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57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 槽的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压器绕线结构在绕线工艺中,大都使用特定的绕线工具来进行绕 线,而现有用于变压器的绕线结构通常包含一绕线架、延伸自该绕线架的多个
隔板以及缠绕于绕线架的二导线,隔板则开设有连通两端面的通口;而导线绕 设于绕线架上时,必须使导线跨过隔板而继续绕设。
然而,在实际使用绕线工具来完成绕线工艺时,仍有问题产生,因为通口 的高度通常与绕线架产生一高低落差,导线绕过通口要拉至绕线架时,通口与 绕线架之间的导线没有任何支撑,使得导线容易产生损坏的现象;同时,在通 口处的导线也会与缠绕于绕线架上的导线产生干涉的现象,将降低完成缠绕的 绕线架的耐电压等级;另外,由于隔板的高度通常相等,造成传统设计的绕线 工具设定以及变压器的隔板结构的公差必须相当精确,绕线工具必须将导线拉 至两隔板之间,才能将导线置入绕线槽内,要实现此动作必须将绕线工具设定 的相当精确,否则将导致导线绕制时容易因为误差而导致工艺成品率下降;如 此便增加了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再者,绕线完成的变压器绕 线结构也会由于绕线失误或失败使变压器的耐电压等级无法提升,使得变压器 在使用上容易损坏且使用寿命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通过 绕线槽出入口的构造降低绕线结构与绕线工具间的公差要求,以提升导线绕制 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通过 前、后板的高度不相等,使绕线工具在进行绕线工艺时,可轻易地将导线置入绕线槽而不会产生误差而造成绕线工艺失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 用于变压器且供二导线绕设,该绕线结构包括一中空筒柱以及多个分隔墙,其 中,这些分隔墙自该中空筒柱一部分的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该分隔墙包含相 互排列的一前板以及一后板,该前板与该后板的高度不相等,该前、后板间形 成有一绕线槽,该前板成型有与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入口,该后板则成型有与该 绕线槽相通的一出口,该入口的深度大于该出口的深度,所述一导线缠绕于该 中空筒柱及这些分隔墙以形成一一次侧,所述另一导线则缠绕于该中空筒柱的 另一部分以形成一二次侧,该一次侧与该二次侧相互分隔,而缠绕于该分隔墙 的所述导线依序从各该分隔墙的该入口绕入并于该出口绕出。
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中空筒柱首、末两端 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有多个绕线柱。
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还包含用于将该一、二次侧 分开的一隔板,该隔板自该中空筒柱的外缘延伸,该隔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 凸柱,该凸柱成型有与该绕线柱相互对应的一凹槽。
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隔板开设有贯穿的一 槽。
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绕线槽的底缘呈倾斜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 绕线结构,用于变压器且供二导线绕设,其中,该绕线结构包括 一中空筒柱;以及
多个分隔墙,自该中空筒柱一部分的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该分隔墙包含 相互排列的一前板以及一后板,该前板与该后板的高度不相等,该前、后板间 形成有一绕线槽,该后板成型有与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入口,该前板则成型有与 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出口,该入口的深度大于该出口的深度;
所述一导线缠绕于该中空筒柱及这些分隔墙以形成一一次侧,所述另一导 线则缠绕于该中空筒柱的另一部分以形成一二次侧,该一次侧与该二次侧相互 分隔,而缠绕于该分隔墙的所述导线依序从各该分隔墙的该入口绕入并于该出 口绕出。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中空筒柱首、末两端 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有多个绕线柱。
上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还包含用以将该一、二次侧 分开的一隔板,该隔板自该中空筒柱的外缘延伸,该隔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 凸柱,该凸柱成型有与该绕线柱相互对应的一凹槽。
上述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隔板开设有贯穿的一通槽。
