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42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用于夹持数据线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对电子产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测试时将待测物如手机 与测试仪器通过数据线(Data Cable)进行连接。对手机一端进行数据线的插拔动作时,一 般是以人员手动方式操作,但这种方式会因角度及作用力不均造成手机内部元件的损伤。若 先将手机用治具进行固定,改为以汽缸等传动元件对数据线的插拔控制操作,虽然克服了角 度和作用力不均的问题,但又会因手机和治具之间的相对公差造成定位不准确,从而造成生 产上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微量偏移来校正待测物与治具间的相对公差的数据 线夹持装置。
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数据线,该数据线包括一插头,该夹持装置包括一夹持单元 、 一抵持机构及若干弹性件,该抵持机构包括一贯通的空腔,该夹持单元设置于该抵持机构 的该空腔内且与该抵持机构有一定距离,所述弹性件设于该夹持单元和抵持机构之间,且每 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该夹持单元,另一端抵持该抵持机构,该夹持单元设有一容置槽,该容 置槽用来容置所述数据线的插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夹持单元设于抵持机构的空腔内,该夹持单元与抵 持机构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利用该弹性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特性,使该夹持单元在该抵持 机构中处于浮动状态,所以夹持于该夹持本体中的数据线插头能随着该夹持本体做二轴向的 微量偏移,从而校正因待测试物与测试治具间存在的相对公差而造成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夹持装置与外动力装置如汽缸相结合,可达成对数据线插拔时的作用力及进出角度稳 定,提升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图l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装置的正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装置的倒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装置整体示意图。图4为一数据线插头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装置的整体示意体。
图5为一数据线插头夹持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夹持装置的组装示意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3,本发明夹持装置100包括一夹持单元10、 一抵持机构20、 一底座30、 及若干弹性件40。
请参阅图1及图2,夹持单元10包括一夹持本体11和一盖体13。夹持本体ll大体呈方块状 ,其包括一顶面U2、与该顶面112相对的一底面114及围绕在顶面112与底面114之间的二相 对平行的第一侧面111和二相对平行的第二侧面113。该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上开设有一容 置槽115。该容置槽115为一凹陷于顶面112的矩形凹槽,其贯通夹持本体ll的二第一侧面 111,容置槽115用来容置一数据线的插头。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上还开设有四半圆形孔116 ,其分别凹陷于容置槽115的二侧壁,该四半圆形孔116用来容纳加工设备(图未示),以便 该加工设备精确开设出所述容置槽115的底部的二直角部,使该容置槽115的形状与被容置的 数据线插头的形状更加相符。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上靠近该顶面112的每一角落处还分别开 设有一第一螺孔117。夹持本体11的二第二侧面113上分别开设有二第一抵持槽118,第一抵 持槽l 18为圆形凹槽。夹持本体l 1的底面l 14上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抵持槽l 18相同的四第 二抵持槽119 (见图2)。
盖体13大体呈方块状,其包括一第一抵持面131和与该第一抵持面131相对的一第一连接 面132。盖体13的第一抵持面131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本体11上的四第一螺孔117对应的四第 二螺孔133,每一第二螺孔133包括一凹陷于盖体13的第一抵持面131的圆锥台形凹槽1331及 贯通开设于圆锥台形凹槽1331底部的一螺接孔1332。每一螺接孔1332与所述每一第一螺孔 117孔径相当。盖体13的第一抵持面131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还间隔开设有四第三抵持槽135 。盖体13的尺寸和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的尺寸相当。
