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5024阅读:1521来源:国知局
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射频结构及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通信标准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发展。另外,根据无线通信模块的小型化和便携通信终端的性能的改善,对个人便携通信终端符合多个通信标准的需求变得明显。因此,个人便携通信终端应该以其操作的频带数量增加。

即,新的通信技术补充现有的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通信技术,使得使用第四代(4g)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的通信终端得到发展。另外,在wi-fi通信领域,便携通信终端除了现有的ieee802.11b/g/n协议之外已实现以ieee802.11ac标准进行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可销售性。

根据该趋势,已在收发机的前面设置前端模块并与其集成。在该情况下,支持发射和接收模式的射频开关应运而生。射频开关应该尽量保持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特征。尤其是,射频开关在发射模式中应该具有低的插入损耗和高p1db级别(p1dblevel),并且在接收模式中应该具有低噪声。另外,在发射模式,接收器侧的开关可能由于非常大的信号而被无意地开启。该操作可能降低发射器的开关的p1db级别并劣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隔离特性。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开关,包括衬底1,在衬底1中的浅沟槽隔离(sti)3将衬底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栅极结构2以及栅极结构2两侧的源/漏区4,源/漏区4通过插塞5和金属线6引出。

研究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增大器件的尺寸有利于获得大功率的射频开关。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着很大的损耗,这是目前所急需改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射频开关损耗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开关,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间隔分布多个单元,相邻单元之间由sti隔离;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相邻的一侧的衬底中形成有公共源/漏区,所述第一栅极的另一侧与sti之间形成有源区,所述第二栅极的另一侧与sti之间形成有漏区,所述公共源/漏区、源区、漏区及sti上形成有一层连接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所述连接层的材质为多晶硅。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所述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呈叉指状排列。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所述连接层的形状为蛇形。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中形成sti以划分多个单元区域;

在每个单元区域中衬底上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在sti与所述第一栅极之间的衬底中形成源区,在所述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之间的衬底中形成公共源/漏区,在第二栅极与sti之间的衬底中形成漏区;

在所述源区、公共源/漏区、漏区及sti上形成连接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层的材质为多晶硅。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采用cvd工艺形成所述连接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呈叉指状排列。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层的形状呈蛇形。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源区、公共源/漏区、漏区及sit上设置连接层,使得在源漏区上不用形成插塞和金属线,这一方面大大的降 低了由于mom源漏寄生电容,减少了损耗,从而改善了射频开关的性能;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器件结构,简化了制作工艺,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金属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在制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发明人发现,之所以在目前获得的射频开关实际功率不尽如人意,是由于目前在扩大器件尺寸(例如源漏的面积增大)的需求下,如图2所示,后段工艺形成的金属线6,被制作成呈指状交叉,这导致了mom(金属-氧化物-金属)源漏寄生电容的增长,会引起较强的耦合损耗,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射频开关的功率。基于此,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在源漏区上形成一层连接层,如此可以减少金属线6的数量,增大相邻金属线之间的距离,也就降低了mom源漏寄生电容,从而改善了射频开关的性能。

下面结合图3-图9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射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 明。其中图3为本发明中的射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5-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在制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的俯视示意图。

请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的射频开关,包括衬底10,所述衬底10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单元,相邻单元之间由sti(浅沟槽隔离结构)11隔离。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所述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相邻的一侧的衬底10中形成有公共源/漏区14,所述第一栅极12的另一侧与sti11之间形成有源区15,所述第二栅极13的另一侧与sti11之间形成有漏区16,所述公共源/漏区14、源区15、漏区16及sti11上形成有一层连接层18,以降低mom源漏寄生电容。为简便,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单元,但应理解,实际衬底10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单元。

在较佳选择中,所述连接层18的材质为多晶硅,多晶硅材质既能够与衬底10相匹配,又可以基本上不带来其他不良影响。当然,所述连接层18的材质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导电材料。所述连接层18的厚度优选为例如等。

请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呈叉指状排列。所述连接层18的形状为蛇形,围绕着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分布在衬底10上,并覆盖着源/漏区(包括公共源/漏区14、源区15及漏区16)。这样,就不必在源/漏区上引出金属线,只需在连接层18的两端处引出(未图示)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mom源漏寄生电容跟电极板之间的间距有关。如在图2中,相邻金属线6之间的间距即为一个栅极的宽度。而在图8中,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则基本上是整个射频开关的宽度(通常射频开关呈矩形,例如金属线设置在器件沿y方向的两端,y方向的尺寸即为整个射频开关的宽度),而不是一个栅极的宽度。因此,相比图2中的现有技术,本发明避免了众多金属线6的存在所诱发的较大mom源漏寄生电容。在这个基础上,器件尺寸做大所受的限制也就大大降低,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栅极的宽度为0.13μm,而本发明中则可以达到10μm及以上的器件宽度。以10μm为例,在本发明中的mom源漏寄生电容仅为现有技术中的0.13/10=1.3%,大大降低了耦合损耗。

下面结合图4~9对本发明的射频开关的制造方法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执行步骤s101,如图5所示,提供衬底10。该衬底10中可以形成有n阱,还可以形成有p型有源区,所述p型有源区通过在n阱中进行p型注入获得。当然,所述衬底10中还可以形成有其它公知的结构,此处不予限制。

接着,执行步骤s102,请继续参考图5,在所述衬底10中形成sti11,通过sti11划分多个单元区域。所述sti11可通过常规的光刻、刻蚀、淀积等工艺形成。

然后,执行步骤s103,请参考图6,在每个单元区域中衬底10上形成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在较佳选择中,所述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呈叉指状排列。

之后,执行步骤s104,如图7所示,在sti11与所述第一栅极12之间的衬底10中形成源区15,在所述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之间的衬底10中形成公共源/漏区14,在第二栅极13与sti11之间的衬底10中形成漏区16;所述源区15、公共源/漏区14及漏区16的具体形成方法可以通过常规的离子注入和退火工艺形成。在本步骤完成后,紧接着,在第一栅极12和第二栅极13的两侧分别对应形成侧墙121、131。

最后,执行步骤s105,请参考图8、图9(图9示出了多个单元区域)和图3,在所述源区15、公共源/漏区14、漏区16及sti11上形成连接层18。具体的,先采用cvd工艺沉积连接材料层17,完全覆盖每个单元区域,然后采用一回刻工艺,暴露出栅极(包括侧墙)的部分高度,保留所述连接材料层17层的厚度为从而形成如图9所示的蛇形连接层18。较佳的,所述连接层18的材质为多晶硅。其中,所述连接层18可以在后段工艺(beol)中自两端引出,即不需要传统的插塞及金属线。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源区、公共源/漏区、漏区及sit上设置连接层,使得在源漏区上不用形成插塞和金属线,大大的降低了由于mom源漏寄生电容,减少了损耗,并且由于不用形成插塞和金属线,也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