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98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检测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密封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新型铅酸蓄电池,在整个正常使用期间无需补 水、补酸,正确使用状况下,其循环充放电超过300次以上,使用寿命可达3年以上,自放电 率极低,小于1%,广泛应用于通信、交通、电力、金融、计算机网络、应急照明系统、电动助力 车能源等。但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存在自放电或使用放电,当12V电池被 放电到10. 5V/1CA或10V/1CA时,必须及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否则将造成过放电而损坏蓄 电池。另外,如静态放置或浮充工作一定时期不充电或放电,蓄电池将可能因内阻较大充不 进电而损坏报废,处置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密封铅酸蓄电池一般采用铅钙合金板栅,在深度放电或长期浮充不放电过程 中,其板栅与活性物质相接触界面发生硫酸盐化,在界面产生很大电阻,即蓄电池内阻增 大,这时普通充电机是充不进去电的。目前,对因放置或浮充时间过长而损坏的密封铅酸蓄 电池,只有作报废处理。《电子报》1996年6月23日 第25期3版〃 谈废旧蓄电池的修复方 法〃 介绍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高电压充电,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蓄电池与220V交流 电通过电容直接降压相联,充电不安全;第二,只能对一定容量的蓄电池进行充电,无过充 电保护,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太长,如6V3AH蓄电池充电时间为30 35小时。如充电电 流控制不好,将引起爆响,造成蓄电池内部开路而彻底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可以程序控制铅酸蓄电池 放电、充电和修复过程的微控纳米铅酸蓄电池检测修复仪。本实用新型的修复仪可根据铅 酸蓄电池具体情况进行放电、充电和修复,避免了充电、修复不充分的问题,也避免了过度 充电对铅酸蓄电池造成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由箱体和其 内部的复合电路板构成,箱体上具有液晶显示器、正负极导线连接线、控制按钮、及电源插 头;复合电路板上包括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保护电路、放电电路、智能微控器和谐振脉冲电 路,其中直流电源与放大电路、谐振脉冲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连接,谐振脉冲电路与放大电 路、智能微控器分别连接,放电电路与智能微控器、保护电路分别连接,待修复蓄电池与放 电电路两端并联连接,该箱体外壳由纳米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IC1 ,所述谐振脉冲电路包括芯片IC2,所述放大电路包 括二极管D7,为智能微控器IC4供电的供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3,智能微控器IC4的7脚连 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8脚;智能微控器IC4的19脚串接到放大电路二极管 D7的正极后接地;智能微控器IC4的23脚连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6脚;智 能微控器IC4的36脚连接到三极管IC3的集电极。[0007] 所述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5、继电器K、二极管D6和电阻R10 ;三 极管IC5串接在继电器K上,二极管D6串接在继电器K上,电阻R10和二极管D6并联,三 极管IC5的基极连接到所述智能微控器IC4的2脚。 技术效果 智能微控器作为控制中心可以操控放电电路检测铅酸蓄电池的具体状况,并根据
具体情况可以将铅酸蓄电池进行不同的处理。智能微控器还可控制谐振脉冲电路产生相应
的脉冲信号,使施加到铅酸蓄电池上的脉冲频率最有利于修复铅酸蓄电池。 放电电路可以对铅酸蓄电池进行放电,同时检测铅酸蓄电池的残留电压,据此可
以决定对铅酸蓄电池的下一步处理程序。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复合谐振消除铅酸蓄电池硫化现象。首先,任何晶体在分子结 构确定以后都有谐振频率,而这个谐振频率与晶体的尺寸有关,晶体的尺寸越大,谐振频率 越低。如果在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采用前沿陡峭的脉冲,利用傅立叶级数进行 频率分析可以知道脉冲会产生丰富的谐波成分,其低频部分振幅大,高频部分振幅小。这 样,大硫酸铅晶体获得的能量大,小硫酸铅晶体获得的能量小,在正脉冲充电期间大硫酸铅 晶体更易溶解,适当控制脉冲电流值,以较小的电流密度对正极板充电,对正极板不会形成 大的损伤。