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001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电磁接触器组合使用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热动继
电器thermal relay),详细地说,涉及使接点开关机构脱扣的释放杆和 连接该释放杆与整定电流调整刻度盘之间的调整连接件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首先,图IO表示上述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代表性的现有例的结 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图10中,1是造型树脂制的外廓壳体, 2是与三相主电路的各相对应设置的主双金属,2a是加热器,3是与各 相的主双金属2相连的移动机构,4是上端与释放杆5结合、与上述移 动机构3相对配置的兼用作输入杆的补偿双金属(周围温度的补偿双 金属),6是以释放杆5的输出作为触发而脱扣的接点开关机构。该接 点开关机构6由通过释放杆5的按压操作而进行速动(snap action)动 作的反转弹簧7、与反转弹簧7的前端连接的滑动件8、从动于该滑动 件8的动作而进行开关的输出接点9 (b接点)、10 (a接点)的组装体 构成。另外,ll是整定电流设定用的调整刻度盘,12是作为调整刻度 盘11的从属部件(follower member)、连接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lla 与上述释放杆5之间的调整连接件,13是将调整刻度盘11和调整连接 件12保持在组装位置的弹簧部件,14是手动恢复接点开关机构6的复 位按钮。
此处,上述调整刻度盘11的圆筒形的凸轮部(外接偏心凸轮)lla 向壳体内方突出,该调整刻度盘11设置在外廓壳体1的顶部。另一方 面,如图11所示,调整连接件12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跷跷板(seesaw) 形的连接件,形成在其中央部的轴承部12a与设置在外廓壳体1上的 主轴la嵌合,由此能够转动地枢转支承。另外,在调整连接件12的 上端设置有凸轮随动件12b,通过使该凸轮随动件12b与上述凸轮部 lla的周面抵接,与调整刻度盘11的刻度(整定电流值)相配合地定位调整连接件12。进而,在调整连接件12的下端设置有支轴12c,在 该支轴12c上枢转支承上述释放杆5,使得调整连接件12与释放杆5 之间能够转动地相接合。另外,关于调整连接件12与释放杆5的连接 结构,在图示例子的结构中,在设置于连接件一侧的支轴12c上接合 有释放杆5,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在连接件一侧设置可动轴承,枢转支 承释放杆5。
另一方面,在与上述调整连接件12接合的释放杆5上,具有从其 前端向上方立起,与反转弹簧7的操作端7a相对的输出端部5a,而且 在该部分上结合有上述补偿双金属4的上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受到由主电路的通电所产生的加热器2a的加热 的主双金属2弯曲,当与此连动,移动机构3沿着图示箭头A的方向 移动时,主双金属2的弯曲变位通过移动机构3、补偿双金属4传递到 释放杆5。由此,释放杆5以调整连接件12的支轴12c为支点,逆时 针方向(箭头B)转动,上述输出端部5a按压反转弹簧7的操作端7a。 此处,如果超过由调整刻度盘11设定的整定电流值的过电流在主电路 中通电,主双金属2产生较大弯曲,则被释放杆5的输出端部5a按压 的反转弹簧7进行反转动作,通过该反转动作,接点开关机构6的滑 动件8沿着箭头C方向移动,以切换输出接点9、 IO的方式进行脱扣。 而且,根据该接点输出信号,电磁接触器进行断路动作,切断主电路 的过电流。另外,如果在主电路的断路之后(主双金属2返回常温, 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确认配电线路安全,并按压复位按钮14,则滑动 件8沿着左方向(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移动并恢复接点9、 10,并 且强制地使反转弹簧7反转到初始状态,使热动继电器复位。
另外,如果由调整刻度盘ll变更整定电流的设定值,则与调整刻 度盘11的凸轮部lla相连的调整连接件12以主轴la为支点,下端侧 的可动轴部12c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由此,释放杆5与反转弹簧7的 相对位置改变,变更热动继电器的动作点,这是众所周知的。
另外,关于上述调整连接件12 (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代替图 11所示的跷跷板形的连接件,还已知在连接件下端部设置有主轴并枢 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而且在连接件中段位置设置有可动轴部并与释 放杆接合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上述的现有结构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存在由于使用场所的 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外廓壳体的变形和伴随实际使用
