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19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毫米波连接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标准的毫米波连接器界面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具有使用频率高,连接可靠等优点。但是,在日常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的连接器需要与其适配的连接器进行反复的对插、分离;特别是,对于螺纹式连接器,需要反复的进行螺纹连接与拆卸,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尤其是对于空间位置狭小的测试系统中,几乎没有任何空间位置可用于手动拧紧螺纹或扳手连接螺纹,因此,将螺纹连接结构更改为对插的结构,方便操作,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是,目前现有的快插式测试连接器通过在包裹绝缘介质的外导体上设置铣槽的方式实现连接器的对插。众所周知,由于趋肤效应,信号的传输时集中在外导体的内表面,而外导体上设置铣槽后,在铣槽的位置导致信号的泄露,对于使用频率较高毫米波连接器,信号泄露尤为严重,在频率过高时,导致信号失真,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通过在接触头上设置劈槽,避免了信号泄漏的问题,并且通过快插结构实现了连接器的快速插入,提高了连接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的一端为快插结构,快插结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插针,插针外围设置有绝缘支撑介质;第一外壳压装在第二外壳内,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接触头;接触头与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间隙,接触头上还设置有劈槽。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接触头上设置有压配结构,压配结构位于接触头与第一外壳的接触部位。

其中插针插入第二外壳内部的空气介质中。

其中接触头的端面与第一外壳的端面平齐。

其中接触头与第一外壳的端面处为绝缘支撑介质的安装位置。

其中连接器主体的另一端为转接器接口或快插结构。

其中转接器接口为1.0型、1.85型、2.4型、2.92型或3.5型的转接器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插针和第一外壳外部增加接触头的方式对原有的结构进行改变,接触头与插针属于两体的结构,接触头上设置有劈槽,接触头端面处的内孔与第一外壳端面处的外径之间设置有间隙,接触头在与另一端的连接器接触对插时,可以向中间留有的间隙位置收缩,以达到插入的目的,同时,由于外导体上没有设置劈槽,避免了高频信号的泄漏,以满足毫米波连接器对插测试使用。外导体之间的连接通过接触头接触间接连接,平衡性好,覆盖毫米波频段在30-110GHz之间。

更进一步的,插针位于第二外壳内,周围有空气介质,使信号的传递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绝缘支撑介质安装在接触头和第一外壳齐平的端面上,能够更好的接触,防止信号泄漏。

更进一步的,通过设计不同的转接器接口,能够匹配更多类型的毫米波转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其中:1为接触头;2为插针;3为第一外壳;4为压配结构;5为绝缘支撑介质;6为第二外壳,7为空气介质;8为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插式测试用毫米波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的一端设置为快插结构,快插结构包括第一外壳3,第一外壳3内设置有插针2,插针2的外围设置有绝缘支撑介质5,绝缘支撑介质5将插针支撑在第一外壳3的中心部位,使插针2与第一外壳3不接触;第一外壳3压装在第二外壳6内,且第一外壳3与第二外壳6之间设置有接触头1,接触头1上设置有若干劈槽;接触头1与第一外壳3之间设置有间隙8;插针2插入到第二外壳6内部的空气介质7中,空气介质7为第二外壳6与第一外壳3之间形成的充满空气的空间;接触头1的端面与第一外壳3的端面平齐,且绝缘支撑介质5安装在该位置处。连接器主体的另一端可设置为普通的转接器接口,也可以设置有上述的快插结构;其中连接器主体的另一端为转接器接口时,该转接器接口为1.0型、1.85型、2.4型、2.92型或3.5型的转接器接口。

如图2所示,接触头1和第一外壳3接触的部位为压配结构4,接触头1与第一外壳3之间还设置有间隙8。压配结构4用于将第一外壳3压装在第二外壳6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