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30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特别是涉及一种简化抵顶磁性组件的结构以节省工序,并增加接触空气的表面积以达到散热功能的磁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应用在连接两个电子产品以传输讯号或是电力,目前业界已经有通过磁吸力互相连接的连接器,于电连接器上安装磁性组件,利用磁吸原理,靠近连接座即能够自动对准吸引至连接座,而施予大于磁吸力的力量即能够快速分离连接器与连接座,从而达到快速结合及方便拆卸的功能。电子产品目前朝向多功能且小型化方向发展,电子产品中整合了大量的1C,因此,连接器的设计也随着电子产品朝向能够传送高额定电流且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高额定电流增加且尺寸缩小的设计中,连接器的温度将会升高,因此需要充分的冷却,才能避免连接器因温度升高而影响电流承载能力。台湾新型专利证书第M435077号揭露一种现有的电磁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若干磁性体及盖板,若干磁性体分别设于若干端子周围,盖板设于对接面用以覆盖磁性体以防止磁性体从绝缘本体内脱落,而使用盖板固定磁性体会增加制造的工时及成本,且将磁性体围设于端子周围将使电连接器散热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佳且制造成本低的磁性连接器。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至少一个磁性组件,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贯穿其前表面及后表面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磁性组件设有一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本体,本体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内的凸鞘。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所述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设有相对设置的平坦较内侧表面及圆弧较外侧表面,且所述凹鞘开设为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反呈一向上、一向下的方式开设。磁性组件的本体相应于收容空间设有相对设置的平坦侧面及圆弧侧面。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磁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至少一个磁性组件。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收容空间及至少一第一散热槽。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且邻近第一散热槽。磁性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中。收容空间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侧边,绝缘本体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上表面至下表面的
第一散热槽。绝缘本体的前表面中部向前凸伸形成一对接部,对接部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槽。[0012]端子穿过第二散热槽。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且若干第一散热槽与若干端子成交错设置。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磁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至少一磁性组件。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收容空间及至少一第一散热槽,收容空间贯穿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收容空间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且邻近第一散热槽。磁性组件设有一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本体,本体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内的凸鞘。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通过磁性组件的凸鞘及绝缘本体的凹鞘相抵顶以省去现有技术以盖体来防止磁性组件脱落的工序,并将磁性组件安装于两侧,使绝缘本体中部开设散热槽用以增加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提高电连接器的散热效果,以防止升温而影响电连接器的质量,制作方式简单,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及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磁性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壳体10第一散热槽101收容空间102凹鞘103凸出部11沟槽111对接部12容置槽121第二散热槽122端子2板体20第一接触端21弯折部22第二接触端23磁性组件3本体30凸鞘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100第一实施例,磁性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于绝缘本体I内收容有若干端子2及至少一由本体30及凸鞘31组成的磁性组件3。绝缘本体1开设至少一个贯穿其前表面及后表面的收容空间102,收容空间102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103。本体30收容于收容空间102内,本体30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103内的凸鞘31。请参阅图1至图3,绝缘本体I具有一左右对称的壳体10,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长椭圆柱体,其设有笔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呈圆弧形且相对设置的左表面与右表面,所述壳体10的中部开设有多个贯穿上表面至下表面的第一散热槽101,壳体10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个收容空间102以及一凹鞘103,收容空间102贯穿壳体1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壳体10左右两侧的凹鞘103分别贯穿其下表面及上表面,使两边凹鞘103开设的大小相同且贯穿位置相反呈一向上、一向下的方式开设,且连通相应的收容空间102。壳体10的后表面中部向后延伸形成一凸出部11,凸出部11上表面开设有并排的沟槽111,壳体10的前表面中部向前凸出形成一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开设有并排贯穿绝缘本体I前表面及后表面的若干容置槽121,本实施例中开设有五个容置槽121,对接部12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槽122。请参阅图2,若干端子2为长条型的板体20,板体20前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接触端21,板体20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22,弯折部22后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接触端23,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0内设有五支端子2。