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522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信息终端设备或便携式电话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上的同轴 电缆用连接器(例如同轴电缆用插塞)。尤其涉及适合用于极细线的同轴电缆 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由于将多条极细线同轴电缆的内部导 体、外部导体的各自的端部分别软钎焊在信号侧端子、接地用端子的连接片上, 因此,存在作业工时增加,而且实现端子间的窄间距化困难之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作业工时的削减和端子间的窄间距化,还提出有如下提案。
部绝缘覆层以及外部导体,用接地条夹持外部导体的两面并施以软钎焊而形成 电缆组装体,将该电缆组装体装配到壳体的规定位置,并且使安装于壳体的外 周侧的外壳与接地条接触,用接地条使多条极细线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一统与 外壳电连接,从而实现了作业工时的削减和端子间的窄间距化。
然而,存在降低连接器的高度(低高度化)困难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图9所示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参 照专利文献1 )。
即、从3条极细线的同轴电缆210的端部顺序露出内部导体211、内部绝 缘覆层212以及外部导体213,将各极细线的同轴电缆210以z(例如0.5mm间 距)平行地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将外部导体213 213的上下两面用接地条220、 220夹持并施以软钎焊而形成电缆组装体230。
接着,连接器壳体240的端子容纳部241 241的各自中压入端子250而卡 定,在连接器壳体240的接地条容纳部242中容纳电缆组装体230的接地条 220、 220,并l欠4f焊在与各极细线的同轴电纱 250的连接片251上《接着,在端子250-250的上面侧嵌入绝缘板260,在连接器壳体240的外 周侧固定外壳270,并4吏外壳270的舌片状的接触片271与接地条220、 220 弹性接触,从而电连接外壳270和外部导体213~213。
而且,在端子250的连接片251与接触片252(与对象方的接触片)之间形 成第一、第二连结片253、 255,并使第一连结片253的从与连接片251的连 结部的延伸方向(图中为朝上方向)为与接触片252的延伸方向(图中为朝下方 向)相反的方向,以便降低连接器的高度。
专利文献1:特开2004 - 259672号公报
然而,在图9所示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200中,虽然有减少作业工时、使 端子间窄间距化、能够降低连接器的高度这种特征,但在具备这些特征的同时, 却存在将外径更大的同轴电缆(例如细线的同轴电缆)与同一连接器接线在一 起困难之类的问题。
在同一连接器上接线的场合,为了使组装作业容易,有必要使所有的接线 用端子的连接片在同 一基准面上排列,若为了满足该需要而要将外径不同的多 条同轴电缆在同一连接器的接线用端子的接线片上接线,则有连接器的高度尺 寸变大之类的问题。
而且,若为了使外径不同的多条同轴电缆中心导体在同一基准面上对齐, 而要仅使外径较小的同轴电缆(例如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的外径与外径较大的 同轴电缆(例如细线的同轴电缆)对齐,则使连"t妄器大型化,存在无法实现小 型化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包括外径不同的两 种同轴电缆在内的多条同轴电缆能够容易地在同一连接器上接线,并能够减小 高度尺寸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第一方案的发明是在包含并列配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的外径为Dl、 D2(D2比D1大)的第一、第二同轴电缆的多条同轴电缆的端部接线的同轴电缆 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连接器壳体;固定在上述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一、 第二、第三端子;安装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侧的导电性外壳;以及介入在上 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和上述外壳之间将两者电连接的接地部件,上述连接器壳体具备使上面及接线侧的面开口,且大致水平地容纳上述第一、第二 同轴电缆的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以及与^^下方朝向上方插入的对象方连接 器嵌合的嵌合部,上述第一端子具备与容纳到上述第一电缆容纳槽中的上述 第一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连接片;以及连续设置在该连接片并在与上述 对象方连接器嵌合时与上述对象方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片,上述 第二端子具备与容纳到上述第二电缆容纳槽中的上述第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
