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高频变压器及其绕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0910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高压高频变压器及其绕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以及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是以电压源换流器为核心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其采用最先进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全控器件,是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换代升级。柔性直流输电相比于交流输电和常规直流输电,在传输能量的同时,还能灵活地调节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电压,具有可控性较好、运行方式灵活、适用场合多等显著优点。

dc/dc变换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一种将直流电先逆变(升压或降压)成交流电,然后再整流变换成另一种直流电压的直流变换装置。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磁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对dc/dc变换器的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和高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可应用于高隔离电压(1.4kv~4kv)场合的高频变压器是dc/dc变换器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对dc/dc变换器的性能和转换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隔离电源的变压器包括点开关的电源变压器和高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其中,点开关的电源变压器由于隔离电压低,导致安全保护等级低,无法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的高隔离电压(即高绝缘)的要求,而高隔离的电源变压器虽然隔离电压较高,能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的高隔离电压的要求,但由于只能用于低频,无法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的高频要求,而且体积大,需充油充气,成本高,不便于小型化。此外,常用的开关电源的变压器虽然可以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的高频要求,但是无法满足其高隔离电压的要求。

因此,本领域亟待设计一种同时具有高隔离电压、高频性能的变压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高隔离电压、高频性能的高压高频变压器及其绕制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沿与骨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依次绕制在骨架上的第一内绝缘层、磁屏蔽层、第二内绝缘层、第一原边层、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副边层、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第二原边层和外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和至少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第一初级绕组层和第一原边绝缘层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第一初级绕组层绕制在第二内绝缘层上;

所述副边层包括至少一层次级绕组层和至少一层副边绝缘层,次级绕组层和副边绝缘层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次级绕组层绕制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上;

所述第二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和至少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第二初级绕组层和第二原边绝缘层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初级绕组层绕制在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所述第二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相同。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还包括:

设置于第一原边层和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一铜箔层;和/或,

设置于副边层和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之间的第二铜箔层。

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中间部和分别位于中间部首尾两侧的 两个端部,且骨架在其两个端部处折弯;

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绕制在第一内绝缘层上且分别紧贴骨架两个端部内侧设置的两个绝缘挡墙,除第一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之外的其他层均设于所述两个绝缘挡墙之间,外绝缘层包裹于变压器的内部导线、第二原边层和所述两个绝缘挡墙之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包括骨架,所述绕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沿与骨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在骨架上依次绕制第一内绝缘层、磁屏蔽层、第二内绝缘层、第一原边层、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副边层、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第二原边层和外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则第一原边层的绕制方法为:在第二内绝缘层上间隔绕制第一初级绕组层和第一原边绝缘层;

所述副边层包括至少一层次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副边绝缘层,则副边层的绕制方法为: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上间隔绕制次级绕组层和副边绝缘层;

所述第二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则第二原边层的绕制方法为:在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上间隔绕制第二初级绕组层和第二原边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所述第二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相同。

优选地,所述绕制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原边层上、第一原边层和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之间绕制第一铜箔层;和/或,

在副边层上、副边层与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之间绕制第二铜箔层。

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中间部和分别位于中间部首尾两侧的两个端部,且骨架在其两个端部处折弯;

所述绕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内绝缘层上且分别紧贴骨架两 个端部内侧绕制两个绝缘挡墙,将除第一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之外的其他层均绕制在所述两个绝缘挡墙之间,并使外绝缘层包裹于变压器的内部导线、第二原边层和所述两个绝缘挡墙之外。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由于磁屏蔽层夹在两层内绝缘层之间,第一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设有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设有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骨架通过第一内绝缘层进行绝缘加强,以及最外侧包裹有外绝缘层,解决了高压输入时变压器的绝缘、损耗的问题;而且,由于设置有磁屏蔽层,从而使所述变压器具有高频性能。因此,本发明所述变压器具有高隔离电压、高频性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0-骨架;101、102-端部;103-中间部;200-第一内绝缘层;300-绝缘挡墙;400-磁屏蔽层;500-第二内绝缘层;600-第一原边层;601-第一初级绕组层;602-第一原边绝缘层;700-第一铜箔层;800-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900-副边层;901-次级绕组层;902-副边绝缘层;1000-第二铜箔层;1100-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200-第二原边层;1201-第二初级绕组层;1202-第二原边绝缘层;1300-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中的磁芯采用高频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所述变压器中的导线为高压高频线缆,例如三层绝缘线或漆包线。如图1所示,该高压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100,以及沿与骨架10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依次绕制在骨架100上的第一内绝缘层200、磁屏蔽层400、第二内绝缘层500、第一原边层600、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800、副边层900、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第二原边层1200和外绝缘层1300。

