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890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式隔离器,特别是一种在微波带等中使用的磁共振式隔离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隔离器具有仅朝特定方向传输信号、不朝相反方向传输信号的特性,其搭载于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设备的送信电路部。进而,作为磁共振式隔离器公知有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磁共振式隔离器利用的是下述现象当振幅相等、相位仅相差1/4波长的高频电流在正交的两条线路(具有4个开口)中流通时,在交点处产生旋转的磁场(圆偏振波),圆偏振波的旋转方向会根据两条线路中的电磁波行进方向而产生逆转。即,在将铁氧体配置于交点处的同时,由永久磁铁对交点处施加磁共振所必需的静磁场,根据在主线路中传播的电磁波的行进方向,由来自副线路的反射波产生正的圆偏振波或负的圆偏振波。若产生正的圆偏振波,则由铁氧体的磁共振将信号吸收,若产生负的圆偏振波,则不发生磁共振,信号保持其原有状态从铁氧体通过。在副线路的端部连接有使信号反射的电抗(reactance)元件。然而,由于现有的磁共振式隔离器,为了主线路能发生共振而具有1/4波长的长度,并且搭载有两个电抗元件,因此例如若频率大约为2GHz,则尺寸会大型化至20mmX20mm。这并不适合于近年来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且安装密度高度化的现状。并且,输入侧的阻抗在输入侧连接有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低是优选的,输出侧的阻抗比输入侧的阻抗还高是优选的。但是,现有的磁共振式隔离器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因而作为其他部件必须另外设置阻抗转换设备。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63-2602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3^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低阻抗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第一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铁氧体;配置于铁氧体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接合导体;以及对所述铁氧体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接合导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将从所述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的端部作为第三开口,将电抗元件连接于第三开口,该电抗元件被接地,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在第一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中,将来自连接有电抗元件的副线路的反射波调整成在接合导体的交点处相对于来自第一开口的入射波及第二开口的入射波相位相差90°。由此,在交点处产生正的圆偏振波或负的圆偏振波。因产生正的圆偏振波或负的圆偏振波而引起的信号的吸收、信号的通过与以往相同。对于所述磁共振式隔离器,由于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因此能够将主线路缩短到1/4波长以下,并且由于是具有三个开口类型的,因此设置一个电抗元件即可。因此,能够形成为尺寸非常小的、且低阻抗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并且,由于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因此能够对输入侧设备的阻抗及输出侧设备的阻抗进行匹配。因此,未必作为其他部件必须添置阻抗转换机器,或者可以将阻抗转换电路的一部分删除。第二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的铁氧体;配置于所述铁氧体的第一主面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接合导体;以及对所述铁氧体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接合导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将从所述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作为在所述第二主面侧沿与所述主线路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对置导体,将该对置导体的端部作为第三开口,将电抗元件连接于第三开口,该电抗元件被接地,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第二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与所述第一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在动作原理以及作用效果方面相同。在第二方式的磁共振式隔离器中,由于在从副线路延长的状态下对在铁氧体的第二主面侧沿与主线路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对置导体进行配置,因此由对置导体将高频磁场封闭于铁氧体,磁通的泄漏变小,插入损耗得以改善。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小型化的、低阻抗的磁共振式隔离器。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铁氧体,其中,(A)为表面图,⑶为背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铁氧体,其中,(A)为表面图,⑶为背面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第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第六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22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第七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M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25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立体图。图沈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7是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观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四是表示第九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0是第九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图31是表示第九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特性的图表。图32是第十实施例 第十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等价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A 10...磁共振式隔离器;10...铁氧体;11、12...主面;15...接合导体;17...对置导体;20...永久磁铁;Ll L3...电感器;Cl C3...电容器;Pl...第一开口 ;P2...第二开口 ;P3...第三开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对于共通的部件、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并且,在各图中划斜线的部分表示导电体。(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 图5)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IA具备铁氧体10 ;在铁氧体10的第一主面11配置且具有呈倒T字形状的三个开口 P1、P2、P3的接合导体15 ;对铁氧体10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20 ;作为电抗元件的电感器Ll ;作为阻抗匹配电路发挥作用的电容器Cl、C2 ;以及安装用基板30。接合导体15是利用基于导电性金属的蒸镀等而形成的薄膜、或通过涂敷、烧结导电性胶体而形成的厚膜。如图3所示,对于直线状地配置于接合导体的三个开口 P1、P2、P3中对置的第一开口 Pl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主线路,将其线路长度设置成在1/4波长以下的不会发生共振的长度。在第一主面11上从接合导体15的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在第二主面12上沿与主线路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为对置导体17,对置导体17的端部形成为第三开口P3。此处,主线路是指第一和第二开口 P1、P2之间的导体,副线路是指从主线路的中央部分分支而到达第三开口 P3的导体。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1、输出端子电极32、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接地端子电极34。