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9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 统的接线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既能节约能源,缓解供电紧张 问题,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这样的技术得到了公众的关注。一种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已建好的屋顶上,与之相匹配的接线模 块通常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一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该技术 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例如采光屋顶、窗户或玻璃幕墙,这样的 光伏产品在发电的同时还能起到遮风挡雨和采光的作用。在上述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技术中,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元件连接的接线端子(引出线)一般通过焊接方式 与接线盒中的导电元件(金属导电垂片)形成电连接,然后,通过灌胶方式进行密封。在上述接线模块中,至少存在下述缺陷和不足之处首先,接线盒中的导电元件 (金属导电垂片)通过焊接方式与太阳能电池组件输的接线端子(引出线)电连接,连接方 式比较复杂,从而连接操作比较费时,生产成本比较高;其次,由于采用焊接手段,对操作工 艺的要求,例如操作场合的供电要求、焊接操作的气体、温度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而工 艺成本较高;最后,由于焊接方式形成永固定性连接,不利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盒的拆 卸分离,从而给接线盒内部元件的维修和检查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安装方便和拆卸容易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其采用弹 性母电连接件替代焊接方式,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盒的导电元件形成 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中的接线模块,接线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上形成有开口,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地配合;位于第一壳体中的二极管;位于第一壳体中的公电连接组件;公电连接组件至少包括与二极管的两极连接的连接端子;和与连接端子连接的导电元件;位于第二壳体中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连接并经开口
4进入第二壳体中;和位于第二壳体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均插接到弹性母电连接 件中;其中弹性母电连接件将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弹性地夹持在一起,以使接线端子和导电 元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优选地,弹性母电连接件包括夹持部,夹持部将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弹性地夹持
在一起。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平坦片;分别延伸自平坦面两侧的一对弹性弯曲片;和形 成在平坦片与一对弹性弯曲片之间的夹持空间;其中,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分别插接在夹 持空间内并在一对弹性弯曲片的弹性作用下夹持在一起,从而使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之间 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弹性母电连接件还包括插片部,插片部与接 线端子连接;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夹持部和自插片部。优选地,弹性母电连接件的夹持部、插片部和连接部是一体成形的。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还包括形成在第二壳体上的定位结构;定位结 构包括定位腔,弹性母电连接件的夹持部设置于定位腔中;和限位凹槽,限位凹槽设置在开口与定位腔之间,其中,弹性母电连接件的连接部设 置在限位凹槽中,而插片部则插入开口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的连接端皆呈片状。具体地,公电连接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和连接在第一连接 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二极管;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第一和 第二导电元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上;而弹性母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母电连 接件和第二弹性母电连接件;其中,第一和第二弹性母电连接件将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正、负 极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夹持在一起,从而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 新型采用弹性母电连接件替代焊接方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焊接操作费时,生产成本 比较高等问题,并且对操作工艺的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工艺成本。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通过采用弹性母电连接件方式,安装操作方便,从 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盒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盒之间的永久连接,从而使太 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盒的拆卸方便,便于对接线盒内部元件的维修和检查。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模块的一种应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模块的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仅显示了接线模块中的部分构件;[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模块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模块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的 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从接线模块的第二 壳体中分离出来时的状态;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安装在接线模块的 第二壳体中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 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请参见图1-6,图1-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于建筑 光伏一体化系统中的接线模块。具体地,接线模块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中,用于电 连接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中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相关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图2以结构分解视图的方式的显 示接线盒中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相关的若干部件,同时,为了清楚的目的,图2中 省略了壳体的部分;而图3-6则采用局部放大的视图方式显示出一个接线模块单元的具体 结构。参见图1-6,一种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中的接线模块,接线模块包括第一 壳体IOa ;第二壳体10b,其上形成有开口,其中第一壳体IOa和第二壳体IOb可拆卸地配 合;位于第一壳体IOa中的二极管103 ;位于第一壳体IOa中的公电连接组件100 ;公电连 接组件100至少包括与二极管103的两极连接的连接端子101、102 ;和与连接端子101、 102连接的导电元件20、20,;位于第二壳体IOb中的接线端子30、30,,接线端子30、30,与 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未图示)连接并经开口 11进入第二壳体IOb中;和位于第二壳 体IOb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接线端子30、30’和导电元件20、20’均插接到弹性母电连接 件40、40,中;其中弹性母电连接件40、40,将接线端子30、30,和导电元件20、20,弹性地 夹持在一起,以使接线端子30、30’和导电元件20、20’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弹性母电连接件40,其功能在于实现接线端子30和导电元 件20之间稳定的接触或者连接,从而保证两者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 中所述的弹性母电连接件40、40’,可以是一个通过自身的弹力将接线端子30、30’和导电 元件20、20’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的金属弹片,也可以是具有前述金属弹片的任何结构或者器 件。在上述接线模块中,壳体10a、10b可由绝缘材料制成。接线端子30、30’和导电元件20、 20’均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等材料制成。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相比于 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之间的焊接连接方式,采用通过弹性母电连接件的方式实 现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两者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从而克服了现有的焊接连接方式所带来 的弊端。具体地,下面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导电元件20、20’、 接线端子30、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4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图1显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接线模块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个 具体实施例中的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20、接线端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之间的连接 关系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壳体,图3是显示一组导电元件20、接线端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 件40之间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40 的立体图;而图5和图6则是显示弹性母电连接件40与第二壳体IOb之间的装配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接线模块中,弹性母电连接件40至少包括将接线端子30和导 电元件20弹性地夹持在一起的夹持部41。