的可动轴部的磨损、间隙(back-lash)等引起的动作特性发生改变的问 题。即,由于热动继电器的长期使用,可动轴部磨损,如果因此在调 整连接件12与释放杆5之间的可动轴部上产生间隙,则与外廓壳体1 变形时同样地存在动作特性改变的问题,由图12的示意分析图说明其 状态。另外,在图12所示的模型中,为了方便说明,释放杆5使其支 轴5b枢转支承在调整连接件12 (参照图10)的可动轴部(轴承)上, 从而转动自由地接合。另外,图12 (a)是正常的状态,图(b)是上 述支轴5b磨损,与调整连接件12的轴承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下的动 作说明图,图中的I、 II、 III表示不同的动作状态,Xl表示移动机构3 的初始位置,X2、 X3表示从动于主双金属(未图示)的弯曲变位,将 释放杆5按压至其与反转弹簧7的接触位置的移动机构3的移动位置。
首先,在支轴5b没有磨损的正常状态(参照图12 (a))下,如果 移动机构3从初始状态I的XI位置沿着箭头A方向变位,成为移动到 X2的位置的状态II,则释放杆5以支轴5b为中心逆时针方向转动并 按压反转弹簧7。这时的移动机构3的移动量是S。
另一方面,在图12 (b)中,如果支轴5b从正常的状态I产生磨 损,则在移动机构3的初始位置XI,在调整连接件12的轴承与释放 杆5的支轴5b之间产生空隙(游隙)(状态n)。在该状态下,由于主 电路的通电加热,主双金属2弯曲,当移动机构3与此从动地沿着箭 头A方向按压补偿双金属4的前端时,最初,支轴5b仍然停止在初始 位置(时钟的指向"6点"的位置)(状态11),释放杆5以支轴5b为 中心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与反转弹簧7抵接。但是,在该状态下,由于 在支轴5b与轴承之间有空隙(游隙),因此没有产生按压反转弹簧7 的力。如果移动机构3从该位置进一步沿箭头A方向按压补偿双金属 4,则释放杆5以其与反转弹簧7的抵接点为支点逆时针方向转动,同 时己磨损的支轴5b沿着轴承的内周面向右方移动。于是,当移动机构 3移动到X3的位置时,支轴5b移动到时钟的"3点"的位置并被按压 在该位置上(状态ni)。在该状态下,如果移动机构3进一步沿着A 方向变位,则释放杆5以支轴5b为支点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反转弹簧7进行反转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0的现有结构中,从释放杆5的输入端(移 动机构3按压补偿双金属4的力点)观看,与反转弹簧7相对的释放 杆5的输出端部位于比支轴5b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如果支轴5b 磨损,成为与轴承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则为了补偿该空隙(游隙), 使反转弹簧7反转动作所需要的移动机构3的移动量增大。
艮P,如果支轴5b磨损,在其与轴承之间产生空隙(游隙)e (参 照状态III),则与图12 (a)所述的正常状态下的移动量S相比,为了 补偿该空隙并按压反转弹簧7所需要的移动机构3的移动量C变大。 因此,与上述外廓壳体1的变形同样,热动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发生变 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16370号公报(图4)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3 —95168号公报(图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点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改良了调整 连接件、释放杆的组装结构,使得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将外廓壳体的 变形、可动轴的磨损对动作特性造成的影响抑制为很小,达到可靠性 的提高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依据本发明,提供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在
外廓壳体中内装有组装体,该组装体包括接受主电路电流的通电加 热而弯曲变位的主双金属;与主双金属相连的移动机构;从动于该移 动机构的变位的释放杆;包括输出接点、通过反转弹簧与该释放杆相 连的接点开关机构;整定电流设定用的带凸轮的调整刻度盘;和作为 该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连接刻度盘的凸轮部与上述释放杆之间的 调整连接件,该热动型过载继电器捕捉由过电流的通电引起的主双金 属的弯曲变位,而使上述输出接点进行脱扣动作,上述调整连接件的 主轴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且在该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上接合有 释放杆,其特征在于-
