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性膜片及具备该透明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476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明导电性膜片及具备该透明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配置于例如触摸面板的前面使用、对于反复的笔输入具有良好书写耐久性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以及具备该透明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于透明塑料膜片上形成透明且具有导电性的化合物薄膜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因其具备导电性,故而被广泛用于电气、电子领域,例如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或触摸面板的透明电极等。作为该透明导电性膜片,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醋酸纤维素(TAC)等透明膜片的至少一面上,采用真空蒸镀法、溅镀法、离子电镀法等干式工艺,设置氧化锡(Sn02)、氧化铟(ln203)与氧化锡的混合烧结体(ITO)或氧化锌(ZnO)等制造而成者为众所周知。利用输入笔在显示器上书写文字的输入操作具有纸上书写的相同感觉,利用此优点,近年来移动信息终端、电子手册及多媒体机器等得到迅速普及,利用范围大幅扩大。由于利用的普及,因此要求导电性膜片具有利用笔输入文字的功能。与此相随,在导电性膜片的耐久性方面,亦要求其导电性不会因笔的输入而产生劣化。然而,当透明导电性膜片用于触摸面板时,隔着衬垫相对的一对导电性薄膜在笔输入所产生的压力下紧密接触,因此存在导电性薄膜产生裂缝、发生剥离,造成电阻增大、断线等问题。因此,为缓和触控笔的应力,市场销售的透明导电膜片采用硬化层/PET膜片/黏着剂层/PET层/底涂层/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叠层构造。使用此透明导电性膜片时,柔软的黏着剂层可缓和笔输入时的应力,书写耐久性(笔输入耐久性)得以提高,然其存在膜片构造非常复杂,制造方法亦很复杂,故成本高昂的缺点。因此,提出了一种透明导电性膜片,其在以构造更加简单的硬化型树脂作为主要构造成分的硬化物层上,层叠硬度为0.40.8GPa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而形成透明导电性膜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此透明导电性膜片的目的在于提高将其用于触摸面板时笔的滑动耐久性。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将动态硬度为0.0052的缓冲层设置于透明塑料膜片层与透明导电性薄膜层之间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此透明导电性膜片的目的在于改良将其用于触摸面板时笔的输入耐久性。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透明导电体,其于透明基体上具有以有机导电性组合物形成的透明导电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此透明导电体具有对应环境变化的高度可靠性,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阻抗劣化,寿命长。日本特开2002-163932号公报(第2页、第3页、第9页及第10页)日本特开平11-34206号公报(第2页、第7页及第8页)[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46259号公报(第2页及第4页)然而,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中,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硬度规定为0.40.8GPa,虽对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脆性有所抑制,针对笔滑动时的磨耗劣化的耐久性得以提高,但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厚度极薄,例如2227nm(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因此,仅依靠该透明导电性薄膜难以在长期使用中完成对笔滑动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和的作用,硬化物层及透明导电性薄膜上会产生损伤、裂缝,并不耐用。此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则只是将缓冲层的硬度指定,然仅靠硬度的调整无法消除使用中笔输入所产生的凹进(凹陷),其存在会留下凹进痕迹、书写耐久性恶化且外观变差等缺点。此外,专利文献3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存在以下问题,透明导电膜本身是由有机导电性组合物形成,耐久性差,并且该透明导电膜直接形成于透明基体上,故对于笔输入所产生的应力,其应力缓和作用并不充分,使用中透明导电膜会发生剥离。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例如触摸面板的笔输入可抑制有机导电层损伤、裂缝的发生、提高书写耐久性的导电性膜片以及具备该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是于透明基材上设置软质树200910146820.0说明书第3/25页脂层,并于该软质树脂层上层叠基于导电性高分子的有机导电层而构成,上述软质树脂层于温度2(TC,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测得的马氏硬度为0.170N/mm2,且具有自我修复性。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于第1技术方案中,上述软质树脂层是于透明基材上涂布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1090重量%的下列化学式(1)、(2)或(3)所示的重复单元。<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于第2技术方案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是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于第1至第3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形成上述有机导电层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是聚噻吩、聚秘、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第5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摸面板是于其前面配置第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而构成,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的有机导电层相对。使用本发明,可发挥以下效果。于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中,透明基材与有机导电层之间设有马氏硬度为0.170N/mn^的软质树脂层。因此,即使输入笔等反复滑动,亦可通过该软质树脂层分散笔的负荷,有机导电层上不易发生裂缝、剥离的现象。此外,软质树脂层具有自我修复性,因此输入笔滑动所造成的凹进(凹陷)得以恢复,外观不良的发生得以抑制。再者,导电层是具有柔软性的有机导电层,因此可抑制裂缝的产生,提高耐久性。因此,可抑制例如触摸面板上由于笔输入所造成的有机导电层的损伤、裂缝的产生,提高书写耐久性。于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中,软质树脂层是于透明基材上涂布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1090重量5%的上述化学式(1)、(2)或(3)所示的重复单元。此等重复单元可提高软质树脂层的柔软性与自我修复性。因此,于第1技术方案效果的基础上,可进而抑制有机导电层的损伤、裂缝的产生,以及外观不良。