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位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626发布日期:2019-06-19 00: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挡位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挡位开关。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检测车辆的变速杆的选档的挡位开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3103号公报

图7是对现有例的挡位开关的通常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挡位开关100具有与车辆的变速杆的选档的变更连动地绕旋转轴X旋转的锁止板101,在该锁止板101的与极盘105的对置面上经由支承座103固定有可动触点102,该可动触点102具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触点部112(112a~112f)。

在极盘105的与锁止板101的对置面上,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从旋转轴X方向看呈弧状的固定触点106(106a~106f)。

各个固定触点106(106a~106f)在极盘105的上表面露出的区域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不同,当锁止板101与变速杆的操作连动地绕旋转轴X旋转时,通过根据锁止板101的绕旋转轴X的角度位置来切换与可动触点102电连接的固定触点106(106a~106f),不同的输出信号从挡位开关100输出。

这里,挡位开关100的装配经过以下工序(1)、(2)而进行。

工序(1):准备固定有可动触点102的锁止板101和具备支撑部件120的极盘105,将与锁止板101连结的筒状连结部件104插入到极盘105的支承孔107内,在旋转轴X方向上组装锁止板101和极盘105。

工序(2):使锁止板101绕旋转轴X旋转而将锁止板101插入到支撑部件120与极盘105之间,并且将可动触点102的触点部112(112a~112f)插入到在极盘105的径向上将相邻的固定触点106(106a~106f)隔开的分隔壁109、109之间。

在这里,在现有的挡位开关100中,将锁止板101组装于极盘105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在与设置于极盘105的限位件110抵接的角度位置,与此相对,使锁止板101脱离极盘105的方向的旋转则不受限制。

这是因为,如果设置规定脱离方向的可旋转范围的限制装置,则在将锁止板101组装于极盘105时,该限制装置阻止锁止板101向组装于极盘105的方向的旋转,因此不能进行锁止板101向极盘105的组装。

在这里,在搬运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100时,由于搬运时的振动,锁止板101会向脱离极盘105的方向旋转而从极盘105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安装于锁止板101的可动触点102的触点部112(112a~112f)等损坏的情况。

于是,要求锁止板不会轻易地从锁止板的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的极盘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挡位开关,具有:

极盘,在其表面设有固定触点;

锁止板,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极盘;

可动触点,其固定于所述锁止板的与所述表面对置的对置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接触片;

保持部件,其与组装于所述极盘的所述锁止板接触,容许所述锁止板绕旋转轴的旋转且限制所述锁止板向所述旋转轴向的移动,并且在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固定触点弹性卡合的状态下对所述锁止板进行保持;

所述锁止板构成为绕所述旋转轴向一侧旋转而组装于所述极盘,并且在所述极盘上设有规定所述锁止板向所述一侧的旋转范围的限位件,

该挡位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止板绕所述旋转轴旋转时的所述接触片的移动轨迹上,设有与所述接触片发生干涉而成为所述锁止板绕所述旋转轴向另一侧旋转的阻力的干涉部。

根据本发明,在锁止板向使该锁止板从极盘脱离的方向、即绕旋转轴的另一侧旋转时,在极盘上设置的干涉部与在锁止板上设置的可动触点的接触片干涉,成为锁止板向从极盘脱离的方向旋转的阻力。

因此,在比从干涉部作用的阻力大的旋转转矩未作用于锁止板时,锁止板不会绕旋转轴向另一侧旋转而从极盘脱离。

因而,能够使锁止板不会轻易地从锁止板的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的极盘脱离。

另外,由于干涉部不限制锁止板绕旋转轴的旋转,因此干涉部也不会对由作业者进行的锁止板向极盘的组装作业、使组装后的锁止板脱离极盘的作业造成大的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A)~图2(B)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极盘进行说明的图;

图3(A)~图3(C)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进行说明的图;

图4(A)~图4(C)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

图5(A)~图5(B)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干涉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变形例的干涉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7(A)~图7(B)是对现有例的挡位开关的通常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挡位开关

