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492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领域,便于电子设备用户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使用电子设备上的外接设备接口。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主板、电源、外接设备接口及发光元件。其中,主板设置在壳体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主板连接;发光元件设置在壳体上的靠近外接设备接口的位置处。电源设置在壳体内,且分别与主板、发光元件连接,用于给发光元件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其外接设备接口附近设置有发光元件,以便于用户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外接设备接口,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如手机、电脑、播放器等电子设备逐渐普及。这些电子设备上都设置有各种类型的外接设备接口,如USB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耳机话筒接口、读卡器以及网卡接口等等,这些接口给电子设备用户带来了多方面的体验。如USB接口可以用来插接U盘、充电线插头及其他USB接口设备,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或者充电。耳机话筒接口,便于用户听音乐及网上聊天。
[0003]但是,现有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接口处没有光源,当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时,不便于用户将U盘、数据线、充电器插头等插入到USB接口处,或者将耳机插入到耳机接口处以及将读卡器插入到接口处,必须反复插接多次,给电子设备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便于人使用者在较暗的环境下对接口的插接使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0007]壳体,
[0008]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
[0009]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主机板连接;
[0010]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靠近所述外接设备接口的位置处;
[0011]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示主机板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013]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发光元件、电源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第一发光电路;
[0014]第一盖体,覆盖在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以控制第一开关接通或断开所述第一发光电路;
[0015]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覆盖所述外接设备接口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当所述第一盖体打开时,所述第一开关接通所述第一发光电路。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为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位置处;
[0017]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控制所述磁力开关断开或闭合第一发光电路。
[0018]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槽,所述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槽内;
[0019]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槽的一侧固接;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
[0020]所述接口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设置,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0021]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022]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发光元件、电源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第二发光电路;
[0023]光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感应环境光线强度;
[0024]比较器,接收光感应器发送的光感应信号,并将接收的光感应信号进行比较,当环境光线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第二开关输出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接通所述第二发光电路。
[0025]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026]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第二盖体,覆盖在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上,且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三开关连接,
[0027]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覆盖所述外接设备接口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当所述第二盖体打开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
[0028]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槽,所述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槽内;
[0029]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接口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凹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台配合设置,实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接口槽的卡合和分离。
[0030]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包括发光元件、电源的串联电路中。
[0031]优选地,所述接口至少为一个,且所述接口的四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
[0032]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级管。
[003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外接设备接口处设置有发光元件,以方便电子设备用户在较暗的环境中将U盘、数据线插头、充电线、网卡、读卡器、耳机等插接到相应的接口处,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0035]进一步地,该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接口处设置有盖体,该盖体一方面可以保护外接设备接口,以防止灰尘进入外接设备接口,另一方面,通过盖体可以控制接口处的发光元件熄灭或者发光,从而只有电子设备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接口时,将盖体打开时,发光元件才发光,这样设计不仅省电,而且用户可以灵活控制。
[0036]进一步地,该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光控系统控制发光元件发光,当光感应器检测到外界环境中的光强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发光元件发光。故该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接口处的发光元件在白天不会发光,只有在晚上时会发出微光,其不仅便于该电子设备用户使用该外接设备接口,还为周围环境增添温馨的效果。