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是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因此,于第2技术方案效果的基础上,可提高软质树脂层的弹力性,提高复原性,并可实现迅速硬化,发挥透明导电性膜片的连续生产性。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中,形成有机导电层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是聚噻吩、聚秘、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因此,在第1至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效果的基础上,可进而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片的光学特性以及导电性。第5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摸面板是于其前面配置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而构成,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的有机导电层相对。因此,即使由于笔输入时在触摸面板的透明基材表面反复滑动,亦可抑制有机导电层的损伤、裂缝产生,可提供书写耐久性良好的触摸面板。图1是模式性显示具备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的截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触摸面板11透明导电性膜片12透明基材13软质树脂层14有机导电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具体说明被认为是本发明的最佳形态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膜片是于透明基材上设置软质树脂层,并于该软质树脂层上层叠基于导电性高分子的有机导电层而构成。软质树脂层于温度2(TC、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测得的马氏硬度为0.170N/mm2,且具有自我修复性。该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例如以彼此的有机导电层相对的方式配置于触摸面板的前面,以此形成触摸面板。另外,触摸面板是指通过手指或专用笔触摸画面,执行计算机操作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构成触摸面板10的透明导电性膜片11是于透明基材12上设置软质树脂层13,并于其上层叠有机导电层14而构成。另外,图1是模式性表示触摸面板10的截面图,各层的厚度、有机导电层14之间的间隔等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此外,触摸面板10是由双面胶带(衬垫)15将2片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周围贴合而构成,该2片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有机导电层14相对。然后,使用触摸面板输入笔16在触摸面板10的前面侧(图1的上侧)的透明基材12上从左往右(图1中自实线向二点虚线)滑动,以此进行输入操作。此时,透明导电性膜片11于透明基材12与有机导电层14之间设有上述软质树脂层13,因此可抑制因触摸面板输入笔16在透明基材12上的笔输入而造成有机导电层14损伤、裂缝产生,可提高书写耐久性(尖端按压耐久性)。于上述透明基材12的与软质树脂层13相反的面上,层叠有未图示的硬化层、防眩层以及具有自我修复性的软质树脂层,可在硬化层上设置比其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层,或可在上述防眩层上层叠比其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防眩层。此时,通过硬化层,可增大表面的强度,而防眩层可使表面具有防眩性,能够抑制反射,具有自我修复性的软质树脂层可提高用笔输入时表面的书写手感。此外,通过设有低折射率层的减反射层,可有效抑制表面的反光现象,通过设有低折射率层的减反射防眩层,可使表面具有防眩性,抑制反射,进而抑制防眩层表面上的反光现象。以下,按照顺序说明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各项构成要素。透明基材12可使用透明树脂膜片、透明树脂板、透明玻璃板等,无特别限制。形成透明基材12的树脂材料具体可举出聚(甲基)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腈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甲基戊烯系树脂、三醋酸纤维素(TAC)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再生纤维素系树脂、二乙醯纤维素系树脂、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二烯三元共聚物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酮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醯胺(尼龙)系树脂、聚亚醯胺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其中,由通用性及用途实绩等观点考虑,较好的是聚(甲基)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三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及聚碳酸酯系树脂。设置偏光层作为功能层时,通常使用三醋酸纤维素系树脂。透明基材12的厚度通常为105000um,较好的是251000pm,更好的是35500um。当此厚度比10iim薄时,在形成透明导电性膜片11等作业中其作业性变差,透明基材12的强度亦有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当厚度比5000Um厚时,将透明导电性膜片11用于触摸面板10时,必须加大笔输入的力量,非所期望。以下,针对软质树脂层13进行说明。此软质树脂层13于温度2(TC、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测得的马氏硬度为0.170N/mm2,且具有自我修复性。此处,所谓自我修复性是指一旦产生凹进(凹陷),该凹进(凹陷)的痕迹会随时间消失并回到原来形状(复原)的性质。软质树脂层13的厚度较好的是5100ym,更好的是1080um。当其厚度低于5um时,则软质树脂层13的柔软性不足,自我修复性及书写耐久性变差。而另一方面,当厚度超过100um时,软质树脂层13则过厚,将其用于触摸面板10时,必须加大笔输入的力量,非所期望。软质树脂层13是于透明基材12上涂布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使其硬化后形成,硬化性组合物的黏度过高等情形下,则涂布经过稀释溶剂稀释的硬化性组合物(液体),然后除去溶剂再使其硬化后形成。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涂膜(软质树脂层13)的上述马氏硬度为0.170N/mm2,较好的是0.165N/mm2,更好的是0.510N/mm2。马氏硬度是根据将维氏硬度块压入膜片表面时的测试负重与压入表面积所计算得出的涂膜硬度,是物体表面硬度的指标。当该马氏硬度低于0.1N/mi^时,显示过软且过于凹进的倾向,耐久性低。另一方面,超过70N/mn^时,显示过硬且难以凹进的倾向,无法吸收施加的力量。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中,包含紫外线硬化性或热硬化性的不饱和丙烯树脂组合物、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饱和聚氨酯树脂组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聚醯胺树脂组合物、热硬化型的硅系、三聚氰胺系及环氧系的树脂组合物等。进一步具体而言,可举出含有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硅系、三聚氰胺系或环氧系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等,上述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至少含有2个多价乙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等的(甲基)丙烯醯基。