体连接的连接片;以及连续设置在该连接片并在与上述对象方连接器嵌合时与 上述对象方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片,上述第三端子具备与容纳 到上述第二电缆容纳槽中的上述第二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连接的连接片;以及 连续设置在借助于连结片与该连接片相邻的上述第一电缆容纳槽的底面下侧 并在与上述对象方连接器嵌合时与上述对象方连接器的对应的接触部接触的 接触片,上述第三端子的接触片的上端面配设在比上述第三端子的连接片的水 平面靠上的水平面上,上述外壳具备覆盖上述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的开口上 面的大致水平的顶板,将上述第二、第三端子的连接片的水平位置配设在离上 述第一端子的连接片的水平位置仅有距离Hl、 Hl+H2的下方,从而使上述第 一、第二同轴电缆容纳到上述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中时的包括上述接地部件 在内的上述第一同轴电缆及上述第二同轴电缆的上端面和上述外壳的顶板的 内面之间的间隙小。
第二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方案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端 子通过嵌件成形而配设在连接器壳体的M^定位置,第二端子具备连续设置在上 述第二端子的连接片上的导向片,上述导向片具备位于与上述第一端子的连接
片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的水平部。
第三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发明中,使第一同轴电缆为极细线的 同轴电缆,使第二同轴电缆为细线的同轴电缆,使接地部件为将多条极细线的 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上下面沿并排方向一体连接的接地条,将上述接地条的 上面与外壳的顶板连接。
发明效果如下。
第一方案的发明由于在具备连接器壳体、第一、第二、第三端子以及壳体 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中,连接器壳体具备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和嵌合部,将第二、第三端子的连接片的水平位置配设在离第 一端子的连接片的水平位置仅
有距离H1、 Hl+H2的下方,从而使第一、第二同轴电缆容纳到第一、第二电 缆容纳槽中时的包括接地部件在内的第 一 同轴电缆及第二同轴电缆的上端面 和外壳的顶板的内面之间的间隙小,因此,使包括外径不同的两种同轴电缆在 内的多条同轴电缆能够容易地在同一连接器上耦合,并能够减小高度尺寸(即 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由于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大致水平地容纳第一、第二同轴电缆, 因此,无须在第一、第二同轴电缆上施以如弯曲的特别加工即可容纳到第一、 第二电缆容纳槽中,并能在第一、第二、第三端子的对应的连接片上施以软4f 焊。
另外,由于第三端子其^妻触片的上端面配设在相邻的第 一 电缆容纳槽的底 面下侧即比连接片的水平面靠上的水平面上,从而可减小高度尺寸,并且确保 第三端子的接触片的高度,从而能够确保与对象方连接器的可靠的嵌合连接所 需的插入深度。
第二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方案的发明中,由于第一、第二、第三端子通过嵌 件成形而配设在连接器壳体上,第二端子具备导向片,将导向片的水平部配设 在与第一端子的连接片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使得在进行嵌件成形时在连接器 壳体成形用的金属模内配置第一、第二端子的基准面一致,从而可使嵌件成形 容易。
第三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发明中,由于使第一同轴电缆为极细 线的同轴电缆,使第二同轴电缆为细线的同轴电缆,具备将多条极细线的同轴 电缆的外部导体一体连接的接地条,将接地条配设在多条极细线的同轴电缆和 外壳的顶板之间,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将多条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 外壳连接的作业工时,并且能够实现对应的第一端子间的窄间距化。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插塞式连接器10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一例) 的一个实施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c)是(a)的B-B 线剖^f见图。
图2是图1的插塞式连接器3A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图2中的壳体组件3A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以插入成形配设在图3中的连接器壳体3上的第一、第二、第 三端子4、 4、 5、 6的配设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图1 图4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5、 6的相对的水平 位置的图。