(1)上述调整连接件在其一端侧具有主轴,在另一端侧具有与释 放杆连接的可动轴部,而且以该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上。
(2) 在上述项(1)中,调整连接件配置为与上述调整刻度盘的 凸轮轴大致平行。
(3) 从与该释放杆接合的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观察,与上述反
转弹簧相对的释放杆的输出端部被配置在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 的释放杆的输入端侧的位置。
(4) 在上述项(3)中,释放杆的输出端部被形成在补偿双金属 本身上并与反转弹簧相对,该补偿双金属以一端与该释放杆结合、另 一端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方式敷设。
(5) 在上述项(3)中,上述组装体包括以一端与上述释放杆结 合、另一端与上述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方式敷设的输入杆,上 述释放杆的输出端部形成在该输入杆本身上并与反转弹簧相对。
(6) 进而,组合上述项(1)和项(3)的结构,其调整连接件在 一端侧具有主轴,在另一端侧具有与释放杆连接的可动轴部,而且以 该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 上,并且,从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观察,与上述反转弹簧相对的释 放杆的输出端部被配置在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释放杆的输入
在构成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各部件中,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并配置 作为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的调整连接件、和与该调整连接件连接并 与反转弹簧相对的释放杆,能够得到下述的效果。
(1) 通过以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 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周面上,即使由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 湿度)所引起的外廓壳体的变形和伴随实际使用的可动轴部的磨损、 间隙等导致调整连接件的主轴从组装初始位置变位,连接件前端侧的 可动轴部也与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抵接,被定位保持在与整定电流值 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因为与该可动轴接合的释放杆也被定位保持在 与整定电流值相对应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由外廓壳体的变形引起的对 动作特性的影响抑制为很小。
(2)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最初的组装状态下,将调整连 接件配置为与调整刻度盘的凸轮轴大致平行,即使随着外廓壳体的变
8形,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的调整连接件的主轴沿左右方向变位,可 动轴部也仅是沿着调整刻度盘的圆筒状凸轮面稍稍上下平行移动,由 此能够将对动作特性的影响抑制为很小。
(3) 另外,从与该释放杆接合的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观察,与 上述反转弹簧相对的释放杆的输出端部被配置在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 构相连的释放杆的输入端侧,由此,即使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支轴部 件磨损,在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中产生空隙情况下,也能够将动作 时的释放杆的输出端部与和其相对的反转弹簧的相对位置的变位抑制 为很小,减轻对动作特性的影响。
(4) 进一步,通过同时使用上述调整连接件的配置和释放杆的结
构,能够提供将由高温、多湿的环境、轴部磨损引起的对动作特性的 影响抑制为很低的可靠性高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结构中外廓壳体产生变形的情况下的调整连 接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图4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结构的动作说明图,(a)、 (b)是分别表示正常状态、 支轴的磨损状态下的释放杆的动作的示意分析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组装结构图。