[0037]进一步地,该电子设备通过盖体和光控系统同时控制发光元发光,即只有在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打开盖体,且光感应器检测到外界环境中的光强度值小于设定值时,发光元件才能发光,该设计是一种更加省电的模式。
[003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004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004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48]实施例1
[004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主板6、外接设备接口 2、发光元件3及电源4。其中,主板6设置在壳体I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外接设备接口 2设置在壳体I上,且与主板6连接。发光元件3设置在壳体I上,且靠近外接设备接口 2的位置处;电源4设置在壳体I内,且电源4分别与发光元件3、主机板6连接,用于给发光元件3、主板6提供电能。
[0050]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台式电脑、台式电脑机箱、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播放器及其他的具有接口的电子设备;外接设备接口 2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USB接口、RJ-45接口、读卡器接口、耳机话筒接口及其他的外接设备接口。
[0051]本实施例通过在靠近外接设备接口的位置处设置发光元件,从而方便电子设备用户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该外接设备接口,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0052]较佳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的壳体I上还设置有开关5,开关5用于控制发光元件3与电源4之间的电路的闭合和断开,进而控制发光元件3熄灭或者发光。在白天时,可通过开关5将发光元件熄灭,用户在晚上使用接口 2时可将开关5打开,使发光元件5发光,以方便将插头插接在接口 2处。
[0053]较佳地,接口 2至少为一个,接口 2的四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3,每个发光元件3与电源连接。若其中有两个接口 2的位置相近时,可以在两个接口 2之间设置一个发光元件3即可,以保证用户方便使用。
[0054]实施例2
[005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主板6、外接设备接口 2、发光元件3、电源4、第一开关7及第一盖体8。其中,主板6设置在壳体I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外接设备接口 2设置在壳体I上,且与主板6连接。发光元件3设置在壳体I上,且靠近外接设备接口 2的位置处;电源4设置在壳体I内,且电源4分别与发光元件3、主板6连接,用于给发光元件3、主板6提供电能。第一开关7、发光元件3及电源4以串联的方式形成第一发光电路。第一盖体8覆盖外接设备接口 2,第一盖体8与第一开关7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7接通或断开第一发光电路。其中,当第一盖体8覆盖外接设备接口 2时,第一开关7不接通第一发光电路,发光元件3处于熄灭状态;当第一盖体8从外接设备接口 2处打开时,第一开关7接通第一发光电路,发光元件3发光。
[0056]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盖体8控制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电子设备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接口时,通过打开第一盖体8,使发光元件3发光,以方便将插头插接在外接设备接口 2处。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3通过第一盖体8控制发光,只有在第一盖体8打开时,发光元件3才发光,这样避免由于实施例1中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接口后忘记关闭开关5而浪费电能的弊端。
[0057]较佳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9,开关9设置在壳体I上,且开关9串联在第一发光电路中,开关9作为第一发光电路的总开关,可以进一步节省电能。例如,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接口 2进行充电时,由于外接设备接口 2的第一盖体8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发光元件一直发光,这样浪费了不少电能,通过开关9可控制第一发光电路闭合,使发光元件3熄灭。通过设置开关9使发光元件3在第一盖体8、开关9控制下发光,这样不仅给电子设备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节省了电能。
[0058]较佳地,第一盖体覆盖外接设备接口的方式由以下几种但不限制于这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壳体上设置有接口槽,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槽内;第一盖体的一侧与所述接口槽的一侧固接,第一盖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接口槽的另一侧卡合(通过在第一盖体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凸起或凹槽,在第一接口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或凸起,使第一盖体的另一侧和第一接口槽的另一侧相互卡合)。在使用时,只需打开或闭合第一盖体的另一侧与第一接口槽另一侧的卡合连接即可。第二种连接方式是,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槽,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槽内,第一盖体上设置有凸起结构,该第一接口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台,使第一盖体卡合在第一接口槽内。第三种方式是: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槽,外接设备接口的一端置于第一接口槽内,另一端伸出第一接口槽,第一盖体设置有凹槽,凹槽套装在外接设备接口的另一端上。
[0059]较佳地,第一盖体与第一开关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但不限制于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一开关设置在壳体内,第一盖体与第一开关机械连接,使用者用手扳动第一盖体,使其打开的同时,第一盖体施加力给第一开关,触发第一开关闭合;第一盖体覆盖外接设备接口时,第一盖体再次施加力,使第一开关断开,即第一盖体的打开和闭合控制第一开关的闭合和打开,从而控制第一发光电路的闭合和断开。第二种方式可以采用电磁连接的方式实现,如图5所示,具体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磁性部件。第一开关6为磁力开关,其设置在壳体内或壳体上的与第一盖体上的磁性部件81相应的位置处。磁力开关7、发光元件3以及电源形成串联电路,磁性部件81控制磁力开关7断开或者闭合该串联电路,其中,当第一盖体覆盖在外接设备接口时,磁性部件81控制磁力开关7断开该串联电路,发光元件熄灭;当第一盖体打开时,磁性部件81与磁力开关7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磁力开关7在磁性部件81的磁场作用下闭合该串联电路,发光元件3发光。
[0060]实施例3
[0061]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与实施例1相比,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主板6、外接设备接口 2、发光元件3、电源4以及光控系统。其中,主板6设置在壳体I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外接设备接口 2设置在壳体I上,且与主板6连接。发光元件3设置在壳体I上,且靠近外接设备接口 2的位置处;电源4设置在壳体I内,且电源4分别与发光元件3、主板6及光控系统连接,用于给发光元件3、主板6及光控系统提供电能。光控系统包括第二开关10、光感应器11及比较器12,其中,第二开关10、发光元件3、电源4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第二发光电路;光感应器11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用于感应环境光线强度;比较器12分别与光感应器11、第二开关10电连接。其中,光感应器11将光感应信号传递至比较器12,比较器12将接收到光感应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环境光线强度低于设定值,比较器12向第二开关发送第一信号,使第二开关10闭合,以接通第二发光电路;若环境光线强度高于设定值,比较器12向第二开关10发送第二信号,使第二开关处于断开,以断开第二发光电路。其中,设定值为50-100 lux,优选为50Iux0
