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9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主要用于给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属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一个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加酸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方式是使用如图1所示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和如图2、图3所示的连体酸壶3’而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在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计有加液导入口 1’和导液柱2’,该电池盖配以连体酸壶3’ 一起使用,通过连体酸壶3’将酸液添加到电池盖的加液导入口 1’中,酸液通过电池盖中的导液柱2’而流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上述这种加酸方式的缺点是铅酸蓄电池电池盖模具的结构非常复杂,配合面多,生产出的电池盖毛刺较多,从而影响加酸操作, 同时也会影响加酸后的密封效果,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酸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该类电池盖的结构较为复杂,而电池盖上的空间有限,导致电池盖的局部强度偏弱,电池盖上的排气通道容易堵塞,加酸时电池盖的局部易断裂,出现加酸中断或者加酸困难的现象,从而给使用带来较大的不便。第二种方式是不在电池盖上设计导液结构,而是使用如图4所示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和如图5所示的单体酸壶4’而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在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置有一个加液通孔5’,当需要对干荷电铅酸蓄电池进行加酸时,单体酸壶4’通过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5’直接将酸液加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上述这种加酸方式的缺点是在进行加酸过程中要不停的用手挤压单体酸壶4’,否则单体酸壶4’中的酸液不会流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而且加酸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加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的酸量,导致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每单格的酸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此外,在采用该种加酸方式进行加酸时,加酸过程中容易将酸液溅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加完酸完毕后,单体酸壶 4’中往往还会剩余一定量的酸液,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加酸过程快捷、 方便、环保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适用面广,加酸过程快捷、方便、环保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特点在于包括数个加酸斛单体,所述每个加酸斛单体均包括漏斗本体、左滑轨、 右滑轨、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导液柱,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排气槽,该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左滑轨和左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左侧,该左滑轨向左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右滑轨和右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右侧,该右滑轨向右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左滑轨和右滑轨上分别设置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相互平行,该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别与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相匹配;所述数个加酸斛单体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末端加酸斛单体,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包括末端漏斗本体、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末端导液柱,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末端排气槽,该末端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固定在末端漏斗本体的左侧和右侧,该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与加酸斛单体中的左滑槽和右滑槽相匹配;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加酸斛中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加强筋,该加强筋与导液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台。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本体为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排气槽。本实用新型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中均设置有卡齿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末端加强筋,该末端加强筋与末端导液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末端定位台。本实用新型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末端排气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给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快速、方便的加入电解液,使用时,将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的个数配制成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的个数相等,根据电池盖上加液通孔之间的间距调节各加酸斛单体之间的间距,将加酸斛单体中的导液柱分别插入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中,然后通过定量的连体酸壶将酸液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当本实用新型中配有末端加酸斛单体时,将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和末端加酸斛单体的总数配制成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的个数相等,根据电池盖上加液通孔之间的间距调节各加酸斛单体以及末端加酸斛单体之间的距离,将加酸斛单体中的导液柱和末端加酸斛单体分别插入电池盖上的加液通孔中,然后通过定量的连体酸壶将酸液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本实用新型与定量连体酸壶一起使用,主要用于设置有加液通孔的电池盖的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加酸斛的下半部分与电池盖配合,导液柱和末端导液柱分别插入电池盖的加液通孔中,加酸斛的上半部分与连体酸壶相配合,连体酸壶中的酸壶单体分别插入导液柱和末端导液柱中,然后将连体酸壶中的酸液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在加酸斛单体中的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该尖角结构能够容易的将连体酸壶壶口的锡箔刺破,有利于连体酸壶更加方便的安装到加酸斛上,在加酸斛单体中的导液柱上设置有排气槽,在末端加酸斛单体中的末端导液柱上设置有末端排气槽,从而有利于通气和导液,确保连体酸壶中的酸液能够更加顺利的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便于进行加酸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数个加酸斛单体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由此可以调节相邻两个加酸斛单体之间的间距,即可以根据相邻两个电池单格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加酸斛单体之间的间距,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多款式和型号的铅酸蓄电池中,从而扩大了适用面,增强了通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加酸斛单体的个数可以根据电池盖中加液通孔的个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即可以根据电池的单格数来选用加酸斛单体的数量,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多款式和型号的铅酸蓄电池中, 更加扩大了适用面,增强了通用性。