弹性件,以及分别接触所述 第二凸耳与所述驱动底板的第二导电弹性件。
8. 依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更包括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传输线的第三导电弹性件,以及分别接触所 述第二凸耳与所述传输线的第四导电弹性件。
9.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组件有多个且彼 此单独分开。
10.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小于3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引擎,包含成像模块、驱动模块,及衔接单元;所述成像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成像容室的成像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成像容室中的影像单元;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由导电材质制成并界定出驱动容室的驱动壳体,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容室中的驱动电路板;所述衔接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分别电连接所述影像单元与驱动电路板的传输线,及至少一个由所述成像壳体与驱动壳体其中一者延伸并接触另一者的凸耳组件,而所述传输线是设置于由导电材质制成的凸耳组件之中。
文档编号H01R4/48GK101435982SQ20071018645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2日
发明者彭威翔, 林耿晖, 柯兆阳, 洪一中, 洪文郎, 熊坚智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