[006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光控系统控制发光元件发光,当光感应器将检测到外界环境中的光强传输至比较器与设定值比较,只有低于设定值时,比较器才向第二开关发送闭合的信号,使其接通闭合第二发光电路,发光元件发光。故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接口处的发光元件在白天不会发光,只有在环境较暗时会发出光,以方便电子设备用户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使用接口,同时还为周围环境增添温馨的效果。
[0063]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13,开关13设置在壳体上,开关13通过导线串联在第二发光电路中,开关13可作为第二发光电路的总开关,若在晚上,使用者休息时或者为了节约用电,可通过开关13将第二发光电路断开,使发光元件3熄灭。
[0064]实施例4
[0065]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是实施例3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开关14和第二盖体15。其中,第三开关14串联在第二发光电路中;第二盖体15覆盖在外接设备接口 2上,且第二盖体2与第三开关14连接。其中,当第二盖体15覆盖外接设备接口 2时,第三开关14断开;当第二盖体打开时,第三开关14闭合。
[0066]本实施例通过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通过第二盖体控制发光元发光的条件,即只有在该电子设备用户打开第二盖体,且光感应器检测到外界环境中的光强度值小于设定值时,发光元件才能发光。若在环境光线较亮的情况下,即使用户使用外接设备接口,发光元件液不会发光。同理,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用户未打开第二盖体,发光元件也不会发光。通过这样设计,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只有电子设备使用外接设备接口时,发光元件才发光,故该设计是一种更加省电的模式。
[0067]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盖体的结构如同实施例2中的第一盖体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槽,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第二接口槽内,第二盖体与第二接口槽的连接方式如同实施例1中第一盖体与第一接口槽的连接方式。第二盖体与第三开关的连接方式也如同实施例2中第一盖体与第一开关的连接方式。
[0068]较佳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外接设备接口接口至少为一个,且外接设备接口的四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上述发光元件优选为发光二级管。
[0069]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外接设备接口处设置有发光元件,从而便于电子设备用户在较暗的环境中将U盘、数据线插头、充电线、网卡、读卡器、耳机等插接到相应的接口处,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007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电子设备的运行; 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主板连接; 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靠近所述外接设备接口的位置处; 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主板、发光元件连接,用于给所述主板、发光元件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还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发光元件、电源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第一发光电路; 第一盖体,覆盖在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上,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以控制第一开关接通或断开所述第一发光电路;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覆盖所述外接设备接口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当所述第一盖体打开时,所述第一开关接通所述第一发光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控制所述磁力开关断开或接通第一发光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槽,所述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槽内; 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槽的一侧固接;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接口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设置,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发光元件、电源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第二发光电路; 光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感应环境光线强度; 比较器,接收光感应器发送的光感应信号,并将接收的光感应信号进行比较,当环境光线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第二开关输出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接通所述第二发光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串联在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第二盖体,覆盖在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上,且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三开关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覆盖所述外接设备接口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当所述第二盖体打开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槽,所述外接设备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槽内; 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接口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凹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台配合设置,实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接口槽的卡合和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包括发光元件、电源的串联电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至少为一个,所述接口的四周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级管。
【文档编号】H01R13/631GK204230531SQ20142042009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庄华君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