盖体13通过与所述第二螺孔133形状相同的四螺钉15从其第一抵持面131上的四第二螺孔 133螺入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上的四第一螺孔117而与夹持本体11相固接构成该夹持单元10
抵持机构20大体呈一长方形框体结构,其包括一底板21、与该底板21相对的一上挡板 23以及垂直设于底板21和上挡板23之间的二平行的侧挡板22。
底板21大体呈方块状,其包括一第二抵持面211和与该第二抵持面211相对的一第二连接 面213。底板21的第二抵持面211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本体11的底面114上的第二抵持槽119相 对应且形状相同的第四抵持槽212。底板21的第二抵持面211上靠两端的位置间隔开设有二第三螺孔214,该二第三螺孔214沿底板21的纵向长度方向排列。每一第三螺孔214包括一凹陷 于底板21的第二抵持面211的圆形凹槽2141及贯通开设于圆形凹槽2141底部中央的一圆形孔 2142。底板21的第二连接面213—侧靠近其四个角落的位置分别贯通开设有一第四螺孔215, 该第四螺孔215的孔径大于所述夹持本体l 1上的第一螺孔l 17的孔径。
侧挡板22大体呈方块状,其包括一第三连接面221、与该第三连接面相对的一第四连接 面222及垂直于该第三连接面221和第四连接面222的一第三抵持面223。第三连接面221上开 设有三第五螺孔224,第四连接面222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21上的二第四螺孔215对应的二第 五螺孔225 (见图2)。该第五螺孔224、 225与所述底板21上的第四螺孔215孔径相同。第三 抵持面223—侧开设有与所述夹持本体11的第二侧面113上的二第一抵持槽118对应且相同的 二第五抵持槽226。该二侧挡板22之间的距离稍大于夹持本体l 1的二第二侧面l 13之间的宽度 ,该上挡板23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稍大于盖体13的第一抵持面131与第一连接面132之间的距 离和夹持本体l 1的顶面l 12与底面114之间的距离之和。
上挡板23亦大体呈方块状,其包括一上表面231及与该上表面231相对的一第四抵持面 233。上挡板23的上表面231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侧挡板22上的第五螺孔224 相对应的三第六螺孔235。该第六螺孔235与所述底板21上的第二抵持面211上的第三螺孔 214形状相同。上挡板23的第四抵持面233上开设有与所述盖体13上的四第三抵持槽135相对 应且结构相同的四第六抵持槽237 (见图2)。
底座30包括一大体呈直立的方块状支撑部31和设于该支撑部31的两端向其一表面一侧弯 折延伸的弯折部32。支撑部31包括二相对的侧表面33和与该二侧表面33垂直的一顶表面34。 支撑部31上间隔开设有二连接部331,连接部331为贯通该二侧表面33开设的一大体呈椭圆形 通孔。连接部331配合该弯折部32用于夹持装置100与外动力机构(图未示)如汽缸等连接。 支撑部31的顶表面34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抵持机构20的底板21上的二第三螺孔214对应的二第 七螺孔342。
弹性件40为弹簧,其外径与所述第一抵持槽118的内径相当。
请同时参阅图3 ,组装该夹持装置l00时,抵持机构20的底板21通过螺钉50从第三螺孔 214螺入至底座30的第七螺孔342而与底座30固接。然后将二侧挡板221放置于底板21的两端 ,使该二侧挡板221的第三抵持面223相向,并使该二侧挡板221上的第五螺孔225与底板21两 端上的第四螺孔215分别一一对齐,再用螺钉50从该第四螺孔215螺入至侧挡板221的第四连 接面222上的第五螺孔225而使二侧挡板221与底板21固接。于底板21及二侧挡板221上的每一 第四抵持槽212、第五抵持槽226内夹放一弹性件40,将夹持单元l0放入该二侧挡板221之间,使每一弹性件40的另一端插入夹持单元10的底面114及二第二侧面113上对应的第一抵持槽 118、第二抵持槽119内。于夹持单元10的盖体13上的每一第三抵持槽135内夹放一弹性件40 ,将上挡板23压至其上,并使每一弹性件40的另一端插入上挡板23上对应的第六抵持槽237 内,最后通过螺钉从上挡板23两端的第六螺孔235螺入二侧挡板221的第三连接面221上对应 的第五螺孔224而使上挡板23与二侧挡板221固接。
请参阅图4及图5,使用该夹持装置100时,将一数据线插头60的柱状头部61从底座30的 弯折部32所在的一侧插入该夹持本体11的容置槽115内,并使从数据线插头60的柱状头部61 伸出的导电端子612从容置槽115的另一端伸出。底座30的弯折部32—侧与外动力装置如气缸 (图未示)连接,由该外动力装置推动底座30,从而带动整个夹持装置100及数据线插头60 向固定的待测物如手机运动。由于抵持机构20的二侧挡板22之间的距离稍大于夹持本体11的 二第二侧面113之间的距离,该上挡板23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稍大于盖体13的第一抵持面 131与第一连接面132之间的距离和夹持本体11的顶面112与底面114之间的距离之和,所以夹 持单元10在该抵持机构20内有一定的可活动的空间,加上由弹性件40将其固定,借助弹性件 40的弹性,使得夹持单元10处于浮动状态,能在该抵持机构20内做二轴向的微量偏移。待测 物用治具固位,当治具与待测物之间因尺寸公差造成对待测物的定位不准时,夹持单元10通 过在抵持机构20内作微量偏移后使数据线的导电端子612自动对准待测物上的数据线插口 ( 图未示),准确地将数据线的导电端子612插入。从而可以校正因固定待测物的治具与待测 物之间的公差而造成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夹持装置100与气缸等动力元件相结合,可达到插 拔力度及进出角稳定的目的,以此提升测试系统稳定度。