铁氧体10的面积与永久磁铁20的面积相同,铁氧体10以在第一主面11上粘贴有永久磁铁20的状态搭载于安装用基板30。此时,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子电极31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2)与输出端子电极32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与中继端子电极33连接。电感器Ll的一端与中继端子电极33连接,电感器Ll的另一端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电容器Cl的一端与第一开口 Pl连接,电容器Cl的另一端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电容器C2的一端与第二开口 P2连接,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等价电路如图4所示,在具有以上结构的磁共振式隔离器IA中,调整成来自连接有电感器Ll的副线路的反射波在接合导体15的交点处相对于来自第一开口 Pl的入射波或第二开口 P2的入射波相位相差90°。详细说来,由于来自第一开口 Pl的入射波利用来自副线路的反射波而在交点处产生负的圆偏振波,因此不会发生磁共振,入射波朝第二开口 P2传播。另一方面,由于来自第二开口 P2的入射波利用来自副线路的反射波而在交点处产生正的圆偏振波,因此发生磁共振而被吸收。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隔离器1A,图5中的㈧图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5中的(B)图表示隔离度,图5中的(C)图表示插入损耗,图5中的(D)图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感器Ll的电感为1.6nH,电容器Cl、C2的容量均为1. 8pF。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均为35 Ω,利用35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56dB,隔离度为 9. 9dB。并且,由于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因此能够将主线路缩短到1/4波长以下,在第一实施例中,铁氧体10的纵横尺寸为0. 6mm,铁氧体10的厚度尺寸为0. 15mm,线路宽度为0. 2mm,饱和磁化强度为100mT。这样,由于与以往相比铁氧体10的尺寸非常小,并且作为电抗元件使用一个电感器Li、以及作为匹配电路元件使用电容器Cl、C2,因此能够获得小型、低阻抗的磁共振式隔离器。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插入损耗特性以及隔离度特性均良好的理由在于,由于配置有沿与第一及第二开口 P1、P2之间的主线路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对置导体17,因此由对置导体17将高频磁场封闭于铁氧体10,使得磁通的泄漏减小。另外,对置导体17未必是必需的。例如,将该磁共振式隔离器IA组装入移动通信设备的送信电路模块。安装用基板30可以是在搭载送信电路模块中的功率放大器时使用的配线基板。在该情况下,具备接合导体15并粘贴有永久磁铁20的铁氧体10供送信模块的组装工序使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例在这点上也一样。(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及图7)第二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B,是将所述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于铁氧体10的第二主面12的对置导体17设置于安装用基板30上的装置(参照图6),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其作用效果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2中,若能与侧面电极同时形成图7中的⑶图所示的铁氧体10的第二主面12侧的电极,则能够将用于形成背面电极图案的工序省略,能够使成本比第一实施例还低。作为所述那样的侧面电极,能够利用通孔来形成,若利用转印,则通过胶体的转入也能够在背面形成电极。(第三实施例,参照图8 图11)如图10的等价电路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C,是在第一开口 Pl和输入端子电极35之间、以及第二开口 P2和输出端子电极36之间分别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l、C2的装置。如图9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5、输出端子电极36、接地端子电极37、中继端子电极33、38、39。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8以及电容器Cl而与输入端子电极35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9以及电容器C2而与输出端子电极36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感器Ll与接地端子电极37连接。本第三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隔离器1C,图11中的㈧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11中的⑶表示隔离度,图11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11中的⑶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感器Ll的电感为1. 6nH,电容器C1、C2的容量均为4. 3pF。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均为25 Ω,利用25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54dB,隔离度为9. 9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四实施例,参照图12 图15)如图14的等价电路所示,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D,是在第一开口 Pl和输入端子电极35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l、在第二开口 P2和输出端子电极32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器C2的装置。如图13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5、输出端子电极32、接地端子电极40、中继端子电极33、38。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8以及电容器Cl而与输入端子电极35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子电极32连接,且经由电容器C2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0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感器Ll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0连接。本第四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隔离器1D,图15中的㈧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15中的⑶表示隔离度,图15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15中的(D)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感器Ll的电感为1. 6nH,电容器Cl的容量为4.0pF,电容器C2的容量为1.7pF。输入端的阻抗为25 Ω,输出端的阻抗为35 Ω,利用输入25 Ω、输出35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55dB,隔离度为9. 9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特别地,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输入端的阻抗与输出端的阻抗不同而具有阻抗转换功能。在移动电话中,在将现有的隔离器连接于功率放大器的后段的情况下,由于功率放大器通常为低阻抗(5 Ω左右),因此添置了用于高阻抗化的阻抗转换电路。根据该磁共振式隔离器1D,由于输入被低阻抗化,因此能够对阻抗转换电路进行局部删除,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第五实施例,参照图16 图18)如图17的等价电路所示,第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Ε,是将电容器C3用作电抗元件且在第一开口 Pl和输入端子电极31之间、以及在第二开口 Ρ2和输出端子电极32之间分别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2、L3的装置。如图16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5、输出端子电极32、中继端子电极33、接地端子电极34。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子电极31连接,且经由电感器L2而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子电极32连接,且经由电感器L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容器C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34连接。