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2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特别适用于作为地面临时或长期的电源连接的电线电缆产品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大量的移动电器的使用以及大量的不确定场所的所需临时电源的增加,因此作为移动使用(临时使用)的电线和电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我们日常见到的道路两旁商家引出的灯箱广告电源线,展览场馆和大型临时活动场所见到的一条条的临时电源和信号传输线,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而此类电线电缆常常会受到人们的踩踏和车辆的碾压,让人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由于目前没有对此类电线电缆制定特定的使用规范和使用要求,而且市场上也没有专业的产品供应,所以一般使用者往往就采用常规电线电缆来代替。但由于社会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加强,根据现有掌握的生产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材料,生产一种符合室外场所临时性移动使用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电缆产品是完全必要的。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移动形式用于电力输送的可踩踏碾压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内部的多根功能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 外护套;所述功能线包括一至三根电源线、一根中线,所述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线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的交叉编织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直行金属导线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屏蔽线,所述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外侧,所述屏蔽线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屏蔽线是裸铜线。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护套沿电缆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圆型。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护套外侧沿电缆长度方向设有角形支撑边,所述角形支撑边设置于电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电源线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在功能线周围填充或包裹地设置内护层,再依次设置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通过接地线和金属屏蔽层连接组成屏蔽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电源线和中线,使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具有安全的良好的电力输送功能。充电电缆内的功能线平排设置使充电电缆截面为扁平状,使电缆总体截面积变小,从而节省原材料并减轻电缆的重量,同时电缆整体受力面积增加、受力均勻,即扁平的线缆可以提高其在平面上所能承受的碾压力,车辆碾压的时候可以减小冲击力并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压力。将该电缆用于临时移动场合进行电力传输,具有安全承荷的能力,可以满足踩踏碾压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非绞合线芯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包括 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内部的多根功能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18、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18外侧的金属屏蔽层32、绝缘包带35、外护套 38 ;所述功能线包括一至三根电源线10、一根中线30,所述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所述电源线10也称相线。电源线10包括导体12和绝缘层15。将电源线10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在功能线周围填充或包裹地设置内护层 18,再依次设置金属屏蔽层32和外护套38等,通过接地线和金属屏蔽层32连接组成屏蔽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防止信号干扰并可防止漏电,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电源线10和中线30,使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具有安全的良好的电力输送功能。充电电缆内的功能线平排设置使充电电缆截面为扁平状,使电缆总体截面积变小,从而节省原材料并减轻电缆的重量。同时,与圆形截面电缆相比,扁平状电缆放在平面上承受的压力是平面的,电缆整体受力面积增加、受力均勻分布,因此扁平的线缆可以提高其在平面上所能承受的碾压力,即可提高产品在抗碾压能力,提高其在平面上所能承受的碾压力,车辆碾压的时候可以减小冲击力并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压力。将该电缆用于临时移动场合进行电力传输,具有安全承荷的能力,可以满足踩踏碾压的要求。。更佳地,所述电源线10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50、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50的交叉编织层55,参考图1所示。普通电缆一般采用绞合线芯制作,在使用的过程容易发生扭转,导致电缆变形,从而影响电力传输,影响电缆使用寿命。采用非绞合线芯,有别于普通绞合线芯,非绞合线芯具有较好的抗扭曲性能,不会存在扭曲现象,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抗拉性能,延产线缆的使用寿命,尤其适合用于作为移动场合的线缆使用。使用交叉编织的组织将直行金属导线50紧密包扎在一起,形成的电缆具有更好的抗扭性能。外层采用编织结构,线芯经交叉组合后可有效提升电缆的抗拉伸能力。当然,电源线的线芯也可以使用常规绞合线芯,其两个线芯的绞合方向相反即可产生抗扭曲能力。常规绞合线芯便于采购、生产制作简单,成本低。更佳地,所述直行金属导线50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使得导线具有导线导体的导电性能,同时具有刚性的抗扭性能。更佳地,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55,根据直行金属导线50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设置多层包扎的柔韧的夹紧套,将导线紧密包扎,进一步提高电缆的抗扭性能和导电性能。更佳地,所述金属屏蔽层32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屏蔽线33,所述屏蔽线33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18外侧,所述屏蔽线33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绕功能线均勻排布屏蔽线33形成的金属屏蔽层32可以为充电电缆提供屏蔽保护,防止信号外泄干扰,也防止外部信号干扰信号控制线的信息传输,同时防止电源线泻出干扰信号,也防止电源线漏电。更佳地,所述屏蔽线33是裸铜线,裸铜线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作为屏蔽层均勻排列,可以防止局部拉断或折断而失去屏蔽功能。更佳地,所述外护套38沿电缆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圆型,使得电缆形成扁平状并且两边为半圆形,从而可以承受碾压,而且电缆厚度方向两面都可以作为贴地的一面,无需分辨方向。更佳地,所述外护套38外侧沿电缆长度方向设有角形支撑边25,所述角形支撑边设置于电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两端,即电缆的截面为半长圆型半长方形,其宽度方向的一侧两端为倒圆角另一侧为直角或锐角。当角形支撑边25截面为锐角时,电缆的截面是顶部为圆角的梯形。具有角形支撑边25的一侧应贴地设置,对电缆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提高电缆承荷能力和抗碾压能力。电缆线芯的绝缘层材料可以采用氟塑料或聚醚酮挤包,使绝缘层达到一定的硬度,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其内护层和外护套的材料采用橡塑混合物或合成橡胶,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而不是单纯软软的感觉,而且电缆总体结构为扁平状,可以使人员踩踏在上面感到安全和舒服。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内部的多根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一至三根电源线、一根中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的交叉编织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金属导线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屏蔽线,所述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外侧,所述屏蔽线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是裸铜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沿电缆宽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圆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外侧沿电缆长度方向设有角形支撑边,所述角形支撑边设置于电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两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承荷型地面移动用电缆,其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内部的多根功能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功能线包括一至三根电源线、一根中线,所述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将电源线等功能线并排设置于线缆的内部,通过金属屏蔽层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从而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电缆截面为扁平状,使电缆总体截面积变小,节省原材料并减轻电缆的重量,同时可以提高其所能承受的碾压力,保证电力输送的安全性,使该电缆用于临时移动场合进行安全电力传输。
文档编号H01B7/18GK202142344SQ20112025281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吴川中, 彭韶敏, 曾钦武, 郑汉武, 郑灿标, 郑燕珠 申请人: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