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153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的设计结构也较多,应用于油浸式变压器中传统采用的是强油循环风冷却器,是由冷却器外壳本体、装设在本体上的风扇、翅片冷却管簇,与冷却管簇相连通的油室及油泵构成。变压器冷却油经油泵打入冷却管簇经风冷冷却后回流入变压器。还有带内齿槽椭圆形基管的整体穿片式变压器用冷却器,这种冷却器是在翅片冷却管簇上穿设有椭圆形基管构成,是整体穿片式结构,可减小冷却器的体积和重量,但都没有自清扫功能,污垢易沉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为保证变压器在额定的油温下连续运行,提供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内容简述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是由冷却器、支架、油泵、油流计、逆止阀、温度计、放气塞、排污阀、放水塞和放油塞组成,其特征在于冷却器采用螺旋板式立式结构,冷却器上的进水管、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水管上各设有板阀,冷却器内设置的两通道为整板卷制焊接密封,中间无接缝,使两通道各自成为一独立系统,两端焊接密封,介质通道呈螺旋形。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其传热效率高、传热性能稳定、介质走单通道呈螺旋形流动,具有自清扫性能,污垢不易沉积,传热效率不会因使用时间长下降。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外露表面积小、保温面积小、热损失少冷却效率高的特点。 结构安全可靠,两通道为整板卷制,中间无接缝,两端焊接密封,提高了热交换的安全性。它可以单台或组成组使用,不仅适用于电力变压器,也适用于其它行业需热交换的工业设备上。
图1是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图1中1是冷却器、2是支架、3是油泵、4是油流计、5是逆止阀、6是温度计、7是放气塞、8是排污阀、9是放水塞、10是放油塞、11是板阀、12是进水管、13是出油管、14是进油管、15是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见图 1、图2,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是由冷却器1、支架2、油泵3、油流计4、逆止阀5、温度计6、 放气塞7、排污阀8、放水塞9和放油塞10组成;冷却器1采用螺旋板式立式结构,冷却器1上的进水管12、出油管13、进油管14和出水管15上各设有板阀11,冷却器1内设置的两通道为整板卷制焊接密封,中间无接缝,使两通道各自成为一独立系统,两端焊接密封,介质通道呈螺旋形,保证了两种换热介质独立运行而不相混合,两端焊接密封,介质通道、流体呈螺旋形流动,具有自清扫能力,污垢不易沉积。油泵3为油内型离心泵,供变压器油循环用,油泵的转子及定子,浸没在油中运转,使油系统与外界完全隔离成为密闭循环。当变压器油经进油管14分别进入两个变压器油泵3时,其强制变压器油进入冷却器本体1,并在冷却器内的螺旋通道内流动后返回到出油管13,在此间通过逆止阀5防止了变压器油倒流,通过油流计4显示变压器油的流动情况、温度计6可方便、直观的观察变压器油的温度状态。冷却水经进水管12分别进入冷却器本体1后,经冷却器内的螺旋通道内流动后,回到出水管15,达到整体的换热。通过板阀11控制进、出油及进、出水的流量,调整其流速。用放气塞7排净空气, 保证油及水的正常压力及流动。通过放水塞9、放油塞10提取水或油样,以测试流体的各项参数及指标。为了保持通道内介质的纯净,设置了排污阀8,对变压器油路设置了油流计4, 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
权利要求1. 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是由冷却器(1)、支架(2)、油泵(3)、油流计(4)、逆止阀(5)、温度计(6)、放气塞(7)、排污阀(8)、放水塞(9)和放油塞(10)组成,其特征在于冷却器(1)采用螺旋板式立式结构,冷却器(1)上的进水管(12)、出油管(13)、进油管(14)和出水管(15)上各设有板阀(11),冷却器(1)内设置的两通道为整板卷制焊接密封,中间无接缝,使两通道各自成为一独立系统,两端焊接密封,介质通道呈螺旋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的冷却装置是由冷却器、支架、油泵、油流计、逆止阀、温度计、放气塞、排污阀、放水塞和放油塞组成,其特征在于冷却器采用螺旋板式立式结构,冷却器上的进水管、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水管上各设有板阀,冷却器内设置的两通道为整板卷制焊接密封,中间无接缝,使两通道各自成为一独立系统,两端焊接密封,介质通道呈螺旋形。本实用新型其传热效率高、传热性能稳定、介质走单通道呈螺旋形流动,具有自清扫性能,污垢不易沉积,传热效率不会因使用时间长下降。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外露表面积小、保温面积小、热损失少冷却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F27/16GK202196640SQ20112029093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张连友, 张连才, 钟恩东 申请人:鞍山钢制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