本第五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E,图18中的(A)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18中的(B)表示隔离度,图18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18中的⑶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容器C3的容量为3. lpF,电感器L2、L3的电感均为9. InH0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均为25 Ω,利用25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时,插入损耗为0. 53dB,隔离度为9. 8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六实施例,参照图19 图21)如图20的等价电路所示,第六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F,是将电容器C3用作电抗元件且在第一开口 Pl和输入端子电极35之间、以及在第二开口 P2和输出端子电极36之间分别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2、L3的装置。如图19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5、输出端子电极36、接地端子电极37、中继端子电极33、38、39,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8以及电感器L2而与输入端子电极35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9以及电感器L3而与输出端子电极36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容器C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37连接。本第六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六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F,图21中的(A)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21中的(B)表示隔离度,图21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21中的(D)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容器C3的容量为3. IpF,电感器L2、L3的电感均为0. 6nH。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均为20 Ω,利用20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46dB,隔离度为9. 7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七实施例,参照图22 图如图23的等价电路所示,第七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G,是将作电容器C3用作电抗元件且在第一开口 Pl和输入端子电极35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2、在第二开口 P2和输出端子电极32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3的装置。如图22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5、输出端子电极32、接地端子电极40、中继端子电极33、38,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8以及电感器L2而与输入端子电极35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子电极32连接,且经由电感器L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0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容器C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0连接。本第七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七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G,图M中的(A)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M中的(B)表示隔离度,图M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M中的(D)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容器C3的容量为3. IpF,电感器L2的电感为0.9nH,电感器L3的电感为ΙΟηΗ。输入端的阻抗为20 Ω,输出端的阻抗为25 Ω,利用输入20 Ω、输出25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53dB,隔离度为9. 9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特别地,在本第七实施例中,输入端的阻抗与输出端的阻抗不同而具有阻抗转换功能。这点上的效果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
(第八实施例,参照图25 图观)如图27所示,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A(参照图4),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H,是在第二开口 P2和输出端子电极41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3的装置,输出侧的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3和电容器C2构成。如图沈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1、输出端子电极41、接地端子电极42、43、中继端子电极33、39。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子电极31连接,且经由电容器Cl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2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9以及电感器L3而与输出端子电极41连接,且输出端经由电容器C2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3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感器Ll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2连接。本第八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八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H,图观中的(A)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观中的(B)表示隔离度,图观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观中的⑶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感器Ll的电感为1. 7nH,电容器Cl的容量为1. 4pF,电容器C2的容量为1. 6pF,电感器L3的电感为0. 6nH。输入端的阻抗为35 Ω,输出端的阻抗为50 Ω,利用输入35 Ω、输出50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55dB,隔离度为9. 9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特别地,在本第八实施例中,输入端的阻抗与输出端的阻抗不同而具有阻抗转换功能。这点上的效果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进一步地,由于输出端的阻抗为50 Ω,因此在输出侧不需要阻抗转换电路。(第九实施例,参照图四 图31)如图30所示,相对于所述第五实施例所示的磁共振式隔离器IE (参照图17),第九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II,是在第二开口 Ρ2和输出端子电极41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2的装置,输出侧的匹配电路由电容器C2和电感器L3构成。如图四所示,在安装用基板30上,分别形成有输入端子电极31、输出端子电极41、接地端子电极42、43、中继端子电极33、39。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子电极31连接,且经由电感器L2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2连接。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9以及电容器C2而与输出端子电极41连接,且输出端经由电感器L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3连接。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 )经由中继端子电极33以及电容器C3而与接地端子电极42连接。本第九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第九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II,图31中的(A)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图31中的(B)表示隔离度,图31中的(C)表示插入损耗,图31中的⑶表示输出回波损耗。