2 极盘

21 基部

21a 表面

211 周壁

212 分隔壁

213(213a~213f) 槽

22 连结部

222 突出部

223 限位件

23 支承部

24 连接器连接部

3(3a~3f) 固定触点

4 支撑部件

5 连接器

6 锁止板

61 基部

611 外周部

621 凹部

61c 面

62 卡合部

63 旋转限制部

65 连结部件

7 可动触点

71 基部

72(72a~72f) 可动触片

721(721a~721f) 抵接部

8 干涉部

81 膨出部

812 第一倾斜面

813 第二倾斜面

85 凹槽部

852 第一倾斜面

853 第二倾斜面

Lm 线段

X 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A)~图2(B)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的极盘2进行说明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A-A剖面图。

图3(A)~图3(C)是对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1的干涉部8(膨出部81)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剖切锁止板6的一部分而表示支承于锁止板6的可动触点7的抵接部721(721a~721f)位于极盘2侧的膨出部81(81a~81c)上的状态的图,图3(B)是对抵接部721(721a~721f)与膨出部81(81a~81c)抵接后的可动触点7进行说明的图,图3(C)是图3(B)的A-A剖面图,是对膨出部81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图2(B)及图3(A)~图3(C)中,为了便于理解极盘2的主要构件的位置,对周壁211和分隔壁212标注剖面线,并且对固定触点3(3a~3f)在极盘2的表面露出的区域标注剖面线来表示。在后述的图4中也是同样的。

挡位开关1设置在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内,将与变速杆的选档相应的信号输出到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等。

该挡位开关1具有在表面设有固定触点3(3a~3f)的极盘2、在与极盘2对置的对置面固定有可动触点7的锁止板6。

锁止板6与变速杆(未图示)的操作连动地绕旋转轴X旋转,在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可动触点7与固定触点3(3a~3f)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输出与变速杆的选档相应的信号。

如图2(A)~图2(B)所示,在极盘2中,在俯视时呈扇状的基部21的相当于扇顶的位置设有具有通孔22a的连结部22,在连结部22以在极盘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连结部22的方式设有通孔22a。

在该通孔22a中插入有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手动轴(未图示)与锁止板6的筒状连结部件65(参照图1),连结部件65能够绕通孔22a的中心轴(旋转轴X)旋转地支承于连结部22。

在该状态下,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锁止板6在其与极盘2之间空出间隔地设置,在通过变速杆(未图示)的操作使手动轴(未图示)旋转时,锁止板6与极盘2绕旋转轴X相对旋转。

在扇状基部21的相当于扇端的外周部,沿周向设有周壁211,俯视时,周壁211成为沿着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弧状。

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的周壁211的外侧,设有支承后述支撑部件4的支承部23和连接器连接部24,该连接器连接部24连接从带有线束的连接器5(参照图1)延伸的配线51与嵌件成型于极盘2的固定触点3(3a~3f)。

这两个支承部23和连接器连接部24设置为从周壁211的外周向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相邻配置,在实施方式中,这些基部21、连结部22、支承部23、连接器连接部24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形成,构成极盘2。

在基部21,在比周壁211更靠旋转轴X侧设有俯视时呈弧状的多个固定触点3(3a~3f),这些固定触点3(3a~3f)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在对固定触点3a~3f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固定触点3。

位于旋转轴X的径向上的最内径侧(旋转轴X侧)的固定触点3a的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长度最短,位于最外径侧的固定触点3f的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长度最长。位于这两个固定触点3a与固定触点3f之间的固定触点3b~3e的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长度以固定触点3b、固定触点3c、固定触点3d、固定触点3e的顺序变长。

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相邻的固定触点3、3之间设有俯视时呈弧状的分隔壁212,固定触点3(3a~3f)中固定触点3a位于分隔壁212与上述连结部22的外周22b之间的槽213a内,并且各个固定触点3b~3f位于形成在分隔壁212、212之间的槽213b~213f内。

固定触点3a的遍及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全长的全部区域(参照图中标注有剖面线的区域a)在基部21的表面21a露出,其余的固定触点3b~3f分别仅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一部分区域(参照图中标记有剖面线的区域b~e)在基部21的表面21a露出。