图6表示插座式连接器100 (对象方连接器的一例),(a)是俯视图,(b) 是主视图,(c)是左侧视图。
图7表示图6 (a)的剖面,(a)是A-A线放大剖视图,(b)是B-B放大 线剖视图,(c)是C-C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图1、图2的插塞式连接器10嵌合到图6的插座式连接器 IOO的连接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放大剖视图,(c)是(a) 的B-B线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公知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1^^及细线的同轴电缆(第一同轴电缆的一例),u—中心导体,13—外部 导体,2—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第二同轴电缆的一例),21—中心导体,23—外 部导体,3—连接器壳体,31—第一电缆容纳槽,32—第二电缆容纳槽,35— 嵌合部(嵌合凹部),3A—壳体组件,4一第一端子,41—连接片,42—,接触 片,5—第二端子,51—连接片,52~1妻触片,53—导向片,6—第三端子,61— 连接片,62—连结片,63^Ir触片,7—外壳,71—顶板,8~1矣地条,10~# 塞式连接器(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一例),100—插座式连接器(对象方连接器 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使包括外径不同的两种同轴电缆在内的多条极细线的同轴电缆能够容易 地在同一连接器上接线,并能够减小高度尺寸。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插塞式 连接器IO (以下简述为插塞IO)的图,(a)是俯视图,(b )是(a)的A-A线剖 视图,(c)是(a)的B-B线剖视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图2中,1是作为第一同轴电缆的一例的极细线的同轴电缆,2 是作为第二同轴电缆的一例的细线的同轴电缆,3是插塞壳体(以下简称为壳 体),3A是壳体组件,4是第一端子,5是第二端子,6是第三端子,7是导线 性的外壳,8是作为连接部间的一例的接地条,9是电缆组装体。
同轴电缆l、 l及2并列配设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
同轴电缆l、 2外径形成为Dl(例如D^0.29mm)、 D2(例如D2=0.81mm), 从与插塞IO的接线侧的端部顺序露出中心导体11、 21、内部绝缘覆层12、 22 及外部导体13、 23。 15、 25是同轴电缆1、 2的外部绝缘覆层。
电缆组装体9将2条同轴电缆1、 l所露出的外部导体13、 13的上下两面 用接地条8、 8夹持并施以软钎焊而形成。
壳体3以绝缘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形,形成为减小了高度尺寸(例如高度 =1.46111111)的低高度型的大致长方体。
在壳体3形成有使上面侧和电缆接线侧开口并以侧壁33、 34封闭电缆接 线侧的相反侧而大致水平地容纳同轴电缆1、 2的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 32和使下面侧开口从而与对象方连接器的嵌合凸部可嵌合的嵌合凹部35和与 对象方连接器的卡定突部可卡定的卡合凹部36、 37以及设置于侧面的外侧的 卡合凹部38、 38。
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 32的槽深形成为容纳了电缆组装体9、同轴 电缆2时的上端面与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 32的槽的开口上端面大致相 同或稍微偏下。
在第一电缆容纳槽31形成有用于将电缆组装体9的接地条8、 8定位并容 纳,并且防止电缆组装体9向电缆接线侧脱落的定位凹部39、 39。
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4、 5、 6经冲裁导电性金属板(例如厚度为O.lmm 的金属板)并施以折弯加工而形成为如图4及图5所示的形状,并在进行壳体3 的模塑成形时配置在金属模内的规定位置,通过嵌件成形而固定在壳体3的规 定位置,从而形成壳体组件3A。
第一端子4具备与同轴电缆1的中心导体11软钎焊连接的大致长方形板 状的连接片41和从该连接片41的一侧端部向下方大致垂直地弯曲的接触片42。
连接片41其一部分贯通壳体3的侧壁33而向外部突出,剩下的大部分连 接面(上面)露出在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靠近侧壁33的底面上。
接触片42贯通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底面,其接触面沿壳体3的嵌合凹部 35的内壁面露出。
第二端子5具备与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1软钎焊连接的大致长方形 板状的连接片51;从该连接片51的一侧端部向下方大致垂直地弯曲的接触片 52;以及从连接片51的另一侧端部向上方大致垂直地弯曲而连续设置后大致 成直角地弯曲而向与连接片51相反的一侧延伸设置的导向片53。
导向片53其水平部位于与第一端子4的连接片41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 并且贯通壳体3的側壁34向外部突出,其垂直部沿侧壁34的内侧面露出。
连接片51其连接面露出在靠近第二电缆容纳槽32的侧壁34的底面上。
