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保护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861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控制与保护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制与保护开关是一种将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功能集于一身的智能型的开关电器。主要应用在需要对电机进行保护的场合。主要功能有:短路保护、断相保护、堵转保护、过流保护、过欠压保护和漏电保护。市场上的这类开关的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主回路触头系统、电磁吸合系统、故障脱扣系统、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开关的正常的通断是通过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来完成的。当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短路电流时,瞬时线圈产生足够大的磁场拉动铁芯使机构转换到脱扣位置,机构上的拨杆使电磁吸合线圈的触点断开使其断电,电磁铁释放,使主回路触头断开。这种机构的缺点是,从短路电流发生到主回路断开,中间的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因为短路电流非常的大,较长的分断时间就会对触头产生非常大的损伤,甚至造成触点的粘连,最后触头无法分离,造成电路烧毁等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分开触头的控制和保护开关,该开关内部的瞬时分断机构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点易粘连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控制与保护开关,包括瞬时分断机构和壳体,分断机构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静触头固定在壳体内;动触头与触头导杆固定连接;触头导杆底端与壳体底部之间设置有触头弹簧;触头导杆与控制杆的一端铰接;控制杆另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铰接;控制杆与摆杆活动连接;控制杆靠近触头侧与壳体的横梁之间设置有弹簧;控制杆上方设置有铁芯;铁芯上套接有瞬时线圈。

较佳的,壳体为绝缘材料制成,可以防止漏电,提高安全性能。

较佳的,静触头、动触头为圆环体,两触头的接触面为圆环形,接触面积增大,导电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成功的将电磁吸合系统和瞬时保护系统完全独立开来,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当线路中发生短路电流时,利用自身的能量推动触头,将主回路迅速分开。分断过程直接迅速,很好的保护了负载设备和开关的触头,提高了开关的性能,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流较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流较大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控制与保护开关,包括瞬时分断机构和壳体1;分断机构包括静触头11和动触头12;静触头11固定在壳体1内;动触头12与触头导杆13固定连接;触头导杆13底端与壳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触头弹簧15;触头导杆13与控制杆21的一端铰接;控制杆21另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铰接;控制杆21与摆杆22活动连接;控制杆21靠近触头侧与壳体1的横梁之间设置有弹簧14;控制杆21上方设置有铁芯23;铁芯23上套接有瞬时线圈231,瞬时线圈231在电磁场足够强时就会推动铁芯23运动,当铁芯23推动控制杆21旋转一定角度时,控制杆21会带动触头导杆13下压使两触头分开,当控制杆21摆动足够的角度,控制杆21和摆杆22的搭扣就会脱开,摆杆22摆动一个角度,使摆杆22的端部压住控制杆21使两触头保持在分断的状态。

较佳的,壳体1为绝缘材料制成,以保证壳体外的安全。

较佳的,静触头11、动触头12为圆环体,两触头的接触面为圆环形,接触面积增大,导电性能更好。

当电流比较小时,控制与保护开关的分断机构如图1所示,瞬时线圈231上流过的电流比较小,所以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不足以推动铁芯23,控制杆21在弹簧14的作用下,不对触头导杆13形成下压力。这时两触头的分合不受本机构的影响。

当发生短路故障时,控制与保护开关的分断机构如图2所示,电流会远远超过正常的电流值,瞬时线圈231产生的强大电磁场迅速推动铁芯23,控制杆21在铁芯23的推动下压下触头导杆13使动静触头快速分开。当指挥杆23下压一定的行程后,摆杆22和控制杆21形成的搭扣就会脱开,摆杆22摆动一个小角度,顶住控制杆21,使两触头保持在分开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成功的将电磁吸合系统和瞬时保护系统完全独立开来,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当线路中发生短路电流时,利用自身的能量推动触头,将主回路迅速分开。分断过程直接迅速,很好的保护了负载设备和开关的触头,提高了开关的性能,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