其中,由耐久性及操作便利性的观点考虑,以可利用紫外线、电子线或加热方式硬化的多价乙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或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较佳。进而,由操作性及连续生产性的观点考虑,具有紫外线硬化性、电子线硬化性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的树脂更好。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通常含有50重量%以上此等含(甲基)丙烯醯基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较好的是含有60重量%以上。上述多价乙醇可举出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propyleneglycol)、聚丙二醇、丙二醇(propanediol)、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2-乙基-l,3-己二醇、2,2,-硫代乙二醇、1,4环己二甲醇等2价乙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异戊四醇、三丙二醇、二季戊四醇、双三羟甲基丙烷等三价以上的乙醇。上述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可通过一个分子中含有复数个异氰酸酯基的有机异氰酸酯与具有氢氧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进行有氨酯化反应获得。至于一个分子中含有复数个异氰酸酯基的有机异氰酸酯,可举出二异氰酸己二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异氰酸酯基的有机异氰酸酯,以及将此等有机异氰酸酯进行异氰尿酸酯改质、附加物改质、縮二脲改质后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异氰酸酯基的有机异氰酸酯等。至于具有氢氧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聚己内酯改质羟苄酯等。其中,如(甲基)丙烯酸聚己内酯改质羟苄酯等具有长链部分的化合物的弹性高,具有自我修复性,故较好。此外,可在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构成成分中使用聚己内酯二元醇或聚四甲基二醇等具有复数个氢氧基的寡聚物、十三烷醇、肉豆蔻醇、鲸蜡醇、十八烷醇、二十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鲸蜡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具有长链烷基乙醇,使得软质树脂层13具有良好的复原性,可实现适度的表面光滑性。这些成分可单独使用,亦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此外,为取得优良的凹进感以及适当的复原性,较好的是上述多价乙醇或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各种树脂中适度含有长链部分。至于长链部分,可举出含有以下列化学式(1)、(2)或(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链等。—O—((CH2)厂O〕k—(1)式中,j=24,k=230。-O-(S-(CH2),-O)m-Q(2)式中,1=312,m=l15。—(CH2)p—(3)式中,p=1024。化学式(1)的情形下,重复单元k较好的是230个链,更好的是220个链。化学式(1)的重复单元中,碳素数j较好的是24个。化学式(2)的情形下,m较好的是l15个链,更好的是110个链。化学式(2)的重复单元中,碳素数1较好的是312个,更好的是38个。化学式(3)的情形下,碳素数p较好的是1024个,更好的是1220个。较好的是,此等长链部分的重复单元于硬化性组合物中含有1090重量%,更好的是含有2585重量%,含有3080重量%尤佳。该含有量少于10重量%时,软质树脂层13的弹性升高,难以具备自我修复性。而另一方面,当高于90重量%时,软质树脂层13存在强度不足的倾向,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耐久性降低,非所期望。如上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若是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便可提高软质树脂层13的弹性,增强其复原性,并可使硬化迅速完成,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连续生产性。在此情形下,依据常规方法向硬化性组合物添加光聚合引发剂,并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进行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继而,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若经过聚己内酯改质或异氰尿酸酯改质,便可提高软质树脂层13的复原性,增强自我修复性。(密着性提高成分)此外,为改善透明基材12与软质树脂层13之间以及软质树脂层13与有机导电层14之间的密着性,较好的是硬化性组合物中含有1种或2种以上具有羧基与氢氧基中至少一者的化合物。具有羧基与氢氧基中至少一者的化合物并无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羟基琥珀酸、水杨酸、乳醯乳酸、2-羟基丁酸等同时具有氢氧基以及羧基的化合物、或者(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马来酸、衣康酸、拧康酸、邻苯二甲酸单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同时具有不饱和结合以及羧基的化合物、以及将这些单体共聚合的共聚合体、烯丙醇、甲基丙烯醇、乙烯醇、油醇、丙烯酸-2-羟丙酯等同时具有不饱和结合以及氢氧基的化合物、以及将这些单体共聚合的共聚合体等。此种化合物的含有量在硬化性组合物中较好的是0.0130重量%,更好的是0.115重量%。此等化合物的含有量少于0.01重量%时,软质树脂层13对于透明基材12的密着性不够充分,多于30重量%时,软质树脂层13的自我修复性降低,非所期望。(反应性稀释剂)进而,硬化性组合物还可以同时使用具有一个不饱和结合的化合物,作为提高软质树脂层13的强度、韧性等物性的反应性稀释剂。此反应性稀释剂只要是与形成软质树脂层13的上述成分具有良好相溶性的单体即可,并无特别限制。至于反应性稀释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基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垸酮、二甲基丙烯醯胺等。这些单体可单独使用,亦可两种以上同时使用。(稀释溶媒)为调整硬化性组合物的粘度,可使用稀释溶媒。稀释溶媒只要是非聚合性物质即可,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醇醚、乙氧基乙醇醚、乙基乙二醇醋酸酯、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丙二醇单甲醚、3-甲氧丁醇等。这些稀释溶媒可单独使用,亦可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其含有量取决于硬化性组合物的组成,但通常为硬化性组合物的0.180重量%。(表面调节剂)为提高硬化性组合物的涂工性,较好的是于硬化性组合物中添加表面调节剂。该表面调节剂较好的是聚硅氧垸系化合物或丙烯系聚合物等。聚硅氧烷系化合物较好的是直链状或分支状的聚二取代基硅氧垸系化合物,亦可为含有聚硅氧烷基的共聚合体。聚二取代基硅氧烷的代表例为聚二甲基硅氧垸。进而,主链或侧链可具有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等反应性基。该甲基的部分乃至全部可由其他有机基置换(该甲基被置换的位置可为末端亦可为链内)。此种其他有机基可举出甲基之外的烷基、芳基、环烷基以及聚氧化伸烷基链或聚酯链等具有重复单元的链等。进而,此等有机基可具有氢氧基、胺基、环氧基、醯基、醯氧基、羧基等其他官能基。上述具有重复单元的链可举出聚氧乙烯链、聚氧丙烯链、聚四氢呋喃链、聚(氧乙烯丙烯)链等聚氧化伸烷基链,或聚己内酯链、聚癸二酸亚乙基酯链、聚乙二醇己二酸等聚酯链。此等链的末端可为氢氧基或羧基,亦可为(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其末端可由有机基封闭。例如,可用烷基醚化、烷基酯化等方式进行封闭。此外,该链通常是通过二甲基或三甲基等烷基与硅原子结合,但并不仅限于此。