接触片52贯通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底面,其接触面沿壳体3的嵌合凹部 35的内壁面露出。
第三端子6具备与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2软钎焊连接的大致长方形 板状的连接片61;与该连接片61的端部连续设置的连结片62;以及与该连结 片62的端部连续设置的接触片63。
连接片61其接触面露出在靠近第二电缆容纳槽32的同轴电缆接线侧的底 面上。
连结片62具备从连接片61的端部向上方沿第二电缆容纳槽32的内壁面 向上方大致成直角地弯曲的垂直部62a和从该垂直部62a的前端部大致成直角 地弯曲而向相邻的第一电缆容纳槽31侧(即向第一、第二同轴电缆l、 2的并 排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2b,该水平部62b的大部分埋设在壳体3内。
接触片63从连结片62的水平部62b的端部即位于内侧的同轴电缆l下侧 的位置的部分向下方大致成直角地连接而形成,其接触面沿壳体3的嵌合凹部 35的内壁面露出。
如上所述那样配设在壳体3的规定位置的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5、 6 的相对水平位置如图5所示。
即、若设定壳体3的底面为Sl,设定第一端子4的连接片41的上面为S2(例如为基准面),设定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底面即同轴电缆1的外部绝缘 覆层15所抵接的面为S3,则第二端子5的连接片51的上面位于从第一端子4 的连接片41的上面仅离距离Hl(例如Hl-0.27mm)的下方,第三端子6的连接 片61的上面位于从第一端子4连接片41的上面仅离Hl+H2(例如 Hl+H2-0.52mm)的下方。hl、 h2、 h3形成为例如0.91mm、 0.96mm、 0.91mm 以确保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5、 6的接触片42、 52、 63的高度,在第三 端子6的上端面和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底面之间存在与相当于距离h2-h3(例 如h2-h3^.05mm)的厚度相当的壳体3的模塑部分(绝缘体)以提高绝缘性。
外壳7经沖裁导电性金属板并施以折弯加工而形成,具备覆盖壳体3 的上面、两侧面的顶;板71;侧板72、 72;以瓦霞盖壳体3的侧壁33、 34侧的 外侧的前板73。
在顶板71上形成有在将外壳7卡合在壳体3上时与接地条8的上面抵接 从而可实施与接地条8的软钎焊的连接端子74。
在侧板72、 72上形成有在将外壳7卡合在壳体3上时与壳体3的卡合凹 部38、 38卡定的卡定用插片75、 75,并且形成有用于与对象方连接器卡合的 卡合凹部76、 76。
下面并用图2~图5说明图1所示插塞10的组装以及与同轴电缆1、 2的 接线。
(1) 利用绝缘性合成树脂的模塑成形来形成壳体3。在进行该模塑成形时, 预先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4、 5、 6配置在金属模内的 规定位置上,通过嵌件成形而固定在壳体3的规定位置,从而形成如图2~图4 所示的壳体组件3A。
此时,由于第一端子4的连接片41和第二端子5的导向片53配设在壳体 3的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使得在嵌件成形用的金属模内配置第一、第二端子 4、 4、 5的基准面(例如S1)—致,从而可使嵌件成形容易。
(2) 对于2条同轴电缆1,从其接线侧端部使中心导体11、内部绝缘覆层 12以及外部导体13顺序露出,以规定间距(例如为0.5mm)在水平面上并列配 置同轴电缆l、 1,将其上下面用粘接带(未图示)夹持并固定,将外部导体13、 13的上下两面用接地条8、 8夹持并施以软钎焊(省略图示,下同)而形成电缆组装体9。
由于用"l妻地条8、 8将2条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13—同施以软^^焊,因 此,能够在减少作业工时的同时实现窄间距化。
另外,对于同轴电缆2也从其接线侧端部使中心导体21、内部绝缘覆层 22以及外部导体23顺序露出。
(3) 将在上述(2)所形成的电缆组装体9以大致水平状态容纳到在上述(l)所 形成的壳体组件3A的壳体3的第一电缆容纳槽31中。
此时,电缆组装体9的接地条8、 8容纳到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定位凹部 39、 39中而完成定位和防脱,并且由于同轴电缆l、 l的中心导体ll、 11大 致水平地配置在第一端子4、 4的连接片41、 41上,因此,可j吏中心导体ll、 11和连接片41、 41的软钎焊容易进行。
另外,将在上述(2)终端处理了的同轴电缆2容纳到壳体3的第二电缆容 纳槽32中。
此时,由于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1大致水平地配置在第二端子5的连 接片51上,因此,可使中心导体21和连接片51的软钎焊容易进行。
另外,由于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大致水平地配置在第三端子6的连 接片61上,因此,外部导体23和连接片61的软钎焊容易进行。
(4) 接着,对于已对同轴电缆l、 2进行了接线的壳体组件3A,从与壳体3 的电缆接线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插入外壳7,在壳体3的卡合凹部38、 38中 卡定外壳7的卡定用插片75、 75而处于固定状态,并对外壳7的连接端子74 和电缆组装体9的接地条8、 8施以软钎焊而电连接。
