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线压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97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线压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软线压型模具,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HXD2型电力 机车的软线压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的软线压型模具,如图l、 2所示,其包括凸模T和凹模2', 该凸模l'上方依次固定连接有上支柱11,和上底板12';该凹模2'上侧安 装有一凹模镶块21,,该凹模2'下侧连接于固定座22',该固定座22'设置 在下底板23,上。该凹模2'、凹模镶块21'、固定座22,及下底板23'安 装于油压机(图中未示)的工作台上;该凸模l'、上支柱ll,及上底板12, 则与油压机行程体一同上下运动,以对凹模2'施力。
配合图3A-5B所示,在工作时,将软线S穿入铜管C,并在开式可倾压力 机上压扁,此时软线接头的厚度一般能达到使用要求,但是其边缘部分则无法 达到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在油压机上用上述模具进行二次加工,即,将软线F 的侧面放入上述模具的凹模2'与凹模镶块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油压机行 程体带动凸模1'下降,并压入间隙,从而使软线接头的边缘部分达到使用要 求,而形成图5A、 5B所示的成型制品F。
因此,上述相关的软线压型模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不能使软线接头一次成型为方形。由于现有机车的软线接头成型要 求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以前软线接头只在风压机上一次成型即可达到使用要 求,对于侧面来说要求并不高;而当前要求软线的宽度很严格,而且整个软线 接头要成方形,从而使得其需要二次加工才能成型为方形。
G:)软线接头不能自动落料,如图1所示,软线接头在凹模2'与凹模镶 块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成形后不能自动落料,而是需要工人将软线接头从该间隙中取出,从而增加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劳动量。
(3)软线接头成型后加工精度得不到保证。由于是经过两次成型,使得成 型后的软线接头的公差尺寸得不到保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软线压型模具,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成型、实现自动落料及提高加工 精度的软线压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软线压型模具, 其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组成,该上模组件包括一个上固定座和一个上模,该 上固定座上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落料杆,该上固定座下方具有一个上模容置 空间,该落料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该上模,该上模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该上模容 置空间内;该下模组件包括一个下固定座、 一个下导套组件和一个下模,该下 模固定在该下固定座上方,该下导套组件能沿着该下模而上下移动地连接在该 下固定座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下导套组件包括一个下导套和一个弹簧组件,该 下导套的中央设有一个与该下模对应的开口,该下导套的侧边下方固定连接有
至少两个连杆,该弹簧组件设置在该下固定座的下方,该下固定座对应该连杆 处均设有贯通口,该连杆的下部穿设于该贯通口中,并与该弹簧组件相连,该 下导套能沿着该下模而上下移动地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弹簧组件包括一个上簧片、 一个下簧片和一个杆 件,该杆件的上端与该下固定座固定连接,该杆件的下端穿过该上簧片而与该 下簧片固定连接,该上、下簧片之间的该杆件上套设有一个弹簧,该上簧片能 沿着该杆件上下位移,上述连杆的下部固定连接该上簧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上固定座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一个模柄和一个上 导套,上述上模容置空间位于该上导套的下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模柄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套元件,该导套元件位于 该上导套的外侧,该下固定座上设有与该导套元件相对应的导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落料杆的一端位于该模柄的上方,另一端穿过该 模柄和上导套而与该上模固定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上模容置空间的宽度尺寸与所述软线的宽度尺寸 相对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落料杆为双头螺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线压型模具的特点及优点是
1、 由于在上模组件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落料杆,该落料杆底部固定连接着 上模,当成型制品在上模容置空间下方的模腔中成型后,通过该落料杆及上模 的下移,使该成型制品能从该模腔中脱离出来,实现自动落料,从而减轻了工 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将软线套入铜管后,在上模容置空间中能一次挤压成型,也就是说,能 使软线接头一次成型为方形;
3、 由于是一次成型,从而能保证其加工精度。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相关的软线压型模具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相关的软线压型模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3A是铜管的主视示意图; 图3B是铜管的侧视示意图; 图4A是软线的主视示意图4B是软线的侧视示意图5A是软线放入铜管中成型后的成型制品结构主视剖面图;图5B是图5A的侧视剖面示意图6本实用新型的软线压型模具的主视剖面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软线压型模具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8A是沿图8的A-A线剖面示意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导套的结构示意图9A是图9的侧视示意图9B是图9的俯视示意图IO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10A是沿图10的A-A线剖面示意图10B是沿图10的B-B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 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本实用新型的软线压型模具可适用于各种软线压制成型,为了说明的方便, 下面以方软线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软线"是指现在所熟知的"编织软线", 其是由软铜丝按股X根X套结构形式编织成型、两端套接铜管并挤压成可与电 器件相连接的端子,用于电气装置、开关电器、龟炉、蓄电池或电子电器设备 及元件的导线。
如图6、 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 件组成。