具体而言,表面调节剂中,作为包含聚醚改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市售产品,较好的是"BYK-306"、"BYK-330"、"BYK-341"、"BYK-344"、"BYK-307"、"BYK-333"(毕克化学生产)、"VXL4930"(维诺华树脂公司(VianovaResins)生产)等。此夕卜,作为包含丙烯系聚合物的市售品,较好的是"BYK画356"、"BYK画359"、"BYK-361"、"BYK-352"、"BYK-354"、"BYK-355"、"BYK-358"、"BYK-380"、"BYK-381"、"BYK-390"(毕克化学生产)等。进而,作为含有聚硅氧垸基的共聚合体,较好的是由含有聚硅氧烷基的化合物与其他聚合体形成的含有聚硅氧烷基的接枝共聚合体,或是由含有聚硅氧垸基的化合物与其他聚合体形成的含有聚硅氧垸基的接枝共聚合体链段A与由其他聚合体形成的不含有聚硅氧垸基的聚合体链段B形成的AB块状共聚合体,或是由含有聚硅氧烷基的化合物链段A与由其他聚合体形成的不含有聚硅氧烷基的聚合体链段B形成的AB块状共聚物。上述共聚合体的市售品可举出MODIPERFS700、MODIPERFS710、MODIPERFS720、MODIPERFS730[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生产]等。表面调节剂于硬化性组合物中的含有量通常为0.0110重量%,较好的是0.015重量%。该含有量超过10重量%时,有机导电层14与软质树脂层13之间的密着性会降低。而另一方面,如果低于0.01重量%,软质树脂层13则无法取得足够的表面平滑性。硬化性组合物由上述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至少具有羧基与氢氧基中至少一者的化合物、反应性稀释剂、表面调节剂、稀释溶媒、以及后述的其他化合物等配合调制而成。调制时,用于调配的器械及调配步骤等依常法进行,无特别限制。软质树脂层13既可为单层,亦可形成为复数层。形成软质树脂层13的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NATOCO株式会社生产的紫外线(UV)硬化性的特殊改质丙烯酸胺酯涂料"UV自我愈合性透明涂料"等。(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用于将紫外线、电子线等活性能量线照射在上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上,使聚合开始,可使用公知的化合物。该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二苯甲酮类、苯乙酮类、a-戊基肟酯、米氏苯甲酸节酯、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塞吨酮类等。具体而言,可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l-苯基丙烷-l-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l-酮、1-[4-(2-羟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l-丙烷-l-酮、安息香、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l-酮、二苯甲酮、[4-(甲基苯硫基)苯基]苯基甲酮、4-羟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3,3,,4,4'-四(t-丁垸基羰基)二苯甲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a-戊基肟酯、米氏苯甲酸苄酯、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光聚合引发剂的含有量相对于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100重量份,较好的是0.0120重量份,110重量份更好。此含有量低于O.Ol重量份时,由硬化性组合物获得的硬化物(被膜)难以完全硬化,硬化不充分,因此非所期望。另一方面,当超过20重量份时,虽可充分完成硬化,但并无更多效果,因此用量过多而无用,造成浪费。(软质树脂层13的调制)将以上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12上之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使其硬化,取得在透明基材12上形成有软质树脂层13的膜片。将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材12上的方法有滚筒涂布法、自旋式涂布法、浸渍涂布法、刷毛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刀式涂布法、挤压式涂布法、凹版印刷涂布法、淋幕涂布法、反向涂布法、吻合涂布法、刮刀式涂布法等,所有公知的方法均可采用。涂布时,为提高密着性,可预先在透明基材12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前处理。用于照射活性能量线的活性能量线源例如可使用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氙气灯、氮气雷射、电子线加速装置、放射性元素等线源等。至于活性能量线的照射量,以紫外线波长365nm的积算光量为例,较好的是505000mJ/cm2。照射量低于50mJ/cm2时,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不充分,非所期望。另一方面,超过5000mJ/cn^时,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存在着色倾向,非所期望。上述有机导电层14与以往的无机导电层相比,柔软性与弹性均更高,因此可在长期使用中缓和输入笔滑动所造成的应力。用于形成此有机导电层14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只要是具有透明性及导电性的有机导电性材料即可,并无特别限制。较好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具体有聚噻吩、聚秘、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其中,较好的是导电性及光学特性良好的聚噻吩及聚苯胺,更好的是聚噻吩。在软质树脂层13上形成此有机导电层14可采用常法进行。有机导电层14的厚度通常为100200nm。[其他层]此外,如上所述,透明基材12的与形成有软质树脂层13的面相反的面上,可设置硬化层,在该硬化层上层叠折射率比硬化层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层。或者,在上述硬化层上设置防眩层,在该防眩层上设置折射率比防眩层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防眩层。形成硬化层可为透明导电性膜片11赋予充分的表面强度,可提高耐久性。硬化层的厚度较好的是l20"m。该厚度低于lum时,透明导电性膜片11难以获得充分的表面强度。另一方面,当厚度超过20um时,会造成透明导电性膜片11耐弯曲性降低等问题。形成硬化层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四乙氧基硅烷等反应性硅化合物等的硬化物。其中,从兼顾生产性及硬度的观点考虑,包含紫外线硬化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物的聚合硬化物尤佳。此种包含紫外线硬化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物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将两种以上公知的紫外线硬化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的组合物、市场上作为紫外线硬化性硬化层材料而销售的组合物、或者其他在不损害硬化性的范围内,进而添加其他成分的组合物。形成减反射层后,可对表面反光现象作有效抑制。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比硬化层低,可使其表面具有防止反射功能。至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举出紫外线硬化型丙烯树脂等树脂系材料、在树脂中分散胶体氧化硅等无机微粒子所形成的混合材料、四乙氧基硅垸或钛酸四乙酯等使用金属垸醇盐等的溶胶-凝胶系材料等。尤其,众所周知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具有低折射率,具体可举出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的聚合性单体,例如聚合甲基(丙烯酸)含氟垸基酯而形成的聚合体、聚合氟烷基苯乙烯而形成的聚合体等。