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98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电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太阳光的发电系统,使用层叠有非晶或微晶等半导体薄膜的光电转换装置。图11中表示光电转换装置100的基本构成的剖面示意图。光电转换装置100是在玻璃等透明基板10上层叠透明电极12、光电转换单元14和背面电极16而形成。通过使光从透明基板10侧入射,光电转换装置100利用光电转换单元14中的光电转换产生电力。此处,透明电极 12—般用 MOCVD 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有机金 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而形成(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2773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透明电极12的形成方法是在高密度的成膜条件下形成高电导率·低光吸收率的透明电极12,并且在低密度的成膜条件下形成低电导率 高光吸收率的透明电极12。进而,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优选在透明电极12的表面形成纹理结构,但存在高电导率·低光吸收率的透明电极12为高密度、纹理结构的加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案一种具有良好的特性(高电导率、低光吸收率、高光散射效果)的透明电极,目的在于实现具备该透明电极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性能的提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具备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层;形成于透明电极层上的光电转换单元;和形成于光电转换单元上的背面电极,其中,透明电极层在光电转换单元侧的表面具有纹理(texture,晶体组织)结构,并且具备形成于基板侧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其位于比第一透明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位置,且比第一透明电极层密度小。发明效果本发明提案一种具有高电导率、低光吸收率、高光散射效果的透明电极,能够实现具备该透明电极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性能的提高。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构造的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构造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构造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吸收系数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折射率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全透射率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SIMS (Secondary Ion MassSpectrometry :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测定结果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SIMS测定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SMS测定结果的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装置200具有如下构造,即,以基板20为光入射侧,从光入射侧起层叠有透明电极层22、作为顶电池具有宽带隙的非晶硅光电转换单元(a-Si单元)202、中间层24、作为底电池带隙比a_Si单元202窄的微晶硅光电转换单元(μ C-Si单元)204、第一背面电极层26、第二背面电极层28、填充材料30和背密封板3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是发电层的光电转换单元,以层叠有a-Si单元202和Uc-Si单元204的串联型光电转换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单一型光电转换装置或更多层的光电转换装置。基板20能够适用例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至少在可见光波长区域具有透射性的材料。在基板20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层22。透明电极层22适合将在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氧化铟锡(ITO)等中掺杂了锡(Sn)、锑(Sb)、氟(F)、铝(Al)等透明导电性氧化物(TCO)之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组合使用。尤其是,氧化锌(ZnO)透光性高、电阻率低,抗等离子体特性也优异,因而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电极层22如图2 图4的放大剖面图所示,在基板20上依次层叠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而构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为比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密度高、具有高电导率和低光吸收率的导电层。另外,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为比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密度低、且形成有纹理结构的光散射层。通过将透明电极层22设定为这样的层叠构造,能够制成电导率高、光的吸収率低且具有高的光散射效果的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能够用溅射法形成。在溅射法中,与设置在真空槽内的基板20相对置地配置靶,该靶中包含成为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的材料的元素,通过利用等离子化后的氩等溅射用气体对靶进行溅射,使材料堆积在基板20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用比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密度高的磁场下的溅射法形成。由此,成为导电层的第一透明电极层22a为比成为光散射层的第二透明电极层22b致密的层,能够显示出比第二透明电极层22b高的电导率和低的光吸收率。另一方面,成为光散射层的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为比成为导电层的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稀疏的层,比第一透明电极层22a能够更容易加工成纹理结构。例如,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如表I所示,适合利用磁控管溅射法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如以下所述而成膜在真空槽内将基板20和靶以50mm的面间隔对置配置,在基板温度150°C下,以流量lOOsccm和压力O. 7Pa将氩气导入真空槽,利用500W的电力进行等离子化,从而成膜。此时,磁场设定为1000G。另一方面,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如以下所述而成膜在真空槽内将基板20和靶以50mm的面间隔对置配置,在基板温度150°C下,以流量lOOsccm和压 力O. 7Pa将氩气导入真空槽,利用500W的电力进行等离子化,从而成膜。此时,磁场比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时低,设定为300G。优选透明电极层22的膜厚设定为将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的膜厚加在一起为500nm以上5000nm以下的范围。例如,设第一透明电极层22a为400nm,设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为lOOnm。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层; 形成于所述透明电极层上的光电转换单元;和 形成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上的背面电极, 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侧的表面具有纹理结构,并且具备 形成于所述基板侧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 第二透明电极层,其位于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位置,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密度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在波长550nm以上600nm以下的区域中,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折射率小。
3.如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含有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浓度高的镓(Ga)。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纹理结构的高低差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的膜厚小。
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相比,用于产生载流子的掺杂剂浓度低。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具备电导率高、光的吸収率低、且能够得到高的光散射效果的透明电极的光电转换装置。作为透明电极层(22),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并且设有纹理结构,其中,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形成于基板(20)侧,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位于比第一透明电极层(22a)远离基板(20)的位置,并且比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密度小。
文档编号H01L31/04GK102725856SQ2011800071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
发明者关本健之, 兼松大二, 寺川朗, 矢田茂郎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