固定触点3a~3f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在俯视时穿过旋转轴X的线段Lm上对齐,比图2(A)中的线段Lm更靠右侧(基部21的一侧缘21b侧)的区域成为在利用挡位开关1检测变速杆的选档时供可动触点7(参照图3)的抵接部721(721a~721f)滑动的区域。

如图3(A)~图3(C)所示,在与固定触点3成对的可动触点7中,空出规定间隔地设有从板状基部71的一侧同向延伸的多个可动触片72(72a~72f)。

各个可动触片72(72a~72f)被基部71悬臂支承,这些可动触片72(72a~72f)的前端侧的抵接部721(721a~721f)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比基部71位于极盘2侧,并且在旋转轴X的轴向上能够弹性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不对可动触片72(72a~72f)、抵接部721(721a~721f)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可动触片72、抵接部721。

如图1所示,可动触点7经由对该可动触点7的基部71进行支承的支承座75固定于锁止板6的与极盘2对置的对置面。

在支承座75上设有从该支承座75的两侧部向极盘2侧延伸的延伸壁76、77,在支承座75中,可动触点7位于这两个延伸壁76、77之间。

如图3(A)~图3(C)所示,在挡位开关1中,各可动触片72(72a~72f)的抵接部721(721a~721f)在基部21插入收纳固定触点3a~3f的各个槽213(213a~213f),各个抵接部721(721a~721f)与覆盖对应的固定触点3a~3f或固定触点3b~3f的表面(与锁止板6的对置面)的树脂弹性压接。

因此,在锁止板6与变速杆(未图示)的操作连动地绕旋转轴X旋转时,固定于锁止板6的可动触点7向绕着旋转轴X的周向位移,抵接部721(721a~721f)所抵接的位置发生位移。

由此,根据锁止板6的绕旋转轴X的角度位置来切换与可动触点7电连接的固定触点3(3a~3f)的组合,因此在挡位开关1中,根据可动触点7与电连接的固定触点3(3a~3f)而变化的不同的输出信号被输出到与连接器5连接的外部装置。

在这里,可动触点7的抵接部721(721a~721f)弹性地压接于基部21侧,在对可动触点7进行保持的锁止板6上输入有从基部21作用于可动触点7的反作用力。

因此,在锁止板6上作用有使该锁止板6向离开极盘2的方向移动的弹力。

在这里,在锁止板6利用从极盘2侧作用的反作用力向离开极盘2的方向移动时,可动触点7从极盘2的基部21离开,导致可动触点7和固定触点3不能电接触。

因此,在附设于基部21的支承部23固定有支撑部件4,利用该支撑部件4限制锁止板6向旋转轴X方向的移动且该锁止板6能够绕旋转轴X旋转的状态下,将可动触点7的抵接部721(721a~721f)保持在与固定触点3弹性接触的位置。

支撑部件4具有:与锁止板6抵接的抵接部41、使该抵接部41比极盘2的周壁211位于旋转轴X侧的保持臂部42。

俯视时,抵接部41呈沿着周壁211的弧状,能够遍及绕旋转轴X周向的规定范围地与锁止板6的板状基部61的与极盘2相反的一侧的面61c(参照图1)接触。

在抵接部41的与锁止板6接触的区域,安装有用于降低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的滑动阻力的弹性部件41a。

支撑部件4的保持臂部42从旋转轴X的径向被压入极盘2的支承部23,利用极盘2对其牢固地进行支承,能够将与锁止板6抵接的抵接部41可靠地保持在从极盘2的基部21的表面21a离开的规定位置。

对该结构的挡位开关1的装配进行说明。

图4(A)~图4(C)是对挡位开关的装配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表示将锁止板6配置于向极盘2组装的组装起始位置后的状态的图,图4(B)是表示使锁止板6从图4(A)的状态绕旋转轴X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组装于极盘2的状态的图,图4(C)是表示使锁止板6从图4(B)的状态绕旋转轴X向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而使锁止板6的旋转限制部63与极盘2侧的限位件223抵接的状态的图。