配合图8、 8A所示,该上模组件包括一个上固定座11和一个上模12,该 上固定座11上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落料杆13,该上固定座11下方具有一个 上模容置空间14,该落料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着该上模12,该上模12可上下 移动地设置在该上模容置空间14内,也就是说,由于该落料杆13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该上固定座ll上,因此带动上模12—起上下移动;上模容置空间14
的容积大于上模12的体积,且该上模容置空间14的最大宽度尺寸、该上模12 的宽度尺寸与所需压制的工件的宽度相对应。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上固定座11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一个模柄111 和一个上导套112,该上模容置空间14位于该上导套的下方,落料杆13的一 端位于该模柄111的上方,另一端穿过该模柄111和上导套112而与上模12 固定连接,其中,该落料杆13可为双头螺栓或其它合适的元件。
如图9-IOB所示,该下模组件包括一个下固定座21、 一个下导套组件和一 个下模22,该下模22固定在该下固定座21上方,该下导套组件则可沿着下模 22而上下移动地连接在该下固定座21上,其中,在未进行压制工件时,该下 导套组件的上端突出于该下模22的上端,以便在该下模22上放置需压制的工 件。该下模22的宽度尺寸与该工件的宽度尺寸相对应。
具体来说,该下导套组件又包括一个下导套23和一个弹簧组件,该下导套 23的中央设有一个与该下模22对应的开口 231,该下导套23的侧边下方固定 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杆24 (此处为四个连杆,且平均分布在下导套23的侧边); 该弹簧组件设置在该下固定座21的下方,该下固定座21对应该连杆24处均设 有贯通口 211,该连杆24的上部固定连接该下导套23,下部穿设于该贯通口 211后而与该弹簧组件相连,该下导套23可沿着该下模22上下移动。
更具体而言,该弹簧组件又包括一个上簧片25、 一个下簧片26和一个杆 件27,该杆件27的上端与该下固定座21固定连接,该杆件27的下端穿过该 上簧片25而与该下簧片26固定连接,该上、下簧片25、 26之间的杆件27上 容设有一个弹簧28,该上簧片25能沿着该杆件27上下位移,上述连杆24的 下部固定连接该上簧片25,也就是说,上述下导套23、连杆24及上簧片25 能通过外力而克服弹簧28的偏压向下运动,当外力解除后,又能由于弹簧28 的偏压向上运动。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模柄111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套元件15,在此处为四个导套元件15,该导套元件15位于该上导套112的外侧,该下固定座21上 设有与该导套元件15对应的导柱29,当上模组件向下位移时,其导套元件15 正好是对应地套入该导柱29,从而能引导上模组件的正确走向,不会偏斜。 该模具在工作时的运行过程如下
首先,该下导套23的上端突出该下模22的上端,将需压制的工件(软线 S放入铜管C中)放置于下模22上,且位于该下导套23的开口 231中;此时 上模12位于该上模容置空间14的上方,而在该上模容置空间14的下方则形成 压制工件的模腔。
接着,由模柄111、上导套112、上模12和落料杆13组成的上模组件整体 一起向下运动,其上导套112接触下导套23后,克服弹簧28的偏压而带动下 导套23沿着下模22向下运动,直到下导套23的上端面与下模22的上端面位 于同一水平面,在这过程中,放置于下模22上的需压制的工件挤压入上模容置 空间14下方形成的模腔中成型。
之后,上模组件向上运动,且挤压入模腔的成型制品F随之一起向上运动, 同时,下导套23由于弹簧28的偏压而向上运动,直到上簧片25接触到下固定 座21,此时,下导套23的上端面突出下模22的上端面。
上模组件向上运动直到上导套112脱离下导套23 —段距离后,落料杆13 带动上模12—起向下移动,上模12将成型制品推离出上模容置空间14的模腔 中,实现自动落料;再接着,落料杆13带动上模12—起向上移动,直到上模 12位于该上模容置空间14的上方。
之后进行下一循环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 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软线压型模具,其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模组件包括一个上固定座和一个上模,该上固定座上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落料杆,该上固定座下方具有一个上模容置空间,该落料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该上模,该上模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该上模容置空间内;该下模组件包括一个下固定座、一个下导套组件和一个下模,该下模固定在该下固定座上方,该下导套组件能沿着该下模而上下移动地连接在该下固定座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下导套组件包括一 个下导套和一个弹簧组件,该下导套的中央设有一个与该下模对应的开口,该 下导套的侧边下方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杆,该弹簧组件设置在该下固定座的 下方,该下固定座对应该连杆处均设有贯通口,该连杆的下部穿设于该贯通口 中,并与该弹簧组件相连,该下导套能沿着该下模而上下移动地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组件包括一个 上簧片、 一个下簧片和一个杆件,该杆件的上端与该下固定座固定连接,该杆 件的下端穿过该上簧片而与该下簧片固定连接,该上、下簧片之间的该杆件上 套设有一个弹簧,该上簧片能沿着该杆件上下位移,上述连杆的下部固定连接 该上簧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座包括上下 固定连接的一个模柄和一个上导套,上述上模容置空间位于该上导套的下方。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柄上设有至少一 个导套元件,该导套元件位于该上导套的外侧,该下固定座上设有与该导套元 件相对应的导柱。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落料杆的一端位于 该模柄的上方,另一端穿过该模柄和上导套而与该上模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容置空间的宽 度尺寸与所述软线的宽度尺寸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落料杆为双头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线压型模具,其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模组件包括一个上固定座和一个上模,该上固定座上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落料杆,该上固定座下方具有一个上模容置空间,该落料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该上模,该上模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该上模容置空间内;该下模组件包括一个下固定座、一个下导套组件和一个下模,该下模固定在该下固定座上方,该下导套组件能沿着该下模而上下移动地连接在该下固定座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落料、一次成型、保证成品加工精度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43/04GK201252331SQ20082011011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梁丰胜, 赵宝宏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