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824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适配件的电源连接器。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通常被要求具备传导大电流及高电压的特性。但是,电源连接器所处的系统因输出/输入电压、电流不同,往往造成单一零件多重电压、电流不易识别的问题。 如何在不同的系统要求下,实现电源连接器零件的单一性及共享性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改善此类问题,研发人员提出了在电源连接器上增加适配件,以与互补的对接电源连接器配合的解决方案。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2010年3月3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 CN101663801A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电源端子及适配件。请参该专利的图5及图7所示,所述适配件包括中心段、若干肋及突出中心段的扣持悬臂。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适配件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凸肋。当适配件组装到定位孔内时,扣持悬臂沿凸肋之间的狭槽而扣持于定位孔内。安装完成后,由于扣持悬臂已经完全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因此,若要将适配件取出而更换其他类型的适配件时,往往无从下手、不易操作。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电源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使适配件与绝缘本体分离的电源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适配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后端的后端部, 所述收容空间设有向后凹陷于后端部的定位槽;所述适配件包括收容于定位槽内的收容部及向前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适配部,所述后端部设有由后向前延伸且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扣持臂,所述弹性扣持臂设有突伸入定位槽内以锁扣适配件并防止适配件向前脱离绝缘本体的扣合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位于弹性扣持臂的自由末端,所述适配件设有与弹性扣持臂的扣合部相抵压的扣持面。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部设有外表面及设于外表面上的凹槽以形成所述扣持面,所述扣持面位于竖直平面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扣持臂包括上扣持臂及下扣持臂,所述扣合部包括分别位于上扣持臂及下扣持臂上的上扣合部及下扣合部,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被夹持于上扣合部与下扣合部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延伸入收容空间内且位于定位槽两侧的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一导引块与第二导引块之间形成一个导引适配件的导引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为片状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均设有延伸入导引通道内用以限位适配件的定位块。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件设有对应弹性扣持臂的开槽,弹性扣持臂的扣合部通过开槽而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设有暴露于开槽内且倾斜设置的切入面, 所述切入面用以被抵压而带动弹性扣持臂变形进而使扣合部脱离适配件。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为多边形,所述后端部包括形成定位槽的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包括分别贴合于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为矩形,所述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均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也为矩形,所述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弹性扣持臂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扣持臂能够很容易地被突伸入收容空间的工具撑开,使适配件与绝缘本体脱离,进而便于更换或旋转适配件。

图1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于再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2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被切除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电源连接器被切除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被切除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适配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适配件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适配件被切除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的适配件被切除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3揭示了本发明的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由前向后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适配件3。请参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对接面11、自对接面11凹设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空间10、及位于收容空间10后端的后端部12。所述后端部12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且与收容空间10连通的若干收容槽13。所述收容空间10设有向后凹陷于后端部12且用以定位适配件3的定位槽14。所述收容槽13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另夕卜,所述后端部12还设有由后向前延伸且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10内的弹性扣持臂15。所述弹性扣持臂15设有突伸入定位槽14内以锁扣适配件3并防止适配件3向前脱离绝缘本体1的扣合部16。请参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扣持臂15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扣持臂151及下扣持臂152。所述扣合部16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扣持臂151及下扣持臂152自由末端的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所述后端部12还设有与定位槽14连通且位于定位槽14上、下端的一对狭槽17。当适配件3被插入定位槽14内时,所述上扣持臂151及下扣持臂152可在狭槽17内发生弹性变形。请参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导引适配件3的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向前延伸入收容空间10内且位于定位槽14两侧的第一导引块18及第二导引块19。所述第一导引块18及第二导引块19均为片状且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竖直面内。所述第一导引块18与第二导引块19之间形成一个导引适配件3的导引通道180。请参图2、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导引块18及第二导引块19的后端且靠近后端部12处均设有延伸入导引通道180内用以限位适配件3的一对定位块181。每一个定位块181设有位于前端且倾斜设置的导引面182。请参图2所示,所述定位槽14为多边形(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矩形)。 所述后端部12包括形成定位槽14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面141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面142。所述第一定位面141与第二定位面142相互垂直。请参图7所示,弹性扣持臂15的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分别延伸超出第一定位面141而突伸入定位槽14 内。请参图4所示,每一个导电端子2均为片状,以简化其结构、方便制造。