此外,在挡位开关1中,预先设定组装于自动变速器的状态下的锁止板6的旋转范围,图4(B)表示的是锁止板6位于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旋转范围的边界(以下,也称为非组装方向的边界)的状态,图4(C)表示的是锁止板6位于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的旋转范围的边界(以下,也称为组装方向的边界)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极盘2的连结部22的外周部,向锁止板6侧突出地设有成为锁止板6的组装起始位置的指标的突出部222、对锁止板6的组装方向的边界进行限制的限位件223。

在突出部222的前端设有向通孔22a侧突出的卡合突起222a。在从旋转轴X方向看时,该卡合突起222a的突出长度L设定为在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完成的状态下与锁止板6的环状卡合部62重叠的长度(参照图4(B))。

在锁止板6的卡合部62,设有在该卡合部62与基部61的边界部向连结部件65(通孔62a)侧凹的凹部621,从旋转轴X方向看,该凹部621设置于将锁止板6配置在向极盘2组装的组装起始位置时与卡合突起222a一致的位置(参照图4(A))。

因此,在将锁止板6配置于组装起始位置后使锁止板6向接近极盘2的方向(图中,旋转轴X的轴向)移动时,在锁止板6的卡合部62到达与极盘2的连结部22抵接的位置之前,能够将锁止板6的连结部件65插入到极盘2侧的通孔22a(参照图2(A))。

然后,在该状态下,一边使锁止板6绕旋转轴X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使锁止板6的外周部611潜入到支撑部件4的抵接部41的极盘2侧的下方,在利用极盘2侧的支撑部件4的抵接部41和连结部22的卡合突起222a限制锁止板6的外周部611和卡合部62向旋转轴X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将锁止板6组装于极盘2。

在这里,锁止板6能够绕旋转轴X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到锁止板6的旋转限制部63与极盘2侧的限位件223抵接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使在组装起始位置配置的锁止板绕旋转轴X旋转而组装于极盘来进行装配的现有挡位开关中,为了防止不能进行锁止板的组装,不限制锁止板向非组装方向的旋转。

因此,在现有挡位开关中,在由搬运等引起的振动作用于安装于变速箱之前的挡位开关时,由于振动,锁止板会向非组装方向旋转而从极盘脱落。

在实施方式的挡位开关1中,为了不使锁止板6轻易地从组装后的挡位开关1的极盘2脱落,在极盘2的基部21的表面设有对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的施加阻力的干涉部8(参照图2)。

图5(A)~图5(C)是对实施方式的干涉部8(膨出部81b、81c)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对膨出部81(81b、81c)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5(B)是对膨出部81(81b、81c)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膨出部81a的图示。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使用从基部21的表面21a向锁止板6侧膨出规定高度h而形成的树脂制的膨出部81a~81c作为干涉部8。

膨出部81在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的可动触点7的抵接部721(721a~721f)的移动轨迹上,设置在检测变速杆的选档时的抵接部721(721a~721f)的移动范围外即比图2(A)中的线段Lm更靠左侧(基部21的另一侧缘21c侧)的区域。

膨出部81具有:与基部21的表面21a平行的平坦面811、与该平坦面811的锁止板6的组装方向侧相邻的第一倾斜面812、与锁止板的非组装方向侧相邻的第二倾斜面813。

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第一倾斜面812和第二倾斜面813以离平坦面811越远距基部21的高度越低的朝向倾斜,第一倾斜面812相对于基部21的表面21a的倾斜角θ1被设定为比第二倾斜面813相对于基部21的表面21a的倾斜角θ2大的角度。

这里,在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时,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一边使前端侧的抵接部721向离开极盘2的方向(图3(C)中的上方)弹性变形,一边沿着第一倾斜面812向平坦面811滑动。

然后,由于该可动触片72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传递到锁止板6,并作用于将锁止板6推向支撑部件4的抵接部41的方向(参照图5(A)、箭头F1、F2、F3)。