进而,有效降低折射率的方法可举出在作为黏合剂的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中添加中空氧化硅微粒子的方法。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制,可视光波长的1/4(约100nm)时,其干扰效果可减少表面反射,提高透过率,较为理想。此外,从获得较佳的防止反射效果的观点考虑,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是越低越好,但过低时,反射光会着色,非所期望。因此,考虑到防止反射和防止着色,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较好的是在1.301.50,尤其着重于防止反射效果时,1.301.45更佳。形成防眩层时,表面可具有防眩性,可抑制反射。此种防眩层例如可通过使含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及透光性微粒子的用于形成防眩层的组合物硬化而形成。上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构成成分中必须含有聚合性成分,亦可根据需要含有其他成分。该聚合性成分可从单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含有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的寡聚物、以及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聚合体中选择1种或2种以上使用。上述透光性微粒子可举出无机质的微粒子或树脂微粒子(塑料球珠),从透明性以及方便调节与硬化层的折射率差的观点考虑,较好的是树脂微粒子。形成该树脂微粒子的材料可举出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树脂(折射率1.49)、聚苯乙烯树脂(折射率1.54)、三聚氰胺树脂(折射率1.57)、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丙共聚合树脂等。此等树脂中含有交联树脂。苯丙共聚合树脂中,可通过改变两单体的共聚合比例来任意调节折射率。至于所使用的其他成分,还有光分解型或热分解型聚合引发剂、不含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的寡聚物(以下称非聚合性寡聚物)、不含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的聚合体(以下称非聚合性聚合体)、金属氧化物、界面活性剂、稀释溶剂、光增感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防止氧化剂等。使用此等成分形成的防眩层较好的是厚度在0.150um范围内。形成有具有自我修复性的软质树脂层时,当输入笔在该软质树脂层表面滑动时,可提高笔输入的书写手感。此种软质树脂层较好的是使用形成上述软质树脂层的成分,厚度在10100ym范围内。设置防眩层,并在该防眩层上形成具有折射率低于防眩层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的减反射防眩层时,表面可具有防眩性,可抑制反射,进而有效抑制防眩层表面上的反光现象。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比防眩层低,其表面具有防止反射功能。至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举出紫外线硬化性丙烯树脂等树脂系材料、在树脂中分散胶体氧化硅等无机微粒子所形成的混合材料、四乙氧基硅烷或钛酸四乙酯等使用金属烷醇盐等的溶胶-凝胶系材料等。尤其,众所周知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具有低折射率,具体可举出侧链中具有全氟垸基的聚合性单体,例如聚合甲基(丙烯酸)含氟垸基酯而形成的聚合体、聚合氟烷基苯乙烯而形成的聚合体等。进而,有效降低折射率的方法亦可举出将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作为黏合剂,并添加中空氧化硅微粒子的方法。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制,可视光线波长的1/4(约100nm)时,其干扰效果可减少表面反射,提高透过率,较为理想。此外,从获得较佳的防止反射效果的观点考虑,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是越低越好,但过低时,反射光会着色,非所期望。因此,考虑到防止反射和防止着色,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较好的是在1.301.50,尤其着重于防止反射效果时,1.301.45更佳。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11中,透明基材12与有机导电层14之间设有马氏硬度为0.770N/mn^的软质树脂层13。因此,即使触摸面板输入笔16在透明基材12上反复滑动,亦可通过该软质树脂层13分散负荷,因此有机导电层14上不易发生裂缝、剥离的现象。并且,软质树脂层13具有自我修复性,因此可使凹进复原,抑制外观不良的产生。再者,导电层是具有柔软性的有机导电层14,因此可抑制裂缝的产生,提高耐久性。因此,可抑制例如触摸面板IO上由于笔输入所造成的有机导电层14的损伤、裂缝的产生,可以提高书写耐久性。软质树脂层13是于透明基材12上涂布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1090重量%,更好的是包含3080重量%的上述化学式(1)、(2)或(3)所示的重复单元。该等重复单元可提高软质树脂层13的柔软性及自我修复性,进一步抑制有机导电层14的损伤、裂缝的产生以及外观不良。上述硬化性组合物若是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便可提高软质树脂层13的弹性,增强其复原性,并可使硬化迅速完成,因此可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连续生产性。形成有机导电层14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为聚噻吩、聚吣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以此可进一步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光学特性及导电性。触摸面板10是于其前面配置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11而构成,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有机导电层14相对。因此,即使由于触摸面板输入笔16在触摸面板10的透明基材12表面反复滑动,亦可抑制有机导电层14的损伤、裂缝产生,可提供书写耐久性良好的触摸面板IO。以下,举制造例、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由此等实施例的范围限定。各例中的马氏硬度、雾度值、全光线透过率、表面阻抗率以及书写耐久性是采用下述方法测量。此外,各例中的份代表的是重量份。(1)马氏硬度于作为透明基材12的PET膜片上,以干燥膜厚30um的厚度涂布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形成软质树脂层13,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株式会社FischerInstruments生产,FischerScopeH-100]测量所形成的软质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N/mm2)。测量条件为温度20。C,相对湿度50%,最大负重2mN,第一蠕变5秒,第二蠕变5秒。(2)雾度值使用日本电饰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NDH-2000,测量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光学特性的雾度值(%)。(3)全光线透过率使用日本电饰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NDH-2000,测量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光学特性的全光线透过率(%)。(4)表面阻抗率使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LorestaGP(4探针探头),测量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表面阻抗率(Q/□)。