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06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按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按钮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按钮控制方式简单而快捷,现阶段,众多电器元件的开关控制设计成以按钮的方式控制。制造过程中通常把相近的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按钮设置于同一控制面板上, 而使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目前,市场上的按钮装置通常包括本体、一个按钮部件和一个线路控制装置;线路控制装置包括线路板、柱塞和柱塞底座,柱塞底座焊接于线路板上,柱塞与柱塞底座滑动配合,柱塞与按钮部件的位置相对应设置,保证按动按钮部件时,按钮部件能够挤压柱塞向下移动,使线路导通,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保证柱塞复位,在柱塞与柱塞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以在柱塞未受按钮部件挤压时,顺利复位然而,随着社会需要不断变化,电器元件密度增加,通常需要在一控制面板上的设置多个按钮,形成用于控制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面板。当前,用于控制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面板虽然具有多个按钮,但按钮之间仅是简单的拼凑,而且,每个按钮仅能控制与其相对应的电器元件。过多的按钮设置于同一控制面板时,需要增加控制面板的面积,导致用于控制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面板占用面积过大;而占用空间过大会导致控制面板安装困难,甚至是无法正常安装。因此,如何使用于控制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面板占用较小的面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钮装置,该按钮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从而能够减小用于控制多个电器元件的控制面板占用的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钮装置,该按钮装置包括按钮部件、本体、三个线路控制装置和转动压板;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本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通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与转动压板的上表面相对应,且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具有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的第一压柱;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与本体固定,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三个柱塞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柱塞与所述第一压柱的下端面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座体和转动框架,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转动框架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框架与座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两侧的两个支筒,所述按钮部件设置有位于两个分别插入支筒的内孔的两个销柱;[0010]还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按钮部件设置向下延伸的锁止压柱,所述座体上形成凹入的内弧面, 所述内弧面的中间设置有与锁止压柱配合的锁止孔。优选地,所述座体设置有柱塞孔,各所述柱塞穿过一个柱塞孔向下伸出。优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座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按钮部件伸出端盖的上表面。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座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优选地,各所述线路控制装置与所述底座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和销孔。优选地,还包括扳动复位弹簧,所述扳动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转动框架和座体上。优选地,还包括按压复位弹簧,所述按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和所述转动压板上。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端压复位弹簧,一个所述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左端和本体上,另一个所述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右端和本体上。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装置包括按钮部件、本体、三个线路控制装置和转动压板;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本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通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与转动压板的上表面相对应设置,且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压柱;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安装在本体上,并分别与一个预定的电器元件相连,柱塞位置变换时,能够改变电器元件的通电状态;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三个柱塞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位于中间柱塞与所述第一压柱下端面相对应。这样,当按压按钮部件的中部时,按钮部件中部的第一压柱能够挤压与之相对应的、位于中间的柱塞,实现对一个电器元件的控制;当按压按钮部件的两端中任一端时,按钮部件会带动转动压板绕第一旋转轴线向一端旋转,进而使转动压板下表面对该端相对应的柱塞施加作用力,这样能够分别实现对另两个电器元件的控制。上述过程中,同一个按钮部件实现了对三个不同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在控制面板包括上述按钮部件时,可以大大节省控制面板占用的面积。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座体和转动框架,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转动框架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框架与座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两侧的两个支筒,所述按钮部件设置有位于两个分别插入支筒的内孔的两个销柱; 还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电器元件;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两侧。