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微型断路器以及包括该断路器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40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动力微型断路器以及包括该断路器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动力微型断路器以及包括该动力微型断路器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是建筑电气终端配电装置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终端保护电器。微型断路器由分合闸机构、触点部、保护装置、灭弧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保护装置(脱扣器)和电流热组件实现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流热组件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大于设定的电流值时,电磁脱扣器的动铁芯动作,推动打击杆撞击操作机构,使操作机构解锁,使断路器分闸进而断开电路,从而实现对电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路故障排出后,再通过分合闸机构进行合闸操作从而接通电路。目前,我国现今使用的最多的微型断路器为手动分合闸式,通过手动拨动分合闸机构就可以对电路进行通断操作。手动分合闸式微型断路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电能,因而可以在无电能的情况下进行分合闸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旧电网中。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保护电器的普通微型断路器,也急需加装智能控制系统。为了与广泛应用的手动分合闸式的普通微型断路器相匹配,现在,主要在普通微型断路器一侧新增一个可以远程控制的智能微型断路器,智能型微型断路器根据输入控制信号来驱动其他普通微型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中对断路器的外形尺寸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限定,其中,限定智能微型断路器与普通微型断路器的外形形状及尺寸相一致,以保证外观的一致性,并且方便进行大规模的断路器终端设备更换。

但是,现有技术的智能微型断路器由于增加了智能控制装置,例如公告号为CN205004283U的中国专利,其尺寸一般比普通微型断路器尺寸大,外形上也不一致,无法直接使用,使用前需先对放置微型断路器的基础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前期投入大、工期长,不利于智能电网推进进程。

另,申请号为201621095690.4、201621058962.3、201621058963.8、201621074622.X、201621074396.5、201621077626.3、20162109622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一种微型断路器组合布局形式及其变速箱组件、手柄组件、灭弧件、突跳触头组件、手柄传动连接组件以及自动跳闸装置,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微型断路器以及包括该动力微型断路器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动力微型断路器与非动力微型断路器外观一致,尺寸相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用以与一非动力微型断路器相连,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机组件、突跳触头组件和传动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和所述非动力微型断路器的外形尺寸相同,且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通过一棱轴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手柄组件具有与所述棱轴形状相适配的棱轴孔。

上述的动力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棱轴的截面为多边形。

上述的动力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棱轴的截面为三角形。

上述的动力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棱轴具有卡簧槽,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棱轴之间通过卡簧轴向定位。

上述的动力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主体和连接在所述手柄主体上的柄部,所述手柄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柄部位于所述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包括动力微型断路器和非动力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为上述的动力微型断路器。

上述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非动力微型断路器通过所述棱轴连接在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的一侧。

上述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非动力微型断路器通过所述棱轴连接在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的两侧。

上述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和所述非动力微型断路器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上述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其中,所述动力微型断路器与所述非动力微型断路器通过铆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动力断路器及组合型微型断路器,动力微型断路器具有用于手动操作的手柄,且通过棱轴带动非动力微型断路器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的手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的手柄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的手柄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动力微型断路器

11 壳体

12 手柄组件

121 棱轴孔

122 手柄主体

123 柄部

13 棱轴

131 卡簧槽

14 卡簧

20 非动力微型断路器

30 连接件

40 手柄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微型断路器10用以与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相连。其中,动力微型断路器10是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微型断路器;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是不具有自动重合闸的普通断路器。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动力微型断路器10包括壳体11以及连接在壳体11上的电机组件、突跳触头组件和传动连接组件(图未示),电机组件带动传动连接组件运动,传动连接组件带动突跳触头组件。动力微型断路器10还包括连接在壳体11上的手柄组件12,手柄组件12通过棱轴13连接在壳体11上,手柄组件12具有与棱轴11形状相适配的棱轴孔121。

其中,动力微型断路器10和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的外形尺寸相同。

其中,棱轴13的截面为多边形,如图5和图6所述,较多地采用截面呈三角形状的三角轴,相对应地,手柄组件12上棱轴孔121采用与三角轴配合的三角形轴孔。

如图3、图4以及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棱轴13具有卡簧槽131,在手柄组件12的两端设有卡簧14,棱轴13穿过手柄组件12的棱轴孔121,棱轴13与手柄组件12之间通过卡簧14轴向定位。

需说明的是,棱轴13的截面不止局限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

如图4和图6所示,手柄组件12包括手柄主体122和连接在手柄主体122上的柄部123,手柄主体122设置于壳体11内,柄部123位于壳体11外,柄部123用于手动分合闸操作。其中,棱轴孔121设置于手柄主体122上。

如图7至图9所示,手柄组件12通过棱轴13连接在壳体11上,手柄组件12转动,带动棱轴13同向同角度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是将1P动力微型断路器附带1P或者2P非动力微型断路器,组合成2P或者3P微型断路器。

如图1和图10所示,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通过棱轴13连接在动力微型断路器10的两侧。其中,棱轴13穿过动力微型断路器10和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的手柄组件的轴心并且与手柄组件配合。通过微型断路器组合使用,使两侧的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在动力微型断路器10的带动下具有了自动重合闸或跳闸的功能。

其中,动力微型断路器10和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通过连接件30相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件30为铆钉,通过铆钉将动力微型断路器10和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铆接在一起。

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通过棱轴13连接在动力微型断路器10的一侧,动力微型断路器10通过棱轴13带动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转动,达到合闸或跳闸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微型断路器还包括手柄壳40,手柄壳40套合于动力微型断路器10以及非动力微型断路器20的手柄组件的外部,具有装饰作用,使外观更整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将非动力微型断路器从非自动变成自动,可以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