本实用新型末端加酸斛单体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加酸斛中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末端加酸斛单体和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相邻两个电池单格之间的间距来调节,扩大了适用面。一套加酸斛能用在不同型号的电铅酸蓄电池上,通用性强,成本低。使得电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结构更加简单,从而简化了电池盖模具,降低了电池盖模具的生产成本,延长了电池盖模具的使用寿命寿命,同时减少了制造而成的电池盖的毛刺,有利于提高电池盖的质量。通过定量连体酸壶能够方便的向铅酸蓄电池的每一个电池单格中添加定量的酸液,加酸过程快捷、方便、环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简化电池盖的结构,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性能,降低电池盖的生产成本,加酸斛单体的个数和相邻两个加酸斛单体之间的间距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增强了通用性,扩大了适用面。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加酸时所用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加酸时所用的连体酸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加酸时所用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加酸时所用的单体酸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中加酸斛单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对图7进行局部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7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末端加酸斛单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对图12进行局部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37]图16是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参见图6至图12,本实施例中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包括六个加酸斛单体1,这六个加酸斛单体1分别为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五号加酸斛单体85和六号加酸斛单体86,本实用新型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该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通常是在4-15个之间。本实施例中每个加酸斛单体1均包括漏斗本体2、左滑轨31、右滑轨32、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其中,漏斗本体2为方形结构,在漏斗本体2中设置有导液柱21,该导液柱21为竖直结构,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有两条排气槽22,该排气槽22可以是通槽结构,也可以不是通槽结构,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排气槽22有利于在添加酸液的过程中通气和导液,确保连体酸壶中的酸液能够更加顺利的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便于进行加酸操作,本实用新型在导液柱21的上端至少设置有一条排气槽22,该导液柱21的上端所设置的排气槽22的条数通常在2-4条之间。本实施例中导液柱21的上端为尖角结构, 即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有尖嘴,是使用连体酸壶时,该尖角结构能够容易的将设置在连体酸壶壶口的锡箔刺破,有利于连体酸壶更加方便的安装到加酸斛上,便于使用。本实施例的漏斗本体2中设置有四根加强筋M,该加强筋M均与导液柱21相连接,有利于增强漏斗本体2的整体结构牢固度,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位于漏斗本体2中的加强筋M的数根。本实施例中漏斗本体2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台23,通过定位台23能够将加酸斛单体1更加平稳的放置在待加酸的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便于使用。本实施例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轨31和左限位凸台41均固定在漏斗本体2的左侧,该左滑轨31和左限位凸台4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左限位凸台41位于左滑轨31的前方,左滑轨31向漏斗本体2的后方延伸,使得左滑轨31从漏斗本体2的后方凸出,也就是说左滑轨31向左限位凸台41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且左滑轨31从漏斗本体2向外凸出。 加酸斛单体1中的右滑轨32和右限位凸台42均固定在漏斗本体2的右侧,该右滑轨32和右限位凸台4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右限位凸台42位于右滑轨32的前方,右滑轨32向漏斗本体2的后方延伸,使得右滑轨32从漏斗本体2的后方凸出,也就是说右滑轨32向右限位凸台42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且右滑轨32从漏斗本体2向外凸出。本实施例中的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相互平行,该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本实施例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上分别设置有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相互平行,该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分别与左限位凸台41 和右限位凸台42相匹配,这样一来,后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可以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如二号加酸斛单体 82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可以分别连接在一号加酸斛单体81上的左滑槽33 和右滑槽34中,三号加酸斛单体83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可以分别连接在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依次类推。