其中,骨架100包括中间部103和分别位于中间部首尾两侧的两个端部101和102,且骨架在其两个端部101和102处折弯,上述第一内绝缘层200、磁屏蔽层400、第二内绝缘层500、第一原边层600、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800、副边层900、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第二原边层1200和外绝缘层1300,以及后文中提到的第一铜箔层700和第二铜箔层1000均绕制在中间部103上,且位于端部101和102的内侧之间,而端部101和102的内侧表面相对设置、外侧表面相背设置。上述每一层结构均与相邻的层结构紧密贴合,而第一内绝缘层200还与骨架的中间部103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绝缘层200用于对骨架(具体为骨架的中间部103)进行绝缘处理,从而对骨架进行绝缘加强;第一内绝缘层200和第二内绝缘层500将磁屏蔽层400夹在中间,作为变压器的最内层,以对磁屏蔽层进行绝缘处理,满足其高压绝缘要求;磁屏蔽层可采用现有的磁屏蔽胶带缠绕而成,而磁屏蔽胶带的截止频率优选为变压器的工作频率,本实施例中,磁屏蔽胶带的截止频率优选为15khz。而且,由于设置有磁屏蔽层,实现了磁绝缘,使得所述变压器具有高频性能,具体地,当变压器工作在高频场合时,其中的磁屏蔽层可避免漏磁对导线的切割作用,降低导线的损耗,且磁屏蔽层的截止频率为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从而滤除了除开关频率以上的漏磁对导线的影响。

第一原边层600和第二原边层1200均包括初级绕组,且二者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副边层900包括次级绕组。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800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第一原边层600的初级绕组和副边层900的次级绕组相对应,而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副边层900的次级绕组和第二原边层1200的初级绕组相对应。

具体地,第一原边层60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和至少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602,第一初级绕组层601和第一原边绝缘层602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绕制在第二内绝缘层500上。本实施例以第一初级绕组层601和第一原边绝缘层602分别采用两层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绕制在第二内绝缘层500上,第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602绕制在第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上,第二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绕制在第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602上,第二层第一原边绝缘层602绕制在第二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上。其中,第一原边绝缘层602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相对应;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的层数由第一原边层6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第一原边层6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12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然,每铺设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601,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602。

副边层900包括至少一层次级绕组层901和至少一层副边绝缘层902,次级绕组层901和副边绝缘层902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次级绕组层901绕制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800上。本实施例以次级绕组层901和副边绝缘层902分别采用两层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级绕组层901绕制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 800上,第一层副边绝缘层902绕制在第一层次级绕组层901上,第二层次级绕组层901绕制在第一层副边绝缘层902上,第二层副边绝缘层902绕制在第二层次级绕组层901上。其中,副边绝缘层902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次级绕组层901相对应;次级绕组层901的层数由副边层900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副边层900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匝数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次级绕组层901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次级绕组层901,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然,每铺设一层次级绕组层901,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副边绝缘层902。

第二原边层1200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和至少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和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间隔设置且一一对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绕制在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上。本实施例以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和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分别采用两层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绕制在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上,第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绕制在第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上,第二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绕制在第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上,第二层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绕制在第二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上。其中,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相对应;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的层数由第二原边层12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第一原边层6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1200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然,每铺设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1201,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

本实施例中,每设置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第二初级绕组层或次级绕组层,就分别在其上设置一层绝缘层,以使得第一原边 层、第二原边层和副边层均为夹层结构,并且在第一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设置了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在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设置了第二原副边绝缘层。由于第一/第二原边层工作在高压输入场合,故第一/第二初级绕组层各层间需要设置绝缘材料层以满足一定的绝缘要求;而且,上述第一原边层、第二原边层和副边层均采用夹层结构,可以提高变压器磁耦合效果,有效的解决由于磁耦合不紧密造成的输出电压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需要满足输入电压2倍的绝缘要求,故需要在第一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均设置绝缘材料层。

优选地,第一原边层600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1200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相同。换言之,第一原边层600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占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的一半,而第二原边层1200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占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的另一半,采用这种将初级绕组分成两半,而次级绕组夹在其中的三明治绕法形成的变压器可有效地降低初级绕组的漏感,从而降低对电路的影响。

