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过量充电保护和/或过度放电保护的电池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49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具有过量充电保护和/或过度放电保护的电池组系统(10、20、30),所述电池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蓄能器,所述电蓄能器具有第一极(12、22),所述第一极与电蓄能器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具有第二极(14、24),所述第二极与电蓄能器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具有用于使电蓄能器放电的快速放电单元(16、26、36),所述快速放电单元(16、26、36)具有与第一极(12、22)电连接的第一端子(261、361),具有与第二极(14、24)电连接的第二端子(262、36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系统(10、20、30)包括用于触发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具有导电的机械组件(29、39、49a、49b、49c)的触发单元(17、27、37)。

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放电单元(16、26、36)包括导体(25、35),其中所述导体(25、35)与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第一端子(261、361)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地具有导电的双金属片(25b)和/或继电器(25a)。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放电单元(16、26、36)包括导电的接触部(28),其中所述接触部(28)与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第二端子(262、362)电连接。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接触部(28)、双金属片(25b)、继电器(25a)和/或双金属片(25b)的涂层的材料被选择,使得通过经由在导体(25、35)和接触部(28)之间的导电连接在第一极(12、22)与第二极(14、24)之间的电流流动,在接触部(28)和导体(25、35)之间形成可逆的或者不可逆的电连接。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触发单元(17、27、37)的机械组件(29、39、49a、49b、49c)能够通过作用于所述机械组件(29、39、49a、49b、49c)的力可逆地或者不可逆地被变形。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组件(29、39、49a、49b、49c)借助于电蓄能器的导电的壳体(21、41)和/或借助于电连接直接地(390)与第二极(14、24)电连接。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第一端子(261、361)借助于电连接(13、23、33)直接地与第一极(12、22)电连接,并且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第二端子(262、362)借助于导电的壳体(21、41)与电蓄能器的第二极(14、24)电连接和/或借助于电连接(310)直接地与第二极(14、24)电连接。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组件(29、39、49a、49b、49c)和/或与第二极(14、24)的直接连接(390)具有比导体(25、35)、接触部(28)和/或在快速放电单元(16、26、36)的第二端子(262、362)与第二极(14、24)之间的直接连接(310)更大的电阻。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在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的车辆中的应用。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系统(10、20、30)的应用,其中所述电蓄能器是锂离子电池组、锂硫电池组和/或锂空气电池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