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11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对多种规格的电池进行充 电的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普通电池充电器,通常为一个充电器本体,在该充电器本体上开设有用以 容纳电池的容置腔,充电时,把该电池放置在该容置腔内,把该充电器本体与 电源相连,即可对该电池进行充电。但一般由于各种产品的电池规格不同,而 设置在充电器本体处的容置腔只是针对特定型号的电池而设置,从而限制了该 充电器使用范围。并且由于该种充电器回收率低,在充电器报废后,往往对环 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另,由于该电池充电器的电路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往往 由于电流过大,造成该充电器损坏,或者由于不能对所充电池提供相应的保护, 在电池充电完毕时,仍旧有电流流入该电池内,致使所充电池受到损坏。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池充电器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器,该电池充电器只需更换电池卡 座就能实现对多种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且其结构简单、回收利用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池充电器, 其具有用以电连接该充电器的电连接装置,该电池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底座和用 以容纳电池的电池卡座,在该充电器底座内设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有至 少一对电触点,该电池卡座设置有容纳电池的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用 以与电池电极接触充电的充电端子和用以卡掣固定电池于充电端子处的卡掣 部,该充电器底座与该电池卡座可拆卸连接且在其连接时该充电端子与该电触 点接通形成供电流流动的通道。
上述电池充电器,其中,该电连接装置为与充电器底座相连的电源插头,
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源插头连接处形成一可容纳电源插头的容置槽,该电源插头 与该充电底座可活动连接且转动该电源插头可完全放置电源插头于该容置槽 内。
上述电池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卡座相配合的表面向上延伸 形成一用以对电池卡座横向定位的挡止部,该挡止部上方设置有显示电池充电 状态的充电指示灯。
上述电池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卡座相对应的连接面向上延
伸至少一个卡扣,与之相对应的该电池卡座连接面上开有形成至少一个卡槽,
该卡槽与该卡扣相适配以卡扣该充电器底座和电池卡座于一体。
上述电池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卡座相对应的连接面上开有 至少一个卡槽,与之相对应的该电池卡座连接面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卡扣,
该卡槽与该卡扣相适配以卡扣该充电器底座和电池卡座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由于该电池充电器 的充电器底座与该电池卡座可拆卸连接,在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只需更 换该电池卡座,而不需该换充电器底座就可实现对多种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电池卡座有塑胶材料制成,其具有回收利用率高等 优点。(3)本实用新型电路具有过充、过流、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因此能有 效的保护该电池充电器和所充电池的使用寿命。(4)由于本实用新型有电池卡
座和充电器底座可拆卸连接而成,因此其结构比较简单。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碰麯讨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以应用在数码相机电池、摄像机电池充电为主,当然 也可类似扩展应用到手机电池等其他电子产品的电池充电,
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充电器底座1和电池卡座2,该充电器底座1 与该电池卡座2通过互相卡掣可拆卸的连接为一体。
该充电器底座1处设置有电连接装置11,电连接装置11用以电连接该充 电器,该电连接装置11是一电源插头111或电源插头111其他可替代形式。
该充电器底座1具有一与电池卡座2相接合的连接板12,从该连接板12 向上延伸出一挡止部121,该挡止部121用以对电池卡座2横向定位,在该挡 止部121上方设置有充电指示灯122,该充电指示灯122用以显示电池的充电 状态。
电池卡座2开设有容置腔21,该容置腔21用以容纳电池其内侧设置有一 对充电端子211和卡掣部212,该充电端子211用以与电池电极接触对电池进 行充电,该卡掣部212用以卡掣电池于该充电端子211处,其中,卡掣部212 包括用以卡接电池的卡板31,该卡板卡掣电池与该充电端子211处;当然也 可包括一用以向下压紧电池的压板,该卡板31与该压板相配合压紧电池于充 电端子211处。
充电时,把电池放置在容置腔21处,使电池的两电极与该两充电端子211 分别对应,用卡板31卡紧电池于该充电端子211处,使电连接器11连接电源, 充电指示灯122闪烁,该充电器底座1对该电池卡座2供电,从而对卡掣在容 置腔21内的电池充电。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插头111设置在充电器底座1的底部,其 与该充电器底座1活动连接,在该电源插头111与充电器底座1的连接处开有 一容置槽112,该容置槽112的大小与该电源插头111大小相适配,转动该电 源插头111,该电源插头111可完全放置于该容置槽112内。