通过上述过程进行如图1所示的插塞10的组装及与同轴电缆1、2的接线。 此时,将第二、第三端子5、 6的连接片51、 61的水平位置配置在仅离第 一端子4的连接片41的水平位置为Hl、 Hl+H2的下方,从而越减小电缆组 装体9、同轴电缆2容纳到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 32中时的上端面和外 壳7的顶板71的内面的间隙,就越能够减小连接器的高度尺寸。 下面说明与插塞IO嵌合的对象方连接器。
100表示作为对象方连接器的一例的插座式连接器(以下简称插座),该插 座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如图6及图7所示,插座100具备形成有插塞插入凹部111的纵剖面为 大致U字形的壳体主体110;压入并卡定在该壳体主体110的端子插入部的信 号侧端子120、 120;电源插塞侧端子130;电源负极侧端子140;以及接地侧 端子150、 150。
在壳体主体110的插塞插入凹部111的底面部突出设有在与插塞10嵌 合时与插塞10的嵌合凹部35嵌合的嵌合凸部112;以及在与插塞10嵌合时 与插塞10的卡合凹部36、 37卡合的卡合突部113、 114。
壳体主体IIO具备形成插塞插入凹部111的两侧壁115、 115。
如图7 (b)所示,信号侧端子120具备在形成于壳体主体110的卡合 突部113的端子卡定部压入、卡定的大致倒U字形的固定片121;连续设置在 该固定片121的一端侧并在印制电路板的信号用焊盘上软钎焊的连接片122; 以及连续设置在固定片121的另一端侧并在与插塞IO嵌合时与对应的第一端 子4的接触片42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片123。
如图7(a)所示,电源插塞側端子130具备形成为与信号侧端子120 相同的形状,并在壳体主体IIO的卡合突部113的对应的端子卡定部压入、卡 定的固定片131;连续设置在该固定片131并在印制电路板的电源插塞用焊盘 上软钎料连接的连接片132;以及连续设置在固定片131并在与插塞10嵌合 时与第二端子5的接触片52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片133。
如图7 (b)所示,电源负极侧端子140具备形成为与信号侧端子120 相同的形状,并在形成于壳体主体110的卡合突部114的端子卡定部压入、卡 定的固定片141;连续设置在该固定片141并在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负极用焊盘 上软钎料连接的连接片142;以及连续设置在固定片141并在与插塞10嵌合 时与第三端子6的接触片63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片143。
如图7 (c)所示,接地侧端子150具备在形成于壳体主体110的侧壁 115的端子卡定部压入、卡定的大致倒U字形的固定片151;连续设置在该固 定片151的一端侧并在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用焊盘上软钎料连接的连接片152; 以及连续设置在固定片151的另一端侧且前端部在插塞插入凹部111内突出, 并在与插塞10嵌合时与外壳7的卡合凹部76卡合的弹性接触片153。
下面利用图8说明插塞10和插座100的嵌合。通过将插塞IO插入到插座100的插塞插入凹部111来连4妾插塞IO和插座
100。
此时,接地側端子150、 150的弹性接触片153、 153的前端部与外壳7 的卡合凹部76、 76卡合而锁定,从而防止插塞IO从插座100脱落,并且接地 侧端子150、 150和外壳7电连接。
因此,如图8(c)所示,同轴电缆l、 1的外部导体13、 13经由接地条8、 8和外壳7并借助于接地侧端子150、 150与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线电连接。
另外,通过插塞10和插座100连接,使得插座100的嵌合凸部112与插 塞10的嵌合凹部35嵌合,并且插座100的卡合突部113、 114和插塞10的卡 合凹部36、 37卡合,且如图8 (b) (c)所示,插座100的信号侧端子120、 120电源插塞侧端子130、电源负极侧端子140的弹性接触片123、 123、 133、 143的各自与插塞10的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 4、 5、 6的接触片42、 42、 52、 63弹性接触。
因此,同轴电缆l、 l的中心导体ll、 11经由第一端子4、 4并借助于信 号側端子120、 120与印制电路板的信号线电连接,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1 经由第二端子5并借助于电源插塞侧端子130与印制电路板的电源插塞侧线电 连接,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经由第三端子6并借助于电源负极侧端子140 与印制电路板的电源负极侧线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得到适合如便携式电话或终端设备那样的小型电子 设备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而说明了第一同轴电缆为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第二 同轴电缆为细线的同轴电缆、接地部件为接地条的场合,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可利用于第二同轴电缆的外径D2相对于第一同轴电缆的外径D1大(即D2>D1) 的场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第二端子的向壳体的嵌件成形容易,而说 明了第二端子具备导向片且该导向片的水平部配置于与第一端子的连接片大 致相同的水平面上的场合,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对于第二端子不具备导向片 的场合也可利用。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下。