(5)书写耐久性如图1所示,使用2片透明导电性膜片11,用厚度为30wm的双面胶带15将其粘合,使有机导电层14相对,然后配置于玻璃之上。接着,使用聚縮醛树脂制的触摸面板输入笔16(尖端部d)0.8mm),以负重2.5N(250gf)、速度100mm/sec、IO万次往返的条件,在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有机导电层形成面的相反面,在向内侧方向与双面胶15相距2mm的位置进行滑动(图l中从实线至两点虚线的位置)。针对如此进行的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书写耐久性测试结果,如下进行了三等级的评价。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倍率280倍),有机导电层14完全未见剥离、裂缝及损伤。〇目视观察未见,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倍率280倍)发现有机导电层14的剥离、裂缝或损伤。目视可见有机导电层14的剥离、裂缝或损伤,其面积在触摸面板输入笔16滑动部位(面积)的1/5以下。X:目视可见有机导电层14的剥离、裂缝或损伤,其面积在触摸面板输入笔16滑动部位(面积)的1/5以上。将由二异氰酸己二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TAKENATE700]2.1份、及聚己内酯改质羟基乙酯[Daicd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PLACCELFA10L,聚己内酯单元的重复数量=10]97.9份构成的丙烯酸胺酯90份、邻苯二甲酸单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M-5400]6.8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3份、表面调节剂[毕克化学生产,商品名称"BYK-381"]0.2份以及甲基乙基酮100份混合,调制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l)。此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中含有上述化学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其中1=5,m=10)80重量%。将由二异氰酸己二酯的异氰尿酸酯改质丙烯酸胺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TAKENATED-170]20.5份、及聚己内酯改质羟基乙酯[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PLACCELFA5,聚己内酯单元的重复数量=5]79.5份构成的丙烯酸胺酯90份、丙烯酸-2-羟丙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HPA]6.8份、l-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3份、表面调节剂(毕克化学生产,商品名称"BYK-381")0.2份以及甲基乙基酮IOO份混合,调制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2)。此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中含有上述化学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其中1=5,m=5)57重量%。将由二异氰酸己二酯的异氰尿酸酯改质型[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TAKENATE170N]34份、及聚己内酯改质羟基乙酯[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PLACCELFA2,聚己内酯单元的重复数量=2]66.0份构成的丙烯酸胺酯卯份、邻苯二甲酸单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M-5400]6.8份、l-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3份、表面调节剂[毕克化学生产,商品名称"BYK-381")0.2份以及甲基乙基酮100份混合,调制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3)。此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中含有上述化学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其中1=5,m=2)40重量%。将由二异氰酸己二酯的异氰尿酸酯改质型[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TAKENATE170NJ34份、及聚己内酯改质羟基乙酯[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PLACCELFA2,聚己内酯单元的重复数量=2]66.0份构成的丙烯酸胺酯85份、邻苯二甲酸单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M-5400]6.8份、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生产、KAYARAD、商品名称DPHA]5.0份、l-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3份、表面调节剂[毕克化学生产,商品名称"BYK-381")0.2份以及甲基乙基酮100份混合,调制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4)。此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中含有上述化学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其中1=5,m=2)37重量%。以聚(3,4-二氧乙基塞吩)与聚磺酸作为主要成分,在含有硅烷耦合剂而形成的水分散溶媒导电性涂料[日本AGFAGevaert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OrgaconS-300]100份中分别添加乙二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生产]5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Nagasechemtex公司生产,EX-810)0.3份,以及3-甘油基丙基三乙基硅烷氧[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0.3份作为上述含有垸氧基的化合物,混合搅拌一小时,直至各成分达到均匀,调制出有机导电性组合物(EC-1)。在含有聚(3,4-二氧乙基塞吩)0.5份与聚磺酸0.8份而形成的水分散体(BaytronP:BayerAG公司生产)100份中分别添加N-甲基吡咯垸酮[和光纯药株式会社生产]5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Nagasechemtex公司生产,EX-810)0.3份,以及3-甘油基丙基三乙基硅烷氧[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0.3份作为上述含有垸氧基的化合物,混合搅拌一小时,直至各成分达到均匀,调制出有机导电性组合物(EC-2)。在含有吡咯0.4份、聚磺酸1.5份而形成的水分散体100份中添加过硫酸铵1份、硫酸铁0.5份,调制出掺杂聚磺酸的聚秘、咯液。在获得的掺杂聚磺酸的聚秘咯液中添加咪唑2份,混合搅拌l小时,直至各成分达到均匀,调制出有机导电性组合物(EC-3)。4份以及异丙醇100份混合,调制出硬化层用涂液(HC)。将平均粒径为0.07um的ITO微粒子85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5份、光聚合引发剂[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生产的KAYACUREBMS]5份及丁醇900份混合,调制出高折射率层用涂液(H)。将1,10-二丙烯醯氧基-2,2,3,3,4,4,5,5,6,6,7,7,8,8,9,9-十六氟癸70份、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0份、硅胶微粒子分散液[日产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XBA-ST]60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生产的KAYACUREBMS]5份混合,调制出低折射率用涂液(L-l)。