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373阅读:1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都会配备有用于充电和/或交换数据的连接线。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连接线主要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线材电连接,其中,第一接口为与设置在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接口类型相匹配的接口,例如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接口为Mini-USB (小型USB)接口,则第一接口为与Mini-USB接口匹配的Mini-USB插头;第二接口为与设置在电脑等可充电和/或交换数据的设备上的接口类型相匹配的接口,例如电脑等可充电和/或交换数据的设备上的接口为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则第二接口为与USB接口匹配的USB插头。在使用时,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可以通过连接线方便地与电脑等设备进行充电和/或交换数据。但是,现有技术中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配备的连接线,其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连接端子均是注塑成型固定在塑胶壳体内,此结构使得连接线在使用时,如果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位置角度不一致,则用于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线材需要扭转一定的角度,这会导致用于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线材使用寿命缩短,而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会受到线材扭转而形成的拉力,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使用较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它包括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线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包括与线材一体成型的外壳、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子一体成型的内壳,连接端子与线材电连接,外壳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缘,内壳的外侧开设有与环形凸缘匹配的环形槽,内壳的环形槽可旋转地与外壳的环形凸缘卡接。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壳体,两个第一壳体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外壳。所述内壳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二壳体,两个第二壳体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内壳。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为Mini-USB公插头。所述第二接口为Mini-USB母插座。所述外壳的尾部注塑成型有线卡。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线材电连接,第一接口包括与线材一体成型的外壳、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子一
3体成型的内壳,连接端子与线材电连接,外壳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缘,内壳的外侧开设有与环形凸缘匹配的环形槽,内壳的环形槽可旋转地与外壳的环形凸缘卡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和内壳结构,而内壳可以在外壳的开口处旋转,因此,与内壳一体成型的连接端子可以随着内壳旋转,从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调整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位置角度为一致,使线材不需要扭转一定的角度,保证了线材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不会受到线材扭转而形成的拉力,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使用较为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第一接口隐去外壳一侧的第一壳体和隐去内壳一侧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外壳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的内壳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包括有1——外壳11—一第一壳体[0018]2—一连接端子3——内壳[0019]31—一第二壳体4——一环形凸缘[0020]5—一环形槽6——一线卡[0021]7—一线材8———第二接口[0022]9—一细小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如图1 4所示,包括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 8,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 8通过线材7电连接,第一接口包括与线材7 —体成型的外壳 1、连接端子2、与连接端子2 —体成型的内壳3,连接端子2与线材7电连接;外壳1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缘4,内壳3的外侧开设有与环形凸缘4匹配的环形槽5,内壳3的环形槽5可旋转地与外壳1的环形凸缘4卡接,环形槽5的外径稍小于环形凸缘4的内径,且环形槽5的中心线与环形凸缘4的中心线相同,从而使内壳3可以在外壳1开口处旋转(可旋转360度),由于连接端子2是与内壳3 —体成型,所以,连接端子2可以随着内壳3旋转。外壳1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壳体11,两个第一壳体11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外壳1,使两个第一壳体11形成无缝连接的外壳1。内壳3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二壳体31,两个第二壳体31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内壳3,使两个第二壳体31形成无缝连接的内壳3。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为Mini-USB公插头,使第一接口可以与手机、MP3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接口连接。当然,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接口,如
USB 接口、eSATA (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夕卜部串 亍 ATA)接□。[0028]第二接口 8为Mini-USB母插座,使第二接口 8可以与电脑等可充电和/或交换数据的设备上的接口连接。当然,所述第二接口 8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接口,如USB接口、 eSATA (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夕卜部串 亍 ATA)接口。外壳1的尾部注塑成型有线卡6 (又称,SR),该线卡6是将外壳1的尾部与线材7 连接成一体,以增强线材7的抗拉性和摇摆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制造过程如下首先,通过烙铁及锡线将线材7引出的细小导线9的焊接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的尾端,这一步骤要注意细小导线9要预留一定的长度,以防止连接端子2在旋转时拉断细小导线9 ;然后,将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的尾部放置在两个第二壳体31之间,再通过超声波机发出的超声波将两个第二壳体31的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使两个第二壳体31连接成一体而形成内壳3,并将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 的尾部固定在内壳3中;接着,将两个第一壳体11的环形凸缘4对应卡接在内壳3的环形槽5中,再通过超声波机发出的超声波将两个第一壳体11的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使两个第一壳体11连接成一体而形成外壳1,并将内壳3卡接在外壳1的开口处;接着,通过注塑成型机在外壳1的尾部注塑成型线卡6,使外壳1与线材7的一端连接成一体;最后,将第二接口 8与线材7的另一端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2,调整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 8的位置角度为一致,使线材7不需要扭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保证了线材7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8也不会受到线材7扭转而形成的拉力,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8的使用较为方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它包括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线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与线材一体成型的外壳、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子一体成型的内壳,连接端子与线材电连接,外壳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缘,内壳的外侧开设有与环形凸缘匹配的环形槽,内壳的环形槽可旋转地与外壳的环形凸缘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壳体,两个第一壳体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二壳体,两个第二壳体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内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为Mini-USB公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为 Mini-USB母插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尾部注塑成型有线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接口的连接线,其包括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线材电连接,第一接口包括与线材一体成型的外壳、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子一体成型的内壳,连接端子与线材电连接,外壳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环形凸缘,内壳的外侧开设有与环形凸缘匹配的环形槽,内壳的环形槽可旋转地与外壳的环形凸缘卡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接口的连接端子,调整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位置角度为一致,使线材不需要扭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保证了线材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不会受到线材扭转而形成的拉力,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使用较为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504GK202009117SQ20102068744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催付桃, 贺元涛 申请人:东莞市石碣志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