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210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含距离感应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电磁波吸收比值)用于描述移动设备的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人体各种器官均为耗电介质,因此体内电磁场将会产生电流,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SAR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随着移动终端的微型化和超薄化的发展趋势,天线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其电性能需要同时满足全向总辐射功率、全向灵敏度、特定吸收比率等指标性要求,在保证总辐射功率时,很难降低SAR值,使用者的SAR值若过大,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都有SAR认证的问题,为了过SAR的规范,设计者会在产品中加入距离感应器(P-sensor)的电路,其目的是要降天线的发射功率,以解决SAR的认证问题。天线中加入距离感应器,在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和价格的问题,在现今的通讯产品中,有小型、轻薄的流行趋势;相对小型的产品中,机构空间变成设计的重点。大多数系统厂商为通过SAR认证,需加入距离感应器电路,将距离感应器与天线结合可在有限的空间上,节省空间及成本,一次性的解决所有问题。目前常见有如下做法:(1).天线和距离感应器分离:因为天线和距离感应器是分开的,所以要在机构中让出二个空间,一个是天线的空间,另一个是距离感应器电路区的空间,需要有大的空间才能完成设计。(2).天线、距离感应器电路及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极片结合在PCB板的设计:天线、感应极片材质皆为PCB,同时也将距离感应器的电路设计在PCB板上当中,优点是:天线线路和感应极片相互结合,省去单独存在的空间;另外将距离感应器的电路同步设计,可直接在同一单体上进行天线及距离感应器功能的良率测试。缺点是:感应的方向不够全面,因为PCB的天线设计是平面式的,所以感应极片设计的面向不足,因而造成在某些面向有可能会导致距离感应器的电路无法正常工作。(3).天线左右角落另外增加感应极片的设计:将多个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极片放在天线左右二侧,增加感应的灵敏度。优点是:电极片的设计放在左右二侧,可以解决边缘感测全面性不足的问题。缺点是:在空间上有许多限制,还有长扁平电缆的问题,走在天线的下方也会影响天线的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降低SAR值及成本的天线结构。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结构,用以安装于移动设备内,其包括一绝缘基板、一柔性电路板、一接地薄片及一同轴线缆,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相互间隔开的一天线主体及一距离感应极片,所述天线主体布置在绝缘基板上表面,并且设有与同轴线缆焊接的馈入部,所述距离感应极片包含一体连接在一起的顶部感应极片、左右两侧部感应极片、后部感应极片及底部感应极片,所述顶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上表面,两侧部感应极片分别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左右两侧面,后部感应极片连接在顶部感应极片与底部感应极片之间,后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后表面,所述底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底面,所述柔性电路板还设有与移动设备内部的系统电性连接的尾部,所述接地薄片与顶部感应极片连接。本发明天线结构的距离感应极片包含一体连接在一起的顶部感应极片、左右两侧部感应极片、后部感应极片及底部感应极片,所述顶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上表面,两侧部感应极片分别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左右两侧面,后部感应极片连接在顶部感应极片与底部感应极片之间,后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后表面,所述底部感应极片布置在绝缘基板的底面,所述柔性电路板还设有与移动设备内部的系统电性连接的尾部,所述接地薄片与顶部感应极片连接,使得天线结构的各面向都能够实现距离感应,便于降低SAR值,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天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天线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未包含同轴线缆。图3为本发明天线结构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未包含同轴线缆。图4为本发明天线结构感测距离的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天线结构10用以安装于移动设备(未图示)内,其包括一绝缘基板11、一柔性电路板(FPC)12、一接地薄片13及一同轴线缆14。柔性电路板12上设置有相互间隔开的一天线主体121及一距离感应极片122,天线主体121布置在绝缘基板11上表面,并且设有与同轴线缆14焊接的馈入部123。距离感应极片122包含一体连接在一起的顶部感应极片1221、左右两侧部感应极片1222、后部感应极片1223及底部感应极片1224。顶部感应极片1221布置在绝缘基板11上表面,并且与天线主体121间隔开,通过调整两者间距,能够共振出天线结构10所需要的频宽。两侧部感应极片1222分别布置在绝缘基板11的左右两侧面,后部感应极片1223连接在顶部感应极片1221与底部感应极片1224之间,后部感应极片1223布置在绝缘基板11的后表面,底部感应极片1224布置在绝缘基板11的底面。柔性电路板12设有一尾部124,还与移动设备内部的系统电性连接。接地薄片13与顶部感应极片1221连接,实现天线结构10的接地。本发明天线结构10在上方、下方、后方、或左右两侧遭遇人体靠近时,对应方位的感应极片1221、1222、1223、1224会感应人体接近,反馈给移动设备内部的系统,通过降低对天线主体121的电源功率,使得降低天线结构10的天线效能,最终实现降低SAR值。请参图4所示,可看出天线结构10各面向的感测距离,因为人体含有70%以上的水分,所以用保特瓶装水,来模拟人体量测距离感应极片122的感应距离,运用水瓶来靠近天线结构10的各面向,检测出各感应距离各为多少。本发明天线结构10将天线主体121与距离感应极片122设置在一柔性电路板12上,通过弯折柔性电路板12,便于各感应极片1221、1222、1223、1224布置在绝缘基板11的各向表面,使各面向都实现距离感应,便于降低SAR值,结构简单、成本低。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