于是,作用于将锁止板6推向支撑部件4的抵接部41的方向的应力F3产生阻碍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的阻力,其结果是,在未输入大于该阻力的旋转转矩时,锁止板6不能使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跨过膨出部81而向非组装方向旋转。

在这里,阻碍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的阻力随着第一倾斜面812的倾斜角θ1的增大而增大。

在实施方式中,考虑因振动等而作用于锁止板6的旋转转矩A来设定第一倾斜面812的倾斜角θ1,以使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跨过膨出部81而使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所需要的旋转转矩B比旋转转矩A大。

此外,如果倾斜角θ1过大,在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跨过第一倾斜面812移动到平坦面811的中途,可动触片72可能会发生弯曲(压弯)。如果可动触片72发生弯曲,则在再次将锁止板6组装于极盘2时,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则不能与对应的固定触点3适当地接触。

另外,如果倾斜角θ1小,则不能阻止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的旋转。

于是,在搬运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1时,存在由于搬运时的振动而使锁止板6向脱离极盘2的方向旋转而从极盘2脱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安装于锁止板6的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等发生损坏的情况。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对倾斜角θ1进行了种种变更而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将倾斜角θ1设定在40°~70°的范围内,能够兼顾阻止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和阻止可动触片72弯曲,并且即使抵接部721因搬运时的振动而向绕旋转轴X的周向位移而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b重复进行与第一倾斜面812的接触和从第一倾斜面812的脱离,也不会在抵接部721产生弯曲。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优选倾斜角θ1设定在40°~70°的范围内。

另外,在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时,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一边使前端侧的抵接部721向脱离极盘2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沿着第二倾斜面813向平坦面811滑动。

这里,在实施方式中,使该第二倾斜面813的倾斜角θ2比第一倾斜面812的倾斜角θ1小,从而使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所需要的旋转转矩C比使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所需要的旋转转矩B小。

这是因为,在使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时,需要通过使可动触点7的抵接部721不受大的阻力地从第二倾斜面813侧向第一倾斜面812侧通过膨出部81,从而顺畅地进行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

在完全限制了锁止板6向离开极盘2的方向的位移时,该可动触片72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总应力成为阻止锁止板6绕旋转轴X的旋转的阻力,但在锁止板6的覆盖膨出部81的区域能够向离开极盘2的方向略微位移的情况下,阻止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的阻力降低与该位移量相应的程度。

而且,与在第一倾斜面812上滑动时相比,该阻力降低的程度在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在膨出部81的第二倾斜面813上滑动时大。

由此,在将锁止板6组装于具有膨出部81的极盘2时,能够进一步降低使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所需的旋转转矩C,因此通过设置膨出部81,能够使将锁止板6组装于极盘2的通常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不受大的影响。

在实施方式中,膨出部81仅设置在固定触点3b、3d、3f所在位置的槽213b、213d、213f内,越是位于外径侧的膨出部81,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长度W越长。

这里,挡位开关1是在未图示的变速箱的内部设置而进行使用的开关,挡位开关1在变速箱内的含有金属粉等(以下,称作夹杂物)的润滑油时常发挥作用的环境下使用。

因此,当润滑油所含的夹杂物滞留于固定触点3所在位置的槽213(213a~213f)内时,所滞留的夹杂物有可能会使所滞留的槽213(213a~213f)内的固定触点与相邻的其他槽213(213a~213f)内的固定触点短路。

如图5(B)所示,在对可动触点7进行支承的支承座75中,在槽213(213a~213f)内插入的突起部761设置于延伸壁76,在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利用在槽213(213a~213f)内插入的突起部761将在槽213(213a~213f)内滞留的夹杂物推出到外部。

这里,当在所有的槽213(213a~213f)内都设有膨出部81时,有可能阻碍由突起部761推出来的夹杂物的推出。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极盘2上在旋转轴X的径向相邻的多个槽设置膨出部时,设有膨出部81的槽和未设有膨出部81的槽交错,在槽内滞留的夹杂物不会与相邻的其他槽内的夹杂物接触而发生短路。

