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00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级电缆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核电站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机组将达到100套左右。较传统能源而言,核电是一种经济的、清洁的能源,但核电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出现的核电事故时刻提醒人们,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对核电站采取的严密的安全措施,同轴电缆作为核电站的“神经”,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目前我国已投产的核电站基本上是第二代核电站,对同轴电缆无明确性能要求和设计寿命要求;未来将积极推动第三代核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和出口,典型代表有ACP1000和华龙一号,对核电同轴电缆的设计寿命要求为60年。

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格书,要求核电同轴电缆电缆必须具备良好的电气传输特性、防电磁干扰特性、机械特性、优良的耐老化特性(热氧老化)、低烟无卤阻燃特性等,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便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电气传输性能好、抗电磁干扰、防水、低烟无卤阻燃、设计使用寿命长(大于60年)、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大大提高核电站通信传输的安全可靠性的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它包括内导体以及最外层的外护套,内导体到外护套之间依次设置有绝缘层、外导体、保护层、防水层以及热保护屏蔽层;

所述内导体采用第5类绞合圆形镀锡导体或者采用单根实心铜导体;

所述绝缘层采用符合YD/T 760-1995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料制成,绝缘厚度符合具体技术规格书规定;

所述外导体采用直径为0.15mm~0.25mm的电工软圆镀锡裸铜线编织,编织角、填充系数和材料符合GB/T 14864-2013标准规定,编织密度不小于90%;

所述保护层采用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

所述防水层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

所述热保护屏蔽层采用铝箔带绕包单层重叠绕包,绕包搭盖率不低于15%;

所述外护套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

作为优选方式,对于采用第5类绞合圆形镀锡导体制成的内导体,其标称直径为0.9mm,导体结构19/0.18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标称厚度1.0mm,挤出后标称直径为3.0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防水层的标称厚度为0.6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防水层到热保护屏蔽层之间依次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挤包在金属屏蔽层外的内护套,铝箔带绕包在内护层上,外护套标称厚度为0.9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7mm,电缆最终外径不大于9.8mm。

作为优选方式,对于采用单根实心铜导体的内导体,其标称直径0.585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标称厚度1.6mm,挤出后标称直径为3.7mm,所述防水层的标称厚度为0.7mm。

作为优选方式,铝箔带绕包在防水层上,外护套标称厚度为1.3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最终外径不大于9.5mm。

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制造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拉丝退火:将外购的无氧铜杆经过大拉机、中拉机和小拉机等多道拉丝退火,得到标称直径0.585mm的单根实心内导体,检验导体电阻和拉伸率;

S2:绝缘挤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1.6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4mm,火检电压:AC 7000V;

S3:编织外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单丝直径为0.15mm,编织密度不低于90%;

S4:绕包保护层:采用标称厚度为0.04mm的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

S5:挤包防水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7mm;

S6:绕包热保护屏:采用铝箔复合带重叠绕包,层数/带厚/带宽:1/0.05/25mm,搭盖率不低于15%;

S7:挤包外护套:采用白色K3类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1.3mm,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0mm;

S8:成品检验:对成品电缆进行例行试验;

S9: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电缆封头、包装、信息录入后放入成品库。

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制造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拉丝退火镀锡:将外购的无氧铜杆经过大拉机、中拉机和小拉机等多道拉丝退火,退火后镀锡,得到标称直径0.18mm的镀锡铜丝,检验铜丝电阻和拉伸率;

S2:内导体束丝:由19/0.18mm镀锡铜丝分两次束丝而成,检验导体外径和结构;

S3:绝缘挤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1.0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9mm,火检电压:AC 5000V;

S4:编织外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单丝直径为0.15mm,编织密度不低于90%;

S5:绕包保护层:采用标称厚度为0.04mm的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

S6:挤包防水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6mm;

S7:编织屏蔽:采用单丝直径为0.15mm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不低于90%;

S8:挤包内护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6mm;

S9:绕包热保护屏:采用铝箔复合带重叠绕包,层数/带厚/带宽:1/0.05/25mm,搭盖率不低于15%;

S10:挤包外护套:采用白色K3类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9mm,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7mm;

S11:成品检验:对成品电缆进行例行试验;

S12: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电缆封头、包装、信息录入后放入成品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于50Ω同轴电缆,导体由19根0.18mm的镀锡铜丝按照1+6+12的方式束丝而成,束丝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将1+6根铜丝束丝,第二次再束外面的12根铜丝,最外层铜丝和次外层铜丝的绞向相反;从而在保证导体柔软的前提下,提高了导体的稳定性和紧密度,同时降低了导体直径;

2、防水层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具有防水、柔软、老化寿命长、耐热氧老化、耐辐照老化、低烟、无卤、阻燃等一系列突出优点;

3、对于50Ω同轴电缆,在防水层外编织金属屏蔽层,和内导体、外导体一起形成三同轴电气系统,通过将其有效接地,可以极大的降低外界电磁干扰;

4、对于50Ω同轴电缆,内护层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具有老化寿命长、耐热氧老化、耐辐照老化、低烟、无卤、阻燃等一系列突出优点;