将丙烯酸胺酯[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GRANDICPC6-6150F,含光聚合引发剂]50份及甲基异丁基酮(MIBK)83.4份混合,调制黏合剂,在该黏合剂中混合交联丙烯树脂的微粒子[综研化学株式会社生产,MX-500,粒径一致的单分散微粒子,平均粒径5Pm]17份作为透光性微粒子,调制出防眩层用涂液(AG-1)。将6官能丙烯酸胺酯[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紫光UV-7600B]8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量40X103)10份、交联聚苯乙烯珠[综研化学株式会社生产,SX-130H,平均粒径1.3um]10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份以及甲基异丁基酮150份混合,调制出防眩层用涂液(AG画2)。(实施例1)使用厚度为188P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片[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A4300]作为透明基材12。于PET膜片一侧的面上,利用涂布棒使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l)成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30um,然后以400mJ/ct^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软质树脂层13。接着,于该软质树脂层13上,利用涂布棒使导电性组合物EC-1形成被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150nm,然后于室温下放置1分钟,于15(TC的温度下干燥1分钟,层叠有机导电层14,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ll。(实施例2)使用厚度为188u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片[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A4300]作为透明基材12。于该透明基材12的一侧的面上,利用涂布棒涂布硬化层用涂液HC,并使干燥膜厚为5"m,然后在氮气环境下以400mJAW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硬化层。接着,于PET膜片另一侧的面上,利用涂布棒使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2成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30Pm,然后以400mJ/cm2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软质树脂层13。进而,在该软质树脂层13上,利用涂布棒使导电性组合物EC-1成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150nm,然后在室温下放置1分钟,在15(TC的温度下干燥1分钟,层叠有机导电层14,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实施例3)实施例3是于实施例2中,将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2以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3取代,除此的外与实施例2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实施例4)实施例4是于实施例2中,将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2以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4取代,除此的外与实施例2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实施例5)实施例5是于实施例2中,将导电性组合物EC-1以EC-2取代,除此的外与实施例2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实施例6)使用厚度为188P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片[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A4300]作为透明基材12。于该透明基材12上,利用涂布棒涂布硬化层用涂液HC,并使干燥膜厚为5um,然后以400mJ/cm2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硬化层。然后,在硬化层上,利用旋转涂布机按顺序涂布高折射率用涂液H以及低折射率用涂液L-1,使其干燥,并使其光学膜厚分别为110125nm,然后在氮气环境下,以400mJ/cm2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于PET膜片的一侧的面上形成减反射层。接着,于PET膜片另一侧的面上,利用涂布棒使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2成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lOum,然后以400mJ/cm2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软质树脂层13。进而,于该软质树脂层13上,利用涂布棒使导电性组合物EC-1形成被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150nm,然后于室温下放置1分钟,于15(TC的温度下干燥1分钟,层叠有机导电层14,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其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全光线透过率为88.9%,反射率为4.5%,视认性得到改善。(实施例7)使用厚度为188y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片[东洋纺株式会社生产的A4300]作为透明基材12。于该透明基材12上,利用涂布棒涂布防眩层用涂液AG-1,使其干燥膜厚为6um,并于氮气环境下以250mJ/cm2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在PET膜片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具有凹凸部的防眩层。接着,于PET膜片一侧的面上,利用涂布棒使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1成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45ym,然后以400mJ/cm2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软质树脂层13。接着,于该软质树脂层13上,利用涂布棒使导电性组合物EC-1形成被膜,并使干燥膜厚大约为150nm,然后于室温下放置1分钟,于15(TC的温度下干燥1分钟,层叠有机导电层14,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其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反光性及指纹视认性提高,视认性得到改善。(实施例8)实施例8是于实施例7中,将防眩层用涂液AG-1以AG-2取代,将导电性组合物EC-1以EC-3取代,除此的外与实施例7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ll。其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反光性及指纹视认性提高,视认性得到改善。(实施例9)实施例9是于实施例7中,在防眩层上,使用旋转涂布机涂布低折射率用涂液L-1,使其干燥,并使其光学膜厚分别为110125nm,然后在氮气环境下,以400mJ/ci^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除此的外与实施例7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其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全光线透过率为88.9%,反射率为4.3%,反光性提高,视认性得到改善。