图8是图7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变更图8中的一部分部件的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IO是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现有例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0中的调整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IO的结构的动作说明图,(a)、 (b)是分别表示正常状 态、支轴的磨损状态下的释放杆的动作的示意分析图。
符号说明1外廓壳体
lb主轴架
2主双金属
3移动机构
4补偿双金属
5释放杆
5a输出端部
6输出接点开关机构
7反转弹簧
9、 10输出接点
11调整刻度盘
lla凸轮部
12调整连接件
12d主轴
12e可动轴部
15输入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1 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动作的说明图,图4 图6 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动作的说明图,图7 图9是应用实施例的结构 图,在各实施例的图中,对与图10、图12相对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号 码,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
图l是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l、 2相对应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组 装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其外廓壳体1 中,与图10所示的现有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同样地配置有主双金属2、 移动机构3、补偿双金属4、释放杆5、包括反转弹簧7的接点开关机 构6、和调整刻度盘11等各部件,而关于连接释放杆5与调整刻度盘 11的凸轮部lla之间的调整连接件12,图示的实施例与图10、图11 所示的现有结构不同。艮P,调整连接件12在其连接部件的上端侧形成作为固定轴部的主 轴12d,在下端侧形成可动轴部12e,并沿着调整刻度盘11的侧面并 列配置,在形成在外廓壳体1上的主轴架(轴承)lb上枢转支承主轴 12d,并保持为下垂姿态。另一方面,下端侧的可动轴部12e作为凸轮 随动件与调整刻度盘11的凸轮部(圆筒形的外接凸轮)lla抵接,而 且在可动轴部12e上通过支轴5b接合有释放杆5,并使其输出端部5a 与反转弹簧7的操作端部7a相对。而且,在该部件组装状态下,调整 连接件12配置成与调整刻度盘11的凸轮轴大致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调整刻度盘ll的凸轮部lla形成为圆筒 形状,但也可以仅将调整刻度盘11的凸轮部lla的与调整连接件12 的可动轴部12e抵接的部分形成为圆筒形状。
接着,叙述采用上述结构的过电流通电时的脱扣动作,和以热膨 胀、膨润等为起因,外廓壳体l发生变形时对动作特性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正常状态下,调整连接件12的可动轴部12e按压在调整 刻度盘11的凸轮部lla的周面上,与调整刻度盘11的刻度相配合地对 轴支承并连接在该可动轴部12e上的释放杆5与反转弹簧7的相对位 置进行定位。此处,如果在主电路中流过超过整定电流设定值的过电 流,利用受到该通电加热而弯曲的主双金属2,移动机构3沿着箭头A 方向变位,则释放杆5以调整连接件12的可动轴部12e为支点逆时针 方向(箭头B)转动,使反转弹簧7反转动作。由此,与反转弹簧7 相连的滑动件8沿着箭头C方向移动,切换输出接点9、 10。另外, 如果旋转调整刻度盘11改变整定电流的设定值,则作为从属部件的调 整连接件12改变释放杆5 /反转弹簧7的相对位置,改变脱扣动作点。
接着,使用图3说明外廓壳体1的变形对动作特性的影响。艮口, 由于热膨胀等引起的外廓壳体1的变形,主轴架lb和枢转支承在其上 的调整连接件12的主轴12d从由实线表示的最初的位置Pl变位到由 虚线表示的左右位置P2、 P3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可动轴部12e保持 与调整刻度盘11的凸轮部lla抵接,只是沿着上下方向稍稍平行移动, 没有向左右的变位。而且,如果设调整连接件12的长度例如为10mm 而进行估算,则即使在主轴12d的左右变位量w为lmm的情况下,可 动轴部12e的上下变位量h也仅是0.0125mm。从而,释放杆5与反转弹簧7的相对位置,以及与释放杆5连接 的补偿双金属4和与其前端相连的主双金属2的移动机构3的相对位 置(参照图1)几乎不变化。由此,能够降低现有结构中的由外廓壳体 1的变形引起的对动作特性的影响。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4 图6说明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3、 5相对应的实 施例的结构、功能和动作。该实施例以下述方式形成在上述实施例1 的结构中与调整连接件12的可动轴部12e接合的释放杆5,即使在其 轴部磨损而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动作特性的影响抑制为很 低,达到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