特别是,在极盘2中位于最内径侧的槽213a的固定触点3a是遍及周向的整周都在极盘2的表面露出的接地电极,因此通过不在该槽213a内设置膨出部81,能够更恰当地抑制短路的发生。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

(1)一种挡位开关1,具有:

极盘2,在其表面21a设有固定触点3;

锁止板6,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极盘2;

可动触点7,其固定于锁止板6的与表面21a的对置的对置部,并且具有与固定触点3接触的可动触片72(接触片);

支撑部件4(保持部件),其与组装于极盘2的锁止板6接触,容许锁止板6绕旋转轴的旋转且限制锁止板6向旋转轴X方向的移动,并且在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与固定触点3弹性卡合的状态下对锁止板6进行保持;

锁止板6构成为向绕旋转轴X的一侧旋转而组装于极盘2,并且在极盘2上设有规定锁止板6向一侧的旋转范围的限位件223,该挡位开关1的特征在于,

在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的可动触片72的移动轨迹上,设有与可动触片72干涉而成为锁止板6绕旋转轴X向另一侧旋转的阻力的干涉部8。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锁止板6向使该锁止板6脱离极盘2的方向即绕旋转轴X的另一侧(非组装方向)旋转时,在极盘2上设置的干涉部8与在锁止板6上固定的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干涉,阻碍锁止板6向脱离极盘2的方向旋转。

因此,在比从干涉部8作用的阻力大的旋转转矩未作用于锁止板6时,锁止板6不会向绕旋转轴X的另一侧旋转而从极盘2脱离。

因而,能够使锁止板6不会轻易地从锁止板6的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1的极盘2脱离。

另外,由于干涉部8不限制锁止板6绕旋转轴X的旋转,因此干涉部8也不会对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作业、从极盘2拆下使组装于极盘2的锁止板6的作业造成大的阻碍。

另外,在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1中发现不良的情况下,能够从极盘2拆下锁止板6,对存在不良的一方进行更换,因此不会废弃组装完成后的锁止板6。

由此,成品率得以提高,并且也能够降低要废弃的零件数量,能够期待废品处理成本的负担的降低。进而,也不需要随着废弃而追加生产。

(2)干涉部8设置在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的移动轨迹上,并且设置在锁止板6在挡位开关1的检测范围内旋转时的移动范围外(比图2(A)中的线段Lm靠左侧)。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干涉部8设置在检测变速杆(未图示)的选档时进行移动的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的移动范围外,因此能够很好地防止干涉部8阻碍变速杆的操作。

(3)干涉部8是从极盘2的表面21a向锁止板6侧膨出的膨出部81,

膨出部81具有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位于一侧(将锁止板6组装于极盘2的方向侧:组装方向侧)的第一倾斜面812、位于另一侧(使锁止板6脱离极盘2的方向侧:非组装方向侧)的第二倾斜面813,

第一倾斜面812相对于表面21a的倾斜角θ1设定为比第二倾斜面813相对于表面21a的倾斜角θ2大的角度。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使锁止板6向组装于极盘2的方向即组装方向侧旋转而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穿过膨出部81时从膨出部81作用的阻力比在使锁止板6向脱离极盘的方向即非组装方向旋转而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穿过膨出部81时从膨出部81作用的阻力小。

因而,膨出部81不会明显阻碍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作业。

另外,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者在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作业中也不会感觉到异样或难以进行组装作业。

(4)固定触点3(3a~3f)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

可动触点7具有与固定触点3(3a~3f)一对一地对应的多个可动触片72(72a~72f),

干涉部8(膨出部81)设置于锁止板6绕旋转轴X旋转时的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各自的移动轨迹中的至少一个移动轨迹上。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调节干涉部8(膨出部81)的数量,能够将作用于锁止板6的阻力调节到适当大小。

(5)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的固定触点3(3a~3f)的两侧,设有分隔设有固定触点3的区域和设有在径向上相邻的其他固定触点3的区域的分隔壁212(分隔壁),可动触片72的各个抵接部721配置在分隔壁212之间的槽213(213a~213f)内。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可动触片72的各个抵接部721与对应的固定触点3(3a~3f)可靠地接触。

