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461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连接端子,已知一种包括盒状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子,凸头状配对连接单元插入到该盒状连接单元中。连接单元具有:作为弹性单元的连接片,其从周壁向内折回,并且具有偏压力;以及点接触部,其作为设置在接触片中的接触部,并且通过由配对连接单元的插入所产生的偏压力而与该配对连接单元进行接触(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在连接端子中,由于凸头状配对连接单元插入到盒状连接单元中,所以连接片针对偏压力而弹性变形,并且点接触部通过连接片的偏压力而与配对连接单元进行接触,并且与凸头状配对连接单元进行电连接。

参考文件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H10-228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端子中,为了降低盒状连接单元的尺寸,从弹性单元的折叠部到接触部的长度被缩短,并且为了抑制由于缩短的弹性单元而增加偏压力,弹性单元的板厚被降低。当以该方式使连接单元小型化时,保持了连接单元中的接触负荷。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端子中,即使在连接单元中保持了接触载荷,毕竟,在降低连接单元的尺寸的同时,弹性单元也针对偏压力而弹性变形,并且由于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向弹性单元施加偏压力的折叠部附近。因此,弹性单元的偏压力可能劣化而降低连接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其能够抑制弹性单元的偏压力降低并且能够改善连接可靠性。

问题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端子是具有盒状的连接单元的连接端子,凸头状的配对连接单元插入到该盒状连接单元中。连接单元包括:弹性单元,其从周壁向内折回并且具有偏压力;以及接触部,其设置在弹性单元的先端侧处,并且通过弹性单元的由于配对连接单元的插入所产生的偏压力而与配对连接单元进行接触。所述弹性单元设置有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贯穿所述弹性单元,并且周向地分散由于所述配对连接单元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接触而施加到所述弹性单元的应力。

在连接端子中设置有应力分散部,该应力分散部贯穿所述弹性单元,并且周向地分散由于所述配对连接单元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接触而施加到所述弹性单元的应力。因此,施加在弹性单元的应力不集中在折叠部,并且能够抑制弹性单元中偏压力的降低。

因此,在这样的连接端子中,因为能够通过应力分散部抑制弹性单元的偏压力的降低,所以能够提高连接单元与配对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此外,应力分散部维持弹性单元的偏压力。因此,能够缩短弹性单元的从折叠部到接触部的长度,并且能够维持接触部处的接触载荷,同时使盒状的连接单元小型化。

在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端子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连接端子包括应力分散部,其是沿着配对连接单元的插入方向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

在连接端子中,因为应力分散部是沿着配对单元的插入方向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所以能够沿着插入方向以规则的间距设置弹性单元的应力分散部周围的板厚,从而能够有助于调节弹性单元的偏压力。

此外,因为应力分散部是沿着配对单元的插入方向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所以能够抑制插入到连接单元的凸头状的配对连接单元的端部与具有细长孔状的孔的边缘干涉。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连接端子中,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连接端子中,当弹性单元过度变形时抵接在该弹性单元上以施加偏压力的辅助弹性单元定位在该弹性单元的变形方向上的前侧上。

在连接端子中,因为当弹性单元过度变形时,抵接该弹性单元以施加偏压力的辅助弹性单元定位在该弹性单元的在变形方向上的前侧上,所以即使弹性单元过度弹性变形而降低偏压力,也能够由辅助弹性单元补偿偏压力,从而能够维持接触部处的接触载荷。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其能够抑制弹性单元的偏压力降低并且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2是当将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3是当配对连接单元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内时的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截面图,并且图4(b)是图4(a)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当将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图5(a)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6(a)是当将局部修改的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修改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并且图6(b)是图6(a)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7(a)是当将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并且该透视图示出当弹性单元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分布,并且图7(b)是图7(a)的从其后侧观看的透视图。

图8(a)是当将局部修改的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修改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并且该透视图示出当弹性单元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分布,并且图8(b)是图8(a)的从其后侧观看时的透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弹性单元的顶视图,并且图9(b)是当应力分散部形成为具有真圆状的孔时的顶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11是当将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12是当配对连接单元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内时的截面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截面图,并且图13(b)是图13(a)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14(a)是当将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做成截面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并且图14(b)是图14(a)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14(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9(b)描述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包括盒状的连接单元5,凸头状的配对连接单元3插入到该盒状的连接单元5内。连接单元5包括:弹性单元7,其从周壁向内折回并且具有偏压力;以及接触部9,其设置在弹性单元7的先端侧处,并且通过弹性单元7的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所产生的偏压力而与配对连接单元3进行接触。

弹性单元7设置有应力分散部11,其贯穿弹性单元7并且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与接触部9之间的接触而分散施加到弹性单元7的应力。