电容器C3的容量为3.0pF,电感器L2的电感为6. 2nH,电容器C2的容量为5. 4pF,电感器L3的电感为3. 7nH。输入端的阻抗为25 Ω,输出端的阻抗为50 Ω,利用输入25 Ω、输出50 Ω使电特性标准化。在1920MHz 1980MHz的范围内,插入损耗为0. 63dB,隔离度为9. 6dB。铁氧体10的尺寸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特别地,在本第九实施例中,输入端的阻抗与输出端的阻抗不同而具有阻抗转换功能。这点上的效果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开口 P2的阻抗为50 Ω,因此在输出侧不需要阻抗转换电路。(第十实施例 第十五实施例,参照图32)如图32(A)所示,第十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J,是将电感器Ll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器Cl、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2、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3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八实施例基本相同。如图32(B)所示,第十一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K,是将电感器Ll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l、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3、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器C2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八实施例基本相同。如图32(C)所示,第十二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L,是将电感器Ll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l、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2、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3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八实施例基本相同。如图32⑶所示,第十三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M,是将电容器C3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2、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3、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器C2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如图32(E)所示,第十四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N,是将电容器C3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2、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器C2、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器L3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如图32(F)所示,第十五实施例的磁共振式隔离器10,是将电容器C3用作与副线路的端部(第三开口 P3)连接的电抗元件、在主线路的一端(第一开口 Pl)与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2、在主线路的另一端(第二开口 P》与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器L3、且在输出端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器C2的装置。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其它实施例)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并非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接合导体未必一定呈倒T字形状,交点处可以具有比90°稍大或稍小的角度。并且,至于安装用基板,其大小、形状、结构等是任意的。[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对磁共振式隔离器有益的,特别是在能够实现小型化、低阻抗的方面表现优异。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共振式隔离器具备铁氧体;配置于所述铁氧体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接合导体;以及对所述铁氧体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接合导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 将从所述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的端部作为第三开口,将电抗元件连接于第三开口,该电抗元件被接地,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
2.一种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共振式隔离器具备具有互相对置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铁氧体;配置于所述铁氧体的第一主面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接合导体;以及对所述铁氧体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接合导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 将从所述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形成为在所述第二主面侧沿与所述主线路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对置导体,将该对置导体的端部作为第三开口,将电抗元件连接于第三开口,该电抗元件被接地,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抗元件为电感元件,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连接有电容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抗元件为电容元件,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连接有电感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元件为电感元件,在第一开口和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容元件,在第二开口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容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元件为电容元件,在第一开口和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感元件,在第二开口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接地的电感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元件为电感元件,在第一开口和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容元件,在第二开口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构成的匹配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式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元件为电容元件,在第一开口和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感元件,在第二开口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构成的匹配电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低阻抗的磁共振式隔离器。该磁共振式隔离器具备铁氧体(10);配置于铁氧体(10)且具有开口(P1、P2、P3)的接合导体(15);对铁氧体(10)施加直流磁场的永久磁铁;作为电抗元件发挥作用的电感器(L1);以及作为阻抗匹配电路发挥作用的电容器(C1、C2)。配置于接合导体的第一开口(P1)和第二开口(P2)之间的主线路不会发生共振,将从主线路分支的副线路的端部作为第三开口(P3),将来自副线路的反射波调整成在接合导体(15)的交点处相位相差90°。电感器(L1)与第三开口连接,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电容器(C1、C2)。
文档编号H01P1/365GK102386467SQ20111026576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长谷川隆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