在需要充电器工作时,可从放置于该容置槽112内旋动出该电源插头111, 使该电源插头lll与电源连接;工作完毕,转动该电源插头lll,可放置于该 容置槽112,该充电器底座l底部较平整,使用完毕,可平稳的把充电器放置 在桌面等地方。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底座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13,电连接器11 即图中所示的电源插头111与电路板13连接,在该充电器底座1与电池卡座 2相接合的连接板12处设置有电触点124,该电触点124与该电路板13相连 该电触点124至少为一对,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对应。
电池卡座2内部设置有金属板14,设置在其卡接面21处的充电端子211 与该金属板14相连;在该电池卡座2与充电器底座1连接板12相结合的底板
22处开设有槽141,该槽141所在位置与该电触点124相对应,在充电器底座 1与电池卡座2相扣合时,电触点124通过该槽141与该金属板14相抵接从
而形成供电流流动的通道。
在该充电器底座1的连接板12处向上延伸有卡扣123,在电池卡座2的 底板22处与该卡扣123相对应的位置开有卡槽221,该卡扣123伸入该卡槽 221内使充电器底座1与电池卡座2相卡合,卡扣123与卡槽数目相对应,其
具体数目以牢固扣合充电器底座l和电池卡座为准, 一般为多个,如一个卡扣 123和卡槽相配合能卡固充电器底座1与电池卡座2,也为可行方案;显而易 见,在该充电器底座1卡扣123替换为卡槽221,与之对应的电池卡座2底板 22处的卡槽221也应相应的替换为卡扣123,以实现充电器底座1和电池卡座 2的可拆卸连接之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把电池卡扣在电池卡座2上且使其正负电极与充电端 子211相对应抵接,把电源插头111与电源连接,电流流向电路板13,充电 指示灯122闪烁,同时,该电流通过电触点124把电流传送到金属板14上, 由于该充电端子211与该金属板14相连,电池正负极与该充电端子211相对 应抵接,电流经金属板14传送到充电端子211处,从而对位于该充电端子211 电池进行充电。
由于该充电器底座1和电池卡座2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对 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只需更换与该种类型相适配的电池卡座2即可, 而不需更换整个充电器,而电池卡座2多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其内的金属板 14亦可回收,其具有可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另,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具有过 充保护、过压保护、短路保护等多种功能,其在对电池充电时,能有效的保护 充电器和电池不因电流过大等因素而损坏,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具有用以电连接该充电器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底座和用以容纳电池的电池卡座,在该充电器底座内设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有至少一对电触点,该电池卡座设置有容纳电池的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以与电池电极接触充电的充电端子和用以卡掣固定电池于充电端子处的卡掣部,该充电器底座与该电池卡座可拆卸连接且在其连接时该充电端子与该电触点接通形成供电流流动的通道。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为与充 电器底座相连的电源插头,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源插头连接处形成一可容纳电源 插头的容置槽,该电源插头与该充电底座可活动连接且转动该电源插头可完全 放置电源插头于该容置槽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 卡座相配合的表面向上延伸形成一用以对电池卡座横向定位的挡止部,该挡止 部上方设置有显示电池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灯。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卡座相对应的连接面向上延伸至少一个卡扣,与之相对应的该电池 卡座连接面上开有形成至少一个卡槽,该卡槽与该卡扣相适配以卡扣该充电器 底座和电池卡座于一体。
5、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底座与电池卡座相对应的连接面上开有至少一个卡槽,与之相对应的该电池卡 座连接面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卡扣,该卡槽与该卡扣相适配以卡扣该充电器 底座和电池卡座于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充电器,其具有用以电连接该充电器的电连接装置,该电池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底座和用以容纳电池的电池卡座,在该充电器底座内设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有至少一对电触点,该电池卡座设置有容纳电池的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以与电池电极接触充电的充电端子和用以卡掣固定电池于充电端子处的卡掣部,该充电器底座与该电池卡座可拆卸连接且在其连接时该充电端子与该电触点接通形成供电流流动的通道。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电池充电,具有结构简单、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M10/44GK201072795SQ20072011921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汪永生 申请人:董春国;汪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