应力分散部11是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13。

如图1至图5(b)所示,连接端子1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一个板形成,该板被切刻并且折叠以形成电线压接单元15和连接单元5。电线压接单元15包括被覆部压接单元17和芯线压接单元19。

被覆部压接单元17由一对型压片形成,并且在连接到电源、装置等的被覆电线的端部处型压(swage)该被覆电线(未示出)的被覆部。连接端子1通过将被覆部压接单元17型压到被覆电线的被覆部而固定到被覆电线。

芯线压接单元19由设置在连接单元5与被覆部压接单元17之间的一对压接片形成,在被覆电线的端部处,型压并且压接从被覆电线的被覆部露出的芯线部。连接端子1通过将芯线压接单元19压接到被覆电线的芯线而电连接到被覆电线。

多个(在该情况下,两个)齿部和多个孔形成在芯线压接单元19中,用以在将芯线压接单元19压接到被覆电线的芯线部时破坏形成在被覆电线的芯线部的表面上的氧化层。

连接单元5由具有与电线压接单元15连续的底壁的部件形成,并且是通过折叠两个侧壁和上壁而形成为盒状的母连接单元。配对端子(未示出)的形成为凸头状的母配对连接单元3插入到连接单元5中。弹性单元7和接触部9设置在连接单元5中,并且由于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接触部9与配对连接单元3进行接触,从而使配对端子与连接端子1电连接。

通过在弯曲部21处进行将连接单元5的底壁朝着的上壁侧折回的折回处理,弹性单元7在竖直方向上柔性地布置在连接单元5中,以利用预定的偏压力而弹性变形。

一对凸起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弹性单元7的自由端侧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通过使该凸起分别与设置在连接单元5的两个侧壁上的窗口部接合而引导弹性单元7的弯曲。接触部9设置在弹性单元7的自由端侧。

弹性单元7的自由端侧朝着连接单元5的底壁侧折回,并且接触部9设置该折叠部的在连接单元5的上壁侧的顶端处。当弹性单元7针对由于将配对连接单元3插入到连接单元5中而产生的偏压力而弹性变形时,接触部9利用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与配对连接单元3进行接触,从而使配对端子与连接端子1电连接。

图6(a)和6(b)示出在孔13不形成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中的实施方式下的连接端子1a。在接触部9通过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而与配对连接单元3进行接触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6(a)和6(b)所示的连接端子1a中,弹性单元7弹性变形时施加到弹性单元7的应力集中在向弹性单元7施加偏压力的弯曲部21附近,如由单点划线所示的区域A。特别地,如果为了将连接单元5小型化,缩短在弹性单元7中从弯曲部21到接触部9的长度L,则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也增加。因此,与在图5(a)和5(b)中所示的连接端子1中产生的应力相比,集中在弯曲部21附近的应力倾向于增加。

如果由于弹性单元7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集中长时间地持续,则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降低,并且需要改善以避免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降低。

在其中改善了以上所述且在图6(a)和(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本申请的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应力分散部11设置在连接端子1的弹性部7中,该应力分散部11贯穿弹性单元7,并且周向地分散了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与接触部9之间的接触而施加到弹性单元7的应力。

应力分散部11是在弹性单元7的弯曲部21与接触部9之间,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以细长孔状形成的孔13。以该方式,通过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13的应力分散部11,定位在孔13的两侧处的弹性单元7形成为比弯曲部21薄,并且定位在孔13的两侧处的弹性单元7比弯曲部21更可能弯曲。

因此,在弹性单元7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插入到连接单元5内而弹性变形时,定位在应力分散部11的两侧处的弹性单元7首先弯曲,而后弯曲部21与之关联地弯曲。

因此,通过在弹性单元7中设置应力分散部11,由于弹性单元7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能够被分散到图5(b)中利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区域A1、A2和A3,从而能够抑制弹性单元7中偏压力降低。

分别在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中分别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1中以及在6(a)和6(b)所示的不设置有应力分散部11的连接端子1a中,当弹性单元7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分布。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辅助弹性单元103分别设置在连接端子1和连接端子1a中。

如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显而易见地,在连接端子1a中,当弹性单元7弹性变形时,应力集中在弹性单元7的弯曲部21附近的点上。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中,当弹性单元7弹性变形时,应力分散到三点上,即,弹性单元7的弯曲部21附近以及应力分散部11的两侧(在图7(a)和7(b)中仅示出一侧)。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1中,明显的是,与上述连接端子1a相比,由弹性单元7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能够被应力分散部11分散,并且能够可观地抑制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的降低。

