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4616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及其它领域的电器上,经常使用轻触开关,并且往往需要轻触开关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性能,整体结构也需要尽量紧凑小型化。通常的轻触开关都是在壳体中布置按钮,按钮按动的缝隙难免使少量水汽灰尘侵入内部,可能影响电接触性能,防尘防水的等级有待提高。为了使按压操作方便迅速,按钮的面积不能过小,迫使壳体的体积也不能缩减,难以继续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尘防水性能好的轻触开关。

本发明包括壳体和按钮,在壳体内布置有相对应的静触片和动触片,按钮外罩于壳体上,按钮的内壁四角设有定位柱,壳体的外壁四角相应设有导向槽,定位柱置于导向槽中滑动配合,弹性橡胶件位于按钮和壳体罩合形成的封闭空腔内,弹性橡胶件的上端和按钮内壁顶部接触,下端和动触片开闭压触配合。

本发明的按钮外罩于壳体上形成封闭空腔,可以阻止水汽灰尘侵入内部,有效保护了内部电气零件,防水防尘性能明显提高。壳体的尺寸小于按钮,可以使整个开关的构造更紧凑小型化。而且,通过四角的定位柱和导向槽的滑动配合,按钮在壳体上的按动非常顺畅稳定,不会晃动,确保开闭控制可靠迅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按压导通状态示意图。

图4是按钮的底部方向立体图。

图5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静触片的立体图。

图7是动触片的立体图。

图8是弹性橡胶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在壳体1内布置有相对应的静触片和动触片3,按钮2外罩于壳体1上,按钮2的内壁四角设有定位柱4,壳体1的外壁四角相应设有导向槽5,定位柱4置于导向槽5中滑动配合。弹性橡胶件6位于按钮2和壳体1罩合形成的封闭空腔内,弹性橡胶件6的上端和按钮2内壁顶部接触,下端和动触片3开闭压触配合。实际上,在按钮2的内壁设有滑槽7,壳体1的外壁设有卡扣8,卡扣8置于滑槽7中移动扣合,这样既不会妨碍按钮2的按动,又可以防止按钮2过行程脱离。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静触片分为中心静触片9和边缘静触片10,分别固定在壳体1底部的相应位置。动触片3为环形并和边缘静触片10常触,动触片3中心设有翘起的弹性簧片11和中心静触片9相对应。弹性橡胶件6的下端裙边压在动触片3的环形部上方,弹性橡胶件6还设有下凸台12和动触片3的弹性簧片11开闭压触配合。采用弹性簧片11和中心静触片9对应的方式可以使导通接触性能更可靠。弹性橡胶件6的下端裙边压住动触片3后,也具有一定的密封性,更好的保护位于内部的弹性簧片11和中心静触片9。本实施例在壳体1的两侧壁下部还设有二个凸块14,中心静触片9和边缘静触片10都设有钩状部13,且各钩状部13都穿出壳体1并和对应的凸块14勾搭,这样的装配方式满足电连接的需要,同时结构更加紧凑。

按压按钮2时,如图3所示,弹性橡胶件6被下压弹性形变,其下凸台12下移将翘起的弹性簧片11按下和中心静触片9充分接触,由于动触片3的环形部分一直和边缘静触片10接触,这样使中心静触片9和边缘静触片10电导通,也即开关导通。移除按压的外力后,弹性橡胶件6弹性回复,下凸台12上移,弹性簧片11也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产生反弹,翘起脱离和中心静触片9的接触,开关断开,回复到图2所示状态。在按钮2的上下位移行程中,四角的定位柱4和壳体1的导向槽5一直滑动配合,导向作用可靠稳定,确保按钮2不会晃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