艮P,在图10或者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结构中,与反转弹簧7 相对的释放杆5的输出端部5a形成为向上立起。从而,从释放杆5的 输入端(一端与释放杆5结合,并与移动机构3相连的补偿双金属4 的前端)观察,释放杆5的输出端部5a比支轴5b更向前方突出。因 此,如果支轴5b磨损,成为在其与调整连接件12的可动轴部12e之 间产生间隙的状态,则如图12 (b)的分析图所述的那样,动作特性发 生很大变化。
与此相对,在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与现有结构相反, 输出端部5a形成为从释放杆5的前端向下突出,与反转弹簧7的操作 端7a相对。由此,从释放杆5的输入端(移动机构3按压补偿双金属 4的力点)观察,释放杆5的输出端部5a位于比连接在调整连接件12 的可动轴部12e上的支轴5b更靠近面前(图4中的下方)的位置,并 与反转弹簧7的操作端7a相对。另外,与该配置相配合,在图4的实 施例中,将从动于由于通电加热而弯曲的主双金属2的动作的移动机 构3的移动方向设定为箭头A所示的向左。
接着,使用与图12 (a)、 (b)相对应地描绘的图6 (a)、 (b)的 示意分析图,说明采用上述结构的热动继电器的脱扣动作和由支轴5b 的磨损引起的对动作特性的影响。首先,在支轴5b没有磨损的正常状 态(参照图6 (a))下,如果移动机构3从初始位置I的XI位置沿着 箭头A方向变位,成为向X2位置移动的状态II,则释放杆5以支轴 5b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按压反转弹簧7。此时的移动机构3的移动量是与图12 (a)相同的S。
另一方面,在图6 (b)中,如果支轴5b从正常的状态(I)产生 磨损,则在移动机构3的初始位置XI,在调整连接件12的可动轴部 12e与释放杆5的支轴5b之间产生空隙(游隙)(状态II)。在该状态 下,如果从动于主双金属2的弯曲,移动机构3沿着箭头A方向按压 释放杆5的输入端,则经过状态II—状态III的历程,释放杆5按压反 转弹簧7。
艮P,如果移动机构3从初始位置XI移动到与图(a)中的X2相 同的位置,则释放杆5以支轴5b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与反转弹簧 7抵接,但在该状态下,因为在支轴5b与轴承之间有空隙(游隙),所 以不产生按压反转弹簧7的力。如果从该位置开始,移动机构3进一 步沿着箭头A方向移动,则释放杆5以与反转弹簧7的抵接点作为支 点,跷跷板式地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支轴5b沿着可动轴部12e的 内周面向右方移动,当移动机构3移动到X3的位置时,能够补偿空隙 部分e并按压反转弹簧7。
在该动作过程中,如果将移动机构3从初始位置XI到X3的移动 量n与图12 (b)所示的移动量;进行比较,则11<;,由支轴5b的 磨损引起的对脱扣动作特性产生的影响相应地减小,能够提高产品的 可靠性。
(实施例3)
接着,在图7 图9中表示作为上述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变更了 调整连接件12的配置的本发明的应用实施例。
艮P ,在图4的实施例中,关于形成在调整连接件12两端的主轴12d、 可动轴部12e,使主轴12d位于上侧,使可动轴部12e位于下侧,并且 在形成在外廓壳体1的顶部侧的主轴架lb上枢转支承主轴12d。与此 相对,在图7的结构中,在将配置在外廓壳体1的上部侧的接点开关 机构6、调整刻度盘11与配置在下部侧的主双金属2之间隔开的隔壁 部lw上形成主轴架lb,并枢转支承调整连接件12的主轴12d,以上 端侧的可动轴部12e作为凸轮随动件并按压在调整刻度盘11的凸轮部 lla上。根据该配置,能够将调整连接件12从调整刻度盘11的侧面移 动到下方的空余区域中,能够小型紧凑地构成外廓壳体1。
13另外,图7、图8所示的释放杆5从其前端朝向反转弹簧7突出形 成倒L字形的输出端部5a,在该输出端部5a的背面结合有补偿双金属 4的上端,作为代替这种配置的应用实施例,也能够采用并实施与本发 明的发明内容4和发明内容5相对应的图9的结构。
艮P,在图9的结构中,在释放杆5上结合补偿双金属4、或由通常 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制作的输入杆15的上端,而且在该补偿双金属 4或者输入杆15上,以朝向反转弹簧突出的方式形成与图8的输出端 部5a相当的凸状的输出端部4a、 15a。另外,输入杆15与补偿双金属 4同样地,其下端与移动机构3 (参照图7)相连。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 3中,以调整连接件12的一端作为主 轴12d,在形成于外廓壳体1侧的主轴架lb上枢转支承该主轴12d, 但也可以以调整连接件12的一端作为主轴架,在外廓壳体1侧上形成 主轴。
权利要求