在本实施例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均设置有卡齿结构35,有利于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更好的定位在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中的六个加酸斛单体1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 1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即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 42分别连接在一号加酸斛单体81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三号加酸斛单体83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二号加酸斛单体82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四号加酸斛单体84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三号加酸斛单体83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五号加酸斛单体85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四号加酸斛单体84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六号加酸斛单体86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五号加酸斛单体85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当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数个加酸斛单体1时,数个加酸斛单体1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中二号加酸斛单体82和一号加酸斛单体81之间的间距、三号加酸斛单体83和二号加酸斛单体82之间的间距、四号加酸斛单体84和三号加酸斛单体83之间的间距、五号加酸斛单体85和四号加酸斛单体84之间的间距、六号加酸斛单体86和五号加酸斛单体85之间的间距都可以根据铅酸蓄电池中相邻两个电池单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调节,从而增强了通用性,扩大了适用面。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可以根据铅酸蓄电池中电池单格的数目进行设置,也增强了通用性,扩大了适用面。本实施例中的加酸斛主要用于给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设置有六个电池单格,在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置有加液通孔。使用时,根据电池盖上加液通孔之间的间距调节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 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五号加酸斛单体85和六号加酸斛单体86之间的间距,将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五号加酸斛单体85 和六号加酸斛单体86中的导液柱21分别插入电池盖上的六个加液通孔中,然后通过定量的连体酸壶将酸液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实施例2 参见图7至图18,本实施例中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包括五个加酸斛单体1和一个末端加酸斛单体5,五个加酸斛单体1分别为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和五号加酸斛单体85,本实用新型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该加酸斛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通常是在4-15个之间。本实施例中每个加酸斛单体1均包括漏斗本体2、左滑轨31、右滑轨32、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其中,漏斗本体2为方形结构,在漏斗本体2中设置有导液柱21,该导液柱21为竖直结构,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有两条排气槽22,该排气槽22可以是通槽结构,也可以不是通槽结构,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排气槽22有利于在添加酸液的过程中通气和导液,确保连体酸壶中的酸液能够更加顺利的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便于进行加酸操作,本实用新型在导液柱21的上端至少设置有一条排气槽22,该导液柱21的上端所设置的排气槽22的条数通常在2-4条之间。本实施例中导液柱21的上端为尖角结构, 即在导液柱21的上端设置有尖嘴,是使用连体酸壶时,该尖角结构能够容易的将设置在连体酸壶壶口的锡箔刺破,有利于连体酸壶更加方便的安装到加酸斛上,便于使用。本实施例的漏斗本体2中设置有四根加强筋24,该加强筋24均与导液柱21相连接,有利于增强漏斗本体2的整体结构牢固度,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位于漏斗本体2中的加强筋24的数根。本实施例中漏斗本体2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台23,通过定位台23能够将加酸斛单体1更加平稳的放置在待加酸的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便于使用。本实施例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轨31和左限位凸台41均固定在漏斗本体2的左侧,该左滑轨31和左限位凸台4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左限位凸台41位于左滑轨31的前方,左滑轨31向漏斗本体2的后方延伸,使得左滑轨31从漏斗本体2的后方凸出,也就是说左滑轨31向左限位凸台41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且左滑轨31从漏斗本体2向外凸出。 加酸斛单体1中的右滑轨32和右限位凸台42均固定在漏斗本体2的右侧,该右滑轨32和右限位凸台4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右限位凸台42位于右滑轨32的前方,右滑轨32向漏斗本体2的后方延伸,使得右滑轨32从漏斗本体2的后方凸出,也就是说右滑轨32向右限位凸台42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且右滑轨32从漏斗本体2向外凸出。本实施例中的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相互平行,该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本实施例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轨31和右滑轨32上分别设置有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相互平行,该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分别与左限位凸台41 和右限位凸台42相匹配,这样一来,后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 42可以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如二号加酸斛单体 82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可以分别连接在一号加酸斛单体81上的左滑槽33 和右滑槽34中,三号加酸斛单体83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可以分别连接在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依次类推。在本实施例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均设置有卡齿结构35,有利于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更好的定位在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中的五个加酸斛单体1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 1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即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 分别连接在一号加酸斛单体81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三号加酸斛单体83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二号加酸斛单体82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四号加酸斛单体84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三号加酸斛单体83的左滑槽 33和右滑槽34中,五号加酸斛单体85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四号加酸斛单体84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当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数个加酸斛单体1时, 数个加酸斛单体1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41和右限位凸台42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中二号加酸斛单体82和一号加酸斛单体81之间的间距、三号加酸斛单体83和二号加酸斛单体82之间的间距、四号加酸斛单体84和三号加酸斛单体83之间的间距、五号加酸斛单体85和四号加酸斛单体84之间的间距都可以根据铅酸蓄电池中相邻两个电池单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调节,从而增强了通用性,扩大了适用面。