对于密封电池来说,瞬间的充电电压使电极板所产生的氧气也可以通过氧循环 在负极板上被吸收,电池也就不会形成失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由箱体和其内部的复合 电路板构成,箱体1上具有液晶显示器2、正负极导线连接线3、控制按钮4、及电源插头5 ; 复合电路板上包括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保护电路、放电电路、智能微控器和谐振脉冲电路, 其中直流电源与放大电路、谐振脉冲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连接,谐振脉冲电路与放大电路、 智能微控器分别连接,放电电路与智能微控器、保护电路分别连接,待修复蓄电池与放电电 路两端并联连接,该箱体外壳由纳米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IC1 ,所述谐振脉冲电路包括芯片IC2,所述放大电路包 括二极管D7,为智能微控器IC4供电的供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3,智能微控器IC4的7脚连 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8脚;智能微控器IC4的19脚串接到放大电路二极管 D7的正极后接地;智能微控器IC4的23脚连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6脚;智 能微控器IC4的36脚连接到三极管IC3的集电极。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5、继电器K、二极管D6和电阻R10 ;三极管IC5串接 在继电器K上,二极管D6串接在继电器K上,电阻R10和二极管D6并联,三极管IC5的基 极连接到所述智能微控器IC4的2脚。[001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直流电源向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检测修复系统提供电源,智能微控器IC4发出 指令,指令信号由智能微控器IC4的23脚传输到芯片IC2的6脚上。谐振脉冲电路产生高 频、低电流信号,经芯片IC2的2脚输出给三极管IC1的基极,经三极管IC1放大信号,此信 号经IC1的集电极输出到二极管Dl的正极。 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本装置的正极与铅酸蓄电池正极相连,本装置的负极接在 二极管D7的负极,即继电器K的1脚连接铅酸蓄电池的负极。如果铅酸蓄电池的极性接反, 二极管D7不导通,保护本装置不被破坏。 芯片IC2, 二极管D2、D4,电容C4、C5,电阻R5组成谐振脉冲电路。二极管D3和电 阻R6用于从IC2向IC4传递取样反馈信号,这一取样反馈信号可供IC4判断当前的脉冲频 率对于铅酸蓄电池的修复来说是否最佳,同时也保证IC1输出的脉冲信号电压稳定。 智能微控器IC4通过2脚向三极管IC5的基极传递信号,IC5的集电极向继电器K 供电,二极管D6导通,继电器K的1脚和2脚导通,铅酸蓄电池通过电阻R10进行放电。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 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 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由箱体和其内部的复合电路板构成,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具有液晶显示器(2)、正负极导线连接线(3)、控制按钮(4)、及电源插头(5);复合电路板上包括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保护电路、放电电路、智能微控器和谐振脉冲电路,其中直流电源与放大电路、谐振脉冲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连接,谐振脉冲电路与放大电路、智能微控器分别连接,放电电路与智能微控器、保护电路分别连接,待修复蓄电池与放电电路两端并联连接,该箱体外壳由纳米材料制作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IC1,所述谐振脉冲电路包括芯片IC2,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二极管D7,为智能微控器IC4供电的供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3,智能微控器IC4的7脚连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8脚;智能微控器IC4的19脚串接到放大电路二极管D7的正极后接地;智能微控器IC4的23脚连接到所述谐振脉冲电路中芯片IC2的6脚;智能微控器IC4的36脚连接到三极管IC3的集电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控纳米液晶蓄电池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IC5、继电器K、二极管D6和电阻R10 ;三极管IC5串接在继电器K上,二极管D6串接在继电器K上,电阻R10和二极管D6并联,三极管IC5的基极连接到所述智能微控器IC4的2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程序控制铅酸蓄电池放电、充电和修复过程的微控纳米铅酸蓄电池检测修复仪。该修复仪由箱体和其内部的复合电路板构成,箱体上具有液晶显示器、正负极导线连接线、控制按钮、及电源插头;复合电路板上包括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保护电路、放电电路、智能微控器和谐振脉冲电路,其中直流电源与放大电路、谐振脉冲电路和放电电路分别连接,谐振脉冲电路与放大电路、智能微控器分别连接,放电电路与智能微控器、保护电路分别连接,待修复蓄电池与放电电路两端并联连接,该箱体外壳由纳米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修复仪可根据铅酸蓄电池具体情况进行放电、充电和修复,避免了充电、修复不充分的问题,也避免了过度充电对铅酸蓄电池造成的损害。
文档编号H01M10/44GK201490289SQ20092017127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栋 申请人:吴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