(实施例10)实施例10是于实施例7中,以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硬化性涂液F-l取代防眩层用涂液AG-1进行涂布,使干燥膜厚大约为30um,以250mJ/cm2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除此的外与实施例4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ll。其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动摩擦系数为0.24,书写手感得以提高。(比较例1)比较例1是于实施例2中,将用于形成软质树脂层的涂液F-l以硬化层用涂液HC取代,除此的外与实施例2实施相同的处理,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比较例2)比较例2不是在软质树脂层13上,而是于PET膜片一侧的面上,利用滚筒涂布机直接层叠导电性组合物EC-1,使干燥膜厚为大约150nm,然后在室温下放置1分钟,在15(TC温度下干燥1分钟,由此制作出透明导电性膜片11。针对以上实施例110以及比较例1及2的透明导电性膜片11,对软质树脂层13的膜厚、透明导电性膜片11的马氏硬度、雾度值、全光线透过率、表面阻抗率以及书写耐久性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实施例110中,软质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为1.065.0.因此,实施例110的透明导电性膜片11具有提高书写耐久性的作用,可见使用透明导电性膜片ll的触摸面板10具有良好的书写耐久性。此外,如实施例210所示,在PET膜片的与有机导电层14相反的面上,通过形成硬化层、减反射层、防眩层、软质树脂层等功能层,可使其具有防止反射功能、防眩性功能、书写手感提高等功能。另一方面,比较例1及2中,软质树脂层13的马氏硬度在本发明的范围的外,因此在书写耐久性评估中发现有机导电层14剥离,结果表明其不适于作为透明导电性膜片ll使用。另,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中可作以下变更。上述透明基材12、硬化层、低折射率层等中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剂等。此时,可使其具有紫外线吸收效果、红外线吸收效果、近红外线吸收效果等。于形成上述硬化层的组合物中,可添加具有羧基、胺基等的单体,提高硬化层相对于透明基材12的密着性。于上述透明基材12与软质树脂层13的间、透明基材12与硬化层的间等设置接着层,可提高密着性并减少干扰斑。上述触摸面板10可用于例如银行ATM、自动贩卖机、移动信息终端、复印机、传真机、汽车导航仪等设备。以下说明由上述实施方式所掌握的技术思想。0如技术方案第3或4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是经过聚己内酯改质或异氰尿酸酯改质的。采用此种方式构成时,则在技术方案第3或4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提高软质树脂层的复原性,提高自我修复性。0如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至少具有羧基与氢氧基其中一方的化合物。此时,在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改善透明基材与软质树脂层的间以及软质树脂层与有机导电层14的间的密着性。0如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反应性稀释剂,该反应性稀释剂包含具有一个不饱和结合的化合物。此时,在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提高软质树脂层的强度、韧性等物性。0如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表面调节剂,该表面调节剂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或聚硅氧烷系化合物。此时,在技术方案第2至4中任一项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改善硬化性组合物的流动性,提高其涂工性。0如技术方案第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于上述透明基材的与软质树脂层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硬化层、防眩层以及具有自我修复性的软质树脂层,并于上述硬化层上设置比硬化层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层,或在上述防眩层上设置比防眩层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减反射防眩层。如此构成时,在技术方案第1至4中任一项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通过硬化层,增大表面的强度,防眩层可使表面具有防眩性,能够抑制反射,而具有自我修复性的软质树脂层可提高用笔输入时表面的书写手感。此外,通过设有低折射率层的减反射层,可有效抑制表面的反光现象,通过设有低折射率层的减反射防眩层,可使表面具有防眩性,抑制反射,进而抑制防眩层表面上的反光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导电性膜片,是于透明基材上设置软质树脂层,并于该软质树脂层上层叠基于导电性高分子的有机导电层而构成,上述软质树脂层于温度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测得的马氏硬度为0.1~70N/mm2,且具有自我修复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软质树脂层是于透明基材上涂布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1090重量%的下列化学式(1)、(2)或(3)所示的重复单元,<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2)式中,1=312,m=l15,<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3)式中,p=10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上述硬化性组合物是含有氨酯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膜片,其中,形成上述有机导电层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是聚噻吩、聚秘、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5.—种触摸面板,是于其前面配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而构成,上述一对透明导电性膜片的有机导电层相对。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例如触摸面板的笔输入可抑制有机导电层损伤或裂缝的发生、可提高书写耐久性的导电性膜片以及具备该导电性膜片的触摸面板。透明导电性膜片(11)是于透明基材(12)上设置软质树脂层(13),并于其上层叠有机导电层(14)而构成。软质树脂层(13)于温度20℃、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利用超显微硬度测试装置测得的马氏硬度为0.1~70N/mm<sup>2</sup>,且具有自我修复性。该软质树脂层(13)通过于透明基材(12)上涂布硬化性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上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10~90重量%的特定重复单元。形成有机导电层(14)的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可使用聚噻吩、聚咇咯、聚苯胺或聚喹喔啉。文档编号H01B5/14GK101630541SQ200910146820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申请日期2009年6月15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发明者加藤辰德,木村育弘,野岛孝之申请人:日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