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加酸斛单体1的个数可以根据铅酸蓄电池中电池单格的数目进行设置,也增强了通用性,扩大了适用面。本实施例中的末端加酸斛单体5包括末端漏斗本体6、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72,其中,末端漏斗本体6为方形结构,在末端漏斗本体6的下部设置有末端定位台63,在末端漏斗本体6中设置有末端导液柱61,该末端导液柱61为竖直状结构,末端导液柱61的上端设置有两条末端排气槽62,该末端导液柱61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末端导液柱61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末端排气槽62,该末端导液柱61的上端通常设置有2-4条末端排气槽62。在末端漏斗本体6中设置有四根末端加强筋64,该末端加强筋64均与末端导液柱6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末端漏斗本体6中设置的末端加强筋64的数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此可以增强末端漏斗本体6的结构牢固度。本实施例末端加酸斛单体5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72分别固定在末端漏斗本体6的左侧和右侧,该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72分别与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相匹配,使得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 72能够分别卡接在加酸斛单体1中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末端加酸斛单体 5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72分别连接在五号加酸斛单体85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当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数个加酸斛单体1时,末端加酸斛单体5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71和末端右限位凸台72分别连接在加酸斛中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1上的左滑槽33和右滑槽34中。本实施例中的加酸斛主要用于给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该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设置有六个电池单格,在干荷电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上设置有加液通孔。使用时,根据电池盖上加液通孔之间的间距调节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 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五号加酸斛单体85和末端加酸斛单体5之间的间距,将一号加酸斛单体81、二号加酸斛单体82、三号加酸斛单体83、四号加酸斛单体84和五号加酸斛单体85 中的导液柱21以及末端加酸斛单体5中的末端导液柱61分别插入电池盖上的六个加液通孔中,然后通过定量的连体酸壶将酸液添加到干荷电铅酸蓄电池中。在本实施例中配有一个末端加酸斛单体5,使得加酸斛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使用更加方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加酸斛单体,所述每个加酸斛单体均包括漏斗本体、左滑轨、右滑轨、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导液柱,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排气槽,该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左滑轨和左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左侧,该左滑轨向左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右滑轨和右限位凸台均固定在漏斗本体的右侧,该右滑轨向右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左滑轨和右滑轨上分别设置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相互平行,该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别与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相匹配;所述数个加酸斛单体首尾依次相连形成条状结构的加酸斛,该加酸斛中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末端加酸斛单体,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包括末端漏斗本体、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末端导液柱,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末端排气槽,该末端导液柱的上端为尖角结构,所述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固定在末端漏斗本体的左侧和右侧,该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与加酸斛单体中的左滑槽和右滑槽相匹配;所述末端加酸斛单体中的末端左限位凸台和末端右限位凸台分别连接在加酸斛中最后一个加酸斛单体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加强筋,该加强筋与导液柱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为方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排气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中均设置有卡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漏斗本体中设置有数根末端加强筋,该末端加强筋与末端导液柱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漏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末端定位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导液柱的上端设置有2-4条末端排气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加酸的加酸斛,目前还没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铅酸蓄电池加酸斛。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包括数个加酸斛单体,每个加酸斛单体均包括设有导液柱的漏斗本体,固定在漏斗本体左侧的左滑轨和左限位凸台,固定在漏斗本体右侧的右滑轨和右限位凸台;导液柱上端为尖角结构且设有至少一条排气槽,左滑轨向左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右滑轨向右限位凸台所在的相反方向延伸,左滑轨和右滑轨上分别设有相平行的左、右滑槽;数个加酸斛单体首尾依次相连成加酸斛,后一个加酸斛单体的左限位凸台和右限位凸台分别连在前一个加酸斛单体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加酸方便、环保。
文档编号H01M2/36GK201985198SQ20112002238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陈刚 申请人: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