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14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为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缆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缆的载流能力通常与导体线芯的截面积有关,当电流增大时会使导体温度升高,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的温度超过上限时会导致绝缘层发生性能上的改变,从而使绝缘层的绝缘可靠性大大降低,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有鼠蚁对电缆的破坏也 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传统的电缆无法避免鼠蚁的破坏,即使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防鼠防白蚁功能的电缆,但是一般都是电缆中添加有毒的农药,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防鼠防白蚁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一些风电场所风机箱变至电缆上塔、电缆自终端塔至升压站的电缆,由于恶劣的环境影响,传统电缆一般不能承受拉力和机械外力的作用,使电缆敷设在这些场合后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包括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填充层、编织层、聚乙烯内护套层、抗拉钢丝网、聚乙烯外护套层,所述导体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和填充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填充层和聚乙烯内护套层之间设有编织层,所述聚乙烯内护套层和聚乙烯外护套层之间设有抗拉钢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采用的材料为铝合金芯,且截面为圆形或扇面形。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层中间填充具有驱逐老鼠和白蚁作用的硫磺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层为金属网状,表面涂有驱除鼠蚁作用的涂剂。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采用的材料为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屏蔽层采用金属铜丝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导体的外部设有的聚乙烯内护套层、抗拉钢丝网、聚乙烯外护套层、编织层和填充层均对鼠蚁具有驱赶作用,有效地防止了鼠蚁等动物对电缆造成的破坏并增强耐磨性,保证了电缆安全、正常的使用,抗拉钢丝网还能实现屏蔽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电缆与外界相互之间的电信号的影响, 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绝缘可靠性大,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以及耐磨性, 能承受集中的机械应力,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屏蔽性能,更可承受较大的电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填充层;5、编织层;6、聚乙烯内护套层;7、抗拉钢丝网;8、聚乙烯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包括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填充层4、编织层5、聚乙烯内护套层6、抗拉钢丝网7、聚乙烯外护套层8,所述导体1外部设有导体屏蔽层2,所述导体屏蔽层2和填充层4之间设有绝缘层3,所述填充层4和聚乙烯内护套层6之间设有编织层5,所述聚乙烯内护套层6和聚乙烯外护套层8之间设有抗拉钢丝网7。

所述导体1采用的材料为铝合金芯,且截面为圆形或扇面形,所述填充层4中间填充具有驱逐老鼠和白蚁作用的硫磺粉末,所述编织层5为金属网状,表面涂有驱除鼠蚁作用的涂剂,所述绝缘层3采用的材料为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所述导体屏蔽层2采用金属铜丝网。

需要说明的是该种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防鼠防白蚁护套加强型电缆,编织层5采用金属网状的材料,老鼠难以咬断,保护电缆内部结构不受破坏,但是白蚁体积较小,金属网状难以对白蚁起到防护的效果,因此需在金属网状的编织层上涂有防鼠蚁的涂剂,填充层4所填充的是具有驱逐鼠蚁效果的硫磺粉末,当鼠蚁咬破电缆时,鼠蚁遇到硫磺粉末就会离开不会造成进一步对电缆的破坏。绝缘层3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大大提高了电缆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减少了电缆的收缩性,使其受热以后不再熔化,并保持了优良的电气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