在用于电连接信息终端设备或便携式电话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印制电路
14板之间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中,以外径较小的第 一 同轴电缆和外径较大的第二 同轴电缆就能用于将容量不同的电量以同一连接器传递。例如,能够用于以外 径较小的第一同轴电缆进行基片间的信号传递,以外径较大的第二同轴电缆在 基片间进行电源传递的场合。
权利要求
1. 一种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在包含并列配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的外径为D1、D2(D2比D1大)的第一、第二同轴电缆(1)(2)的多条同轴电缆的端部接线,其特征在于,具备连接器壳体(3);固定在连接器壳体(3)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5)(6);安装于连接器壳体(3)的外侧的导电性外壳(7);以及介入在外壳(7)和第一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13)之间将两者电连接的接地部件(8),连接器壳体(3)具备使上面及接线侧的面开口,且大致水平地容纳第一、第二同轴电缆(1)(2)的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32);以及与从下方朝向上方插入的对象方连接器(100)嵌合的嵌合部(35),第一端子(4)具备与容纳到第一电缆容纳槽(31)中的第一同轴电缆(1)的中心导体(11)连接的连接片(41);以及连续设置在连接片(41)并在与对象方连接器(100)嵌合时与对象方连接器(100)的对应的接触部(123)接触的接触片(42),第二端子(5)具备与容纳到第二电缆容纳槽(32)中的第二同轴电缆(2)的中心导体(21)连接的连接片(51);以及连续设置在连接片(51)并在与对象方连接器(100)嵌合时与对象方连接器(100)的对应的接触部(133)接触的接触片(52),第三端子(6)具备与容纳到第二电缆容纳槽(32)中的第二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连接的连接片(61);以及连续设置在借助于连结片(62)与该连接片(61)相邻的第一电缆容纳槽的底面下侧并在与对象方连接器(100)嵌合时与对象方连接器(100)的对应的接触部(143)接触的接触片(63),接触片(63)的上端面配设在比连接片(61)的水平面靠上的水平面上,外壳(7)具备覆盖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32)的开口上面的大致水平的顶板(71),将第一、第二端子(5)(6)的连接片(51)(61)的水平位置配设在离第一端子(4)的连接片(41)的水平位置仅有距离H1、H1+H2的下方,从而使第一、第二同轴电缆(1)(2)容纳到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32)中时的包括接地部件(8)在内的第一同轴电缆(1)及第二同轴电缆(2)的上端面和外壳(7)的顶板(71)的内面之间的间隙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5)(6)通过嵌件成形而配设在连接器壳体(3)的规 定位置,第二端子(5)具备从连接片(51)的端部连续设置的导向片(53),导向片 (53)具备位于与第 一端子(4)的连接片(41)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的水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第一同轴电缆(l)为极细线的同轴电缆,使第二同轴电缆(2)为细线的同 轴电缆,使接地部件(8)为将多条极细线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上下面沿并 排方向一体连接的接地条,将该接地条的上面与外壳(7)的顶板(71)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包括外径不同的两种同轴电缆在内的多条同轴电缆能够容易地在同一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上接线,并能够减小高度尺寸。在具备了壳体(3)、第一、第二、第三端子(4)、(5)、(6)以及外壳(7)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10)中,将第二、第三端子(5)、(6)的连接片(51)、(61)的水平位置配置在离第一端子(4)的连接片(41)的水平位置仅有距离H1、H1+H2的下方,从而使第一、第二同轴电缆(1)、(2)容纳到第一、第二电缆容纳槽(31)、(32)中时的上端面和外壳(7)的顶板(71)的内面之间的间隙小。另外,将借助于连结片(62)与第三端子(6)的连接片(61)连续设置的接触片(63)的上端面配置在比第一电缆容纳槽(31)的底面的下侧即连接片(61)的水平面靠上的水平面上,从而确保与对象方连接器(100)的连接所需的插入深度。
文档编号H01R24/02GK101473496SQ20068005515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见义修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