应力分散部11是弹性单元7中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以细长孔状形成的孔13。如图9(b)所示,如果应力分散部11a形成为具有真圆状的孔13a,如箭头所示,则使得定位在孔13a的两侧处的弹性单元7的宽度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不均匀,并且难以调节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

另外,在具有真圆状的孔13a中,其直径需要增加,以降低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并且如果直径增加了,则更可能在配对连接单元3的端部与孔13a的内径的边缘之间产生干涉。

同时,如图9(a)中的箭头所示,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应力分散部11是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13,所以能够使得定位在孔13的两侧处的弹性单元7的宽度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均匀,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

另外,为了降低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除了在弹性单元7的宽度方向上较大地形成孔13的情况之外,具有细长孔状的孔13还能够在弹性单元7的长度方向(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上较大地形成,从而能够防止配对连接单元3的端部与孔13的内径的边缘之间的干涉。

应力分散部11能够以在弹性单元7中从接触部9侧朝着弯曲部21侧开槽口的狭缝状形状。然而,如果应力分散部11设置为狭缝状,则自由端侧上的接触部9需要被设置在其各个端部处,并且在各个接触部9处的接触载荷可能产生变化。因此,诸如孔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使得接触部9能够设置在弹性单元7的自由端侧上的一点处。

在连接端子1中,由于在弹性单元7中设置应力分散部11,该应力分散部11贯穿弹性单元7,并且将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与接触部9之间的接触而施加到弹性单元7的应力周向地分散,所以施加到弹性单元7的应力不集中在弹性单元7的折叠部上,从而使得能够抑制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的降低。

因此,在连接端子1中,因为能够通过应力分散部11抑制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降低,所以能够提高连接单元5与配对连接单元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此外,应力分散部11维持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因此,能够缩短弹性单元7的从折叠部到接触部9的长度L,并且能够在使盒状连接单元5小型化的同时,维持接触部9处的接触载荷。

此外,因为应力分散部11是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以细长孔状形成的孔13,所以能够沿着插入方向以固定的间隔设设置弹性单元7的应力分散部11周围的板厚,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

因为应力分散部11是沿着配对连接单元3的插入方向形成为细长孔状的孔13,所以能够抑制插入到连接单元5内的凸头状配对连接单元3的端部与具有细长孔状的孔13的边缘干涉。

第二实施例

通过参考图10至图14(b)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01,其通过进一步改进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而获得。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101中,当弹性单元7过度变形时抵接该弹性单元7以施加偏压力的辅助弹性单元103定位在该弹性单元7的变形方向上的前侧上。

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省略这些元件的构造和功能的描述,同时假设第一实施例即构造和功能。因为构成元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造,所以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如图10至图14(b)所示,在连接单元5中,当弹性单元7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与接触部9之间的接触而过度变形时,抵接该弹性单元7以施加偏压力的辅助弹性单元103定位在该弹性单元7的自由端侧的变形方向的前侧上。

在辅助弹性单元103中,基端分别由从连接单元5的两个侧壁连续的材料形成,并且其自由端分别朝着连接单元5的内部柔性地折回,以在连接单元5的竖直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偏压力。

辅助弹性单元103以其自由端在竖直方向(弹性单元7的变形方向)上以预定距离从弹性单元7的一对突起远离方式布置。

例如,如果与连接单元5的小型化相关而缩短弹性单元7的长度L以降低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如果弹性单元7由于配对连接单元3与接触部9之间的接触而过度地弹性变形,则辅助弹性单元103抵接弹性单元7以向该弹性单元7施加偏压力。

即使弹性单元7的偏压力降低,也能够通过利用辅助弹性单元103向弹性单元7施加偏压力而在接触部9处获得充分的接触载荷,从而使得能够进一步小型化连接单元5。

在连接端子101中,当弹性单元7过度变形时,抵接该弹性单元7以施加偏压力的辅助弹性单元103定位该弹性单元7的变形方向的前侧上。因此,即使弹性单元7过度弹性变形而降低偏压力,也利用辅助弹性单元103补偿了偏压力,并且能够维持接触部9处的接触载荷。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端子中,弹性件的变形方向是连接单元的竖直方向。然而,弹性件的变形方向不限于竖直方向,并且可以是任何方向,诸如连接单元的水平方向。

应力分散部是沿着配对连接单元的插入方向以细长孔状形成的孔。然而,应力分散部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只要由于弹性件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能够被周向地分散,则该应力分散部就可以是任何形状,诸如具有真圆状的孔,具有真圆状的多个孔,以及具有细长孔状的多个孔。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部分改善实例,并且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

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3505(2013年11月26日提交)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此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