5、外护套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具有:老化寿命长、耐热氧老化、耐辐照老化、机械性能优良、防水、耐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50Ω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75Ω同轴电缆的制造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50Ω同轴电缆的制造工艺流程图;

图中,1-内导体,2-绝缘层,3-外导体,4-保护层,5-防水层,6-金属屏蔽层,7-内护层,8-热保护屏蔽层,9-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它包括内导体以及最外层的外护套,内导体到外护套之间依次设置有绝缘层、外导体、保护层、防水层以及热保护屏蔽层;

所述内导体采用第5类绞合圆形镀锡导体或者采用单根实心铜导体;

所述绝缘层采用符合YD/T 760-1995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料制成,绝缘厚度符合具体技术规格书规定;

所述外导体采用直径为0.15mm~0.25mm(外导体直径0.2mm更优)的电工软圆镀锡裸铜线编织,编织角、填充系数和材料符合GB/T 14864-2013标准规定,编织密度不小于90%;

所述保护层采用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

所述防水层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

所述热保护屏蔽层采用铝箔带绕包单层重叠绕包,绕包搭盖率不低于15%;

所述外护套由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白色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挤包而成。

优选地,对于采用第5类绞合圆形镀锡导体制成的内导体,其标称直径为0.9mm,导体结构19/0.18mm。导体由19根0.18mm的镀锡铜丝按照1+6+12的方式束丝而成,束丝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将1+6根铜丝束丝,第二次再束外面的12根铜丝,最外层铜丝和次外层铜丝的绞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标称厚度1.0mm,挤出后标称直径为3.0mm。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的标称厚度为0.6mm。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到热保护屏蔽层之间依次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挤包在金属屏蔽层外的内护套,铝箔带绕包在内护层上,外护套标称厚度为0.9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7mm,电缆最终外径不大于9.8mm。

优选地,对于采用单根实心铜导体的内导体,其标称直径0.585mm,导体结构19/0.18mm。导体由19根0.18mm的镀锡铜丝按照1+6+12的方式束丝而成,束丝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将1+6根铜丝束丝,第二次再束外面的12根铜丝,最外层铜丝和次外层铜丝的绞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绝缘标称厚度1.6mm,挤出后标称直径为3.7mm,所述防水层的标称厚度为0.7mm。

优选地,铝箔带绕包在防水层上,外护套标称厚度为1.3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最终外径不大于9.5mm。

我公司对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进行了试制,具体如下:

(一)绝缘、护套材料选择

绝缘采用符合YD/T 760-1995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料(HDPE),其性能符合表1规定。防水层、内护层和外护套采用满足60年寿命要求的K3类核电专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其性能符合表2规定。

表1绝缘材料性能要求

表2内护和外护套材料性能要求

(二)制造工艺

(1)50Ω同轴电缆的制造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其制造流程概括如下:(1)拉丝退火镀锡:将外购的无氧铜杆(8mm)经过大拉机、中拉机和小拉机等多道拉丝退火,退火后镀锡,得到标称直径0.18mm的镀锡铜丝,检验铜丝电阻和拉伸率;(2)内导体束丝:由19/0.18mm镀锡铜丝分两次束丝而成,检验导体外径和结构;(3)绝缘挤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1.0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9mm,火检电压:AC 5000V;(4)编织外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单丝直径为0.15mm,编织密度不低于90%;(5)绕包保护层:采用标称厚度为0.04mm的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6)挤包防水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6mm;(7)编织屏蔽:采用单丝直径为0.15mm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不低于90%;(8)挤包内护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6mm;(9)绕包热保护屏:采用铝箔复合带重叠绕包,层数/带厚/带宽:1/0.05/25mm,搭盖率不低于15%;(10)挤包外护套:采用白色K3类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9mm,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厚度不小于0.7mm;(11)成品检验:对成品电缆进行例行试验,试验项目如表3所示;(12)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电缆封头、包装、信息录入后放入成品库。

(2)75Ω同轴电缆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其制造流程概括如下:(1)拉丝退火:将外购的无氧铜杆(8mm)经过大拉机、中拉机和小拉机等多道拉丝退火,得到标称直径0.585mm的单根实心内导体,检验导体电阻和拉伸率;(2)绝缘挤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1.6mm,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4mm,火检电压:AC 7000V;(3)编织外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单丝直径为0.15mm,编织密度不低于90%;(4)绕包保护层:采用标称厚度为0.04mm的聚酯带双层重叠绕包形成;(5)挤包防水层:挤包黑色K3类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0.7mm;(6)绕包热保护屏:采用铝箔复合带重叠绕包,层数/带厚/带宽:1/0.05/25mm,搭盖率不低于15%;(7)挤包外护套:采用白色K3类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标称厚度1.3mm,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厚度不小于1.0mm;(8)成品检验:对成品电缆进行例行试验,试验项目如表3所示;(9)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电缆封头、包装、信息录入后放入成品库。

(三)产品性能检验

我公司对试制的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进行了检验,性能指标如表3所示。根据检验结果,我公司设计制造的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表3第三代核电站用同轴电缆性能试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