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1796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包括第一振动架、第二振动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和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变压器的针脚校正的校脚板,所述校脚板与所述固定台可拆装连接,所述校脚板上设置有针脚孔,所述针脚孔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排列位置一致,且针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直径;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针脚歪斜变形需人工进行校正,效率低的问题。
【专利说明】
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变压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针脚歪斜变形不良,须要对针脚进行校正,以达到满足客户能顺利插PCB板的要求,传统采用手工校正,将变压器试插校脚钢板,无法顺利插入的针脚用平嘴钳校正,效率低下。
[0003]申请号为“CN201020528173.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名称为“变压器整脚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支架座、上模装置、下模装置、水平滑动装置、垂直滑动装置,所述水平滑动装置与所述支架座相连、且驱动所述支架座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上模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架座处、且所述支架座带动所述上模装置进行移动,所述垂直滑动装置与所述上模装置相连、且驱动所述上模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架座进行垂直方向移动;所述上模装置包括压脚治具,所述下模装置包括整脚治具,所述压脚治具的凸条能够嵌入所述整脚治具的凹槽内。该变压器整脚设备仅能将变压器针脚从垂直方向压制成水平方向,无法满足将变压器针脚校正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针脚歪斜变形需人工进行校正,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该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变压器每个针脚的校正,操作方便,提高校正效率。
[0005]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包括第一振动架、第二振动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和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变压器的针脚校正的校脚板,所述校脚板与所述固定台可拆装连接,所述校脚板上设置有针脚孔,所述针脚孔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排列位置一致,且针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直径;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面高于所述校脚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且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间隔平行,所述校脚板位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中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二缓冲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振动架与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螺栓与第一条形孔连接;所述第二振动架与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通过分别设置第二螺栓与第二条形孔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调节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的距离。
[0008]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固定台和校脚板,所述校脚板上设置针脚孔,所述针脚孔呈一定位置排列,与变压器的针脚相对应设置,当进行变压器的针脚校正时,将变压器针脚朝下对准校脚板放置,使得变压器的针脚尽可能多的对准针脚孔,且操作者往变压器的顶部施加一定的力,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产生振动,带动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振动,进而带动变压器进行水平方向的振动,变压器在振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发生一定偏折的针脚带入对应的针脚孔中,同时在针脚孔的限位作用和针脚的振动下将偏折的针脚校直,使得变压器的针脚相对位置一致,实现针脚的校正,使其能够满足PCB板插件的要求,校正效果好,效率高,避免了人为校正误差。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该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变压器每个针脚的校正,操作方便,提高校正效率。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包括第一振动架1、第二振动架10、第一移动杆2、第二移动杆4和固定台6,所述固定台6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变压器的针脚校正的校脚板13,所述校脚板13与所述固定台6可拆装连接,所述校脚板13上设置有针脚孔8,所述针脚孔8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排列位置一致,且针脚孔8的直径大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直径;所述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设置于所述固定台6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架2和第二振动架4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的顶面高于所述校脚板8的顶面,所述第一移动杆2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的顶部,所述第二移动杆4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的顶部,且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4间隔平行,所述校脚板13位于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4中间。
[0014]当进行变压器的针脚校正时,将变压器针脚朝下对准校脚板13放置,使得变压器的针脚尽可能多的对准针脚孔,且操作者往变压器的顶部施加一定的力,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产生振动,带动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4振动,进而带动变压器进行水平方向的振动,变压器在振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发生一定偏折的针脚带入对应的针脚孔8中,同时在针脚孔8的限位作用和针脚的振动下将偏折的针脚校直,使得变压器的针脚相对位置一致,实现针脚的校正。
[0015]所述第一移动杆2位于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一缓冲层7,所述第二移动杆4位于第一振动架I和第二振动架10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二缓冲层9,通过第一缓冲层7和第二缓冲层9与变压器直接接触,避免在振动的过程中对变压器的外壳产生损伤。
[0016]所述第一振动架I与第一移动杆2、第二移动杆4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条形孔3,所述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4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螺栓5与第一条形孔3连接;所述第二振动架10与第一移动杆2、第二移动杆4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条形孔12,所述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12通过分别设置第二螺栓11与第二条形孔12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条形孔3和第二条形孔12调节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12的距离,所述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12的距离稍大于需要校正的变压器的宽度,根据不同规格大小的变压器可调节第一移动杆2和第二移动杆12的距离进行适应。
[0017]所述校脚板13与所述固定台6可拆装连接,具体可设置螺钉进行紧固,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不同规格和不同针脚排列的变压器需选用不同的校脚板13。
[001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动架、第二振动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和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变压器的针脚校正的校脚板,所述校脚板与所述固定台可拆装连接,所述校脚板上设置有针脚孔,所述针脚孔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排列位置一致,且针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变压器的针脚直径;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面高于所述校脚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的顶部,且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间隔平行,所述校脚板位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第一振动架和第二振动架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第二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针脚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架与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螺栓与第一条形孔连接;所述第二振动架与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通过分别设置第二螺栓与第二条形孔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调节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的距离。
【文档编号】H01F41/00GK205609345SQ201620388700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邵炳志
【申请人】罗定市嘉裕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