磁性组件3的本体30大致呈子弹形状,其设有笔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连接有一笔直延伸的平坦内侧面及一相对于平坦内侧面的圆弧外侧面,该四个侧面之间连接有相对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在上侧面、内侧面与后侧面连接处向外凸伸形成一凸鞘31,绝缘本体I上的收容空间102形状与磁性组件3相同,设有相对的平坦较内侧表面及圆弧较外侧表面。该磁性组件3能够为永久磁铁。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100的组装方式为,将五根端子2放入塑料模具内注模(Insert Molding),形成包覆端子2的绝缘本体I。端子2的板体20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壳体10内,弯折部22固定于凸出部11内,第一接触端21裸露于对接部12的前端面,第二接触端23收容并裸露于沟槽111中。各端子2之间均形成一第一散热槽101。各端子2的板体20穿过第二散热槽122。两磁性组件3由绝缘本体I的后表面装入收容空间102内,使凸鞘31抵顶住收容空间102上的凹鞘103,从而限制磁性组件3无法继续向前位移,其中各磁性组件3的极性均朝向同一方向,例根据朝向对接部12的极性相同。请再参阅图3,绝缘本体I中两收容空间102周围的凹鞘103开设的位置相反呈一向上、一向下方式开设,以配合磁性组件3设计成不对称的平坦内侧面及圆弧外侧面,因此同样设计的磁性组件3即能够装入两边的收容空间102,能够节省成本。请参阅图4,在第二实施例中,能够将磁性组件3的本体30设计为正方柱体、圆柱体或是任意沿本体30中心呈左右及上下两轴对称的几何形状柱体,并将收容空间102的形状配合为相同造型,此时绝缘本体I的两收容空间102的凹鞘103能够随意开设于收容空间102四围的任意方向,不须再设计成上下相反,亦只需要相同形状的磁性组件3即能够装入绝缘本体I的两收容空间102内,同样达到节省模具成本的效果,图4是设计为正方柱体的示意图,其中收容空间102旁的两凹鞘103均开设于壳体10的上表面,若开设于任意方向磁性组件皆能够安装并抵顶凹鞘103。电磁连接器100的壳体10的前端的对接面设计成左右对称且上下对称的几何形状,而对接连接座的对接部能够设计成与壳体10相同形状并将磁性连接器100及连接座相对接的五支端子2分别设置成以中间端子为中心,往左右方向朝外相对排列的两支端子功能相同,能够使磁性连接器100正接或是反接于连接座均能够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磁性连接器100通过磁性组件30的凸鞘31及绝缘本体I的凹鞘103相抵顶来省去以盖体来防止磁性组件3脱落的工序,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及成本。再者,磁性组件3安装于绝缘本体I两侧,使绝缘本体I中部腾出空间以开设第一散热槽101用以增加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提高磁性连接器100的散热效果,防止升温而影响电磁连接器100的质量。但是,以上所述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所述实施方式为限,举凡熟悉本案技术的人士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均应涵盖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贯穿其前表面及后表面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及至少一磁性组件,具有一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本体,本体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内的凸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所述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设有相对设置的平坦较内侧表面及圆弧较外侧表面,且所述凹鞘开设为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反呈一向上、一向下的方式开设,所述磁性组件的本体相应于收容空间设有相对设置的平坦侧面及圆弧侧面。
3.—种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收容空间及至少一第一散热槽,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且邻近第一散热槽,及至少一磁性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中。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侧边,绝缘本体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上表面至下表面的第一散热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表面中部向前凸伸形成一对接部,对接部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穿过第二散热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且若干第一散热槽与若干端子成交错设置。
8.—种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收容空间及至少一第一散热槽,收容空间贯穿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收容空间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且邻近第一散热槽,及至少一磁性组件,具有一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本体,本体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内的凸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表面中部向前凸伸形成一对接部,对接部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8所述的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中部向后延伸形成一凸出部,凸出部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沟槽;若干端子为长条型的板体,板体前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接触端,板体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接触端端子,其中,端子的板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弯折部固定于凸出部内,第一接触端裸露于绝缘本体的前表面,第二接触端收容并裸露于沟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开设至少一个收容空间及至少一第一散热槽,收容空间贯穿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收容空间周围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凹鞘。若干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且邻近第一散热槽。至少一个磁性组件,具有一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本体,本体向外凸伸形成一收容于凹鞘内的凸鞘。磁性连接器通过磁性组件的凸鞘与绝缘本体的凹鞘以抵顶方式限制磁性组件无法位移,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及成本。再者,通过第一散热槽能够增加表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以增加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014018SQ2012206962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汪翔, 黄广礼, 吴迎龙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