1. 一种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在外廓壳体中内装有组装体,该组装体包括接受主电路电流的通电加热而弯曲变位的主双金属;与主双金属相连的移动机构;从动于该移动机构的变位的释放杆;包括输出接点、通过反转弹簧与该释放杆相连的接点开关机构;整定电流设定用的带凸轮的调整刻度盘;和作为该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连接刻度盘的凸轮部与所述释放杆之间的调整连接件,该热动型过载继电器捕捉由过电流的通电引起的主双金属的弯曲变位,而使所述输出接点进行脱扣动作,所述调整连接件的主轴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且在该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上接合有释放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连接件在其一端侧具有主轴,在另一端侧具有与释放杆连接的可动轴部,而且以该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调整连接件配置为与调整刻度盘的凸轮轴大致平行。
3. —种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在外廓壳体中内装有组装体,该组 装体包括接受主电路电流的通电加热而弯曲变位的主双金属;与主 双金属相连的移动机构;从动于该移动机构的变位的释放杆;包括输 出接点、通过反转弹簧与该释放杆相连的接点开关机构;整定电流设 定用的带凸轮的调整刻度盘;和作为该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连接 刻度盘的凸轮部与所述释放杆之间的调整连接件,该热动型过载继电 器捕捉由过电流的通电引起的主双金属的弯曲变位,而使所述输出接 点进行脱扣动作,所述调整连接件的主轴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且 在该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上接合有释放杆,其特征在于从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观察,与所述反转弹簧相对的释放杆的 输出端部被配置在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释放杆的输入端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释放杆的输出端部被形成在补偿双金属本身上,该补偿双金属以 一端与该释放杆结合、另一端与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方式敷设。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体包括以一端与所述释放杆结合、另一端与所述主双金属的移动机构相连的方式敷设的输入杆,所述释放杆的输出端部形成 在该输入杆本身上。
6. —种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在外廓壳体中内装有组装体,该组 装体包括接受主电路电流的通电加热而弯曲变位的主双金属;与主 双金属相连的移动机构;从动于该移动机构的变位的释放杆;包括输 出接点、通过反转弹簧与该释放杆相连的接点开关机构;整定电流设 定用的带凸轮的调整刻度盘;和作为该调整刻度盘的从属部件、连接 刻度盘的凸轮部与所述释放杆之间的调整连接件,该热动型过载继电 器捕捉由过电流的通电引起的主双金属的弯曲变位,而使所述输出接 点进行脱扣动作,所述调整连接件的主轴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上,且 在该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上接合有释放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连接件在其一端侧具有主轴,在另一端侧具有可动轴部, 而且以该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 凸轮面上,并且,从调整连接件的可动轴部观察,与所述可动轴部接 合并与反转弹簧相对的释放杆的操作端部被配置在与主双金属的移动 机构相连的释放杆的输入端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其改良了调整连接件、释放杆的组装结构,使得能够将外廓壳体的热膨胀、可动轴的磨损等对动作特性造成的影响抑制得很小,该热动型过载继电器包括主双金属、移动机构、从动于移动机构的变位的释放杆、通过反转弹簧与释放杆相连的输出接点开关机构、整定电流设定用的调整刻度盘、连接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与释放杆之间的调整连接件,调整连接件的主轴枢转支承在外廓壳体的主轴架上,并且在可动轴部上接合有释放杆,其中,调整连接件配置为与调整刻度盘的凸轮轴大致平行,而且,以可动轴部作为凸轮随动件,配置为直接抵接在调整刻度盘的凸轮部上。
文档编号H01H61/04GK101441957SQ20081014677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中野雅祥, 古畑幸生, 辰川昌弘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