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2构成端子对2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每一个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收容槽13内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的前端延伸且突伸入收容空间10内的接触部22、及自固定部21的底端向下延伸且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部23。组成端子对20的两个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部21之间的距离。请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适配件3包括收容于定位槽14内的收容部31、向前突伸入收容空间10内的适配部32、及连接收容部31与适配部32的中间部33。所述收容部31的外表面也同样为多边形(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矩形),以与定位槽14相对应。所述收容部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面311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面 312。所述第一配合面311垂直于第二配合面312。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311上均设有凹槽 313以形成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扣持面314。所述凹槽313进一步向前延伸并贯穿适配部32, 以形成将扣持面314暴露在前面的开槽321。请参图5所示,弹性扣持臂15的上扣合部161 及下扣合部162均设有暴露于开槽321内且倾斜设置的切入面163,所述切入面163用以被抵压而带动弹性扣持臂15变形进而使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脱离收容部31。所述中间部33的高度及宽度均大于收容部31及适配部32对应的高度及宽度。并且中间部33 靠近收容部31的四个角落均设有定位缺口 331。所述适配部32只有与具有互补结构的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才能让对接连接器最终插入收容空间10内。也就是说,适配部32具有防止不匹配的连接器误插入收容空间10内的功能。 请参图4至图6所示,当适配件3由前向后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时,适配件3的收容部31被限制在第一导引块18与第二导引块19之间,并且在第一导引块18与第二导引块19的导引下向后组装。所述适配件3的第一配合面311及第二配合面312对应贴着第一定位面141及第二定位面142而收容于定位槽14内。在此过程中,收容部31的第一配合面311及第二配合面312与弹性扣持臂15的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相抵压,使上扣持臂151及下扣持臂152在狭槽17内发生弹性变形。当适配件3插入到最终位置时,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回复弹性而弹入凹槽313内并与扣持面314相抵压,以防止适配件3向前脱离绝缘本体1。因为适配件3是安装于定位槽14内,所以可提高弹性扣持臂 15的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与扣持面314扣合的安全性。所述适配件3的收容部 31被夹持于上扣合部161与下扣合部162之间。同时,第一导引块18及第二导引块19的定位块181收容于收容部31四个角落的定位缺口 331内,实现定位。在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00的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1的矩形定位槽14与适配件3 的矩形收容部31相互配合,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干涉面,进而强化适配件3承受推力、压力及扭力,避免因适配件3损毁或旋转造成失效而引起的输入及输出错误。另外,适配件3在旋转一定的角度(如180度)后同样能够被插入定位槽14内,以实现多方位的适配效果。 当然,可以想象,与本实施方式揭示的收容部31相同或兼容,但是适配部与本实施方式揭示的适配部32角度不同的其它适配件也同样可以被插入定位槽14内,以实现多角度的适配性。而且,由于弹性扣持臂15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10内,如需替换或变更适配件3时, 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很容易被穿过收容空间10的工具撑开,即可将适配件3取出进行替换,可简化物料、提升效率及零件的共享性。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扣持臂15 通过开槽321而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10内,工具可沿着开槽321伸入收容空间10进而抵压切入面163。由于切入面163是倾斜设置的,随着工具的插入,上扣持臂151及下扣持臂 152被向外撑开,进而使上扣合部161及下扣合部162脱离适配件3的收容部31,适配件3 也因此可以被取出。另外,因弹性扣持臂15具有弹性可重复使用,在装配多样化时仅需旋转适配件3或替换适配件3,即可达到重复利用性、便利性及经济性的效果。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适配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后端的后端部,所述收容空间设有向后凹陷于后端部的定位槽;所述适配件包括收容于定位槽内的收容部及向前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适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设有由后向前延伸且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扣持臂,所述弹性扣持臂设有突伸入定位槽内以锁扣适配件并防止适配件向前脱离绝缘本体的扣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位于弹性扣持臂的自由末端,所述适配件设有与弹性扣持臂的扣合部相抵压的扣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设有外表面及设于外表面上的凹槽以形成所述扣持面,所述扣持面位于竖直平面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扣持臂包括上扣持臂及下扣持臂,所述扣合部包括分别位于上扣持臂及下扣持臂上的上扣合部及下扣合部,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被夹持于上扣合部与下扣合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延伸入收容空间内且位于定位槽两侧的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一导引块与第二导引块之间形成一个导引适配件的导引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为片状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引块及第二导引块均设有延伸入导引通道内用以限位适配件的定位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设有对应弹性扣持臂的开槽,弹性扣持臂的扣合部通过开槽而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设有暴露于开槽内且倾斜设置的切入面,所述切入面用以被抵压而带动弹性扣持臂变形进而使扣合部脱离适配件。
9.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多边形,所述后端部包括形成定位槽的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包括分别贴合于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矩形,所述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均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适配件的收容部也为矩形,所述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适配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后端的后端部,所述后端部设有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内的定位槽;所述适配件包括收容于定位槽内的收容部及向前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适配部,所述后端部设有由后向前延伸且向前暴露于收容空间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扣持臂,所述弹性扣持臂设有突伸入定位槽内以锁扣适配件并防止适配件向前脱离绝缘本体的扣合部。如此设置,所述弹性扣持臂能够很方便地被突伸入收容空间的工具撑开,以便于更换或旋转适配件。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2315557SQ2010102236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容志强, 戴宏骐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