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4698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塑壳断路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在分闸时,由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从接触到分开的过程中,两个触头之间的间隙由小到大,在高电压的作用下,间隙的绝缘介质会被电离击穿,形成电弧,电弧形成后,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加剧介质电离,扩大电弧,使断路器无法断开电路。为了阻止这一过程,在设计断路器的时候,把两个触头装在一个灭弧室内,灭弧室内部有许多通道,一是用来分割电弧,二是利用电弧高温产生的高压气流,通过灭弧室的通道喷口吹灭电弧。

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长弧灭弧原理、短弧灭弧原理和复合去离子效应灭弧原理。一般情况下,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是采用短弧灭弧原理进行工作的,这种灭弧室存在以下不足:

1、灭弧室为敞口空间,分断故障短路电流时,电弧加热空气产生的气吹向四周分散,造成灭弧室内气体泄漏,不利于电弧的熄灭,降低了分断效果;

2、灭弧室内的多个灭弧栅片沿竖直方向对齐排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闭合时,距离灭弧栅片最近,动触头完全打开后,距离灭弧栅片最远,因此,在分断故障短路电流时,动触头从闭合位置逐渐远离静触头,与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灭弧栅片最上面的几片便无法将电弧吸入,从而无法分割电弧,降低了灭弧栅片的有效利用率,同时电弧难以进入灭弧室,使灭弧室的分断能力无法满足要求;

3、直流塑壳断路器大都是在交流塑壳断路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交流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无法直接用于直流塑壳断路器,灭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灭弧室分断故障短路电流效率的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该灭弧罩设置在灭弧室的一端,所述的灭弧罩包括灭弧罩底板以及设置在灭弧罩底板上的灭弧罩主体,该灭弧罩主体包括一对设置在灭弧罩底板上且相互平行的平行部、设置在平行部一端的开口放大部以及设置在平行部另一端的端板,电弧产生的气吹在灭弧罩的一对平行部之间汇聚后,经开口放大部将电弧一起吹进灭弧室内,电弧在灭弧室内被熄灭。

所述的灭弧罩底板为H型灭弧罩底板,所述的平行部沿H型灭弧罩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H型灭弧罩底板上。

所述的灭弧罩主体垂直设置在灭弧罩底板上。

所述的两个开口放大部之间的夹角为0-90°,但不为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两个开口放大部之间的夹角为5°、10°、13°、20°或30°中的一种。

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灭弧室底座、设置在灭弧室底座上的静触头、与静触头相适配的动触头、一对平行设置在静触头两侧的侧壁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侧壁之间的灭弧栅片,所述的灭弧罩设置在灭弧栅片的一端。

所述的动触头与灭弧室底座相铰接,并且所述的动触头绕铰接点在竖直面内往复转动。

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沿动触头的运动弧线依次排列,能够保证无论动触头在闭合状态还是断开状态,均与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使得所有的灭弧栅片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共同对电弧进行切割和冷却,因而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分断故障短路电流。

所述的端板与相应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端板与相应一侧的侧壁互相垂直。

所述的灭弧罩的材质为尼龙或聚甲醛树脂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两个开口放大部呈喇叭状设置,两个开口放大部位于平行部的一端间距较小,位于灭弧栅片的一端间距较大,有利于气吹扩散,使分断过程中产生的气吹汇聚后一起进入灭弧栅片内,并利用气吹将电弧吹进灭弧栅片,从而更快速的熄灭电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塑壳断路器分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两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电弧产生的气吹在灭弧罩的一对平行部之间汇聚后,经开口放大部进入灭弧室,并将电弧一起吹进灭弧室内,灭弧室内的电弧被吸入灭弧栅片内,由灭弧栅片将电弧分割成若干小段(短弧),在每小段的灭弧栅片上都形成一个阴极(阴极效应),这样多个灭弧栅片之间压降的累积使得总的电弧压降能够达到无法再使电源电压维持电弧燃烧的程度,从而实现灭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灭弧罩将灭弧室的一端封闭,不仅能够防止灭弧室内的气体泄漏,同时能够保证在分断故障短路电流时,电弧产生的气吹向灭弧栅片内运动,并利用气吹将电弧吹进灭弧栅片,从而更快速的熄灭电弧,分断故障短路电流;

2)开口放大部有利于气吹扩散,增强气吹的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气吹,将电弧吹进灭弧栅片,进而更快速的熄灭电弧;

3)能够提高灭弧室分断故障短路电流的效率,不仅适用于直流塑壳断路器,同时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交流塑壳断路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灭弧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灭弧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灭弧罩与灭弧室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灭弧罩与灭弧室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灭弧罩、2—灭弧室、3—灭弧罩底板、4—平行部、5—开口放大部、6—端板、7—灭弧室底座、8—静触头、9—动触头、10—侧壁、11—灭弧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灭弧室的灭弧罩,该灭弧罩1设置在灭弧室2的一端,灭弧罩1包括灭弧罩底板3以及设置在灭弧罩底板3上的灭弧罩主体,该灭弧罩主体包括一对设置在灭弧罩底板3上且相互平行的平行部4、设置在平行部4一端的开口放大部5以及设置在平行部4另一端的端板6,电弧产生的气吹在灭弧罩1的一对平行部4之间汇聚后,经开口放大部5将电弧一起吹进灭弧室2内,电弧在灭弧室2内被熄灭。

其中,灭弧罩底板3为H型灭弧罩底板,平行部4沿H型灭弧罩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H型灭弧罩底板上。灭弧罩主体垂直设置在灭弧罩底板3上。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10°。

如图3-4所示,灭弧室2包括灭弧室底座7、设置在灭弧室底座7上的静触头8、与静触头8相适配的动触头9、一对平行设置在静触头8两侧的侧壁10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侧壁10之间的灭弧栅片11,灭弧罩1设置在灭弧栅片11的一端。

其中,动触头9与灭弧室底座7相铰接,并且动触头9绕铰接点在竖直面内往复转动。多个灭弧栅片11沿动触头9的运动弧线依次排列。端板6与相应一侧的侧壁10固定连接,并且端板6与相应一侧的侧壁10互相垂直。

当塑壳断路器分闸时,动触头9与静触头8分离,两触头之间产生电弧,电弧产生的气吹在灭弧罩1的一对平行部4之间汇聚后,经开口放大部5进入灭弧室2,并将电弧一起吹进灭弧室2内,灭弧室2内的电弧被吸入灭弧栅片11内,由灭弧栅片11将电弧分割成若干小段,在每小段的灭弧栅片11上都形成一个阴极,这样多个灭弧栅片11之间压降的累积使得总的电弧压降能够达到无法再使电源电压维持电弧燃烧的程度,从而实现灭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90°,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5°,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13°,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20°,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口放大部5之间的夹角为30°,其余同实施例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