这样,当扳动按钮部件时,通过销柱和支筒配合,可以使转动压板随按钮部件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进而能够使转动压板对第四线路控制装置或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施加作用力,实现对另两个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与上一技术方案相比,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对五个不同的电器元件进行分别控制,进一步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节省控制面板占用的面积。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部件装置三维立体图;图2为图1中按钮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装置俯视图;图4为无操作时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显示结构,本图中省去了按钮部件;图5为按动按钮部件左端时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动按钮部件右端时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无操作时图3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按动按钮部件中部时图3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无操作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向左扳动按钮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向右扳动按钮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无操作时图3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按动按钮部件一端时图3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扳动按钮部件时图3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钮装置,该按钮装置实现了对多个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在控制面板包括该按钮装置时,能够节省占用空间。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装置三维立体图;图2为图1中按钮装置的组装图。本实用型提供的按钮装置包括端盖1、按钮部件2、本体3、三个线路控制装置、转动压板4和底座5 ;转动压板4与本体3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压板4上设置有通孔和竖向延伸的两个支筒;第一旋转轴线通过通孔,且与通孔延伸方向垂直;两个支筒位于第一旋转轴线两侧,且支筒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旋转轴线垂直;按钮部件2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压柱21和位于第一压柱21两侧的两个销柱22,第一压柱21穿过通孔向下延伸,两个销柱22插入支筒的内孔;三个线路控制装置安装在本体3上,分别控制不同的电器元件;三个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6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4下表面;三个柱塞在与第一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一个柱塞6与第一压柱21下端面相对应。端盖1安装于本体3上,端盖1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与本体3上,当然还可以于端盖1和本体3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防止端盖1自行脱离本体3,以保证相互配合更加安全稳固;按钮部件2可以通过端盖1上的通孔伸出端盖1的上表面,以便于对按钮部件2 的控制操作。底座5安装于本体3上,安装方式与端盖1的安装方式相同,可以通过两者过盈配合安装,也可以通过卡扣安装,保证相互配合更加安全稳固。各线路板控制装置与本体固定,可以安装在本体与底座5之间的形成的空腔中内。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钮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图 5以及图6,图4为无操作时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按动按钮部件左端时图 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动按钮部件右端时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当按动按钮部件2左端(以图5为参照)时,按钮部件2会带动转动压板 4绕第一旋转轴线向受力的左端一方转动,进而挤压与受力一端相对应的左端柱塞6,使该柱塞6位置变化,实现对预定电器元件的控制;如图6,当按动按钮部件2右端(以图6为参照)时,按钮部件2会带动转动压板4绕第一旋转轴线向受力的右端一方转动,进而挤压与受力一端相对应的右端柱塞6,进而控制预定电器元件;这样,该按钮装置就可以实现对两个电器元件的控制。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无操作时图3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按动按钮部件中部时图3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当按动按钮部件2中部时,第一压柱21向下挤压与第一压柱21相对应的柱塞6,通过改变一个线路控制装置的状态,实现对另一电器元件的控制。这样,同一个按钮部件2实现了分别对三个不同电器元件的控制,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而且节省了占用空间。本例中,该按钮装置的本体3还包括座体31和转动框架32,所述转动压板4与所述转动框架32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框架32与座体31旋转相连,形成第二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还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6分别竖向延伸、 位于转动压板4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两侧。请参考图9、图10以及图11,图9为无操作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 为向左扳动按钮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向右扳动按钮时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当向左扳动按钮部件2 (以图10为参照)时,由于销柱22对转动压板4的支筒侧壁有力的作用,使转动压板4随转动框架32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进而能够挤压转动压板 4转动方向一端相对应的柱塞6,实现对一个电器元件的控制。当向右扳动按钮部件2 (以图11为参照)时,由于销柱22对转动压板4的支筒侧壁有力的作用,使转动压板4随转动框架32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进而能够挤压转动压板4转动方向一端相对应的第四线路控制装置或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6,实现对另一个电器元件的控制。这样,同一个按钮部件可以实现对五个不同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进一步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节省占用空间。