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280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型布置的第一端子槽组,所述第一端子槽组包括第一上端子槽、第一下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上导电端子和第一下导电端子;第一上导电端子包括U型的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第一插接部;第一下导电端子包括U形的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所述的母连接器相配合的公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具有PIN距更小,结构紧凑,体积小,更可靠的稳定性、定位准确性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及公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连接器是用来和它相对应的器件进行电路连接及脱离的电子组件,即通过机械方 法产生电性连接,其广泛运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几乎是所有已知领 域。
[0003]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却越来越小,电子产品的发展趋 势为电子元件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积小、结构接凑、性能稳定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欢 迎,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大多还处于单排,大PIN位阶段,无法满足节省电子产品内 部空间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具 有PIN距更小,结构紧凑,体积小,更可靠的稳定性、定位准确性好的特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与所述母连接器配合连接的公连接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0008]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一端子槽组,所 述第一端子槽组包括第一上端子槽、第一下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上导电端子和 第一下导电端子;
[0009] 所述第一上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一接触部,由第一 接触部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由第一连接部的下端沿水平 方向朝外延伸出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第一上端子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 紧靠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的底部 并向外伸出;
[0010] 所述第一下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二接触部,由第二 接触部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由第二连接部的下端沿水平 方向朝外延伸出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第二上端子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 紧靠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的底部 并向外伸出;
[0011] 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 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在每个安装槽中设 有一定位片。
[0013]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14]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相邻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之间分别 设有一定位块。能够起到固定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的作用,避免出现移位使得它们相 互接触的情况发生。
[0015]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的宽度均为 0. 6mm,相邻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 4mm。
[0016]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0-30组。
[0017] 一种与所述母连接器相配合的公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二导电端子;其 特征在于:
[0018]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二端子槽组,所 述第二端子槽组包括第二上端子槽、第二下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上导电端子和 第二下导电端子;
[0019] 第二上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三接触部,由第三接触部沿坚直方 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三接触部的中部收容于第二上端子槽中,其穿出第二 上端子槽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一接触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插接部 位于第二上端子槽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出;
[0020] 第二下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四接触部,由第四接触部沿坚直方 向朝下延伸出的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接触部的中部收容于第二下端子槽中,其穿出第二 下端子槽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二接触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插接部 位于第二下端子槽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出。
[0021]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三插接部及第四插接部的宽度均为 0. 6mm,相邻的第三插接部与第四插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 4mm。
[0022]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二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0-30组。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 1、本实用新型的PIN位采用双排"吕"字形排列,端子采用插入式,上排端子左侧 出尾,下排端子右侧出尾,有效的保证了上下排端子互不相连,缩小了单排时大PIN距的状 况,具有PIN间距更小,结构紧凑(精密),焊脚为统一方向高精布距,便于SMT表面焊接。本 实用新型的定位片使用插入焊接式,可以为连接器提供精准定位焊接,保证SMT焊接时PIN 脚绝对与PCB板焊点充分吻合,确保其焊接及定位准确性。
[0025] 2、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使用LCP+30%玻纤耐高温材料,具有机械强度及模量水 平高、蠕变量小、耐磨耐腐蚀等优点,电性能良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装配后的侧视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装配后的局部剖示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100、母连接器;1、第一绝缘本体;11、第一上端子槽;12、第一下端子槽; 2、第一导电端子;21、第一上导电端子;21-1、第一接触部;21-2、第一连接部;21-3、第一插 接部;22、第一下导电端子;22-1、第二接触部;22-2、第二连接部;22-3、第二插接部;31、定 位片;32、定位块;
[0032] 110、公连接器;4、第二绝缘本体;41、第二上端子槽;5、第二导电端子;51、第二 上导电端子;51-1、第三接触部;51-2、第三插接部;52、第二下导电端子;52-1、第四接触 部;52-2、第四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34] 具体实施例1 :
[0035] 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一种双排卧式母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和第一导 电端子2 ;
[0036]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一端子槽组, 所述第一端子槽组包括第一上端子槽11、第一下端子槽12;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上导 电端子21和第一下导电端子22 ;
[0037] 所述第一上导电端子2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一接触部21-1, 由第一接触部21-1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21-2,由第一连 接部21-2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朝外延伸出的第一插接部21-3 ;所述第一接触部21-1收容于 第一上端子槽11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2紧靠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插 接部21-3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侧壁的底部并向外伸出;