(6)在变速箱内,挡位开关1设置于含有夹杂物(金属粉等)的润滑油发挥作用的位置,

在极盘2中,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交替地设有:在可动触片72的抵接部721的移动轨迹上设有干涉部8(膨出部81)的固定触点3(3b、3d、3f)、未设有干涉部8(膨出部81)的固定触点3(3a、3c、3e)。

在设有固定触点3(3a~3f)的槽213(213a~213f)中的设有干涉部8(膨出部81)的槽213(213b、213d、213f)中,干涉部8(膨出部81)可能够会阻碍所侵入的润滑油向槽213的外部的排出。

于是,润滑油所含的夹杂物容易滞留在槽213的内部,当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槽213、213双方都发生夹杂物的滞留时,所滞留的夹杂物与滞留于相邻的另一槽213的夹杂物接触,存在在径向上相邻的槽213、213内的固定触点3、3经由夹杂物而发生短路的情况。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设有干涉部8(膨出部81)的槽213(213b、213d、213f)和未设有干涉部8(膨出部81)的槽213(213a、213c、213e)在径向上交替,因此与在各个相邻的槽213(213a~213f)内设有干涉部8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7)在设置于极盘2的多个固定触点3(3a~3f)中,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位于最内径侧的固定触点3a是遍及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全长都在极盘2的表面21a露出的接地触点,

其他固定触点3(3b~3f)是绕旋转轴X的周向的一部分在极盘2的表面21a露出的触点,

干涉部8(膨出部81)设置在其他固定触点3(3b~3f)的移动轨迹上。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设有接地触点的槽内滞留夹杂物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采用从极盘2的基部21的表面21a向锁止板6侧膨出的膨出部81作为干涉部8的情况,但干涉部8不仅限于该形态。

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从基部21的表面21a向基部21的内部凹的凹槽部85作为干涉部8。

凹槽部85具有:与基部21的表面21a平行的平坦面851、在该平坦面811的锁止板6的组装方向侧相邻的第一倾斜面852、在锁止板的非组装方向侧相邻的第二倾斜面853。

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第一倾斜面852和第二倾斜面853以越远离平坦面851而距基部21的表面21a的深度越浅的朝向倾斜,第一倾斜面852相对于基部21的表面21a的倾斜角θ1被设定为比第二倾斜面853相对于基部21的表面21a的倾斜角θ2小的角度。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时,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一边使前端侧的抵接部721向脱离极盘2的方向(图6的上方)弹性变形,一边使第二倾斜面853向远离平坦面851的方向滑动,因此这时通过可动触片72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应力成为阻碍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的阻力。

在该变形例中,也考虑因振动等而作用于锁止板6的旋转转矩A来设定第二倾斜面853的倾斜角θ2,以使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跨过第二倾斜面853而使锁止板6向非组装方向旋转所需要的旋转转矩B比旋转转矩A大。

另外,在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时,可动触点7的可动触片72在从基部21的表面21a凹陷的凹槽部85滑动。

这时,从可动触点7作用于锁止板6的按压力降低与凹槽部85的深度相应的程度,由于使锁止板6向组装方向旋转时的阻力减小,因此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可不受阻力地顺畅地进行。

这样,在变形例的挡位开关1中,

(8)干涉部8是从极盘2的表面21a向极盘2的基部21的内部凹陷的凹槽部85,

凹槽部88具有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位于一侧(将锁止板6组装于极盘2的方向侧:组装方向侧)的第一倾斜面852、位于另一侧(使锁止板6脱离极盘2的方向侧:非组装方向侧)的第二倾斜面853,

第一倾斜面852相对于表面21a的倾斜角θ1被设定为比第二倾斜面853相对于表面21a的倾斜角θ2小的角度。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锁止板6不会轻易地从锁止板6的组装完成后的挡位开关1的极盘2脱离。

另外,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者也不会在锁止板6向极盘2的组装作业中感觉到异样或难以进行组装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