如图1所示,所述变压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原边层600和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800之间的第一铜箔层700,以及设置于副边层900和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1100之间的第二铜箔层1000。而且,第一铜箔层700和第二铜箔层1000均包括1~2层铜箔。由于在磁屏蔽层的基础上增设了铜箔层,进一步提升了所述变压器的高频性能。而且,由于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通过增设铜箔层,还可以将不同层间的铜损引起的损耗引导到外部,从而降低变压器线包温升。此外,第一/第二铜箔层分别与第一/第二初级绕组层的参考点相接,而在第一/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均增设铜箔层,可将初级绕组层的参考点引入变压器内部,从而实现了初级、次级高频电场的隔离,因而有效地降低了初级电场对次级绕组层的影响。

此外,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绕制在第一内绝缘层200上且分别 紧贴骨架两个端部101和102内侧设置的两个绝缘挡墙300,且所述两个绝缘挡墙相对设置,除第一内绝缘层200和外绝缘层1300之外的其他层均设于两个绝缘挡墙300之间,外绝缘层1300包裹于变压器的内部导线、第二原边层1200的第二原边绝缘层1202和两个绝缘挡墙300的顶端之外,以防止内部材质裸露。其中,每个绝缘挡墙300的厚度需根据变压器绝缘耐压强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每个绝缘挡墙300的厚度优选为5~8mm,进一步优选为6mm。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绝缘挡墙,故增大了第一初级绕组层和第二初级绕组层、第一初级绕组层与次级绕组层、第二初级绕组层与次级绕组层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能保证绕组间对爬电距离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还包括浸漆层(图1中未示出),其包裹于整个变压器之外,以解决变压器的震动而带来的噪声,并提高绝缘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高压高频变压器因具有上述结构,解决了高压输入时变压器的绝缘、损耗的问题,换言之,本实施例所述变压器采用的是高压输入、低损耗的高频变压器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包括骨架,而骨架包括中间部和分别位于中间部首尾两侧的两个端部,且骨架在其两个端部处折弯,两个端部的内侧表面相对设置、外侧表面相背设置。所述变压器中的磁芯采用高频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所述变压器中的导线为高压高频线缆,例如三层绝缘线或漆包线。

所述绕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沿与骨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在骨架上依次绕制第一内绝缘层、磁屏蔽层、第二内绝缘层、第一原边层、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副边层、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第二原边层和外绝缘层。当然,上述层结构均绕制在骨架的中间部上,且位于两个端部的内侧之 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绕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骨架中间部上紧密地绕制第一内绝缘层。

其中,第一内绝缘层用于对骨架的中间部进行绝缘处理,从而对骨架进行绝缘加强。

s102.在第一内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磁屏蔽层。

其中,磁屏蔽层可采用现有的磁屏蔽胶带缠绕而成,而磁屏蔽胶带的截止频率优选为变压器的工作频率,本实施例中,磁屏蔽胶带的截止频率优选为15khz。而且,由于设置有磁屏蔽层,实现了磁绝缘,使得所述变压器具有高频性能,具体地,当变压器工作在高频场合时,其中的磁屏蔽层可避免漏磁对导线的切割作用,降低导线的损耗,且磁屏蔽层的截止频率为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从而滤除了除开关频率以上的漏磁对导线的影响。

s103.在磁屏蔽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二内绝缘层。

可见,第一内绝缘层和第二内绝缘层将磁屏蔽层夹在中间,作为变压器的最内层,以对磁屏蔽层进行绝缘处理,满足其高压绝缘要求;

s104.在第二内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一原边层。

其中,第一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即第一初级绕组层与第一原边绝缘层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则步骤s104具体为:在第二内绝缘层上间隔绕制第一初级绕组层和第一原边绝缘层,且每个第一原边绝缘层均绕制于对应的第一初级绕组层之上,即每铺设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第一原边绝缘层。

第一原边绝缘层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第一初级绕组层相对应;且第一初级绕组层的层数由第一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第一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 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s105.在第一原边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

具体为,在第一原边层的第一原边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

优选地,在步骤s104和步骤s105之间还包括步骤a:在第一原边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一铜箔层;则步骤s105为:在第一铜箔层上紧密的绕制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