弹性母电连接件40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等 材料制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夹持部41包括平坦片411 ;分别延伸自平 坦面411两侧的一对弹性弯曲片412 ;和形成在平坦片411与一对弹性弯曲片412之间的 夹持空间410 ;其中,接线端子30和导电元件20分别插接在夹持空间410内并在一对弹性 弯曲片412的弹性作用下夹持在一起,从而使接线端子30和导电元件20之间形成稳定的 电连接。如此,利用弹性弯曲片412的弹力作用,可以将插接在夹持空间410中的接线端子 30和导电元件20稳定地夹持在一起。此外,优选地,插接在夹持空间410中的接线端子30 和导电元件20的连接端皆呈片状。这样,可以保证接线端子30和导电元件20之间充分地 接触,从而保证稳定的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性母电连接件40还可以包括与接线端子 30连接的插片部42 ;和连接夹持部41和插片部42的连接部43。如此,接线端子30还能 够进一步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插片部42接触,以确保两者的稳定接触。优选地,弹性母 电连接件42的夹持部41、插片部42和连接部43是一体成形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接线模块还包括形成在第二壳体IOb上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 构用于定位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20、接线端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等部件,以确保上 述部件之间稳定的电连接。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Oa和第二壳体IOb优选由塑料 制成。上述定位结构设置在下壳体部分10b。具体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腔12和限位凹槽 13 ;其中,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夹持部41设置于定位腔12中,而限位凹槽13则设置在开 口 11与定位腔12之间,其中,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连接部43设置在限位凹槽13中,而插 片部42则插入开口 11中。显然,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知,定位结构可以通过多种其它替代 方式,并不限于此。虽然上文中结合附图3-6所示的实施例对接线模块中的一组导电元件20、接线端 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结构以及结合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上述导电元件20、接线 端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结构以及结合方式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 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型形式,以通过弹性母电连接件40向导电元件20和接线端子30施加 充分的弹性力,从而实现接线端子4与所述导电体3形成稳定电连接。本发明中各附图中 所示出的各组成构件的具体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具有限制意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上至少具有两组上述导电元件20、 接线端子30与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组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分别 连接到外部的正、负极电缆上,实现连通。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 1和2所示,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中的电连接器组件100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01,第 二连接端子102,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102之间的二极管103。同时, 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0和第二导电元件20,,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0、20’分别连接
7在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02、103上;而弹性母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母电连接件40和第二 弹性母电连接件40’ ;其中,第一和第二弹性母电连接件40、40’将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 负极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0、20’夹持在一起,从而形成稳定的电连接。通过上述的具体实施例可知,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母电连接件 替代现有接线盒中接线模块的焊接方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焊接操作费时,生产成本 比较高等问题,并且对操作工艺的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工艺成本。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通过采用弹性母电连接件方式,安装操作方便,从 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盒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模块,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盒之间的永久连接,从而使太 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盒的拆卸方便,便于对接线盒内部元件的维修和检查。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 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权 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中的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包括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其上形成有开口(11),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配合;位于第一壳体中的二极管(103);位于第一壳体中的公电连接组件(100);所述公电连接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二极管(103)的两极连接的连接端子(101、102);和与所述连接端子(101、102)连接的导电元件(20、20’);位于第二壳体中的接线端子(30、30’),所述接线端子与太阳能电池板(1)的正/负极连接并经所述开口(11)进入第二壳体(10b)中;和位于第二壳体中的弹性母电连接件(40),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导电元件均插接到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40)将所述接线端子(30)和所述导电元件(20)弹性地夹持在一起,以使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40)包括 夹持部(41),所述夹持部将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导电元件弹性地夹持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1)包括 平坦片(411);分别延伸自所述平坦面两侧的一对弹性弯曲片(412);和 形成在所述平坦片与所述一对弹性弯曲片之间的夹持空间(410);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导电元件分别插接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并在所述一对弹性弯 曲片的弹性作用下夹持在一起,从而使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还包括 插片部(42),所述插片部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和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和自所述插片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40)的所述夹持部、所述插片部和所述连接部是一体成形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IOb)上的 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腔(12),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的所述夹持部设置于所述定位腔中;和 限位凹槽(13),所述限位凹槽设置在所述开口(11)与所述定位腔之间,其中,所述弹 性母电连接件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中,而所述插片部则插入所述开口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30)和所述导电元件(20)的连接端皆呈片状。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连接组件(100)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01),第二连接端子(102),和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二极管(103);所述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 电元件(20)和第二导电元件(20’),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01、102)上;而所述弹性母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母电连接件(40)和第二弹性 母电连接件(40’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母电连接件(40、40’ )将连接太阳能电池的 正、负极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0、20’ )夹持在一起,从而形成 稳定的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一种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中的接线模块,接线模块包括壳体,其内设置有电连接器组件,壳体上形成有开口;与电连接器组件连接的导电元件,导电元件容纳在壳体中;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连接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穿过开口与壳体中的导电元件电连接;和,弹性母电连接件,弹性母电连接件设置在壳体中并将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弹性地夹持在一起,以使接线端子和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04GK201656141SQ20102011258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板本克彦, 陈孝群, 马庆泰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