[0038] 所述第一下导电端子2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二接触部22-1, 由第二接触部22-1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22-2,由第二连 接部22-2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朝外延伸出的第二插接部22-3 ;所述第二接触部22-1收容于 第二上端子槽12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2-2紧靠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插 接部22-3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侧壁的底部并向外伸出;
[0039] 所述第一插接部21-3与第二插接部2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40] 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13,在每个安装槽 13中设有一定位片31。
[0041] 在相邻的第一插接部21-3与第二插接部22-3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块32。能够起 到固定第一插接部21-3与第二插接部22-3的作用,避免出现移位使得它们相互接触的情 况发生。
[0042] 所述第一插接部21-3及第二插接部22-3的宽度均为0. 6mm,相邻的第一插接部 21-3与第二插接部22-3之间的间距为0. 4_。所述第一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9组。
[0043] 一种与所述母连接器相配合的公连接器11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4和第二导电端 子5 ;
[0044]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二端子槽组, 所述第二端子槽组包括第二上端子槽41、第二下端子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导电端子5包 括第二上导电端子51和第二下导电端子52 ;
[0045] 第二上导电端子5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三接触部51-1,由第三接触部 51-1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三插接部51-2 ;所述第三接触部51-1的中部收容于第二 上端子槽41中,其穿出第二上端子槽41 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一接 触部2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插接部51-2位于第二上端子槽41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 出;
[0046] 第二下导电端子5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四接触部52-1,由第四接触部 52-1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四插接部52-2 ;所述第四接触部52-1的中部收容于第 二下端子槽中,其穿出第二下端子槽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二接触部 22-1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插接部52-2位于第二下端子槽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出。
[0047] 所述第三插接部51-2及第四插接部52-2的宽度均为0. 6mm,相邻的第三插接部 51-2与第四插接部52-2之间的间距为0. 4_。所述第二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9组。
[0048] 其他实施例:
[0049] 所述第一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0、11、12、13、14、15、16、17、18、20、25或30个。与之 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0、11、12、13、14、15、16、17、18、20、25或30个。当然端 子槽组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相应调整。
[0050]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 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一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一端子槽组,所述第 一端子槽组包括第一上端子槽、第一下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上导电端子和第一 下导电端子; 所述第一上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一接触部,由第一接触 部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由第一连接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 朝外延伸出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第一上端子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紧靠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的底部并向 外伸出; 所述第一下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形状为U形的第二接触部,由第二接触 部的封闭端的左侧沿坚直方向朝下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由第二连接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 朝外延伸出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第二上端子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紧靠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壁的底部并向 外伸出; 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槽,在每个安装槽中设有一 定位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第一插接部与第 二插接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 接部的宽度均为〇. 6mm,相邻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 4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卧式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组的数量 为10-30组。
5. -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连接器相配合的公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二导 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呈"吕"字形布置的第二端子槽组,所述第 二端子槽组包括第二上端子槽、第二下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上导电端子和第二 下导电端子; 第二上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三接触部,由第三接触部沿坚直方向朝 下延伸出的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三接触部的中部收容于第二上端子槽中,其穿出第二上端 子槽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一接触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插接部位于 第二上端子槽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出; 第二下导电端子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与第四接触部,由第四接触部沿坚直方向朝 下延伸出的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接触部的中部收容于第二下端子槽中,其穿出第二下端 子槽一侧的部位能够与所述母连接器的U形的第二接触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插接部位于 第二下端子槽的另一侧的外部并向下伸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及第四插接部的宽 度均为0. 6mm,相邻的第三插接部与第四插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 4mm。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组的数量为10-30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3871524SQ20142015359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韦治丞, 周中湖 申请人:深圳市永丰盈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