第一铜箔层可包括1~2层铜箔。由于在磁屏蔽层的基础上增设了铜箔层,进一步提升了所述变压器的高频性能。而且,由于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通过增设铜箔层,还可以将不同层间的铜损引起的损耗引导到外部,从而降低变压器线包温升。此外,第一/第二铜箔层分别与第一/第二初级绕组层的参考点相接,而在第一/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均增设铜箔层,可将初级绕组层的参考点引入变压器内部,从而实现了初级、次级高频电场的隔离,因而有效地降低了初级电场对次级绕组层的影响。

s106.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副边层。

其中,副边层包括至少一层次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副边绝缘层,即次级绕组层和副边绝缘层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则步骤s106具体为:在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上间隔绕制次级绕组层和副边绝缘层,且每个副边绝缘层均绕制于对应的次级绕组层之上,即每铺设一层次级绕组层,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副边绝缘层。

副边绝缘层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次级绕组层相对应;次级绕组层的层数由副边层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副边层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匝数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次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次级绕组层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次级绕组层,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s107.在副边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

具体为,在副边层的副边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二原副边间 绝缘层。

优选地,在步骤s106和步骤s107之间还包括步骤b:在副边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二铜箔层;则步骤s107为:在第二铜箔层上紧密的绕制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

第二铜箔层可包括1~2层铜箔。

s108.在第二原副边间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第二原边层。

其中,第二原边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和对应的至少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即第二初级绕组层与第二原边绝缘层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则步骤s104具体为:在第二内绝缘层上间隔绕制第二初级绕组层和第二原边绝缘层,且每个第二原边绝缘层均绕制于对应的第二初级绕组层之上,即每铺设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相应地需要在其上绕制一层第二原边绝缘层。

第二原边绝缘层的绝缘等级(电压等级)需与第二初级绕组层相对应;且第二初级绕组层的层数由第二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决定,而第一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等于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如果铺满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后发现匝数不够,就再铺设一层第二初级绕组层,直至匝数满足要求为止,该匝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中,每绕制一层第一初级绕组层、第二初级绕组层或次级绕组层,就分别在其上绕制一层绝缘层,以使得第一原边层、第二原边层和副边层均为夹层结构,并且在第一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绕制了第一原副边间绝缘层,在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绕制了第二原副边绝缘层。由于第一/第二原边层工作在高压输入场合,故第一/第二初级绕组层各层间需要绕制绝缘材料层以满足一定的绝缘要求;而且,上述第一原边层、第二原边层和副边层均采用夹层结构,可以提高变压器磁耦合效果,有效的解决由于磁耦合不紧密造成的输出电压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需要满足输入电压2倍的绝缘要求,故需要在第一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第二原边层与副边层之间均绕制 绝缘材料层。

优选地,第一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相同。换言之,第一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占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的一半,而第二原边层中包含的初级绕组的匝数占所述变压器应包含的初级绕组的总匝数的另一半,采用这种将初级绕组分成两半,而次级绕组夹在其中的三明治绕法形成的变压器可有效地降低初级绕组的漏感,从而降低对电路的影响。

在上述步骤s104、s106和s108中,绕制初级绕组或次级绕组时,应避免出现线圈打结等问题,且绕制结束后,线圈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瑕疵,并与相邻层紧密贴合;绕制第一、第二原边绝缘层和副边绝缘层时,也应保持表面平整、无褶皱。

s109.在第二原边层上紧密地绕制外绝缘层。

具体为,在第二原边层的第二原边绝缘层上紧密地绕制外绝缘层。

可选地,s110(图2中未示出).在完成变压器的电感量调整等其他工艺之后,对变压器整体进行浸漆处理,以解决变压器的震动而带来的噪声,并提高绝缘强度。该步骤位于步骤s109之后。

此外,在上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之间,还可包括步骤c:在第一内绝缘层上且分别紧贴骨架两个端部内侧绕制两个绝缘挡墙,并使该两个绝缘挡墙相对设置。以及,在后续步骤s103至步骤s109中,将各层(不包括第一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均绕制在两个绝缘挡墙之间,在步骤s109中,需使外绝缘层包裹于变压器的内部导线、第二原边层和两个绝缘挡墙的顶端之外。

本实施例中,每个绝缘挡墙的厚度需根据变压器绝缘耐压强度进行调整。具体地,每个绝缘挡墙的厚度优选为5~8mm,进一步优选为6mm。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绝缘挡墙,故增大了第一初级绕组层和第二初级绕组层、第一初级绕组层与次级绕组层、第二初级绕组层与次级绕组层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能保证绕组 间对爬电距离的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绕制方法制成的变压器因具有上述结构,解决了高压输入时变压器的绝缘、损耗的问题,换言之,本实施例所述绕制方法制成了一种高压输入、低损耗的高频变压器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