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理解,销柱插入与支筒中的目的在于,通过按钮部件2带动转动压板4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因此,在按钮装置没有第四线路控制装置或第五线路控制装置时,也可以将销柱与支筒省去,并使按钮部件4下表面与转动压板4的上表面相对应, 就可以实际对三个电器元件的分别控制。请参考图12、图13以及图14,图12为无操作时图3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 13为按动按钮部件一端时图3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扳动按钮部件时图3中 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0051]按钮部件2还可以设置向下延伸的锁止压柱23,所述座体上形成凹入的内弧面, 内弧面的中间设置有与锁止压柱23配合的锁止孔。当然,锁止孔直径可以等于也可以略大于锁止压柱23的直径。锁止压柱23和锁止孔形成的锁止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以设置在按钮部件2两端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合适的位置。如图12,无任何操作的状态下,锁止压柱23下端面与座体31的内弧面锁止孔刚好接触。如图13,当按动按钮部件2 —端时,锁止压柱23插入锁止孔中,此时,由于锁止孔内侧壁的阻挡,保证第二压住23只能沿孔径的方向运动,不能偏转,这样就使得按钮部件2 只能在按动操作时改变位置,而在扳动操作,不能改变位置。如图14,当按钮部件2被扳动时,锁止压柱23随按钮部件2的扳动而偏转,使第二压住23下端面偏离锁止孔的上端口, 由于座体31的内弧面阻挡锁止压柱23,使得按钮部件2在被扳动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被按动。上述过程中,实现了对按钮部件2按动操作与扳动操作的互锁,提高了该按钮部件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座体31还可以设置有柱塞孔,柱塞孔直径等于柱塞6的直径,当然,直径还可以略大于柱塞6的直径,柱塞6可以穿过柱塞孔一个向下伸出,可以保证柱塞6动作过程中运动路径固定,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线路控制装置与底座6还可以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和销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线路控制装置设置有销孔,底座6设置有定位销,当然还可以于线路控制装置设置定位销,底座6设置与定位销相配合的销孔。使得线路控制装置与底座6安装时,更加快捷简单。除此以外,该按钮装置还可以包括按压复位弹簧,按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部件2和转动压板4上;同样的,还可以包括扳动复位弹簧,扳动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转动框架32和座体31上。还可以包括两个端压复位弹簧,一个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部件2下表面左端和本体3上(具体可以支撑在座体31和转动框架32),另一个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部件2下表面右端和本体3上(同样,具体可以支撑在座体31和转动框架3 。各个复位弹簧的功能相同,能够使各相应部件顺利复位。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钮部件、本体、三个线路控制装置和转动压板; 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本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通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与转动压板的上表面相对应,且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具有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的第一压柱;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与本体固定,三个所述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三个柱塞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柱塞与所述第一压柱的下端面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座体和转动框架,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转动框架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所述转动框架与座体旋转相连, 形成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垂直;所述转动压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两侧的两个支筒,所述按钮部件设置有位于两个分别插入支筒的内孔的两个销柱;还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第四线路控制装置和第五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部件设置向下延伸的锁止压柱,所述座体上形成凹入的内弧面,所述内弧面的中间设置有与锁止压柱配合的锁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置有柱塞孔,各所述柱塞穿过一个柱塞孔向下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座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按钮部件伸出端盖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座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路控制装置与所述底座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和销孔。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扳动复位弹簧,所述扳动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转动框架和座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压复位弹簧,所述按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和所述转动压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端压复位弹簧,一个所述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左端和本体上,另一个所述端压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右端和本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钮装置,该按钮装置包括按钮部件、本体、三个线路控制装置和转动压板;转动压板与所述本体旋转相连,形成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压板上设置有通孔,第一旋转轴线通过通孔,并与通孔延伸方向垂直;按钮部件下表面与转动压板的上表面相对应,且所述按钮部件下表面有穿过通孔向下延伸的第一压柱;三个线路控制装置的柱塞竖向延伸、位于转动压板下表面,且在与第一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一个柱塞与第一压柱的下端面相对应。上述结构能够使一个按钮对三个不同电器元件进行分别控制,不仅使控制操作简单快捷,而且节省了按钮装置占用空间。
文档编号H01H25/00GK201966112SQ20102068146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吴剑伟 申请人: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