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弧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989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电弧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防电弧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继电器的开合往往会产生电弧,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电弧很严重,电弧会在继电器的触点周围来回移动,当电弧触击到继电器塑胶体上时,会导致塑胶体融化或者变形,继而致使继电器早期失效,严重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弧继电器,降低电弧产生的几率,改变电弧方向,降低电弧对骨架的烧灼,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电弧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常开端子、常闭端子及簧片系统,常闭端子设有常闭触点,常开端子设有与常闭触点间隔的常开触点,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线圈系统的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弹片部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线圈系统、常开触点位于弹片部的同一侧,线圈系统用于吸取弹片部,弹片部远离扣耳部的一端设有散热片及用于接触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的动触点,散热片自弹片部朝靠近常开触点的方向延伸而成。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两个,动触点位于两个散热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常闭端子包括装设于骨架的插脚及自插脚弯折延伸的折片,常闭触点设置于折片,弹片部位于折片与骨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骨架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支撑板,折片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支撑板,弹片部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常开端子设有贴设于骨架的挡片,常开触点设置于挡片,常开触点自挡片朝靠近常闭触点的方向突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骨架设有与常开触点配合的让位槽,让位槽、常开触点分别位于挡片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散热片,增加簧片系统的散热面积,降低继电器的温度,从而降低电弧产生的几率;同时改变继电器在开闭过程中的电弧方向,降低电弧对骨架的烧灼,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簧片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骨架 11—支撑板 12—让位槽

2—线圈系统 3—常开端子 31—常开触点

32—挡片 4—常闭端子 41—常闭触点

42—插脚 43—折片 5—簧片系统

51—扣耳部 52—弹片部 53—散热片

54—动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电弧继电器,包括骨架1,骨架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装设在骨架1上的线圈系统2、常开端子3、常闭端子4及簧片系统5,常闭端子4设置有常闭触点41,常闭触点41可以铆接在常闭端子4上,亦可从常闭端子4上一体冲设而成,常开端子3设置有与常闭触点41彼此间隔的常开触点31,簧片系统5包括装设在线圈系统2的轭铁上的扣耳部51及自扣耳部51弯折延伸的弹片部52,弹片部52位于常闭触点41与常开触点31之间,线圈系统2、常开触点31位于弹片部5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线圈系统2、常开触点31均位于弹片部52的下方,常闭触点41位于弹片部52的上方;线圈系统2用于吸取弹片部52,实际制造时,弹片部52的下方还装设有衔铁片,线圈系统2经由吸取衔铁片实现对弹片部52的吸引;弹片部52远离扣耳部5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片53及用于接触常闭触点41或常开触点31的动触点54,散热片53自弹片部52朝靠近常开触点31的方向延伸而成,优选地,散热片53自弹片部52的侧边一体弯折而成。

当线圈系统2没有通电时,弹片部52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连带动触点54抵接在常闭触点41上;当线圈系统2通电后,线圈系统2产生磁力,线圈系统2经由磁力吸取衔铁片进而连带弹片部52向下移动,使得动触点54与常闭触点41分离,待弹片部52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动触点54抵接在常开触点31上,利用常开触点31阻挡动触点54,防止动触点54过度移动而致使弹片部52不能正常恢复原位。线圈系统2断电后,弹片部52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连带动触点54重新抵接在常闭触点4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簧片系统5的弹片部52上增设散热片53,增加簧片系统5的散热面积,降低继电器的温度,从而降低电弧产生的几率;此外,散热片53缩小簧片系统5与常开端子3之间的距离,使得继电器开合时产生的电弧在簧片系统5与常开端子3之间得以释放,改变继电器在开闭过程中的电弧方向,降低电弧对骨架1的烧灼,防止继电器的骨架1因融化或变形而导致早期失效,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常闭端子4大致呈L型,常闭端子4包括装设在骨架1上的插脚42及自插脚42弯折延伸的折片43,折片43大致为矩形平板,折片43与插脚42大致垂直设置,常闭触点41设置在折片43上,常闭触点41自折片43朝靠近常开触点31的方向突设而成,弹片部52位于折片43与骨架1之间,利用折片43与骨架1对弹片部5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骨架1上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两个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彼此平行设置,支撑板11自骨架1一体向上突设而成,折片4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支撑板11上,弹片部52位于两个支撑板11之间,利用两个支撑板11对弹片部52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常开端子3大致呈L型,常开端子3设置有贴设在骨架1上端的挡片32,挡片32大致为矩形平板,常开触点31设置在挡片32上,常开触点31自挡片32朝靠近常闭触点41的方向突设而成,弹片部52位于折片43与挡片32之间,利用折片43与挡片32的配合对弹片部5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散热片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片53位于弹片部52的同一侧,当然,两个散热片53亦可位于弹片部5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两个散热片53均位于弹片部52的下方,两个散热片53彼此间隔设置,动触点54位于两个散热片53之间。通过增设两个散热片53,进一步增大簧片系统5的散热面积,同时亦可确保簧片系统5构造的一致性;相较于簧片系统5仅设有一个散热片53,当线圈系统2吸引动触点54抵接到常开触点31上时,防止因一个散热片53抵接在骨架1上或抵接在常开端子3的挡片32上而致使动触点54发生侧翻。

所述骨架1上设置有与常开触点31配合的让位槽12,让位槽12、常开触点31分别位于挡片3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让位槽12位于挡片32的下方,常开触点31及动触点54均位于挡片32的上方。当动触点54向下移动抵接常开触点31时,确保挡片32可以向让位槽12内发生稍微的变形,减轻弹片部52的变形量,延长弹片部52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