上述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中,所述的绕线槽的底缘呈倾斜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解决传统绕线工艺中变压器绕线结构与绕线 工具需要精确的公差配合而导致成品率无法提升的缺点,同时,分隔墙的绕线 槽、入口及出口的设计,不限制绕线起点与绕线方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
性;另外,分隔墙可提高该绕线结构的耐电压度;绕线槽底缘呈倾斜状的设计 可支撑导线并节省导线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3为图2沿剖面线3-3的剖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墙的立体外观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隔墙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6为图2沿剖面线6-6的剖视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隔墙的立体外观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状态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状态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
I 绕线结构 10 中空筒柱
II 固定件111绕线柱
20分隔墙
21前板
22后板23 绕线槽
231入口232出口
30导线
40隔板
41凸柱411凹槽
42通槽
b一次侧
c二次侦lj
说明书第4/6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如图1及图2 ,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以及俯视图,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用于变压器且供二导线30绕设,该 绕线结构1包括一中空筒柱10以及多个分隔墙20,其中-
中空筒柱10的首、末两端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11,固定件11设有多个 绕线柱lll;分隔墙20自中空筒柱10—部分的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分隔墙 20包含相互排列的一前板21以及一后板22,该前板21与后板22间形成有一 绕线槽23;而前板21与后板22顶端的高度不相等。
绕线结构1还包含用于将一次侧b和二次侧c分开的一隔板40,隔板40 自中空筒柱10的外缘延伸,隔板40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柱41,凸柱41成 型有与绕线柱111相互对应的一凹槽411。
图3至图5 ,分别为图2沿剖面线3-3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分隔墙的立 体外观图以及本实用新型分隔墙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前板21成型有与绕 线槽23相通的一入口 231,后板22则成型有与绕线槽23相通的一出口 232, 入口 231的深度大于该出口 232的深度以形成有高低落差;且入口 231与出口 232分别位于分隔墙20的前、后端面。
所述一导线30缠绕于中空筒柱10及这些分隔墙20以形成一一次侧b,
7所述另一导线30则缠绕于中空筒柱10的另一部分以形成一二次侧c, 一次侧 b与二次侧c相互分隔,而缠绕于分隔墙20的所述导线30依序从各分隔墙20 的入口 231绕入并于出口 232绕出。
由于入口 231处绕线槽23的深度较大,即入口 231处的绕线槽23与中空 筒柱10外缘面没有高度差距,所以导线30能缠绕中空筒柱10外缘而从分隔 墙20 —端面的入口 231直接绕入绕线槽23,待导线30于绕线槽23内部缠绕 后,再从分隔墙20另一端面的出口 232绕出。
另外,入口 231处与出口 232处的前板21及后板22分别成型有一斜面, 其具有导引导线30的功用,使导线30还平顺地绕设;另外,入口231以及出 口 232分别形成于中空筒柱10 —边的上下侧,而中空筒柱10的左右侧与前板 21及后板22围设形成绕线槽23,而绕线槽23底缘则呈倾斜状,其作用在于 可支撑导线30,并节省导线30用量。
隔板21左右侧分别形成有一组绕线槽23、入口 231以及出口 232的结构, 使导线30的起绕点不被限定,即导线30从一次侧b的任一端开始绕设均可, 且绕设方向并不限定为逆时针方向或是顺时针方向。
前板21与后板22的高度不相等,如图4 ,前板21顶端较后板22顶端低, 此种结构在缠绕导线30时,可使导线30较容易置入绕线槽23中,若是前板 21与后板22的高度相等,导线30则较不容易置入绕线槽23而容易产生绕线 的失误,降低成品的成品率;如图5,图5前板21的底端凸出于后板22的底 端,当从另一方向绕线时,此种结构可使导线30较易置入绕线槽23中。
图6及图7 ,分别为图2沿剖面线6-6的剖视图以及本实用新型分隔墙的 立体外观图。隔板40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柱41,凸柱41成型有一凹槽411, 而隔板40的两侧分别成型有贯穿的一通槽42,当导线30从一次侧的一端绕 设至隔板40处时,导线30再绕经通槽42,并从隔板40的另一端面绕出,再 绕至凹槽411处,最后再将导线30拉至固定件11的绕线柱111处固定(见图 l及图2),从图2可看到,凹槽411与绕线柱111的位置相互对应。