可以理解,所述夹持单元l0与抵持机构20四对相向的二表面上之间抵持的弹性件40可以 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应的抵持槽可以为一对也可以为一对以上。
可以理解,所述底座30可以与底板21设置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所述盖体13和夹持本体11也可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所述夹持单元10的夹持本体11可以根据被夹持的数据线插头的尺寸及形状不 同做相应的更换。
可以理解,所述抵持机构20的底板21、 二侧挡板22及上挡板23可为相互固接的一体结构 ,只要该抵持机构20开设有用于容置该夹持本体10的空腔即可。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数据线,该数据线包括一插头,该夹持装置包括一夹持单元、一抵持机构及若干弹性件,其特征在于该抵持机构包括一贯通的空腔,该夹持单元设置于该抵持机构的该空腔内且与该抵持机构有一定距离,所述弹性件设于该夹持单元和抵持机构之间,且每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该夹持单元,另一端抵持该抵持机构,该夹持单元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用来容置所述数据线的插头。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单元包括一 夹持本体,该夹持本体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容置槽为开设于该夹持本体的第一表面且贯通 该夹持单元两侧的一矩形凹槽,其尺寸与所述数据线的插头的尺寸相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单元还包括 一盖体,该盖体与该夹持本体开设有所述容置槽的第一表面相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本体的所述 第一表面及该盖体上均设置有若干螺孔,该盖体和该夹持本体由螺钉经所述螺孔螺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持机构包括一 底板、与该底板相对的一上挡板以及垂直设于该底板和上挡板之间二平行的侧挡板,该底板 和该上挡板与该二侧挡板相固接形成所述空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本体还包括 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底面及围绕在该第一表面和该底面之间的二相对的第一侧面和二相对 的第二侧面,所述容置槽贯通该二第一侧面,该二第二侧面分别与该抵持机构的二侧挡板相 向,该盖体远离该夹持本体的表面与该抵持机构的上挡板板相向,该夹持本体的底面与该抵 持机构的底板相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与该 夹持本体所有相向的二表面上均开设有一一对应的若干对抵持槽,该每一对抵持槽之间均抵 持一所述弹性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弹性件为一弹簧,所述抵持槽的内径与该弹性件的外径相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持机构的二侧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夹持本体的二第二侧面之间的宽度,该抵持机构的上挡板与底板之间的 距离大于该盖体远离该夹持本体的表面与该夹持本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装置还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一端与所述抵持机构的底板连接,该底座上开设有连接部,该底座由该连接 部与外动力装置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数据线,该数据线包括一插头,该夹持装置包括一夹持单元、一抵持机构及若干弹性件,该抵持机构包括一贯通的空腔,该夹持单元设置于该抵持机构的该空腔内且与该抵持机构有一定距离,所述弹性件设于该夹持单元和抵持机构之间,且每一弹性件一端抵持该夹持单元,另一端抵持该抵持机构,该夹持单元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用来容置所述数据线的插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1431201SQ200710202388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叶宜杰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