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壳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473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壳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ー种铝壳锂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池卷芯负极耳与盖板的负极镍质连接片的连接部分,国内、国外目前采用的有三种保护方式第一种是负极耳高温胶纸包裏,以隔离负极耳与卷芯中的正极片横切面短路和负极耳触碰正极(铝壳内壁、盖板)形成短路。第二种是除上述保护措施外另在卷芯上方(极耳与盖板之间)置入绝缘片(绝缘片厚度规格在0. 18-0. 20mm之间,质地软)。 第三种一般采用整体隔圈作为负极短路保护。上述国内、国外的三种负极耳短路保护エ艺的缺点第一种是负极耳高温胶纸包裏,以隔离负极耳与卷芯中的正极片横切面短路和负极耳触碰正极(铝壳内壁、盖板)形成短路。但是高温胶纸在装配过程中容易脱落,在注液后(电解液)浸泡中更容易脱落。第 ニ种是除上述保护措施外另在卷芯上方(极耳与盖板之间)置入绝缘片(绝缘片厚度规格在0. 18-0. 20mm之间,质地软)。装配吋,由于绝缘片厚度规格在0. 18_0. 20mm之间,质地软,在合盖板中容易受向下重力挤压损伤到卷芯横切面的正、负极片造成短路。第三种采用整体隔圈作为负极短路保护,而整体隔圈一般厚度在4-5mm高度(厚度),这样在设计和生产电池吋,电池内部空间的高度损失了 4-5mm高度,即损失了 4_5mm的体积比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铝壳锂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短路、体积大及不易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ー种铝壳锂电池,其包括铝壳筒体、由所述铝壳筒体延伸出的负极耳片及安装于铝壳筒体上的盖板,所述铝壳锂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铝壳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立体隔圈,所述负极耳片穿过所述立体隔圈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盖板的外缘与所述铝壳筒体的靠近所述盖板的外缘封焊连接。进ー步地,所述负极耳片呈“Z”字状折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立体隔圈之间。进ー步地,所述立体隔圈包括底板、开设于底板上的通槽及由底板延伸的凸台及 ニ侧壁,所述负极耳片穿过所述通槽,所述ニ侧壁连接于所述凸台的二相对外缘,并分別沿底板的相对侧缘朝向所述负极耳片的方向延伸。进ー步地,所述通槽位于ニ侧壁之间,所述凸台与ニ侧壁共同形成凹槽,所述ニ侧壁与底板的靠近所述负极耳片的端缘相隔预定距离。进ー步地,所述盖板的背面的朝向所述立体隔圈的一侧设有连接所述负极耳片的镍片,所述镍片由铆钉悬扣连接于盖板的一侧,所述镍片与盖板之间设有聚丙烯高温绝缘片。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有效的将负极耳片与外界隔离。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以隔离负极耳片与卷芯中的正、负极片横切面短路和负极耳触碰正极(铝壳内壁、盖板)形成短路及高温胶纸在装配过程中容易脱落形成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厚度在1.4mm的防腐蚀PP材料,解决了第二种是除上述保护措施外另在卷芯上方(极耳与盖板之间)置入绝缘片质地薄、软和装配不容易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解决了整体隔圈在设计和生产电池吋,损失的4_5mm 的体积比能量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铝壳锂电池的部分剖视图。图2是图1的圆圈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未安装盖板的铝壳锂电池的主视图。图4是图1的铝壳锂电池的立体隔圈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铝壳锂电池的盖板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盖板的侧视图。图7是图1的铝壳锂电池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參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铝壳锂电池包括铝壳筒体10、由所述铝壳筒体10延伸出的正极耳片20和负极耳片30,安装于铝壳筒体10上的盖板40及位于铝壳筒体10与盖板40之间的立体隔圈50。所述正极耳片20和负极耳片30穿过所述立体隔圈50与所述盖板40连接。所述盖板40盖于所述立体隔圈50上,并将正极耳片20和负极耳片30置于盖板40与立体隔圈50之间。所述盖板40的外缘与所述铝壳筒体10的顶端外缘相配合连接。所述铝壳筒体10内装有卷芯11。所述立体隔圈50用于隔离负极耳片 30与卷芯11中的正、负极片横切面短路和负极耳片30触碰铝壳内壁及盖板40形成短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铝壳锂电池为扁平状的方型锂离子电池。请同时參阅图4,所述立体隔圈50是厚度在1. 4mm的防腐蚀PP材料。所述立体隔圈50包括底板51、开设于底板51上的第一通槽52和第二通槽53及由底板51延伸的凸台M及ニ侧壁阳。所述底板51呈长条片状。第一通槽52和第二通槽53分別供所述正极耳片20和负极耳片30穿过。第一通槽52和第二通槽53狭长,其尺寸只要保证使电池正极耳片20和负极耳片30通过即可。所述凸台M大致设于所述底板51的中部。凸台M 为长方体型。凸台M位于第一通槽52和第二通槽53之间。所述立体隔圈50的位于凸台 54 ー侧为负极区;位于凸台M另ー相对侧为正极区。