图8及图9 ,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状态示意图(一)及绕线状态示意图 (二)。由此二图可看出,该绕线结构1可让导线30从任一方向缠绕,而不管 从哪一方向开始绕设,导线30均会从分隔墙20的入口 231绕入而从出口 232 绕出,且由于入口 231的深度较大,使导线30在缠绕时,可从较低的入口 231绕入并在中空筒柱10处缠绕并于较高的出口 232绕出,使得导线30不会在入 口231与中空筒柱10之间产生没有支撑的现象;同时,在入口231处的导线 30不会与缠绕在中空筒柱10处的导线30产生干涉的现象,令导线30无法顺 利缠绕;另外,分隔墙20的前板21与后板22高低不一,使得导线30较容易 绕入绕线槽23,因此相互配合的绕线工具(图未示)公差的要求则可以放宽,但 能达到更好的缠绕效果,提高使用该绕线结构1的变压器的效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用于变压器且供二导线绕设,其特征在于,该绕线结构包括一中空筒柱;以及多个分隔墙,自该中空筒柱一部分的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该分隔墙包含相互排列的一前板以及一后板,该前板与该后板的高度不相等,该前、后板间形成有一绕线槽,该前板成型有与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入口,该后板则成型有与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出口,该入口的深度大于该出口的深度;所述一导线缠绕于该中空筒柱及这些分隔墙以形成一一次侧,所述另一导线则缠绕于该中空筒柱的另一部分以形成一二次侧,该一次侧与该二次侧相互分隔,而缠绕于该分隔墙的所述导线依序从各该分隔墙的该入口绕入并于该出口绕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中空筒柱首、末两端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有多个绕线柱。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 包含用于将该一、二次侧分开的一隔板,该隔板自该中空筒柱的外缘延伸,该 隔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柱,该凸柱成型有与该绕线柱相互对应的一凹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隔板开设有贯穿的一通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绕线槽的底缘呈倾斜状。
6、 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用于变压器且供二导线绕设,其 特征在于,该绕线结构包括-一中空筒柱;以及多个分隔墙,自该中空筒柱一部分的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该分隔墙包含 相互排列的一前板以及一后板,该前板与该后板的高度不相等,该前、后板间 形成有一绕线槽,该后板成型有与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入口,该前板则成型有与 该绕线槽相通的一出口,该入口的深度大于该出口的深度;所述一导线缠绕于该中空筒柱及这些分隔墙以形成一一次侧,所述另一导线则缠绕于该中空筒柱的另一部分以形成一二次侧,该一次侧与该二次侧相互 分隔,而缠绕于该分隔墙的所述导线依序从各该分隔墙的该入口绕入并于该出 口绕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中空筒柱首、末两端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有多个绕线柱。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 包含用以将该一、二次侧分开的一隔板,该隔板自该中空筒柱的外缘延伸,该 隔板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凸柱,该凸柱成型有与该绕线柱相互对应的一凹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隔板开设有贯穿的一通槽。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绕线槽的底缘呈倾斜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落差式绕线槽的绕线结构,用于变压器供导线绕设,绕线结构包括中空筒柱及分隔墙,分隔墙自中空筒柱一部分外缘延伸并间隔设置,分隔墙包含相互排列的前板及后板,该前板与该后板的高度不相等,前、后板间形成有绕线槽,前、后板分别成型有与绕线槽相通的入口及出口,入口的深度大于出口的深度;导线缠绕于中空筒柱及分隔墙及中空筒柱另一部分以形成一次侧与二次侧,缠绕于分隔墙的导线依序从各分隔墙的入口绕入并于出口绕出;通过绕线槽出入口的构造降低绕线结构与绕线工具间的公差要求,以提升导线绕制的成品率。
文档编号H01F41/06GK201369243SQ20082018453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李士昌, 李忠树, 林哲宇, 黄以民 申请人:高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