第一通槽52位于正极区;第二通槽 53位于负极区。凸台M上开设有未穿过所述底板51的凹陷。所述ニ侧壁55连接于所述凸台M的二相对外缘,并分别沿正极区的底板51的相对侧缘延伸。所述第二通槽53位于 ニ侧壁55之间。凸台M与ニ侧壁55共同形成ー凹槽56。ニ侧壁55与负极区的底板51端缘相隔一定距离,当侧壁阳受高温或外力撞击变形吋,该处距离使侧壁阳有一定变形空间,使由侧壁55、凸台M組成的凹槽56依然保持基本完整的形态,从而有效的将负极耳片 30与电池外部的铝壳筒体10隔离,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请同时參阅图5和图6,所述盖板40呈长条状。所述盖板40为铝盖板40。所述盖板40的背面的朝向所述立体隔圈50的ー侧设有连接所述负极耳片30的镍片41。镍片 41由铆钉42悬扣连接于盖板40的一侧,所述镍片41与盖板40之间设有聚丙烯(PP)高温绝缘片43,用于绝缘镍片41。镍片41的极性为负极。所述镍片41位于所述盖板40的底侧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盖板40的底侧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正极耳片20超焊连接。根据所述凹槽56的形状,镍片41为长方型。所述盖板40的侧缘设有与所述铝壳筒体10配合的台阶44。请同时參阅图7,电池装配吋,先将从负极耳片30、正极耳片20从立体隔圈50相应的第二通槽53、第一通槽52中穿过,高温胶纸60包裹于除去负极耳片30顶部2_3mm之外的整个负极耳片30,起到绝缘保护和隔热作用。再将负极耳片30铆接到盖板40的镍片 41上,正极耳片20相应地与盖板40内侧焊接好,完成后将盖板40的镍片41嵌入上述凹槽 56中,同时长于立体隔圈50的底板51厚度部分的负极耳片30呈“Z”字状折放于凹槽56 中,凹槽56将镍片41与负极耳片30与其它金属部件完全隔离。同样地,所述正极耳片20 也呈“Z”字状折于所述盖板40与所述立体隔圈50之间。最后将电池卷芯11装入电池的铝壳筒体10内,将铝壳筒体10的短边和长边卡于盖板40短边和长边的台阶44上配合固定,并通过激光将铝壳筒体10和盖板40封焊,完成整个电池的封装。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50有效的将负极耳片30与外界隔离。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50,隔离负极耳片30与卷芯11中的正、负极片横切面短路和负极耳触碰正极(铝壳内壁、盖板40)形成短路及高温胶纸60在装配过程中容易脱落形成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50,厚度在1. 4mm的防腐蚀PP材料,解决了第二种是除上述保护措施外另在卷芯11上方(极耳与盖板40之间)置入绝缘片43质地薄、软和装配不容易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50,解决了整体隔圈在设计和生产电池时,损失的 4-5mm的体积比能量问题。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铝壳锂电池中的正极耳片20可不穿过立体隔圈50与盖板40 连接,相应地,正极耳片20设于电池的侧部,进而形成电池的正扱,此时,立体隔圈50不开设第一通槽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铝壳锂电池,其包括铝壳筒体、由所述铝壳筒体延伸出的负极耳片及安装于铝壳筒体上的盖板,其特征在干所述铝壳锂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铝壳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立体隔圈,所述负极耳片穿过所述立体隔圈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盖板的外缘与所述铝壳筒体的靠近所述盖板的外缘封焊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耳片呈“Z”字状折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立体隔圈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隔圈包括底板、开设于底板上的通槽及由底板延伸的凸台及ニ侧壁,所述负极耳片穿过所述通槽,所述ニ侧壁连接于所述凸台的二相对外缘,并分別沿底板的相对侧缘朝向所述负极耳片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位于ニ侧壁之间,所述凸台与ニ侧壁共同形成凹槽,所述ニ侧壁与底板的靠近所述负极耳片的端缘相隔预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背面的朝向所述立体隔圈的ー侧设有连接所述负极耳片的镍片,所述镍片由铆钉悬扣连接于盖板的ー侧,所述镍片与盖板之间设有聚丙烯高温绝缘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制造领域,提供了一种铝壳锂电池,其包括铝壳筒体、由所述铝壳筒体延伸出的负极耳片及安装于铝壳筒体上的盖板,所述铝壳锂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铝壳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立体隔圈,所述负极耳片穿过所述立体隔圈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盖板的外缘与所述铝壳筒体的靠近所述盖板的外缘封焊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隔圈有效的将负极耳片与外界隔离。
文档编号H01M2/04GK202308093SQ20112041585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王彪, 邵子龙, 钟云涛, 高晓华 申请人:深圳市中韬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